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793400000016

第16章 严谨的治学作风

春去夏来,天气逐渐转暖了。李四光和丁燮林、王世杰一行,于1920年5月回到了北京,就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北京大学当时坐落在内城景山之东,清末京师大学堂旧址。文科、法科在北河沿,理科在马神庙。北京大学自从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之后,仿效欧美,对校制进行了一番改革。将原有的文科、理科、法科各门,改组为若干个系,先后设立的有哲学、中国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德国文学、俄国文学、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14个系。聘请了不少当时知名的人士来校任教。学校还成立了立法机关“评议会”,为全校决策机构,评议员从教授中投票选出,实行教授治校。蔡元培认为大学应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主张各派学说“兼收并容”,“以期各种学术之沟通”。因此,他把一所原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良主义的旧式大学,改造成为提倡“民主与科学”的近代资产阶级的大学。

当李四光和丁燮林、王世杰来到学校报到时,蔡元培校长特约集了学校各方面的负责人,和许多老师,在二道门前迎接。李四光等人走进来时,蔡元培迎了上去,互相问候,并向前来的人员一一做了介绍。李四光对蔡元培诚挚敬人的作风,很为钦佩。

北京大学在1917年以前,曾在理科内设有地质门和采冶门。地质门一度停办,1918年重新恢复,并与采冶门合并成立地质学系。地质系设在马神庙北京大学第二院,即理学院内。马神庙是一个旧庙宇,房子破烂不堪,地质系的实验室、桌子、椅子都不合规格。这时有一、二、三、四年级学生各一班,共有60多人,其中一年级新生27人、二年级19人、三年级8人,四年级毕业班8人。教授有主讲经济地质的何杰,主讲矿物学的王烈,讲师、助教若干人,何杰担任系主任。1920年新聘的教授除李四光外,还有美籍犹太人葛利普,他主讲古生物学,并兼任地质调查所古生物研究室主任。李四光主讲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

李四光到北京大学后,先住在地安门内东吉祥胡同;以后他在三眼井西口外北边造了一所宅子。办公的地方在理学院大礼堂东边的一个小房子内。

李四光除了所开的两门课程,再加上实习,每周授课23个小时,他治学态度严谨。讲课前,总要参考大量书籍资料,编写提纲,准备挂图和实物标本等,一丝不苟。他教书和当时一般的教学方法不同,不是纸上谈兵。他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外,还常常亲自带学生到陈列室去看各种岩石标本。他对学生们的要求也很严格,特别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功的训练。从岩石的肉眼识别,到显微镜下观察和辨别不同岩石的结构和性质,以及进行全面的化学分析,都要求学生自己去做,并能够掌握。他以亲身体验,教育鼓励学生不仅要学好岩石学,而且还要学好地层学、古生物学、矿物学和地质构造学,同时还要学好数理化。他的考试方法也同当时一般老师不一样,除了出几道题,要求学生在考卷上答复之外,还发给每个学生六七块编有号码的岩石标本,要求学生写出每块标本的名称、矿物成分、生成条件和矿产的关系等等,来测验学生掌握的实际知识。这样的考试,比答试题要难得多。如果平时不重视实验观察和野外实践,那么面对这些岩石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解答。第一次经过这样的考试之后,同学们都说:“我们的李老师教学真不错,要求真严格呀!”

野外观测是地质工作的基础。李四光告诉学生们,自然现象一般都是很复杂的,一定要由近及远,由简入繁,按这样的程序工作。他经常带着学生到北京西山等地区进行实地教学,边看边讲,一个山头,一条沟谷、一堆石子、一排裂缝,他都不放过。有时还不断提出问题,启发同学们的观察兴趣。地层层序、走向倾角、断裂方位,他都要求大家实测,并记在野外观测本上。岩石、矿物、化石都要采集标本,注明地点。每次野外回来,各人的背包都装得满满的。有一次李四光带学生在西山杨家屯煤矿实习,晚上回到住地,高年级学生杨钟健兴致勃勃地背回来一块含有植物化石的大石头,李四光感到很高兴,风趣地对杨钟健说:“你这是‘戴月荷石归’”。经过几次野外采集,系里的标本就多起来了。李四光又带着学生,归类整理,贴上标签,陈列在实验室里。那时北京大学没有汽车,野外实习都是步行,李四光总是走在前面,他走得很快,许多学生都跟不上。一次到西山三家店实习,赶火车已经很晚,到北京城已经是万家灯火了,李四光还写了一首很有意义的新体诗,发表在北京大学的《日刊》上。

