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388800000008

第8章 名人踪迹

千百年来,景色秀美的庐山吸引了无数著名人士的向往,这些名人有的来这里游玩,有些来这里归隐,有的还被埋葬于此。

到过庐山,并在庐山留下足迹的名人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陶渊明、伍子胥、苏轼等。他们的到来,给这座千古名山平添了深厚的文化氛围。

(一)陶渊明归隐庐山

365年陶渊明诞生于庐山脚下,少年丧父,家境贫寒。陶渊明后虽五进仕门,却都因“有志不获聘”,官场与自己淳真的禀性不相融,自己又难以曲意奉迎。

“云无意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一直眷恋着庐山的奇峰异水。数离仕门,均择庐山而隐。

陶渊明归隐处,即后来星子县白麓乡的玉京山鹿磨盘岭附近。这里背依庐山,面向鄱阳湖。既可赏群峰嵯峨,又能观平湖浩渺,有良田可劳作,通舟楫之便利。

诗人在此得到身心的放松。《归园田居五首》《归去来兮辞》反映出他的心情是那样潇洒,那么豪放不羁,令人尊崇!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庐山由此为田园诗的诞生地。

然而,陶渊明虽然写过许多关于庐山的诗,却没有一回写下“庐山”两字。他对庐山似乎十分苛刻,只是用“南山”“南岳”“南阜”“西山”等代称庐山。这大概和当时人们对庐山的称呼有关。

410年,晋安郡长史掾殷景仁来浔阳,与陶渊明为邻。陶渊明当是居于浔阳城内。正因为他居于浔阳城内,才容易按照此城里人的习惯,称庐山为“南山”,也才会信口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

陶渊明诗中的庐山其它“南岳”“南阜”“西山”称呼大概也和南山相仿。但不管如何,在陶渊明的诗中只字未提庐山,这令后来生活在庐山的人们感到一些遗憾。

(二)苏轼吟诗庐山

庐山香谷之南,东林寺以西,有一座晋朝所建的著名古刹,这就是西林寺。到了宋朝,宋太宗曾赐名叫作“乾明禅寺”。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经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在赴任途中,经过九江,曾游览庐山。他饱览了山南的秀丽景色,又转到北麓,来游西林寺。

西林寺的住持僧常总老和尚,听说苏学士来访,慌忙出来相迎,并亲自引导苏轼参观寺庙,逐殿逐阁作详细介绍。他陪伴着苏轼穿过钟鼓楼,到了藏经阁,又来到正殿。这里有重阁七间,层层叠叠,殿宇庑廊,金光灿灿,所有梁柱全用楠木制成,笔直苍劲,高大雄伟。

常总老和尚指着正殿的一角,绕有兴趣地对客人说:“据说当年建寺的时侯,正殿的这个角忽然向南倾斜了三尺,当时众僧都急得手脚无措。不料,此时从石门涧猛然刮来一阵狂风,吹得飞沙走石,双眼难睁。待到狂风过后,众僧睁眼一看,怪了,歪斜的殷角居然给吹正了。人们说这是神仙相助,便把这个正殿取名为神运殿。”

苏轼听罢哈哈大笑,他也听人说常总和尚打坐的地方,金光满座,奇香四溢,便问:“听说你是剑州尤氏之子,是真的吗?”

常总老和尚点点头说:“是的。”

苏轼又打趣地说:“据外人所传,你母亲生你的时侯,曾梦见金人授予一朵白莲花,才生下了你,也是真的吗?”

常总老和尚也笑笑说:“苏轼居士,这我可说不清,得问我的母亲才知道啊!”

俩人谈笑间出了寺庙,来到长舌溪边,在凉亭内站定,苏轼对这个奇怪的溪名很有兴趣,问:“为什么叫长舌溪呢?”

常总老和尚说:“因为溪水声声不断,不绝于耳,所以便叫长舌溪。”

苏轼会意地微微点头。他忽然想起一件事,又问:“西林为慧远所居,听说他的墓就在这里?”

“不错,我带你去看看吧!”

常总老和尚领着苏东坡,沿着西林塔往南行,在桥下村之西,筷下村以东,两村间有一石砌的圆形墓,常总老和尚说:“这就是慧远之墓。”

“啊!”苏东坡默默无语,在墓前站立良久。

常总老和尚怕他累了,说:“苏学士,回禅堂稍息片刻吧!”

