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
萬曆乙卯年五月十一日。眾請師。開法於徑山萬壽禪寺上堂。拈帖子云。碑文刊白字。當道種青松。雖則公驗分明。人天眾前不可瞞昧。仰煩維那為我拈出看。宣疏畢。乃云。這段因緣。幸有黃面瞿曇先我一著。與諸人轉根本法輪了也。更教山僧陞曲彔木。弄鬼眼睛。說個甚麼。雖然。國無二主。也少他做個通事舍人不得。攬衣登座。拈香云。指天指地。大似掘地討天。目顧四方。無乃挖瘡好肉。今日拈來。端為供養。
本師釋迦牟尼如來萬德世尊。又拈云。成雲成葢。為瑞為祥。仁慈遠被於八方。道德廣播於四海。端為祝延今上皇帝萬歲。又拈云。正偏挾帶。搞唱同時。父子相逢。君臣道合。端為供養。
曹洞正宗第二十六代北京大覺堂上清涼大師。聊酬法乳之恩。又拈云。止持作犯。定共道共。明如日月。皎若氷霜。端為供養。
雲棲堂上蓮池大師。用報受戒之恩。斂衣就座云。香已拈了。佛法則不敢舉揚。何也。你諸人一段光明。亘古不昧。不可平地撒屎。雖然如此。既為眾兄弟所邀。不可杜口。略舉題目。以為影響。且道如何是題目。今日豈不為結制上堂耶。然諸方結制。皆四月十五日為定規。新徑山這裏。以五月十一日為准的。雖然遲早不同。要且得旨為准。譬如行船。早發遲發不同。到岸同也。大眾。要知到岸消息麼。不見經云。一念普觀無量劫。非去非來亦非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若向這裏自會得意。自然超三世。成十力。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既平等已。直以十方微塵剎土。總是一個道塲。過去無量劫不曾結。未來無量劫不曾解。生死也在裏許。涅槃也在裏許。乃至是非得失。邪正聖凡。解脫不解脫。輪廻不輪廻。總在裏許。於中還有你用心處麼。有你計較處麼。咄。其間有個漢出來道。新長老。今日請你舉揚宗乘。緣何引經據論。廣布葛藤。是何心耶。山僧到這裏。無言可對。只得聊借古人行徑以圖塞口。祇如先徑山舉竹篦子云。這個不得喚作竹篦子。不得不喚作竹篦子。喚作竹篦子則觸。不喚作竹篦子則背。山僧效顰。舉拂子云。這個不得喚作拂子。不得不喚作拂子。喚作拂子則觸。不喚作拂子則背。不得有言。不得無言。不得轉機。不得著語。中間有一句是山僧的。有一句是諸人的。有一句山僧的即是諸人的。有一句諸人的即是山僧的。也有主。也有賓。也有炤。也有用。眾中還有分辨得出的麼。有一僧拂袖出去。有一僧云。請和尚下座。師云。適來自起。而今自倒。
僧月泉請上堂。昨日雨。今日晴。都緣時分不相應。虗空本是無增減。何故時人起愛憎。須領略。莫噓申。人人眼在眉毛下。鼻孔從來搭上唇。眾中兄弟。還有直下頓領的麼。若無。徑山不妨打葛藤去也。經云。欲於一切法。度至彼岸者。當學般若波羅蜜。世間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若天若人阿素落等。皆應供養恭敬尊重讚嘆守護。令於般若波羅蜜多。精進修行。無障無礙。而不知般若何法。而讚嘆如此。葢般若者智慧也。假如財帛是同。用處有異。造世出世間無邊惡業。也是財帛。成就世出世間無盡功德。也是財帛。惟智慧善知出要。用處有宜。豈不為最上之功德。只如諸方師德。見徒弟略有英俊之資。關門養八哥一般不許出門。何也。恐其去則不返。不親於我。又恐學業勝我。日見輕慢故也。惟我月泉師則不然。為伊徒特特修供。供養大眾。其存心。欲弟子超凡入聖。可謂賢師矣。較彼諸方不啻天淵乎。大眾。弟子學般若。師尚修供。何天龍之不擁護耶。山僧直見其一身作無量身。一食為無量食。徧供十方。各極佛剎微塵數諸佛菩薩賢聖。以及天龍八部。人及非人。並為饒益。可謂施者受者各獲其福矣。但愧山僧不會說法報恩。記得古人現成話柄。舉似大眾證明。良久曰。細切嶺頭雲。薄[利-禾+皮]潭底月。將取無底碗。滿盤堆頂出。取則不可取。喫則從君喫。高聲召大眾云。莫謂山僧將常住物當人情好。