由于学校经费不足,地质系学生的野外实习受到了限制。当时地质系的房屋也很少,设备十分简单。专用实验室仅四十来平方米,隔成里外两间,外间摆设了一点矿物、晶体标本,叫矿物实验室;里间放了一些岩石、化石标本,作为岩石和古生物实验室。上实习课时,两个年级的学生30多人合在一起,围着仅有的三架显微镜,拥挤不堪;看薄片时,每人只能轮到两三分钟。学生们对这种状况,很不满意,迫切要求改变。李四光一到地质系,看到这种状况,几次找蔡元培校长,提出了一系列的计划和建议。蔡元培对李四光的意见很尊重,表示支持,答应要努力设法解决。1921年11月,蔡元培邀请李四光列席评议会,讨论地质旅行费的津贴问题,结果通过了“津贴地质旅行案”。同时,实验经费也有所充实。地质系师生均感满意。教学工作,学习气氛都振作起来了。

李四光认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益处的,因此在这方面他也非常关心。当时马神庙院内,因久未清理,杂草丛生,颇显荒芜。学校决定要李四光担任二院庶务工作。李四光曾在日本学过工程,对建筑很熟悉。他带着学生丈量面积,绘图设计,一齐动手建设起来。他们在院子中心,用石灰划出一个圆圈,再划出几条放射状的小道,分别通向大门、教室、礼堂等处。几天之后,在院子中心就建起了一座高约一米半的圆形小石台,上面安放了一架日晷;石台的四面,各刻上一句话,正面是“仰以观于天文”,背面是“俯以察于地理”,左侧是“近取诸身”,右侧是“远取诸物”。围着石台的小道,全用碎石铺砌,两旁栽上了冬青和刺柏。不久,院内布置得井井有条,显得颇为雅静。

对于毕业的青年学生的前途,李四光是十分关怀的。杨钟健于1923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准备去外国留学。当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马克升值,生活费用很舒适,于是杨准备去德国。他写信征求李四光的意见,李四光很高兴,他感到当时中国还缺少研究古脊椎动物的专家,复信建议他最好选择古脊椎生物专业,并为他介绍了导师。杨钟健在德国明兴学习时,李四光在信中,多次指示他要注意动物学和古脊椎生物学,这更加坚定了他学习古脊椎动物的信心。杨钟健学成归国后,毕生从事中国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成为我国最早在这方面作了大量贡献的,并在国内外赢得很高声誉的科学家。后来,杨钟健在《李四光老师回忆录》中曾经感慨地说:“我一生的工作和李先生的这一指示是分不开的。”

李四光来到地质系之后,一面教书,一面进行着科学研究。他把备课、讲课、带学生实习,当作实践的好机会。他不断地积累资料,不断地思考和研究问题。他一生中在地质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如古生物□科的鉴定方法、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李四光在进行这些项目的科学研究时,始终掌握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结果追索到原因的治学方法,因此能不断地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虽然不可避免的引起了某些争论,但却也因此而受到国内外专家们的重视。

李四光在研究工作中,不受国外传统地质学说的束缚,而是从实际出发,敢于破除传统学说中孤立地单纯描述地质构造现象的方法和结论,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探索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认为,书当然是要读的,但也不一定读的太多,反正书是读不完的。读书是了解别人对问题的看法,供自己思考问题时参考,主要的是不要受书本的束缚,要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李四光教育学生,“做研究工作时,要先看实物标本,不要先查阅外国参考书,免得先入为主,处处受他人思想的束缚,要以我为主,先看化石的外形,再用放大镜、显微镜仔细观察化石的结构,自己进行描述,掌握它的特点,从实际出发,自己分析,提出论据,然后再翻译各国的参考书,进行比较和鉴定。”