苏轼随常总老和尚返回西林寺,快到寺前,他抬头往前一看,只见横在眼前的庐山,巍峨峥嵘,逶迤不断。

苏轼顿时感到游兴倍增,又快步绕到侧面看时,果然又是一番奇景,但见那一座座刀削似的山峰,平地拔起,直插云天,壮丽无比,真不愧是千古名山啊!

苏轼抑制不住地对常总老和尚赞叹说:“西林寺建在此处,确是一块宝地呀!”

俩人又进了寺门,准备到禅堂品茶休息。在路过一扇墙壁时,见壁上写着许许多多的诗句,苏轼不禁放慢了脚步,徘徊在题诗壁下,逐一欣赏起诗中的佳句来。

常总老和尚早知这位苏学士学识才高,如今见他诗情奔放,心想:不如请苏学士题诗一首,岂非一大快事。便说:“恕我冒昧,敢请苏学士也题诗一首,以助雅兴!”

苏轼寺里寺外,一路行来,不无感受,听常总长老一说,也就欣然命笔。只见他卷起袖子,提起羊毫,饱蘸浓墨,在西林壁上题了一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借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的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表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据说当时,常总老和尚正给他托着砚台,屏住呼吸,看着他一字一句地写下来,直到苏轼写完最后一个字时,常总老和尚惊得险些儿失手丢了掉砚台呢!真是字字珠玑,千古绝句啊!不禁脱口称赞道:“妙哉!妙哉!”

就这样,这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诞生了。后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成了传世佳作。

(三)周敦颐庐山讲学

周敦颐字茂叔,他曾在江西和两广等地当过三十多年的地方官吏,在司法建设上有一定的成就,同时他也是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宋明理学的创始人。

宋仁宗嘉佑六年,43岁的周敦颐由四川合州视事,迁国子博士,通判虔州。他途经江州,为庐山的风光所吸引,遂有卜居之志。

宋熙宗四年,周敦颐上表朝廷,要求到南康任职,以便就近到庐山憩息。他的要求很快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周敦颐在南康任职期间,经常到庐山上下漫游。他喜爱庐山北麓莲花峰一带的清雅环境。尤为喜爱从莲花洞流出的一股清泉,“洁清绀寒,合于湓江”。

周敦颐来到南康的第二年,就要求朝廷为他解除印绶,以便在濂溪书堂定居讲学。人们就称他濂溪先生。他讲学之所,名为濂溪书院。

周敦颐撰写的《濂溪书堂》一诗,表达了他对庐山真挚感情和他所述的淡泊的隐居讲学生活的感受:

田间有流水,清沁出山心。

山心无尘土,白石磷磷沉。

潺湲来数里,到此始沉深。

……

芋蔬可卒岁,绢布足衣衾。

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

吾乐盖易足,名濂朝暮箴。

周敦颐除了在书院讲学以外,即潜心著作,留下来的除诗文以外,还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数种,后人编为《周子大全》。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三十余米,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和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四)岳飞退隐庐山

岳飞是我国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这位大半生驰骋沙场的南宋抗金名将,竟然和庐山结下过不解之缘。

岳飞本是河南汤阴人,他曾于1131至1134年随军驻于庐山脚下的江州。就在这段时间,岳飞数游庐山,后来他在一首赠庐山东林寺寺主慧海和尚的诗中,概括了他在这个时期的生活和思想。他写道: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对主专征灭虏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作赤松游。

殷勤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

1136年,岳飞的母亲在鄂州辞世,一向对母亲有孝心的岳飞,把母亲安葬在庐山西北麓的株岭山中。

此处为庐山外廓,其形状略如曲尺,由西南向西北延伸,约有二十公里。岳母墓座落在株岭山“卧虎舐尾”处。

这是一座用石头砌成的圆形墓,背靠苍山,绿树掩映,显得僻静幽远。本来按规定是要守孝三年的,但战事紧急,他只好留下老婆代守,自己回到了军中。

1137年,本来答应岳飞率军讨金的南宋皇帝又听信秦桧的话,收回居命,岳飞一气之下,上书给皇帝要求辞职。未待批准,就回庐山守孝去了。

皇帝对岳飞的擅自行动十分恼火,但又惧怕岳家军会有人闹事,只得找岳飞的手下去请岳飞出山。

当时军中推选了湖北路的监司李若虚和军中的统制官王贵去见岳飞。两人苦求六天才把岳飞给求出来。

岳飞下山后势如破竹,打的金人抱头鼠窜。1140年,岳飞打到开封附近,正值形势一片大好之际,皇帝下了12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岳飞无奈之下,只得回朝。

