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比伦让给俞顺福
1991年日本千叶世乒赛上,中国男队的主教练由许绍发换成了郗恩庭。两年前多特蒙德的失利使中国队意识到直拍快攻技术的落后,这届世乒赛,中国男团阵容中的马文革、王涛、陈志斌、张雷是清一色的横板,只有上届世乒赛男单第三名于沈潼是直板。可这支横拍队伍并未能给迷茫中的中国队带来曙光,在四分之一决赛的对手捷克队面前,中国男队便停止了前进的脚步,最后,仅获团体第七名。更令人痛心的是,陈志斌的横板正手弧圈竟拉不死朝鲜队金成熙的直板反手兜,在全世界范围内横向比较,中国男子乒乓球技术之落后已跌至历史最低点。而瑞典队已经成长为世界男子乒坛最为强劲的队伍,他们在这届世乒赛上不但蝉联了男团冠军,还获得了男单和男双金牌。
1991年,前国际乒联主席荻村伊智郎先后赴汉城和平壤访问,促成了世乒赛历史上朝鲜北南双方的第一次握手。4月29日15时,中国男队在团体比赛中又一次严重失利之后7小时,第4l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决赛在日本千叶国际展览中心擂响了战鼓。双方就是中国女队和朝韩联队。
女团决赛第一盘,由邓亚萍出战朝韩联队俞顺福。也许是男队失利的阴影在心里驱之不散,也许是初次参加世乒赛团体比赛的紧张心情不可抑制,也许必须独得2.5分才符合第一主力的身份,这种沉重的思想包袱不能卸去,邓亚萍已经站在球台边仿佛还没有进入角色。而站在球台另一端的朝鲜联队的悍将俞顺福却虎视眈眈。邓亚萍以前从未与俞顺福对阵,虽然看过其比赛录像,但对对手的技术战术仍琢磨不透。上场前,她还问队友;“俞顺福拉球到底怎么回事?旋转有多强?”
可还没有见识到俞顺福有多强,裁判就给邓亚萍一个下马威。
邓亚萍刚刚发出第1个球,欧洲籍裁判忽然手臂前伸:“违例,失分”。
邓亚萍一怔,不解。看了看教练,教练也一脸惊讶。回头再看到欧洲教练一脸严肃,亚萍想可能是自己动作不规范。于是再发,又判失分。接连竟有4个发球被判失分。
邓亚萍心中十分不服,但是在竞技场上不能有争执,这样很容易激化成更大的矛盾。判罚倒没有关系,给对方几分都没有关系,但是让她郁闷的是,自己之前准备好的技战术就因为这几个失分,而完全被限制住,正手发球被频频判罚而不敢再用,发球抢攻等“杀手锏”使不出来,只有单调的反手发球。
亚萍事前因为对俞顺福的研究也没好好做,因为亲自没有交过手,只有别人介绍怎么跟她打的一些“二手经历”,跟实际情况还是不一样的。18岁的小将俞顺福的特点很突出,特别是在球场上借助裁判的东风,频频发球抢攻,转眼间,亚萍以7∶2l的悬殊比分丢掉第一局……然后第二局、第三局,俞顺福两面拉出强烈旋转弧圈球,以总分2比l的结局拿下第一盘,战胜了邓亚萍。大赛前,一直被认为是“不倒翁”的中国队主心骨——邓亚萍,竟然输了?这个结果真是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倒是让朝韩联队欢欣鼓舞。
体育竞技的临场状态是非常微妙的。常常一个球就能挽救一场败局,一句话也能惊醒一片混沌。短短时间里,是体力和智力的双重内爆。实力相差不大的对手们,如果有人临场状态调到最佳点,就能打出一个扫平六合、并吞八荒之势;如果不能进入状态,或情绪压抑,那么,结果只能是溃不成军,亚萍就是没有调整到最好的状态而失掉一局。
而不幸的是,接下来的比赛中,中国队的高军遭遇的就是后者。曾经赢过韩国玄静和的她,今天竟然大失水准。邓亚萍的输球,让她的压力陡增了数倍。虽然团体比赛是代表一个国家队的最高水准,但是跟邓亚萍搭档,她仍然威慑于亚萍的存在而把自己定位为亚萍的副手,她甚至没有想过亚萍如果输球会怎样。可是看到亚萍从发球、抢攻都被制得死死的,这个以直拍著称的快攻手也失了底气,只能机械地推推挡挡,似乎成了个刚入门的球童。裁判席上的分数一点一点递增,却不是她的分数。而越打,她的失分越多,只能想着3个字;不要输,根本不能平静地想制敌策略,结果稀里糊涂地输了下来。