李四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李四光的科学知识是十分渊博的,在地质科学范畴内,他的研究也是多方面的。但他很少对别人有所评论,也很少对别人的观点轻易宣传。他总是有他自己的看法,埋头苦干,深入研究,反复验证,得出结论。他在20年代曾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研究□科化石,为的是解决石炭二叠纪的界限,分层和对比问题。当时世界上的□科专家已有不少,各有各的说法。李四光并受别人影响,自己从研究□科的构造开始,探索它们的发展方向,定出它们发生、发展和消灭的次序规律,以此为依据划分地层、对比地层。对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分界、分层和对比作出巨大贡献,也为□科的生物学研究大大地提高一步。

李四光对第四纪冰川问题的贡献也是独立思考的成果。在第四纪时,整个地球上是个寒冷的时代,发生过几次普遍的冰川时期。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而中国这么大的地区却还没有人说过有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甚至还有人说就是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不盲目相信别人的说法。他认为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第四纪冰川,唯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从未发生过,是很难理解的。不存在像欧洲那样的大冰盖当然是可以的,连山岳冰川都不存的话,将如何去解释呢?究竟是有或无,关键是认识问题。不认识会把有说成无,认错了也会把无说成有。他前后花费了十多年的功夫钻研这一问题,终于证实了第四纪冰川在中国确实存在而且属山岳冰川类型,并进行了冰川分期,基本上和欧洲可以对比起来。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完全是定论了。

他从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创立了地质力学这一新的科学。他认为地球既然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是运动着的实体。一个实体的运动和由运动所发生的种种形迹,都必然要受力学原理的控制。因此,对一切构造形迹,都必然能够作出力学的解释。多年钻研结果,创建了地质力学这一新的学科,使地质构造的知识更系统化、更理论化、更科学化、更实用化了。

地质学是以研究自然现象为主的科学,观察自然现象是地质学最基础的工作。观察不仔细,就会视而不见。不能看到自然现象的本质,必然也不能对自然现象真正认识和理解。现象只是现象,它如何形成,如何发展,彼此有什么关系,必须深入分析才能理解,才能真正认识。对一些现象观察分析认识的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偶然的,必须反复验证,才能得出真正的结论。拿出结论是很慎重的。李四光的这种治学精神十分突出。

在一处红砂岩地区的小山谷出口的,山坡上沙砾堆积,这本是平常的现象。住在那里的人也习以为常。然而,李四光一看就看出了问题,他看到沙砾层的倾斜是向内的而不是向外的。通过观察他发现砾石的成分是复杂的,不单是一地的砾岩碎块。仔细观察,深入分析之后,他认为这不是一般的河流冲积或山坡堆积而是冰川沉积物。最终经过多次实地考察、验证,肯定了那一地区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他看到有些山脉是西北东南走向的,有的是东北西南走向的,两山相接处连成弧形。有时这两种方向的山脉之间还有南北走向的山脉。山脉的走向常人看来好像杂乱无章,然而,经他仔细观察发现,三种不同走向的山脉不是孤立的,各种各样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似山字,称山字形构造体系。它是由于地层向南运动,两端遇到阻力,中间继续南移,从而构成弧形。由于力的分解和相互作用,中间也形成了南北向的山脉。褶皱山脉的形成,不是简单地两边向中间一挤了事,各有各的具体情况。这样地仔细观察、深入分析、反复验证,他发现地球表面有种种的构造形态,形成构造体系,都是在力学原理控制下,地壳规律运动的结果,最后创立了地质力学这一新的学科。他决不轻易提出结论性的意见,总要反复验证,各个方面都讲得通时,才拿出结论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和谦虚谨慎的精神,突出地贯彻在他的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

