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48600000015

第15章 译制的技术规范(1)

谈及经典译制片的精彩片段时,人们往往感叹声音的巨大感染力,但大多数时候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译制片的技术支撑。译制片的技术规范是铸就经典译制片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可以说,没有译制的技术规范,完美的配音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为一种产品,译制片有其特殊的生产环节,一部影片,从入关到上映,期间要经过非常严谨的译制以及严格的审查。译制的技术规范,就是要确保译制的规范性,保证每一步工作都有严格的标准可循。译制单位从素材的接收、胶转磁、翻译、导演对台本等前期准备工作,到配音、拍摄字幕,再到制作送审拷贝,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译制片的质量。尤其是当代数字声还音技术有了不断发展,译制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第一节 译制片的基本素材

在我国,电影的引进和译制是很严格的。其中,引进完全是由国家委托中国电影集团进出口公司来进行的。译制片素材的引进需要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国外片商通过海关的进口与退关协商进行。译制素材质量的好坏是决定译制片质量的关键。干净的画面和动效十足的国际声能够让国内观众看到新鲜精彩的进口片。译制素材包括进口画翻底、声底、国际声、工作拷贝、原文台本、对白字幕,其中对白字幕有时外供,有时需要自行拍摄。这些译制素材在译制的生产环节中不可或缺。

一、进口画翻底

在电影的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听见翻正和翻底这样的专业术语。其实,从影像信息传递的概念来判断,由原底直接印制的拷贝,其影像质量损失最小,影调、色彩、细部质量均优于翻底拷贝。原底是集中了全部摄制成果的母片,为了能够长久保存并考虑其耐用性,必须对原底予以最大的珍惜和保护,因此,原底拷贝只能限量印刷。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引入一个中间片的概念。

中间片,顾名思义,就是介于原底与最后生成拷贝的中间。在这一过程之中,会运用到各种手段,包括翻正、翻底、调光、调色等。其中翻正、翻底都是对画面而言的,即画翻正和画翻底。

所谓画翻正,指的是为保存原底或防备原底损坏而用原底在专用胶片(翻正片或彩色中间片)上印制的供制作画翻底用的正性画面。为了保证画翻底的质量,制作画翻正的胶片必须颗粒细微、反差适当、有较大的宽容度并能充分反映画原底上的层次与细部。在制作过程中,对配光、印片和洗片条件都应严格控制。印片时需控制曝光量以保证画原底的影像细部完全处于翻正片(或中间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这是保证影调、色彩和细部得以正确再现的必要条件,也是对画翻正质量的基本要求。

所谓画翻底,指的是为保存画原底而用专门的复制胶片通过画翻正转印或以反转方式直接从画原底复制的负像画底,其功能是用以代替画原底来印制大量发行拷贝。同画翻正一样,为确保复制质量,必须采用反差匹配适中的细粒专用胶片(参看“黑白翻底片”、“彩色中间片”、“彩色反转翻底片”)通过严格的工艺控制,精细加工,以得到与画原底影调反差一致、影像色彩(或层次)分明、细部无明显损失而且影像清晰的复制画底片。

二、译制片的画翻底及其特点

与普通影片的画翻底不同,译制片的画翻底具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底片具有与负片相似的反差系数和防光晕措施是画底带有说明字幕。无论是配音版译制片还是原声中字版译制片,都需要加入说明字幕。说明字幕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其一是表示年代、地点等说明性文字的翻译。这类文字在影片中起重要线索作用;其二是对影片中出现的第三种语言的字幕翻译,以区别于其他配音。第二是画底经过中间片制作完成。由中国电影集团进出口公司提供的译制素材中的进口画翻底,是外国原版画面,不带有说明字幕。由于配音版译制片的需要,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入说明字幕。因此进口画翻底进入译制单位时不能够直接使用,需要将之做成翻正。然后再将说明字幕的翻正一起做成翻底,制成可供配音版大量拷贝加工的画底。

