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祭圣节(穆莱德节)
这是一个令人印象颇深的宗教节日。节日期间,穆斯林们庆祝伊斯兰教主要圣贤的诞生。在“埃及勒—侯赛因广场”庆贺先知生日的“埃及勒—比纳祭圣节”是最重要的祭圣活动之一。但还有其他一些活动,如开罗的萨耶达·宰纳布的祭圣活动。除了祈祷以外,在庆典活动中还举行一些神秘的鬼魂附体、驱鬼仪式等。男人们不停地默念着真主的名字。这种叫作德西吉尔的做法起源于托钵僧苦行僧协会。他们在做礼拜时身体不停地舞动旋转。这一神秘的苏非教派今天已经消亡。
二、惠风节
惠风节在阿拉伯语中被形象地称为闻风节,民间老百姓则更贴切地叫做闻香节或者春节。这个节日的主要内容是踏青和野餐。据说,这是一个埃及绝对最古老也是最盛大的全民性的传统节日,至今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了。“闻风”的阿拉伯语谐音是“夏牧-乃丝木”,意思是嗅闻微风。
古埃及人认为,惠风节的到来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也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现已发现的埃及最早的关于惠风节庆典的壁画记载是在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人过惠风节有些像中国的五月端午赛龙舟,他们把太阳舟放在装饰得五彩缤纷富丽堂皇的大船上,顺尼罗河而下,祭司和士兵们在船上敲罗打鼓放声高歌,法老和宫廷贵族们在岸边华贵的看台上尽情观赏享乐,众多的老百姓兴致勃勃地聚拢在尼罗河边凑热闹,儿童们更是兴奋异常,无拘无束地尽情耍闹。
对于惠风节的来历,很多外国人搞不清楚,因为这个节日定在基督教复活节后的第二天,而且节日期间人们也像复活节一样吃彩蛋,所以不少人认为与基督教的节日有关。但是埃及人都非常肯定地说,惠风节是埃及特有的传统节日,有着几千年历史。这个节日之所以固定在每年复活节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每年复活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是因为基督教传入埃及以后,有一年的闻风节正好赶上基督教的大斋节,禁止食用鱼肉,而埃及人在闻风节时则必食一种叫做“法思赫”的咸鱼,这样一来只能将节日推迟到第二天了。
惠风节是埃及全民的节日,也是埃及全民的欢乐。全国放假一天,全国大大小小的公园娱乐场所免费向公众开放。五月的开罗早已是绿草如茵百花盛开,是处绿肥红瘦姹紫嫣红,虽然白天烈日炎炎气温很高,但是一早一晚却气候宜人,感觉舒适凉爽,和煦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复苏的大地,明媚的阳光映照着人们欢快的笑脸,世间万物生机盎然。
节日这天,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埃及人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携带各种乐器,满载丰盛的食物,举家大小成群结队地拥向自然的怀抱,充分感受与大自然交融的气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以往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开罗闹市区一片寂静,甚至也可以说是万人空巷,但凡是有青草绿树的地方,则堆拥着数不清的人群,热闹非凡。平日游客并不是很多的市区动物园里,竟然能拥挤着60多万兴致勃勃的男女老少,无论是街心公园还是道路两旁,只要有绿色的地方都充满着人们的欢歌笑语,郊区的游乐场所则蜂拥着上百万的游人。色彩鲜艳的服饰,明朗开心的笑脸和大自然所展示出的诗情画意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画面。
埃及人认为,鸡蛋是生命的象征,彩蛋所表达的意思是春意盎然,万象更新,节日期间吃彩蛋,邻里和亲友之间互相赠送彩蛋也表达着一种吉祥的祝愿。吃生的腌鱼是因为在古时候没有办法把捕捞的鱼保鲜,尤其是在夏天,鱼很快就会腐烂变质,人们只能在冬天的时候把捕到的鱼腌起来,装在密封的容器里,留到惠风节的时候打开来吃,这种习惯一直延续下来。吃大葱来源于一段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法老只有一个独生子,法老把他当作自己的掌上明珠,周围的人们也十分喜爱这个孩子。但不幸的是小王子染上了一种怪病百医无效。这个法老请太阳神庙的祭司给小王子看病时,祭司让人在日落时把大葱放在小王子的枕头底下,然后不停地念着咒语,第二天太阳出来时,祭司把大葱折断,放在小王子的鼻子上,让他呼吸所发出来的气味,同时他还让人们把很多大葱悬挂在床边以及卧室和王宫的门框上驱赶邪气,奇怪的是小王子的病居然就好了,因此人们把大葱当成了神圣的食品。这时正好惠风节到了,从此人们保留了在惠风节吃大葱的习惯。生菜和青鸡豆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说春天多吃这些蔬菜能够防病健身。