李四光认为,真正做学问的,即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又要以事实为依据,允许怀疑,提倡怀疑,“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早在他留学英国期间,就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即每选一门新的学科,就广泛地搜集这门学科的有关材料和文献,了解它的发展史,以及这门学科有关的理论,应用范围和现状。这样,他的科学知识越来越渊博。近代地质学,可以说是从欧洲西北角开始发展起来的。在启蒙时代的地质论战中,英国的某些地质学家,如用火成论战胜水成论的赫顿,用均变论战胜灾变论的赖尔,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李四光对这些成就卓越的地质先驱们的论著,进行过细心的研读,同时,对地质学有创新的其他学者的著作,也都很感兴趣。他认为,凡是新的见解,都是极其宝贵的;凡是创新的工作,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同时,李四光从这些广泛的研读中,也渐渐地感到,无论哪一位科学工作者,他们在解释与论证地质现象的时候,都是以他们各自所见到的事实作为依据的,凭各人所见难免有片面之处,论点论证的难免有不足的地方,鉴于此,后人需要扬长避短,通过新观察到的事实去加以补充和态充实。

李四光在青年时代,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治学态度时说道:“真正治学的态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为真理而奋斗”。火一般追求真理的愿望,无止境地探索新事物的热情,被认为是有独创性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李四光就是具有这种品质科学家中的一员。

科学是一项充满艰险的事业,因为每一项具有革命性的新发现,新理论的出现,总与当时流行的占统治地位的观念相冲突,冒犯、触犯某些人的利益。人们都凭自己的经验、知识、习惯和当时流行观念来判断新事物的强烈倾向,对新设想,常有一种抵触心理和冷漠态度。因而每一项创新、发明,总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阻碍。新发现革命性愈强,它们遇到的阻碍也就愈大。如果是超时代贡献的科学家,不仅需要具备超人的德、才、学、识,而且要有为真理而不顾一切的斗争勇气。正如伽利略所说:“追求科学真理需要特殊的勇敢”。

成年人思想领域内,常有一种惰性,那就是对旧事物、旧观念百般容忍,迁就;对新事物,新观念,百般挑剔、抵触或是回避。英国的贝弗里奇称之为“攻击——逃避”反映。这种心理形成一种无形的社会压力,使得历史上许多有才华的科学工作者,面临新发现的大门,而屈服于这种压力,放弃研究,以至于胎死腹中,正如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李四光大半生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要在科学上做出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提出前人没有提出的理论,除了上述社会心理障碍之外,还会遇到更多一层困难。他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这本是科学上的重要发现,但就是因为外国人在中国没有发现,不仅不被承认,反而遭到冷嘲热讽,引起了麻烦。他创建了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有自己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严密的工作步骤、工作方法,就是因为与外国不同,也遭到人们的非议和冷漠对待。李四光在《我们所经历的两条道路的斗争》一文中,回顾这段历史时说:“对我来说,这里出现了两条道路,其一,放弃土法,连同土法获得的并经过了考验的若干科学成果也一样放弃,转过来采取人云亦云的方针,不越出抄袭或脱胎于洋法的范围。其二,是坚决地把守住我们已经占据的阵地,不作分寸的后退,继续战斗下去……这两条道路的抉择,当时也是有些困难的。抉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不要为真理而奋斗。”李四光在此情况下,并没有畏缩后退,他说:“真理,哪怕是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我们要继续战斗。”他常拿哥白尼来激励自己,并以此来教育青年。科学家这种为科学真理而不顾一切的献身精神,是市侩庸人们无法理解的。正是这种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使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奠定了我国第四纪冰川学的基础,创建了地质力学理论,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光荣。

李四光一生,勤于思索。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养成思索的习惯。在别人闲聊天时,他往往坐在一旁,静静地思索着自己的科学问题。

所谓勤于思索,就是善于运用自己的头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科学研究的步骤,通常是观察、分析、实验。而这些步骤,只有通过思维活动,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科学的基础是事实,而事实本身是死的东西,只有通过想象力,才能赋予它以生命。科学研究需要多种多样的工具手段,但最重要的还是人的有训练的头脑。一个思想上的懒汉,不善于运用自己大脑的人,绝不会成为一个科学家。