三、工作拷贝

工作拷贝,顾名思义,就是译制工作中所使用的拷贝,是指供复制、配音、混录等工作用的拷贝。是制片厂交给洗印厂印制大量拷贝时提供的“素材”内容之一。它相当于标准拷贝,是复制翻底、声带转录、声画套底合成以及拷贝质量的对照和参比的依据。对于国产片而言,工作拷贝的意义更多的在于配光过程中的参照和借鉴作用,而对译制片的制作来说,则是译制导演、配音和录音对口型、语气修饰所不可缺少的依据。

四、国际声

国际声即M&;E,在译制片的制作流程中至关重要。它是由发行公司提供的。在译制片预混和终混的过程中,必须将所配各个声轨的声音与国际声混录在一起,才能使译制片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国际声的方式最早为35mm,现在为8mm八轨数字录音带、光盘、移动硬盘,还有网上传输。采取后三种方式既能保证质量,同时又可以降低成本。

以上就是译制片制作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素材,有了这些素材后,译制工作者就可以开始正式的工作了。在译制片市场化制作的流程中,接到素材后,由制片人安排一切日程,工作有序,并且分多步展开。由于全球同步上映和防盗版的要求,译制片的制作时间越来越短,所以,译制片制作流程中的多个工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第二节 工作拷贝的转换技术——胶转磁

作为译制素材的工作拷贝,只有通过放映机才能观看,这给译制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胶转磁技术的实现成为了电影和电视之间的桥梁。笨重的拷贝由录像带、光盘,或者移动硬盘取而代之,影片的观看不再受时间、地点和场所的限制。不管是对于翻译、导演而言,还是对于录音师而言,许多工作通过一台电脑在家里就可以完成了。

译制片的制片人拿到工作拷贝之后,通过胶转磁,将拷贝转成带有时间码的数字信号,然后通过工作站,存储到硬盘或刻录成盘,以供配音使用。

为了方便翻译的“装词”——也就是使对白更好地与影片的画面相合(“装词”是译制界的行话,即演员张嘴闭嘴将此装满画面),制片人员会将胶转磁之后带时间码的数字信号刻录成低质量的DVD,提供给翻译。

作为一个技术术语,胶转磁是指将电影胶片的画面信息(通常也包括声音信息)转换为视频信号并记录到录像磁带上的过程,属于影视接口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容包括:(1)利用胶转磁机将胶片图像转换成视频电子信号;(2)利用磁带录像机将视频电子信号记录在录像磁带上;(3)利用录像机将录像带上记录的磁信号还原成视屏图像。

一、胶转磁技术的历史演变

在磁带录像机问世之前,影片是记录与传播活动影像信息的唯一载体。

随着磁带录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多种规格的录像磁带(VHS1/2,Beta,数字Beta,DVCAM)及各种光盘、硬盘等图像载体,从而大大丰富了活动影像的传播和记录手段。但是,电影影片在电视广播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1)电影节目资源非常丰富,有百年历史;(2)影片图像的清晰度、曝光宽容度以及色彩还原度等都优于电视图像;(3)影片图像的保存性优于现有的录像磁带;(4)影片节目不受电视制式限制(PAL;NTSC,SECAM),便于国际交流。

在电视中播送电影节目时,为了简化操作、提高工作可靠性,大都采用先将影片转录成录像磁带,然后再播出的方法。随着磁带录像机、光盘机向家庭的普及,将影片转为录像带或光盘供家庭使用也成为电影业的一种发行方式。这些转化工作都要通过胶转磁技术来实现。

早期的胶转磁,是用放映机把电影投映到银幕或白墙上,然后用摄像机对着画面拍摄,将视音频信号记录到磁带上(这相当于现在所谓的“枪版”——其实在最初,甚至可以不经刻录,而是直接播放出去)。

