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年少。
鱼跃龙门,一步登天,人称“状元”。
大明王朝科举兴盛,素有“历代状元出江南,江南状元出扬州。”的传统。适逢新皇登基颁布“恩科”,不仅状元之选备受瞩目,负责巡视稽查江南会试考场的学政使亦是万众期待。
在经过礼部、吏部、内阁三省通宵达旦耗费唇舌的激烈角逐后,艰难挤出三名享誉文坛的德望名士。最终由当朝首辅大人抚须拍板:状元出身祖籍扬州的翰林院掌院大学士元幼安当仁不让成为首选。
已是不惑之年的元幼安清誉颇佳,在朝中深得先皇器重,首辅大人又对其青眼相加,在名仕荟萃的黄紫公卿心中早已冠加“储相”二字。何时老首辅退位让贤,他便何时能够去掉那一字。如今成为学政使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并未激起波澜。
阳春三月,烟火扬州,亭台楼阁千帆过,风光最美是江南。
足以称得上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元大学士并未前呼后拥招摇过市,仅是带着一名书童,于落日余晖之时悄悄回到那处阖上眼帘便能浮现脑海的小村庄。
“储相”元幼安双手负后,眯眼看向不远处安详的小村庄。
离乡三十年,物是人非事事休。
原本茅草屋顶土质坯房破败不堪的私塾,早已被青砖绿瓦吊脚飞檐的学堂替代,比之不远处仍有低矮茅屋存在的村庄要贵气许多,此处文风之盛可见一斑。
元幼安看着不再熟悉的学堂,沉默不语。
记得幼时学得第一首诗,是王维的《相思》。那是他在屋内正襟危坐听老先生娓娓道来,却不想她不知从何处拿来的红豆,一颗,两颗,三颗……颗颗砸在他头上,弄得他心神不宁,被老先生打了手心。
那天回家,他背着书箱,从她家门口路过时被她喊住。玲珑剔透心的她如何不知他一直将右手躲在身后的原因,却也不曾揭穿。自青花袖中取出一小碗热气氤氲的红豆羹,拾起汤匙便要喂他。他羞赧着脸庞,小心翼翼的吃下一口,却被烫的直吐舌头。她捧腹大笑,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喜欢之人喜欢,世间第一欢喜事。
元幼安收回思绪,深吸一口气,混乱思绪随着这口气慢慢吐出。定了定神,他顺着学堂向后望去,不由一怔。
不知何时学堂后面新添了一棵足有三人合抱正在抽丝剥芽的垂柳,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犹如一柄绿色大伞扣在地面上。
元幼安眼神恍惚看着被夕阳撕扯出一条阴影的垂柳,沉默不语。
那里本该是一株梧桐。
有凤来兮,栖于梧桐。
年轻时寒窗苦读,男子在树下读书,女子在树上刺绣。读书累了,他抬起头,她在看他。
他感觉这世上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江南多雨且湿,她怕家中书籍受潮,咬牙独自将所有书本背起,却不让他碰一下。
为何?因为他是读书人呀!
于是每当大雨过后,这里就会出现一名姿容温婉的女子晾晒书籍,摊开一本一本,拾起一本一本。
在庙堂之中素以“平心养气”著称的元幼安揉了揉眉心,面色苍白。书童以为老爷身体有恙,想要上前搀扶,被他挥袖拂去。
那年他上京赶考,在渡口处苦苦等待,却自始至终没有看到她的身影。他看着炊烟袅袅的村庄,握了握放有六颗半红豆的右手,雄心壮志,意气风发。
因为他知道她送给他的六珠半红豆的寓意:
寄君千里直至峻岭变平川
惜别伤离赠君红豆六珠半
一珠红豆起,愿你明春多雨勤带伞
二珠红豆起,愿你酷暑可以轻摇扇
三珠红豆起,愿你入秋莫忘添衣衫
四珠红豆起,愿你寒冬温炉饮酒三
五珠红豆起,愿你无病无忧心长宽
六珠红豆起,愿你无风无雨长相欢
六珠半,余下半
他日提名时,与君再相圆
我在江南,一关接一关
与你相隔,一山隔一山
最后只愿我,知道你平安
……
……
最终,他在千军万马独木桥的科举中披荆斩棘,一举夺得春闱状元的美名,尚未出门与友庆贺,却得知一个令他苦苦咬牙攥紧手心的噩耗。
那天,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喜气洋洋。
穿着红妆坐在花轿中的新娘,是她。
洞房花烛掀起红盖头的新郎,却不是他。
被选为乘龙快婿万人欣羡的他,心中却是一片死寂。他后悔,他后悔参加春闱,他后悔来到京城,他后悔读书,他甚至后悔……遇见她。
既已相见相知,何又相离相弃?
放下手,元幼安摸了摸鬓角青霜,摇头苦笑一声,转身离去,没有再看他朝思暮想的乡关一眼。
因为再看一眼,两眼,千眼,万眼……也都看不见那个她了。
都说读书人最是负心人,最负心上人。可心上人不是痴心人,是那变心人,却又如何?
他不知道的是,当年渡口,那名女子在不远处的芦苇里偷偷看着他,看着他上了船,看着船消失在天际,看着天落幕,才失魂落魄黯然回家。
当时的她被家中娘舅说了一门亲事,是那县老爷家的三公子,说她是高攀也不为过。
她不同意,却被性情乖戾的娘舅威胁,说要毁了他进京赶考的机会。
后来,她一直在等,等他一举成名天下知,等他十里红妆不负卿。只不过以前坐在闺房里面刺着针绣等,后来躺在柳树底下等。
那天洞房花烛,她笑着用随身携带的一柄剪刀,割断了手腕,鲜血像那一颗颗的红豆,洒满红裙。
知书达理的三公子知晓原委后感其深情,拔梧桐植垂柳,寓古语之意:“留”。
天下之大,却留不下一个身单力薄的弱女子。
就在元幼安转身之时,一阵轻风拂过,裹挟着一声声稚童读书声,传进他的耳中: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历经仕海沉浮三十年的元幼安,此时眼眶湿润,肩膀颤抖。他随着读书声小声呢喃,转而蹲下身,将头埋进胸口,握紧右手之中保存至今的六珠半红豆,泣不成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夜幕里,读书人读书,朗朗上口。垂柳枝微颤,似女子轻笑,笑靥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