有人问牛顿:“你为什么能有这么伟大的发现呢?”牛顿回答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热情地思索罢了。”德国大诗人拜伦也说过:“要有独到之见,必须多思。”一个勤于思考的人,对自己研究的问题深思熟虑的人,在观察中就会敏感,及时地捕获从各方面传来的瞬息即逝的信息。并理解它的意义。善于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大量重复出现的现象中,发现其规律。

李四光正是由于勤于思考,所以能捕获到有意义的事物,抓住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联系中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如乌拉尔山脉南北蜿蜒,秦岭、天山横亘东西,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李四光正是从人们不疑处生疑,不满足“事物本来就是这样”的不求甚解的答案,他有一种刨根究底的求知欲望,这使得他从中得到启发,创建了研究地壳运动的新途径。北京中山公园内社稷坛西口台阶上的一块大理石石板,多少人来来往往,从上面踏过,并未觉得它有什么特殊。李四光一次偶然来此散步,这块石面上纵横交错的裂纹,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发现它们是两组典型的剪刀节理,很有意义,后来被拍成照片,收集在《地质力学概论》里。1956年,李四光在大连疗养,一天偶过马兰桥,被白云山庄周围奇异的地形所吸引,半环状的山沟和山冈,围绕着中央高地,一个套一个寰列起来,经过他深入实地的考察,发现了一个典型的莲花状构造。李四光研究问题不限于实验室,课堂上或书斋里,逛公园、散步、养病,都是他思考问题的良好时间。直到晚年,他依然保持这种习惯。紫竹院旁的小路,卧佛寺的林荫道、他住宅旁的古银杏树下,都是他经常散步、小憩、思考问题的地方。他随身带有一个小本子,思有所得,及时记录下来。

李四光一生的科学活动的特点,就是紧密地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他认为自然界是地质工作的最好课堂,那里是发展理论,验证理论的最好场所,“那些空讲大道理,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是脱离实际的,是没有用处的,也是不成其为理论的。”真正的理论是要经得起实践检验。

在20年代以前,中外地质学家均认为中国第四纪无冰川发育。这个结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呢?李四光认为“这一类问题,不要寄希望仅仅从理论上的争辩得出真理”“任何为了搞清这个问题的尝试,还须在野外进行”,“事实胜于雄辩”,实践出真知,而不是根据某个人如何说而定。“如果根据我们自己的仔细观察和研究,证明中国没有冰川,无论世界上多么高明的学者,多么大的理论,怎么说,都没用是没用,就是没有;如果事实说明有冰川,谁说没有也不行。”当1921年,他在太行山东麓和大同盆地,发现了冰川遗迹,受到冷嘲热讽和反对时,李四光没有停留在他们作空洞的口舌之争,而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埋头工作。他先后深入庐山、黄山、九华山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了大量的冰川遗迹确据。十年之后,他又发表了几篇论文,以确凿的事实,论证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他说:“强有力的事实说明长江流域在第四纪中确有冰川存在”,“从实地观察到分析推理,两方面都使我坚信第四纪冰川绝非局部现象”。他的《冰期之庐山》一文,证据确凿,论述严谨,是第四纪冰川的代表作,至今为人们所称道。奠定了我国第四纪冰川的基础。使得那些国内外持怀疑态度的人,消除了怀疑;反对者在事实面前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李四光创建的地质力学理论,也不是从文献到文献,把现成的理论作些修补,逻辑推理的产物;而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在思想上、理论上、方法上的一次创新。他通过南北方石炭二叠纪地层对比,发现海水进退的规律;从海水进退的规律,追溯到岩石圈的形变,力的作用方式,把力学引进地质学之中。他每一时期的研究课题,都是从实践中提出来的,然后又返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建立了他自己的地质学理论。

李四光晚年,身患动脉瘤,随时有破裂致命的危险。但他依然抓紧一切机会,亲自参加科学实践。他经常重复毛主席的一句话,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他以80岁的高龄,亲赴延庆山区观察地质构造,亲临邢台考察地震,还和青年科学工作者一起参加地应力解除试验。他经常把从实地调查回来向他汇报情况的同志,称之为“送上门来的老师”。