显然,这种工艺的效果很差。首先,受放映机光源、银幕质量、放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画面的亮度、清晰度、色彩等都有所损耗。其次,用摄像机拍摄银幕,画幅很难调整准确,又会受抖动的直接影响,所以,最终的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好在那个年代基本上是黑白电影,电视也是黑白电视,对色彩还原没有要求,再说,电视机的尺寸小,对亮度、清晰度也没有更高要求,只要有声儿、有影儿就是一乐,所以,尽管节目质量不佳(让现在人无法接受),可在当时,大家还是能够看得习惯,而且常常是津津乐道、心满意足。

后来有人发明了一种称做“多路光学转变器”的产品。通过这个新产品,放映的画面不用投到银幕上,而是投到转换器上,在转换器上成像,摄像机则对准转换器的另一端拍摄。用转换器替代银幕可以大大提高光的有效利用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画面亮度和清晰度。当然,这种改进属于局部改变,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就是这些现在看来很原始的胶转磁手段。

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技术进步是电视电影机的问世。电视电影机就是统称的胶转磁机。它由机械部分、光学部分、CCD扫描部分以及信号处理等若干部分组成。这个装置实际上是将电影放映部分、光学成像部分、摄像机部分的功能和结构组合在一起。这种组合并非简单的拼装,而是做了根本的更新。

放映部分由普通放映机的间歇运动方式改为匀速连续运动方式并且速度可调,保证了画面的稳定性和变速要求。胶片在转磁机上可以往返搜索。CCD的各项指标高于普通摄像机,提高了画质。而且正片、负片都可以转换。此外,经过特别设计的一些信号处理电路,可以有效地对音视频信号进行补偿、传输和记录。可以说,正是这一新的专用设备,犹如在电影和电视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电影的资源成为了可以有效利用的电视资源。

二、胶转磁技术的质量因素

胶转磁技术的应用涉及一些必要的质量因素,主要包括胶片、技术设备、制作工艺等。其中胶片和设备是先决条件,而工艺则是保证质量的必要手段。

胶片电影胶转磁之后获得的节目带称为母版,母版的质量决定了之后各版本(包括播出版)的质量。而电影胶片可称为母版之母,它是决定母版技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电影做胶转磁所用的胶片,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制片方所提供的基本上是电影放映拷贝。如果直接用电影放映拷贝做胶转磁,则会出现诸多问题。电视的映像原理与电影的映像原理不同。在一般放映用的彩色电影拷贝上的阴影区,影像密度在2.0~2.5,这一部分影像转映到电视屏幕时,图像层次和色彩会产生失真甚至不能还原。电影放映拷贝是为电影在影院放映生产制作的,并不适合做胶转磁在电视中播出。制片方提供的放映拷贝往往不是全新的,而是放映过几场或若干场的拷贝。由于电影拷贝放映时的机械运动和摩擦,每放映一场,其画面品质就会有所降低。假如,35mm底片的水平清晰度达到4K,翻正片的清晰度能达到2K以上,而经过翻底之后所印制的大量发行拷贝,其清晰度要降到1K的水平,再经过放映后的拷贝,其清晰度还会降到0.7K,甚至更低。如果用这样的拷贝进行胶转磁,其图像质量肯定不理想。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译制单位往往专门制作用于胶转磁的低反差拷贝。

由于电视图像信号动态范围较小,所以选择反差性能相当的电影胶片做拷贝,会使影片上阴影区域的高密度限制在0.25~2.05(新标准),这样可以保证影调、色彩的良好再现,从而获得好的转磁效果。所以,保证胶转磁技术质量的前提是解决好胶片这个源头问题。

技术设备决定胶转磁影像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技术设备,其中主要包括胶转磁设备、调光调色设备和修复设备。