直到现在,一些老人仍旧习惯在惠风节的早上,把大葱掰断,放在小孩子的鼻子下,让他闻闻大葱的味道,希望孩子能够祛病消灾,健康成长。
三、埃及的春节
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象了,他们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供奉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为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
四、埃及的省庆日
埃及是个节日丰富多彩的国家,游客在当地旅游,常能遇见盛大的庆典活动。有趣的是,埃及不仅有许多全国性的节日,大多数省还设立了自己单独的省庆日。目前全国总共6个大区、26个省,有省庆日的就有19个之多。
省庆日时间跨度大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建国较早的埃及,建立地方行政区划的历史也很悠久。早在古埃及第三王朝(前2686—前2613)时,就建立了由法老直辖的“诺姆”(相当于州或者省)。诺姆的首长负责税收与土地管理等工作,从这点上看,已经具备了行省制度的雏形,而此时距中国建立夏朝还有几百年之久呢。正因为埃及人很早就有了省,所以他们对省庆日这一概念相当上心,往往成为本省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和记录。
由于埃及历史悠久,省庆日所纪念的历史事件从时间上看跨度非常大。最早的是达卡利亚省,其省庆日定为5月7日,是为纪念1250年当地人粉碎第六次十字军东征;最晚的则是南方的阿斯旺省,其省庆日为1月15日,纪念的是1970年举世瞩目的尼罗河阿斯旺水坝落成。两个省庆日纪念的事件相差了700多年。
多数为纪念反抗外敌入侵
埃及虽是文明古国,但因地处欧亚之交,在历史上饱受战乱之祸,近代更屡屡遭受法英等国的殖民侵略,因此有17个省庆日的设立都与反抗外敌入侵有关。耐人寻味的是,许多省庆日纪念的并非胜利,如曼努菲亚省的省庆就源自1906年英国殖民者杀害无辜村民的“丹沙微惨案”,这充分体现了埃及人“以史为鉴,不忘国耻”的精神。
也有些省庆日则和较轻松的主题相关,如北方的克鲁比亚省,纪念的是一座“福利拱桥”的落成。因为地处尼罗河三角洲,该省几千年来都要依靠尼罗河水灌溉田园,这样一来,每到枯水季节就只能抛荒。这座拱桥落成后,当地可以利用畜力和风车抽水灌田,使得枯水期灌溉这个千年老大难问题彻底解决。这样泽被后世的好事,自然值得纪念。
19个省有20个省庆日
埃及是世界上最早有国王的古国,几千年来产生过帝王无数,但有趣的是只有一个省的省庆和纪念国王有关,而且还是个反面典型:亚历山大省的省庆是为了庆祝1952年7月26日法鲁克国王的下台。这个埃及末代帝王治国能力低下,却以喜欢充当业余小偷而成为笑柄,民众对他的倒台拍手称快,倒也不足为奇。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19个省却有20个省庆日,因为贝哈拉省有两个:一个纪念1922年一次伟大的考古发现,另一个纪念1807年当地人对英军的英勇抗击。
每逢省庆日,当地人就会举办巡演、游行和大型集会等活动。那些表现丰收、胜利的省庆日会有欢快的游园活动,而那些纪念惨案、缅怀先烈的省庆,则往往显得庄严肃穆。有关方面会借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向死难者表达敬意。省庆日通常不放假,不过塞得省是个例外。因为它的省庆日(12月23日)同样也是全国胜利日。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塞得港军民对英、法,以军队的进攻进行了顽强抵抗,为埃及组织反击和寻求国际支持争取了宝贵时间。按照前总统纳赛尔的话,“塞得港牺牲自己,却拯救了埃及”。因此这一天全国放假,军队还会在省府广场前举行盛大阅兵,以永远纪念塞得港为埃及所作的牺牲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