中国队连输两盘,以0∶2落后。
接着举行双打比赛,中国队在第一局再次告负。于是有人开始预测中国队将以0∶3败下阵来。邓亚萍毕竟经历过几次大赛,越是深处逆境,她越能进入“角色”,她发挥自己的抢攻优势,纵横开阖,与高军拿下了这盘双打。随后她又乘势击败实力雄厚的玄静和,使中国和朝鲜联队两队在前四盘比赛中打成2∶2平局。
最后一场比赛,是高军对俞顺福,情势似乎有些好转,但是亚萍发现高军的状态很不稳定。
果然,大家担心的事情发生了,高军依然未能解决严重的心理障碍,小将俞顺福又一次成了为朝鲜队的功臣。中国女队最终失去保持了16年之久的考比伦杯。保持九届的冠军,却不料在那一瞬间花落别家,团体决赛失利了,中国姑娘们哭作一团。团体冠军,这块金牌分量好重啊,可是丢了……
“怪球手”陈子荷的娃娃脸上泪水淋漓;
横拍反手弹击堪称一绝的刘伟眉宇间悲愤难抑,高军掩面而泣,比赛中她独丢2分;
邓亚萍面容沮丧,这是她第一有失败的惨痛感。队友李春雨从后面走过来拍拍她的肩头说:“小邓,单项加油,没关系!”岂料这话一出口,邓亚萍却忍不住了,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怎么会这样呢,明明大家保了16年的东西,到自己手里怎么保不住了呢?看到对手站在冠军领奖台上,亚萍恨不得把她们拉下来重新打一盘。
教练看着亚萍捶胸顿足,也没有说什么,也许这个时候,是应该让她发泄一下,才不至于郁结在心理。那场球赛之后,全队异常安静,邓亚萍和乔红两个人一路无言地回到寝室,乔红看着亚萍瘦小疲惫的样子,只是紧紧拥住了她。入夜亚萍不敢入睡。静下来,一闭上眼,赛场中的情景就一幕一幕地浮现出来,令人揪心,无能为力的感觉如影随形。她自责,中国女队的失利是由于邓亚萍没有打好开局,队友、教练、国家都很相信她,相信她是可以稳住局面的人,可是自己怎么就失败了呢……亚萍一夜失眠。
第二天男子团体比赛,邓亚萍无心去观战,就躲在房间里发闷。只要一打开电视机,一看到转播球赛的场地,一看到球台,她就不由地哭起来。第三天赛事暂停。大赛组委会组织各国选手和官员到外地参观、游览和购物。邓亚萍也没有去。
如果有人认为亚萍还在自怨自艾中不能自拔,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此刻她脑中不停的回放比赛时的过程,不是用来自我折磨,她开始品味着教练和队友们的“战况分析”,总结失败经验。比赛还没有结束,如果自己这样,不是更让对手信心十足?她明白,最要紧的是迅速调整情绪和竞技状态,在单项比赛中奋力拼搏,以弥补团体失败带来的损失。这种简单的道理谁都懂,谁都能讲,但并不是谁都能按此行事的。因为在特定环境、特定心境中,人的理智往往处于下风。情绪常常像个跟人捉迷藏的小鬼,不是理性完全能驾驭的。但是亚萍在宿舍两天闭门不出,像闭关修炼一样,把自己的心态平衡到毫无涟漪。
次日,人们看到翘着小梳子辫子的邓亚萍又活力四射地出现在众人面前,她对队友说,女团暂且不管,剩下的一个也不能便宜她们!她又一身戎装地投入了单打、双打和混双各个项目的比赛中。她的劲头也让大家重又见识了“一姐”的风范,女队又燃起如火热情。她在混合双打中与老将韦晴光配对,打掉不少外国选手,为队友刘伟和王涛的最后夺冠扫除了许多障碍。在女子双打里邓亚萍和乔红也把朝鲜联队第一主力李粉姬与玄静和拉下马来。中国队不打则已,一打则包揽了前4名。女双的发奖仪式的确让人高兴。8个中国女孩,站在一、二、三的领奖台上,四面五星红旗在体育馆升起,够威风,一溜的全是中国人,自家姐妹,笑笑的,站在代表最高水准的领奖台上,很是动人的图画。
