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有一座英雄城市——圣彼得堡。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城市的发源是从彼得保罗要塞开始的。1703年彼得大帝在这不毛之地创建他的帝国,从芬兰抢夺了一片领土,还抢占了别国的一个港口,同时还修建了一座“俄罗斯的巴士底狱”。这就是彼得保罗要塞监狱。
和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监狱一样,彼得保罗一开始只是要塞,而绝非监狱。彼得保罗要塞是作为俄国同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前哨阵地创造的,建在涅瓦河右岸,用以监控涅瓦河上的船只。大家都知道,但凡规模巨大的工程,都是要死人的。秦始皇修长城,累死了孟姜女的老公,结果引来千古一哭。而彼得保罗要塞原是潮湿的沼泽地,加上天气湿冷,等建成之后,是牺牲了数千人性命的。
虽然死了那么多人,工程还是非常壮观的。它是一座六棱体的古堡,因为墙体非常厚,这也为以后改造成单身囚室创造了条件。彼得堡罗要塞本来是为了防卫以及发动战争之用的,但几次都没有发兵,直到后来改成关******的监狱。另外,在几次涅瓦河氾滥时,彼得堡罗要塞充当起警报系统,以炮声通知民众。从那以后,每日中午12时,要塞中的大炮就射出一发空爆弹,向全城居民报时,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虽然在预防洪水方面有过卓越贡献,但在随后的岁月里,彼得保罗要塞还是向世人露出它的狰狞面目。十七世纪,沙皇把该要塞作为国家监狱,它厚实的墙壁里筑有许多暗炮台,以及阴暗、潮湿的单人囚室。历史上许多著名的革命志士和民主主义者,如陀思妥耶夫斯、高尔基等,被囚禁于此。十月革命前夕,要塞成为起义军的司令部。按照列宁指示,在棱堡的旗杆上悬挂着一盏明灯为号,使巡洋舰阿芙乐尔号炮轰冬宫,从而掀起起义怒潮。
彼得保罗要塞曾经是个思想被囚禁的地方,许多著名的革命者在这里候审,然后被判决到西伯利亚深处——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是其中的一位。
车尔尼雪夫斯基出生在伏尔加河边美丽的萨拉托夫城,其父是一个平民出身的牧师。虽然家境平凡,但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他从小就喜欢读书,经常偷偷躲在家里的某个角落,为某篇小说中的人物而哭泣流泪。面对教会中学里不学无术的教师,14岁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一篇作文中写下了这样的话:“知识就像一座有无数宝藏的大山,越往深处发掘,越能得到更多的东西。尤其是青少年,更应该在知识的园地里不屈不挠地耕耘”。16岁时,车尔尼雪夫斯基已经通晓7种外国语。即便在彼得堡大学读文史系,他也读书常常是通宵达旦,被老师和同学戏谑地称为“伏尔加河边的读书迷”。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生,成就是非常巨大的,横跨美学、哲学和文学等多个领域。但是,他至今仍能被世界人民所熟知,作品历经一个世纪而仍被读者喜爱,恐怕还在于他的革命精神。他不但是文学上的“普罗米修斯”,更是俄国革命的“普罗米修斯”。要知道,他得罪的可不是一般的地主,而是俄国最有权势的人——沙皇。
当时的俄国,老百姓是没有土地的,每年收成的大部分都要上缴给地主,地主“转赠”给沙皇,这就是农奴制。时间长了,老姓白受不了了,卖儿卖女,杨白劳的事儿也出了不少,眼看就要造反。还是沙皇聪明(要么怎么叫沙皇呢),下一纸诏书,废除了农奴制。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儿,但里面的“猫腻”大了去了,为什么?因为这个“废除农奴制法令”,还是代表了贵族地主的利益。农民要想获得人身自由和一份土地,必须向地主缴纳数额巨大的一笔赎金,加上若干无偿的劳役。如此“解放农奴”,实在令全俄国农民大失所望。如此“解放”,无异于给农民戴上一副更加沉重的枷锁。
就在沙皇为自己的“杰作”洋洋得意的时候,一个人站出来了,公开揭露了这场骗局。这个人,就是车尔尼雪夫斯基。
其实,看透这个骗局人还有很多,但大家明哲保身,犯不上拿命和沙皇死磕。所以,沙皇恨透了车尔尼雪夫斯基,难怪沙皇在接见贵族代表时直言不讳:“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我都做到了。”这个自上而下炮制的所谓“废除农奴制法令”,原本是沙皇统治集团打的如意算盘。既索取到大笔赎金,又平息掉社会矛盾,博得改革的美名。满以为从此天下太平,稳坐江山五百年,何乐而不为呢!一些资产阶级御用文人和自由主义者,马上山呼万岁,趁机进献赞歌,颂扬皇上的德政。
到底这个“废除农奴制法令”好不好呢?咱们用事实说话。就在这一年,俄国总共爆发大大小小农民起义1200余次,平均一天三四次,到点儿就开练。农民起义还带动了学潮,学生****游行,军队疯狂镇压。所以,沙皇办的这个事儿,确实非常不地道。就在这个时候,大文豪车尔尼雪夫斯基起草了一篇宣言,用通俗的语言揭露了政府所谓的农奴制改革的大骗局。沙皇就是全国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与各地的地主是一丘之貉,绝不会把自由和解放白白恩赐给农民。把皇帝说成是“一丘之貉”,这胆子确实也够大的。更不要命的还在后头:他劝告农民丢掉一切幻想,赶快举起斧头进行战斗!
说到这儿,你就能理解沙皇此时的心态了。揭露我的骗局也就罢了,但你还煽动民众暴力妄图推翻政权,撂在中国,这就是“谋逆”,扒皮凌迟,还要诛灭九族。就这样,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俄国警察部门算是“挂了号”了,第三厅把他列为革命阵营的精神领袖,是一条“大鱼”。之所以没有立即加以逮捕,惟一的原因就是还没拿到证据。这一年,对车尔尼雪夫斯基来说,那就是四个字:祸不单行。一连串打击接踵而至:先是小的一个爱子不幸夭亡。不久父亲生病不治去世。在抗生素类药物问世之前,许多常见疾病都是可怕的致命威胁。
车尔尼雪夫斯基虽然在经历一个“黑色时期”,但至少他还比较安全。这让一些人不太舒服,为了搜集“罪证”逮捕车尔尼雪夫斯基,秘密警察第三厅紧锣密鼓行动起来,几乎想尽了各种恶毒办法,使出了各种卑鄙招数。他们不断书写匿名恐吓信,警告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他的住所四周安插便衣密探,日夜监视其行动和往来接触的人员。重金收买他家的佣人,充当官方的耳目。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秘密警察在这一年的边境检查站,从一个可疑入境者的身上搜出一封信,里面竟然写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内容。警察当局得到这封信如获至宝,以为这下终于抓到了把柄,立即层层报告上峰。最高层批准后,经过一番周密的策划,决定迅速逮捕车尔尼雪夫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罪名可不轻。
押送他的船只穿过“死亡之门”的涅瓦门,接着被带入监狱。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后,囚禁在彼得保罗要塞的阿列克赛三角堡中。这地方曾经关押过许多重要******,有“俄国巴士底狱”之称。他被关在第11号牢房,这是一间石室,狭小、阴暗、潮湿而寒冷。为了审理这一案件,政府成立了专门审讯委员会。可是令委员们大为尴尬的是,除了在边境获得的那封书信,从抄家搜查得来的大量文稿和信件里,竟再也找不出任何顶用的“罪证”。警察机关软硬兼施,提出条件要求他与政府合作。只要含含糊糊承认有罪,便可从轻发落释放出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