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观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的观点和看法,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最浓厚、最概括的动机和目的。因而它是个性心理倾向的集中表现,是人格心理的核心,是个体价值观的定向因素。
世界观概述
世界观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以社会意识形式存在的阶级的世界观,这是哲学研究的范畴。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就社会方面而言则是共产主义世界观。另一种存在形式是以个体意识倾向出现的个人世界观,这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个体的世界观是个体意识的组成部分,是它的倾向性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态度的核心。它表现在对人生的看法上,即是人生观;表现在对苦乐的看法上,就是幸福观;表现在对生死的看法上,就是生死观。从范围、深度和功效程度来说,它与社会意识的阶级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阶级的社会意识与个人意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存在的反映。个人的世界观受阶级的世界观的制约,但它不仅反映整个阶级的存在和心理,同时也反映个人的存在和心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人的世界观在各种心理活动中的作用及其形成规律的科学。
世界观和理想、信念同是个性心理倾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的准则。三者之间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世界观本质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信念,而信念本质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是理想,因而,理想反映信念,信念反映世界观。理想和信念是世界观的核心,世界观是理想和信念的基础。
由于世界观最直接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联系,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说世界观处于个性心理现象的最高层,在心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制约着一个人的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兴趣、能力等各种心理活动,影响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理想和信念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它们通过世界观确定人的行为方向,因此,世界观又是人的全部行为举止的最高调节器。具有完整结构的个性的形成与世界观的形成是同步的。一个人只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才能确定自己正确的前进方向和生活道路,使个性获得全面发展。
世界观的作用
1.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保证个性的思想性与目的性科学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决定着人们认识问题的正确性的深度,制约着情感的性质和变化,影响着意志的品质和发展方向。有了科学的世界观的指引,人们就能更正确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
2.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使人具有坚定正确的基本立场世界观包括人们观察客观事物的基本立场、总的观点和对待客观事物的基本态度和方法。一般而言,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致的,立场错了则观点和方法一定是错的。但立场与观点和方法也不完全一致,观点和方法以立场为基础,但比立场问题包含更多的内容。并且,我们也常见到好心办错事的情况。当然,立场、观点和方法三者中,立场是主要的。只有鲜明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才能自觉地接受革命理论和方法。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使一个人的立场明确起来、坚定起来,增强自觉性。
3.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使人具有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点是指如何看待客观事物,方法是指如何对待客观事物。观点和方法是一致的:如果有了唯物的观点,相应地就会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即唯物的方法;如果有了辩证的观点,就会有辩证的方法,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世界观就是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使人具有正确的方法,可以让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4.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保证个性的丰富性和一贯性科学的世界观能够指导人们积极地发展自己的认识、情感、意志、兴趣和能力等,使自己的个性心理日益丰富。而科学的世界观使人所具有的坚定正确的观点、方法和立场,可以指导人们始终如一地遵循正确的方向和一贯的原则,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掌握对象的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未来的行为和后果。
5.科学的世界观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世界观是人活动的主导动机,是人的行为举止的最高调节器。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可以使人在心理上把本职工作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需要、同个人的发展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激发人们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世界观的形成
一般来说,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存在着质的区别。从认识论看,应以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正确和深刻地反映客观世界为依据。世界观可能是唯物的或唯心的、辩证的或机械的、科学的或宗教的、真实的或虚伪的。从价值论看,应看它把人的活动引向什么方向。它可能是进步的或反动的、积极的或消极的、乐观的或悲观的。从系统性看,世界观有自觉的或自发的、完整的或零散的、前后一贯的或内部矛盾重重的。从实践性看,有些人的世界观在实践中得到贯彻而成为行动的指南,思想与行动是统一的;而另一些人的则处于分裂状态;也有的人在坚持思想与行动相统一的世界观方面,是不稳定的或不彻底的等等。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阶级性。对世界发展的看法历来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即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是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形而上学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我们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它具有阶级性、完整性、一贯性、实践性等特征。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也是共产主义世界观,它要求人们确认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在全世界实现。它真正科学地、客观地反映了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和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把人们形形色色的世界观统一引导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当然,“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必然遵循它本身的逻辑和客观发展规律。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要与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打交道,即要认识这些事物并力求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改造这些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这些事物就获得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了一定的看法。开始,只是对个别的、具体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看法,随着眼界逐渐扩大,终于对世界的本质、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等形成了一个总的看法。于是,人们就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
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道德行为更具有原则性和自觉性。他们的理想也从直观、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水平发展,由不稳定到逐步稳定。少年期已有世界观的萌芽,但尚缺乏理论的指导,比较模糊,没有形成体系,可塑性很大。开始进入青年期世界观才逐步形成,但仍没有定型。因此,对青少年加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教育,乃是学校、家庭、社会,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责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带有根本性的教育,它关系到人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立身处世的根本出发点和态度,关系到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并决定人们的人生观、道德观。一般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和教育对象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必须紧紧抓住以下环节:
1.端正立场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立场是多样的:有无产阶级的和资产阶级的,有革命的和保守反动的,有人民大众的、小集体的和个人的,有大公无私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自私自利的等等。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帮助对象站稳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立场,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决定的。而正确的立场又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条件。
2.领会观点
领会观点就是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理论体系。一个人光有了正确的立场还不能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还必须靠学习、教育和灌输,才能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信念体系,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自觉地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着重开展以下几方面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3.掌握方法
掌握方法,即掌握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一致的整套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及领导方法,如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路线,矛盾分析,阶级分析等等。科学方法的获得,是一个在实践中应用与积累经验的过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它的真理性,并得到发展。
4.实现理想
实现理想,即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远大的理想和长期的历史过程,在现阶段,就是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对象在共同的政治理想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理想,追求正当的生活理想,立足本职,调节好生活,为实现共同理想做出贡献。
培养人们科学世界观的上述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以立场为根本,以观点为指导,以方法作桥梁,以理想为指向。思想政治教育者把握了这四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就能把世界观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做得有成效。
(二)世界观基础的形成
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各种各样的因素都对它起作用,包括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家长、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影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等。个体世界观的形成,实质上就是个体意识转为社会意识的过程。个体世界观的形成是在如下几个基本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知识和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