李四光告诫青年科学工作者,要重视实践,重视野外观察,要亲自动手。他说做科学工作,不但“要动脑子同时也要动手。如果只动脑而不动手,那就不可能得心应手地去解决许多复杂而具体的问题”。对典型的地质现象“要反复看,多方面提出设想,有一点不放心,就不能放手,这一点很重要。要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解释现象,不要轻信,要自己去实践”。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尊重实践,向实践学习的一贯精神。

拉普拉斯说过:“认识一位巨人的研究方法,对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少有用处。”李四光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以及他的很多优秀品质,同他的科学著作一样,也是一份可贵的精神财富。李四光曾这样说过:“我们不能不承认人家的文化程度比我们高,艺术比我们精。人家已经开辟到十分田地,我们的一块肥土,还在那里荒着。请他们来做好了,再拱手奉还我们,世界上恐怕没有那么好的事,我们唯一的希望是依靠我们自己,鼓起勇气,举起锄头向前挖去。”

同类推荐
  • 希特勒传

    希特勒传

    本书结合大量真实档案和图片,讲述了一个四处流浪的艺术家如何变成铁血无情的大独裁者的故事。作者分析了希特勒的人格特征,概述了纳粹第三帝国的兴亡,是迄今关于这段历史最简明扼要的论述。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小小通信兵,是如何成为独断专行的暴君的?又是如何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大军事联盟的领导人,并且保有这个位置长达五年之久的?我们该如何解释德国人民对于希特勒的支持和爱戴?他是一个身体虚弱的语言巨人,还是一个沉溺于对过往伟大帝国幻想中的异想者,或是一个过于偏执、自我无限膨胀、做事毫不顾及后果的疯子?
  • 真实科比

    真实科比

    全球唯一官方授权的科比传记:国内引进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外国人写的科比传记。美国资深NBA篮球作者追踪科比20年的精心力作:罗兰·拉赞比是NBA最知名的记者、作家之一,他在书中尽可能地将自己告诉我们关于他所知道的科比的故事。迄今为止科比·布莱恩特最全记录:对于NBA球迷和科比球迷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了解自家偶像的必备圣经。这是一本科比?布莱恩特的究极解读书,书中各个细节带你全方位了解科比这个冷漠而强硬,智慧而自信的NBA超级巨星。他的故事当然还在继续,但他那些让人为之疯狂的往事,这本书已经帮你完全记录、整理妥当,保证你看多久也看不腻。作者罗兰?拉赞比作为美国NBA资深篮球记者,从1996年12月科比进入NBA的第一场比赛开始,一步步记录科比的成长。本书从科比父辈开始讲述布莱恩特的故事,并没有任何盖棺定论只是通过各个细节向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科比、一个完整的科比。作者简介:罗兰?拉赞比,美国著名篮球记者、传记作家,曾出版《乔丹传》、《杰里?韦斯特:篮球偶像的人生和传奇》等多本著作。在过去的30年间,他采访了不计其数的球员、教练、球队职员和各类人士,并不断用文字记录着他眼中的联盟。他现居于弗吉尼亚州的塞勒姆市。翻译简介:虎扑篮球翻译团,成立于2005年,由资深虎扑Jrs组成的专业篮球翻译团队。十余年来,翻译团致力于推广NBA文化,传播篮球技战术资料,为广大中国球迷带来了无数优质篮球译文。
  • 攫雷电于九天富兰克林的故事

    攫雷电于九天富兰克林的故事

    本书从青少年阅读的角度、记述富兰克林——这位奠基近代电学的美国科学家、成就并举于文学、政治领域的“美国科学和文学之父”的故事。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4)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帝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很明确,“帝师”是指皇帝的老师。本书从记叙帝师生平事迹入手,再现了帝王之师对历代帝王的教育、指导和辅佐,同时揭示了帝师以其亦师亦臣的特殊身份,对帝王决策的各种正面、负面影响之谜。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道出一些亘古不变的历史发展规律。
热门推荐
  • 圣神孙悟空

