人们把似是而非的论证以及似是而非的强辩称为诡辩。黑格尔说:“诡辩这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着虚假的证据,或者将一个虚假的道理弄得非常好听,好像真的一样,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给否定了,弄得动摇了。”这也许是对诡辩的最简要精确的注释。
古今中外,诡辩的例子很多,大家所熟悉的“白马非马”论就是诡辩的代表。据说,公孙龙牵着一匹白马过关,关吏说:“要过关,人是可以,但马不行。”公孙龙便说:“白马不是马啊!”接下来的一番论证使得关吏哑口无言,只好连人带马通通放过。
事实上,这只是后人根据公孙龙的辩论杜撰的现代版的故事,公孙龙的辩论实际上只有14个字,即白非马,马非白,白马非白,白马非马。仅仅10多个字,白马就不是马了,这段诡辩,堪称经典。
在日常生活中,诡辩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如有师徒对话:
师傅:你怎么上班看书?
徒弟:我看的是杂志。
师傅:杂志是8小时之外看的。
徒弟:对,我看的就是《8小时之外》。
师傅无言以对。
徒弟在这里运用了词语多文法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诡辩。第一步,用看杂志否定是看书;第二步,师傅说的“8小时之外”在这一语境中指的是闲暇时间,徒弟的回答变换了语境,《8小时之外》是杂志的名称。
某公司职员向经理请假说下午去看牙医,经理便同意他早退。
然而当天下午,经理在办公室看电视转播棒球赛实况时,却看见那位职员和他的女朋友坐在观众席上!
第二天上班,经理一见到那位职员就责问:“你说你昨天看牙医,怎么又跟你女朋友看棒球去了呢?”
那位职员表情一怔,随即回答:“啊!经理,原来昨天你也在看球赛啊!坐在我旁边看比赛的那个她,就是我的牙医呀!”
这位职员的回答很巧妙、很滑头,谁都不难听出他是在胡扯,但是经理见他表现如此机灵,也就一笑了之地原谅了他。
哈里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他经常利用工作时间去公司外面的理发店理发。
一天,哈里又在理发,公司经理走了进来。
他想躲,可又能躲到哪儿去呢?况且,经理就在他的邻座坐了下来,而且认出了他:“好啊,哈里,你竟然在工作时间出来理发!这是违反公司规定的!”
“是的,经理,我是在理发。”哈里镇定自若地回答,“可是您要知道,我的头发可是在工作时间长的呀。”
经理反驳道:“不完全是,有些是在你下班时间长的。”
“这就对了,经理!”哈里答道,“所以我并没有把头发剃光,我剃的都是工作时间长的呀!”
诡辩虽然看起来是在强词夺理,甚至近于胡说,但如果能够巧妙运用,也有其独特的作用。
有一天,古希腊的文学家欧伦斯庇格去饭店吃饭,店主的牛肉还没有烤好,可是他已经很饿了。店主这时建议说:“你要是等不到正餐,就可以随便先吃点现成东西。”于是他就吃了不少的干面包。
吃饱之后,他坐在烤肉炉边,等到肉烤熟后,店主请他上桌就餐,他随便回答说:“烤肉的时候,我闻到肉味都闻饱了。”说完后就躺在火炉边打起盹来。最后当店主来收烤肉钱时,欧伦斯庇格因为没有吃到烤肉,而拒绝付钱。店主则说:“掏钱吧!你不是说你闻到肉味都饱了吗?所以你应该与吃肉的人付一样多的钱。”
欧伦斯庇格于是掏出一枚硬币扔到长凳上,对店主说:“你听到钱的声音了吗?”然后,他又快速拾起硬币,重新放回到口袋里,“我的硬币的声音正好够付我闻了你的烤肉味的钱了。”
店主无可奈何。
在此例中,店主把“吃肉”的概念换成“闻肉”这种鱼目混珠的诡计被聪明的文学家看穿了。他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钱声”交“肉味”的钱,自然顺理成章了。
世上的事物,往往都是相生相克的。正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有诡辩就有反诡辩。诡辩是一门语言艺术,同样反诡辩也是语言艺术,要想掌握诡辩与反诡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在小桥上游玩。看到桥下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庄子深有感触地对惠施说:“你看,鱼儿们游得真快乐啊!”惠施听罢,立刻反驳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庄子道:“如你所说,我不是鱼,所以我不知道鱼儿是否快乐;但你也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在庄子和惠施的这段辩论中,两个人都采用了诡辩术。先有惠施说庄子不是鱼,不知鱼之乐,后有庄子反问惠施: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鱼儿之乐?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诡辩与反诡辩的巧妙应用,同时还采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
感悟
诡辩之所以有一定的迷惑性,是因为诡辩者进行论证或强辩时,运用各种语言技巧,诱使对方到概念的世界里去兜圈子,最后得出离奇的结论。知道了这一点,就知道该如何诡辩和如何反诡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