最后就是亚萍的重头戏,女子单打。
2.重遇俞顺福
在l/8决赛中,不知是天意、还是朝鲜方抽签故意,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她再遇俞顺福。
听到这个消息,朝鲜队举队欢庆,可以把世界头号人物排除在四强之外,小将俞顺福没准是这届世乒赛的黑马。而那时,坊间流传着一个传言,据说,加拿大乒协秘书长是位“计算机神仙”,能用计算机预测比赛结果,而且非常灵验。1989年,他在多特蒙德世乒赛之前,一反众人的推测,公布了女子单打世界冠军是中国的乔红,当时谁也没有对这位生活在领土大国、乒乓小国的加拿大官员的计算多加留意,并没有当成一回事。然而,乔红果真一举摘取单打桂冠,乒坛一片哗然。看来,这位乒协秘书长的兴趣也许在于对乒乓球的研究和预测。
日本千叶的乒乓大赛,中国女团失利的情况下,这位“计算机神仙”就又计算出了女子单打决赛的结果;世界冠军是中国的邓亚萍。
亚萍不知道这个传言,朝鲜队的人听说这个传言,都只是冷哼一声:“这只是个好意的祝愿而已,遇到俞顺福,这个传言就应该破解了。”
亚萍想到的不是这些,她想到上一届世乒赛的女单她就输给朝鲜选手李粉姬,这次一定要夺回来。这个俞顺福可能就是朝鲜队派来专门克制亚萍的,邓亚萍暗自问自己:“我过还是不过?”所谓“过”,就是闯过这一关。她想,如果闯不过一关,两年苦练的心血都白费了;要想闯过去,拿出什么有效的战术?
比赛开始,几天前的二人狭路相逢。
邓亚萍用正手发球,但球台太滑,球很容易出界,第一局输了。
球台对面的俞顺福气势更旺了,克制住了邓亚萍的发球,她的杀伤力就减少了一半。
但是亚萍第二局不动声色,发球,改为反手发球,第一次就失败了。第二次,反手发球,俞顺福接到,质量不高,亚萍一个扣杀,“乒”地一板打个落地开花,得分!
从第二局开始,可以说是乾坤颠倒,天地翻转。邓亚萍完全放开了手脚,掌握了主动权。她发球多变,抽球凶狠,还不时地使出赛前练就的滑板技术,球路变幻莫测,落点时近时远。俞顺福突然怀疑,球台对面的邓亚萍是不是团体赛中的邓亚萍。
其实没有什么诀窍,俞顺福并不知道,有一天的休息时间,亚萍就一个人背着包到馆里头,干吗呢?练发球,一开始她只是希望能够所谓做得更标准一点,不能再被裁判抓住吧。可是练着练着,亚萍意识到必须要用一些平常不常用的招式来制敌。如果这些所有的技战术都打不通的情况下,说明对方已经把亚萍研究得很透彻了。成为世界第一,就等于成为众矢之的,她的球风球路都被仔细观察,亚萍打球的时候主要以正手发球为主,但是大家不知道还有一个技术,就是反手发球。但是亚萍的反手发球其实没有任何的太多的旋转,也没有什么太快的速度,没有太高的质量发球。所以她并不拿出来制敌。
但是在比赛中这样特定的环境下,亚萍的反手发球成为不折不扣的“怪球”,对方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因为从来没有出现过,反而就很会嘀咕这是怎么回事,可是赛场上哪容得仔细琢磨,一来速度非常快,一局一局过得非常快,再者这是一个新的技术,就算想明白了,再想出应对措施也来不及了。俞顺福就这样三局全落,输给了她曾经只击败过一次的邓亚萍,早早结束了她的女单夺冠之路。
她并不知道,亚萍选择这个战术,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亚萍当时想,不管怎样,这一招一定要试试,如果这一招再给破了,那亚萍就要彻底回家好好练,暂时就没有机会了。没想到,这个危急时刻想到的招数,竟发挥得如鱼得水。这时的邓亚萍才是真正的邓亚萍,一旦发挥出她那“狠、快、准、灵”的战术特点,对手就难有喘息之机。她淘汰了俞顺福,也报了团体赛中的一箭之仇。