胶转磁设备以汤姆逊公司为代表,其产品已经从第一代模拟、第二代数字标清发展到现在的第三代2K、4K高清,具有高质量的扫描和对大量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处理能力。2K高清磁拥有500MB/秒的高速率传输网络,已经达到实时扫描,内部数字处理为16Bit。这样的性能指标不仅可以满足电影的后期制作、资料库存储或数字影院放映,也能满足电视高、标清播出的需要。

调光调色设备是胶转磁设备的伴侣,以达芬奇调光设备为代表,具有强大的功能,给专业制作人员提供了很广阔的发挥和创作空间。过去在转拷贝时基本都是直接转而不调色,或仅通过胶转磁本机上的RGB进行粗调,结果造成播出效果差。事实上,拷贝也存在光、色不匀现象,存在褪色问题,存在光学显像与视频显像差异问题,所以转电影拷贝也必须进行认真的调光调色,使其影调和亮度一致,色彩还原更逼真。通过调光调色处理后,影片的图像质量会有明显的提高。

修复设备相当于汽车的维修系统。电影胶片会出现划道等机械损伤以及污点、霉斑、抖动等问题。这种情况新影片会有,老电影更为严重,结果造成图像品质下降。对影片的修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市场上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专门的修复设备品牌,而且试验效果很好。通过修复,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提升画面品质和视觉效果。

同类推荐
  • 中国书法全集1

    中国书法全集1

    《中国书法全集1》主要内容分为“汉字文化”、“书法与篆刻”两个章节。
  • 世界文明史简编

    世界文明史简编

    书稿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吸收当今史学界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史学家的严谨态度,并从文明史本身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着手展开阐述。《世界文明史简编》内容包括:文明的起源、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希伯来—犹太文明、古代美洲文明、西方中古文明、拜占庭与俄罗斯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印度中古文明、日本中古文明、科学革命、产业革命、走向全球化。
  • 冀少峰自选集

    冀少峰自选集

    《冀少峰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中的一册,《王端廷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这套文库以《自选集》的形式收录了中国艺术批评领域大部分50后、60后批评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均是每位作者1990年代以来学术成果的菁华。这些文字在见证和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史、梳理其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的同时,更直接指向的则是全面展现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整体实绩。《冀少峰自选集》本分为三部分,现场、在场与再水墨。所收录的文章皆是近年来作者在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这些文章强烈的在场性,可以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中国当代艺术走过的历程和发展的脉络,从而洞悉当代艺术的本质。
  • 规范的限度:哈贝马斯“美学”的缺场与重构

    规范的限度:哈贝马斯“美学”的缺场与重构

    《规范的限度》旨在探讨哈贝马斯思想体系中“美学”缺场的原因。哈贝马斯倡导“范式转型”,认为社会规范的基础不再依赖于主体对内在意识活动的设定,而取决于社会层面上以交往为取向的符号互动,从而决定了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从意识哲学转向语言分析哲学。哈贝马斯旨在从符号互动的主体间性视野重新阐明认知及道德领域的知识根据,审美领域由此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作为现代性分化不可或缺的维度之一,其规范问题仍亟待解决。“美学”问题涉及“范式转型”的合理性,尤其涉及批判理论当代发展与观念论传统的亲缘性与当代论争。除此之外,本书还综合上述思想史视野,试图将哈贝马斯关于“美学”的思想重构为一门旨在处理艺术现象诸维度之规范的“艺术理论”,部分地回应了批判理论当代发展中美学/艺术理论的日渐式微。
  •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对“十七年”时期民间文化与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描述和考察,并以此为研究语境、理论视野和写作支援平台,从“民间”的维度,对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发生、发展、性质、功能等做了概括性的梳理,既有宏观的全局分析,又有引人入胜的个案探讨,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民间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
热门推荐
  • 反派掌上欢