    圣神孙悟空

    五界原本十分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但不知何种原因,妖王孙悟空一怒之下只身一人打上天界,那一日天地在悟空的怒吼中颤抖着。最后掌管天地人三界的玉帝请来西天如来以大法力降服孙悟空并封印于五行山。数万载后,那孙悟空以肉身自毁为代价使得自己最后一丝神魂逃亡下位面世界,最后悟空开启一段复仇之路……
  • 宇宙九转之通天之路

    宇宙九转之通天之路

    十万年前的大战,阻断了天界与人间界的通道,而后,无数的旷世奇才为了打开通往天界的道路,开始了孜孜不倦跋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被命运捉弄却又被眷顾的少年,背负着家仇、师恨,恋美人,得神器,闯绝地,踏着鲜血和尸骨,一步步成就自己的强者之路。
  • 万界交易阁

    万界交易阁

    欲望是人前进的动力,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诸天万界开始流传一段话,诸天殿命运之地,有缘者方可入内,一入诸天殿从此我命由我,不由天!
  • 在将军的后院白吃白住

    在将军的后院白吃白住

    温舒舒到了古代成了首富之女,整个一富婆,但最大的志向就是呆在温家啃一辈子老。外面美男诱惑极多,温舒舒都把持住了,守身如玉,对男人不接受,不暧昧,不多言,顶多偷偷脸红。一道圣旨,将她许给了元惟懿,那个她觊觎又得不到的男人,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大婚之夜,”为什么娶我?“温舒舒等着那男人的甜言蜜语。那男人却冷冷的道:“你无权无势,容貌还可入眼,这种女人最容易摆布了!"接着又说什么只要自己不干预他听他的话,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啊呸!温舒舒心中一万个草泥马飞过,不过想想这种白吃白住的日子也挺好,自己男人是个摆设,但他的家产都是自己的,哈哈哈哈想想都开心,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富婆生活!
  • 少女成人礼

    少女成人礼

    她是一个出生在城市里的傲娇小姑娘,生活不易,总是遇到种种坎坷,但都化险为夷。她堕落过,失望过,伤心过。但是帮助她的人,陪伴她的人越来越多。她重拾了希望的种子,继续生活。...
  • 仙魔笛

    仙魔笛

    一只笛子。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笛子。却有着不同凡响的故事。它虽然只是一只笛子。但却能给人世间带来毁灭。但同样也能给人世间带来幸福。………………
  • 军婚盛宠

    军婚盛宠

    一朝跳墙,跳进上将的澡堂;蹲在坟前,看鬼调戏鬼。没错,鱼筱,19岁,高中刚毕业,出来找工作,人丑嘴不甜长得危险还没钱。当护士,“哎呦我去,骚年你这是喜脉”;当家教,“家长太彪悍,我征服不了”;当厨师,“走,请你喝敌敌畏去”而当她最后敲定盗贼,奈何招惹上将。初见,他是上将简笙,她是侠盗鱼筱,“简笙,你别过来,别逼我变身”。但正所谓,女生不流氓,发育不正常,再见面是大学时,校霸鱼筱被校花(误)简笙逼上卖身之路。惊艳时,简笙:你丑没事我瞎。告白时,鱼筱:我心很小,装你正好,所以,有空来我心里逛逛?.............接下来朕就不多说了,朕要去幼儿园深造了。
  • 快穿攻略卿疆域

    快穿攻略卿疆域

    她是洪荒异界,屹立千年不倒的太上无极女帝。翻手乾坤颠倒,覆手阴阳无极。在她数千年的漫长生命当中,她以一个过客看红尘滚滚。历经世态炎凉,看尽人世沧桑。一朝绑定系统,踏上拯救男主的历程。可为啥在她拯救男主的途中,会有男配出现,却还是让她心甘情愿荣宠一时呢?这是一个女主盛宠男配,男主最后才含泪抱得女帝归的故事。洁党勿入。注意!注意!注意,女主是真的在开头的时候厌恶男主盛宠男配的,这是一个宠配灭夫的心酸史~??`
  • 在游戏里提升好感度一定是正确的

    在游戏里提升好感度一定是正确的

    技术宅柯求莫名穿越到了游戏世界《阿瓦隆》中,原本一穷二白的开局,却因为天使大姐姐的礼物瞬间翻身做主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