回朝后上章自请罢免,皇帝照准。这年他才39岁,他回到了庐山东林寺,万念俱灰,只想从此远避世俗,在庐山东林寺内学经念佛,了此一生。

然而秦桧却并不放心,决心斩草除根。在他的授意下,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都遭到了杀害。

岳飞虽然离去了,但他爱护百姓,痛击金军,收复河山的壮举却永远地为世代中国人所记忆。而岳飞在命运遭受磨难时多次登上庐山,并在庐山留下了他那巨人的足迹,这为庐山增添了沧桑感。

(五)陈寅恪魂归庐山

近代中国诞生了许多国学大师,陈寅恪无疑是其中较为璀璨的一个。而这位享誉国内外的国学大师,也与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寅恪祖籍江西修水,修水紧邻庐山。他12岁就跟大哥陈衡恪去日本留学,直到35岁被清华国学院聘为导师,其间大部分时间在国外读书。

游学海外期间,他掌握了西方现代社会科学方法,以及梵文、巴利文、古蒙古文、古波斯文等众多古文字。而立之年后,他虽未获任何学位,却有“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之誉。

陈寅恪决不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曾托人以重金请他写《李世民传》,暗中为他歌功颂德,陈寅恪坚决拒绝,说“违背我本意的我决不写”。

1929年,陈寅恪出资在庐山购买了松门别墅,接上77岁的老父陈三立上山定居,他的二哥陈隆恪一家陪父长住庐山,陈氏家族成员时常汇聚庐山。

1933年陈三立因年岁太高多病,去北平陈寅恪处居住,1937年年底去世。1946年陈隆恪一家重返庐山,因松门别墅在抗战期间破坏过甚,两年后终离山而去。

1945年陈寅恪在作于成都的《忆故居》一诗中曾叹“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陈寅恪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作为奉行一生的准则。

1949年,******委派陈三立的挚友李一平到广州看望陈寅恪,希望他不要去台湾和国外,如欲返庐山,由政府出资将松门别墅全面整修,后因多方原因,陈寅恪未赴庐山。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山大学任教的陈寅恪担任中科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心情舒畅的他撰写了大量高质量的论著和论文,初步建立起自己宏远的史学学术架构。

1969年,79岁的陈寅恪离开了人世。陈寅恪辞世后,他的妻子唐筼强忍巨痛,镇静自若、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夫君的后事和家中琐事,45天后便从容地追赶夫君而去。

多年以后的2003年6月16日,陈寅恪与夫人的骨灰落葬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建墓的山现已被命名为“景寅山”。

墓茔左侧的长条石上刻着“陈寅恪唐筼夫妇永眠于此”,右侧的扁形石上刻着当代著名画家黄永玉题写的陈寅恪奉行一生的准则:“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为陈寅恪骨灰落葬庐山发来的电文中说:

陈寅恪先生谢世34年后择我院庐山植物园归葬,甚感荣幸之至。

庐山乃我华夏之绝艳宝地,名人名山名园融为一体,归于自然,先生终得以慰藉!

陈寅恪先生魂归庐山感到慰藉的应该还有另一原因:有他的爱侄相伴。他的侄子、中国著名植物学家陈封怀1934年与胡先骕、秦仁昌一同创办了中国第一座正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为中国植物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陈封怀晚年任中科院广州华南植物园主任,1993年病逝后归葬庐山。叔侄墓只隔几米。

(六)胡适庐山游玩

1928年4月7日,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的胡适,带着儿子祖望,与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部部长高梦旦、东南大学校长蒋维乔、光华大学教授沈昆三结伴来到庐山,下榻于胡金芳旅社。

胡金芳旅社在当时是比较上档次的旅社,胡适一行下榻的又是旅社中最漂亮的一栋别墅。胡适一行在这栋精美的别墅内住了三天,山上山下遍览景点。

当时,有“考证癖”的胡适尤其注重各人文景观。他来庐山时,随身携带了清康熙七年由吴伟编撰的《庐山志》,在海会寺又买了康熙五十九年由毛德琦编撰的《庐山新志》,对庐山诸多古迹详尽考证。不管白天多么劳累,晚上都要写笔记,将收获和疑点一一记录下来。

