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收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
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大约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了。那时生活在西亚地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人在潮湿的泥书版上写字,由于笔画作楔状,所以写成的东西也就叫“楔形文字作品”。他们将写有楔形文字的泥书板烤干,并将其中的珍本放进泥套中保存起来。考古学家发现数以千计的这种泥书板,储存在宫殿、寺庙里,并被按科目有次序地排列在一起。像这样专门藏书的宫殿、寺庙,应该是最早的图书馆。考古学家在公元前七世纪的亚述王宫的废墟中就曾经发现过这样的图书馆。
在古埃及,图书馆设在神殿里,并派有专人管理。埃及人把文字写在纸草纸上,然后把纸卷在带节的树枝上,放在箱子组或书架上。古埃及最著名的一个图书馆,就是大约建于公元前300年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它拥有几十万册藏书,几乎收藏了所有的希腊著作和一部分东方典籍。
在我国,《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可见,虽然没明载于典籍,但在周代以前就有了藏书这一举动了。《史记》说,老子曾担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汉书》也说,老子做过“柱下吏”,博览古今典籍。可见老子当时担任的,就是今天“图书馆馆长”的职务。
但是,不管中国还是外国,早先的图书馆都是私家或皇家图书馆,图书资约的收集、整理、收藏都是为少数人服务的。首先想到要建立公共图书馆的是古罗马的统治者恺撒,是他提出建立一个公共图书馆的系统的计划的。因此,在恺撒之后,公共图书馆便成了罗马常设的设施之一。早在公元四世纪时,罗马就有二十八个图书馆了。
在我国,开始有现代意义的图书馆,大约是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后。我国现在最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于1910年开始筹建,1912年正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