    反派掌上欢

    慕容珠死了,死在她爱了一生的男人手里。而那个她又恨又厌的男人,屠了整个皇城给她陪葬,然后万里红妆,娶了一副尸体。慕容珠重生了,那个囚禁她,逼迫他的男人刚离开。而她方才上演了一部以死相逼的戏码,说她死也不会嫁给他。坐在轮椅上的男人笑容勉强“阿珠,你喜欢的,我都给你,所以,我会离开你。”“傅钰,要么娶我,要么死。”威胁一次就有第二次,因为她知道,她就是仗着这个人爱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唯一元界

    唯一元界

    天地异宝的出世,使得无数强者聚集荒古禁地杀伐争斗,血雨腥风不止。他们中有的是领袖数国的君主,有的是庞大门派的掌教,有的是远古世家的老祖宗,有的是修为通天的独行大能,而此刻却是全部齐齐盯着大厅中的那道暗红色青年身影,眼神中充满慌恐。陆唐将这些在外界注定要享用无尽尊荣的大人物环视一圈,微笑道:“很抱歉,你们一个都不能活着离开这里。”=================================================新书上传,求收藏,求推荐,各种求,谢谢大家O(∩_∩)O~
  • 重启不一样人生

    重启不一样人生

    玲是个普普通通家庭主妇,每天坚持省钱就是王道。军是个普普通通打工仔,每天小心翼翼恐怕丢了工作。她们是一家人,她们有个孩子要养。她们有双方父母要照顾,他们人近中年不敢也不能为所欲为。梦想?呵呵~曾经的梦那么可笑,未来的路很长却不再需要梦去支撑了。悲哀!凄凉!成长的代价就是被同化?!也许吧,当有一天末日从天而降,大家全都重头开始,钱不再是评判标准。失去梦想的她们又回到小时候,她们该何去何从?一切重头开始,她们还会是她们吗?
  • 绝世小萝莉

    绝世小萝莉

    被逼离家出走流浪街头的她,差一点要饿死路边。凭着自己超人的设计天份和过人的女人天赋,终于在金子花光前夕成为vala珠宝公司的珠宝设计师。本以为可以从此抱着小淑女画画图玩玩网游调戏调戏花美男,谁知游戏系统随机附送的天赋居然如此神奇,别人辛辛苦苦的打怪升级,她只要吞几块宝石就能拿经验?居然还是巧克力味的……那个,有草莓味吗?~~~~~~~~~~~~~~~~~~~~~~~~~~~~~~~~~~~~~~~【提示】本文非打宝升级,新手村出神器文。
  • 万海龙女

    万海龙女

    汐茗,她是紫陌山谷带着福泽出世的孤女,亦是后来十多年来人人喊打喊杀的天煞妖女,多年来,活在谷民的囚禁中,死竟然成了她最奢求的事,真正到了那一天,原来她也还有人放不下,明明只是小时候无知时的一句承诺,可是为什么自己记了这么多年呢?!她一直都想问自己为什么要来到这世间,却不想她是应劫而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情断殇

    情断殇

    尘埃飞过,河边再遇,情醉,水月,轩窗前,凝眸远思。回望一生,此时知回首,铁骑,一人执剑断尽天下殇
  • 天道人道

    天道人道

    天道.人道作者:沐苍山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天道不仁,我心不忍,神魔视苍生为玩物,任意妄为,我就建天地法规,开辟天道造就因果轮回,赏善罚恶.
  • 圣地战族

    圣地战族

    数亿年来,战火不息。唯有掌握传说中圣地之力方能令世界归于统一,然而这所谓的圣地,在这漫长时空中从未显露出她的面纱。名为海宁的普通地球少年不知自己离奇的身世,意外中得到了预言之剑承影剑,这,又将意味着什么?
  • 奥特曼之时空浪客

    奥特曼之时空浪客

    远古六神之战,迪迦本尊、赛迦陨落,诺亚、雷杰多光之本源散落,奥王重伤,暗黑神尊究竟何许人也?一次意外,一个普通人来到了这个危机四伏的奥特世界,得知惊天秘闻。他将如何在奥特世界挣扎求生?战斗的意义是什么?他将为何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