在庐山期间,胡适对白鹿洞书院也赞不绝口,但却讥笑明朝南康守王溱开山作洞、凿一石鹿置洞中的举止不明智,说他是“大笨伯”。

因为白鹿洞四面环山,形成了一天然洞府,你真的去凿个石洞,岂不把大自然的杰作变成了平庸的实指。胡适盛赞白鹿洞有两个原因,一是“白鹿洞书院是最早的书院,是我国书院的‘四大祀宗’之一”;二是朱熹亲定的《白鹿洞规》“简要明白,遂成为后世七百年的教育宗旨。”

胡适还对牯岭别墅群颇有赞誉。他在美国留学多年,对西方的建筑及风土人情十分了解,庐山遍布峰谷,洋溢着西方情调的别墅令他倍感惊奇和亲切。

当胡适在别墅聚集的黄金地段长冲河畔漫步时,他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庐山已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笼罩下的“世外桃源”,而是中西方文化交汇、风土人情开放,文明、进步的乐土。这种状况,在中国其它地方还很少见。

庐山之行,胡适颇感满意,终于身体力行地感知了一回庐山。“在山仅三日,成就万言书”,庐山令他妙思泉涌,滔滔不绝。而他关于庐山“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的评价,也以包容宗教、理学、东西方文化的宏大气魄奠定了庐山在中国宗教史、教育史、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促进了后人对庐山文化的深入研究。

胡适1937年夏季还来过庐山,是应邀参加国民政府举办的商讨抗日国事的“庐山谈话会”,这次他住在仙岩旅馆。

在谈话会上,胡适多次发言,主张积极对日作战。曾有与会者写打油诗调侃他:

溽暑匡庐胜会开,八方名士溯江来。

吾家博士真堪道,慷慨陈词又一回。

胡适也戏答一首云:

哪有猫儿不叫春?哪有蝉儿不鸣夏?

哪有蛤蟆不夜鸣?哪有先生不说话?

这也算是胡适留在庐山的一段趣闻。

(七)李四光庐山获发现

庐山之奇历来为人所称道,它那奇姿瑰丽、峰险岩怪、壑邃谷幽,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据科学家解释庐山的“奇”不仅是“地垒式断块山”造就的功绩,而且也是庐山第四纪冰川这个大自然雕刻师的杰作。

第四纪冰川学说,是地质学、地貌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的基础学科。大约在两百万年以前,地球上出现了第四纪冰川。地质和地理学家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冰川活动的遗迹。

但是,在亚洲,除了中国西部、西南部极高的山地之外,都没有发现冰川遗迹,虽然地质学家们曾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进行科学考察,仍然没有收获。于是,西方学者断言,中国东南部无第四纪冰川。

然而,李四光的出现推翻了这一看法。

1931年,李四光带着北大地质系的学生,来庐山做野外教学实习,1932年再次来庐山进行深入科学考察。对庐山的地形、地层、地貌,对庐山的构造和构造运动、山体形成时期等,考察得清清楚楚,写出了《庐山地质志略》。

李四光通过对庐山反复的考察和研究,从地质科学的角度,第一个揭露了庐山的真面目。

李四光在庐山的科学考察,首先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他认为庐山许多第四纪沉积物,一些特殊地貌形态,不用冰川作用作科学解释,是解释不通的。他经过详细而系统地研究,深信庐山在第四纪时期发生过多次冰川活动。

1933年,李四光正式发表了《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论文,阐述了庐山受冰川作用的地貌证据,庐山的冰川堆积,庐山周围的冰碛物,探讨了冰期的时代,第一次在庐山地区划分出三个冰期:鄱阳冰期、金井冰期、土楼冰期。

1934年,李四光又发表了《关于研究长江下游冰川问题材料》,再次论证了庐山地区各处冰碛剖面,同时还介绍了九华山区、天目山区的一些冰川遗迹新发现。

李四光在庐山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对于地学界来说,不愧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李四光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发表,必然在国内外地学界引起强烈地向往和震动,必然带来不可避免的重大学术争论。

1937年,李四光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专著。由于受到抗日战争爆发的影响,此专著至1947年才正式出版发行。《冰期之庐山》是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专著,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