接着,在女子单打1/4决赛中,邓亚萍又遇到一名强劲的敌手巴托菲。邓亚萍早已摸清“敌情”,烂熟于心。知道她正手强于俞顺福,反手弱于俞顺福,发球质量高,跑动速度慢。比赛开始后,邓亚萍的正手发球效果不佳,又不习惯对手强烈旋转的弧圈球,结果失掉第一局。她又改换反手发球,频频发动抢攻,赢得第二局。第三局打到16∶14时,她发现对手已适应了自己的反手发球,便又改发正手拱球,对手不知所措。连赢两球,将比分拉开。她就是这样,以变化多端的战术使对手难于应付。这场比赛出现了同俞顺福对垒时相同的局面,先输一局,连胜三局,淘汰巴托菲,进入半决赛。
半决赛,对阵者是香港名将陈丹蕾。此时的邓亚萍,已经调整到最佳状态,两人一上场,就展开了激烈的对攻,打出了很多漂亮的相持球,赢得观众一阵阵掌声。邓亚萍连下三城,闯入决赛,要与上届世乒赛亚军、朝鲜名将李粉姬争夺金牌。
3.飞矢超速度
说起李粉姬来,她与邓亚萍可是有莫大渊源,1989年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邓亚萍单打就是落败在她的手下,那次之后,邓亚萍下苦功研究李粉姬,就是为了能有一天再次与她一决高下。两年的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两年间亚萍成熟了很多,而李粉姬精进了不少。比赛开场,两个高手上场,李粉姬步履坚定,邓亚萍闲庭信步,各自演绎了侠者之风。比赛一开场,李粉姬就高抛发球。这是她的拿手好戏,两年前她就是靠这样的发球打败亚萍,不管今年有什么奇怪的预测,她也要把冠军拿下。两年前的世乒赛,她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却输给中国的乔红而屈居亚军。今年一定要排除万难。李粉姬抬眼看着黄色的小球高高落下,刷地一下把它击出。邓亚萍熟练地接球,准确地把握了来球的落点和旋转性,没有给对手以可乘之机。两个回合之后,瞅准时机,啪的一板,击中对方反手,先得1分。接着,又得1分。
转眼间记分牌上显示了7∶0.
邓亚萍没有想到开局如此顺利,但是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诫她不能有丝毫松懈,对手可是“虎妞”李粉姬!接着,比分又上升到10∶1,13∶1.李粉姬好像在输了10个球之后才找到感觉,也许是夺冠的压力太过沉重,遏制了她的实力。当她濒于绝境的时候,她才开始集中精力开始全力反击。但由于比分悬殊,终以13∶21输掉了第一局。
第二局,双方都进入最佳状态。李粉姬高点发球,邓亚萍正手劈杀,精彩的对攻场面层出不穷,就连主席台上的萨马兰奇也看得津津有味。
这一局打到一半的时候,李粉姬一个球打出界外,她却执意提出“擦边”。邓亚萍正觉不服,忽而想起团体决赛中裁判的故意误判所导致的后果,又推测到这只不过是对方实施“有意干扰”的战术。心里冷笑一声,丝毫不为所动。相反她还可以趁着李粉姬同裁判论理的当口,设计下个球的策略,全场上的人都可以看到,亚萍静如止水的看着自己的球拍,甚至没有去看记分牌,而李粉姬回到球台前继续开战的时候,发现亚萍更加沉着的时候,自己的底气首先就不足了。
在观众的掌声中,邓亚萍又以21∶18赢了第二局。
情形如此,气势已决定一切,李粉姬再想震慑邓亚萍已回天乏力,邓亚萍以3∶0的骄人战绩,夺得她梦寐以求的世乒赛单打冠军。后来有人在评价这场决赛时甚至说,李粉姬打出了速度,而邓亚萍打出了超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