《冰期之庐山》,是李四光长期研究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科学总结,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建立,从理论到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工作者,将《冰期之庐山》多奉为经典性著作。

1970年的夏天,李四光重访庐山,前来参加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此时他已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委员。

会议休暇中,李四光游览了含鄱口、芦林湖、花径等景点。他无法忘怀庐山,无法忘怀庐山第四纪冰川,游览中有感慨,有欣慰,亦有科学的预示。

这期间,李四光正在撰写《天文、地质、古生物》一书,在书中论述了庐山第四纪冰川“三大冰期”,对中国第四纪冰期研究的学术成就作了概括性的总结,预示庐山的鄱阳冰期不是第四纪的早冰期,鄱阳冰期之前仍有冰期。

1971年4月,李四光走完了他的一生。在他逝世前不久,他完成了《天文、地质、古生物》一书。

1978年7月,中国地质学会首次在庐山召开“全国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学术会议”。中国知名的地学家及第四纪冰川工作者代表两百余人,云集庐山,共同考察了庐山的冰川遗迹,他们赞叹李四光的科学考察扎实,科学论述可信,庐山不愧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诞生地!

古老的庐山对中国人具有无穷的魅力,它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名人前来参观或小住。从很早的慧远、谢灵运,到唐宋的李白、苏轼,再到近现代代的******、******、陈寅恪,这一个个醒目的名字像一张张名片,使庐山更加声名远播。

同类推荐
  • 艰苦朴素(下)

    艰苦朴素(下)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音乐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音乐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宁夏掌故

    宁夏掌故

    本书以亲历、亲见为主,自清末民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举凡与宁夏文史有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及人物等等方面。
  • 故纸拾遗(第二卷)

    故纸拾遗(第二卷)

    本书收集了以洛阳地区为主,包括山西、陕西、云南、东北、甘肃等地在内的各种契约文书,时间从清康熙年间至解放初期,各类包括地契、房契、发票、借据、婚事文书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民俗、货币、度量等各方面的情况。
热门推荐
  • 佛说求欲经

    佛说求欲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半生缘

    半生缘

    一张同样的脸,却是不同的性别,同样的人爱上了同样的你,故事又是如何继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联盟之究极骚套路主播

    英雄联盟之究极骚套路主播

    我叫王乐,快乐的乐,自然要天天快乐,更要让adc们明白我的快乐。那么谈到快乐,就必须得从各种骚套路乱杀ADC说起了。UZI:我愿称你为下路最强骚套路之王。水子哥:打不过就加入,乐哥,你的套路我用用行不?王乐:我要让世人使用一切的下路套路都能主动想起我的名字!
  • 第三十八次相亲

    第三十八次相亲

    今天是海底第三十八次相亲,虽然不报什么希望,但总归要去看看,没想到路上接到了自己编辑小棉花的电话?
  • 正当华年

    正当华年

    生下来,自然要活下去...重生者呢?生下来,牛X的活下去...但你没有金手指!生下来,含着泪活下去...
  • 魔法之巅之世界之符

    魔法之巅之世界之符

    一道彗星的现世,常常预示着动荡和巨变,随着躁动的彗星拂过天际,世间新王频立,旧住俱薨,就连九天之上的烁烁星光也会黯然消失……然而在龙王创世之初,伴随着一声尖叫,虚空诞生了
  • 快穿之时荒少女

    快穿之时荒少女

    【第一次写文,莫名总觉激动】_(:з」∠)_不要问我为什么莳萝会有这么多buff,因为我是亲妈。也不要问我为什么会隐隐透露出二的气息,因为是我传染的。莳萝爱一个人就会爱他永生永世,宁肯毁灭,也不能让给别人。某男:老婆大人威武,来,我们床上聊聊。莳萝:......
  • 陌上花开九州归途

    陌上花开九州归途

    时值九州动荡,异世少女穿越而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我不畏江湖腥风,不惧沙场血雨,却怕到了最后,我的离开还是归去,都没有了意义。
  • 天生你狂:我有一个大梦想

    天生你狂:我有一个大梦想

    本书是一本关于梦想的著作,内容包括: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有一个大梦想、我因梦想而不同、我的“三为”行动、我的梦想事业、梦想是所有语言中最璀璨的词汇、关于梦想的对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