上堂。維那白槌。師一喝。乃云。大眾會麼。若也會得。省煩許多嘮叨。若也不會。徑山與你解說。適來木上座以音聲輪。與諸人轉圓滿修多羅。一一修多羅有無量修多羅以為眷屬。一一眷屬中具無量法門。一一法門具無量差別。一一差別中逗無量根機。所謂上中下。於中深愛法者不與多說。不愛法者不與少說。平等逗會。各各滿足。作如是無量無邊佛事已。被山僧一喝。直下影跡不存。於中還有纖毫可得麼。釋迦老子道。一人發真歸元。十方世界悉皆消殞。彼以一人例多人。我以多人例一眾。即如適來維那白槌。是聲透入各各耳根。皆繇三緣和合乃有。所謂緣人緣槌緣鐘。山僧一喝。三緣已散。正當恁麼時。還有世界可得麼。還有根身可得麼。有則把將來看。時有二僧出。一將布單作圓相擎兩手。一從西過東。師云。兄弟。似則也似。是則未是。何也。出言須會旨。勿自立規矩。只如山僧一喝。聲慮全消。能聞所聞皆不可得。還有你弄伎倆處麼。還有你著計較處麼。有則再用些神通。若無。各將本參話頭頓在面前。行也如是參。坐也如是參。乃至迎賓待客。屙屎****。緊緊扣住。直得心無間斷。始名得力處。話頭脫落處頗似到家。猶欠[囗@力]地一聲。如擔子斷。直得恁麼地。方有話會分在。
上堂。承言者喪。滯句者迷。直饒不承不滯。正好落在第二。且道憑何節目。恁麼舉。不見昔者石霜棄世。眾中欲推首座為住持。侍者九峰云。未可。待某甲勘過始得。若會得先師意。然後乃可。座云。先師有什麼意。峰云。先師道一念萬年去。古廟香罏去。寒灰枯木去。一條白練去。且道明甚麼邊事。座云。明一色邊事。峰云。恁麼又爭得。座云。若老僧不會先師意。則香烟起處去不得。繇是脫然坐去。峰撫其背云。坐脫立亡則不無。先師意未夢見在。繇是諸方承虗接響。遞遞相傳。皆謂首座未會先師意。以徑山簡點將來。却是九峰未會先師意。何也。置枯木堂做死工夫。豈不是石霜意。承言者喪。滯句者迷。豈不是洞下宗。見首座恁麼道。便謂不會先師意。尋常鴉鳴鵲噪。豈不是聲。何不也恁麼道。首座見他不會。便乃盡令而行。正恁麼時。還是一色耶。非一色耶。縱饒九峰渾身是眼。鑑不及。滿身是口。辯不得。九峰強作主宰道。坐脫立亡則不無。先師意未夢見在。當時雖然自得便宜。爭奈千年之後。有個徑山長老冷眼難瞞。與他雪屈。大眾。且道作麼生是雪屈處。是他古人一賓一主。共作一番廣大佛事了也。你諸人徒向舌頭底下。覓是非。分得失。便覺遠矣。只如山僧如是理論。亦未曾向紫羅帳裏撒真珠。諸人徒勞出出入入。欲覓臘月扇子。縱覓得。又堪作何用。大眾。山僧如是批判。你等還甘麼。若也不甘。且將個本參話頭頓在面前。有日悟去也未可知。山僧自愧不能談禪。記得古人兩句現成言句。舉似大眾去也。良久云。莫將閑學解。埋沒祖師心。下座。
上堂。維那白槌竟。雪庭出眾禮拜起欲問。師曰。大眾珍重。下座。
上堂。言無展事。語不投機。承言者喪。滯句者迷。直是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也。所以古人道。閉門打睡。接上上機。顧鑒頻伸。曲為中下。古人為中下展其所悟。權設機宜。繇是門人各師其說。承習規矩。故有五家之派別。統其所要。莫不皆指人人自性為急務也。故凡有舉揚設施。皆不壞其源流。如百丈因馬祖一喝。三日耳聾。黃檗纔聞。即時吐舌。如是大機。挺直無諱。故臨濟纔問佛法大意。便與六十痛棒。待伊自知痛痒。以此徑庭之機。人多濫擬。復設四料揀。四賓主。三玄。七事。用防邪謬。大溈從百丈撥火開悟。仰山聞落井明心。繇是父子相投。機關互用。以九十七圓相。分作六門。百丈示眾云。六句外會取。三句中用得。所以臨濟唱三玄。溈仰演六義。共成百丈之一家矣。石頭參同契云。事存函葢合。理應箭鋒拄。所以雲門推而廣之。義唱三句。函葢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浪句。法眼承一言。問在答處。答在問處。如箭相拄毫不爽也。是伊創立。共有源流。非如今時亂統。一無准據。奈雲門尊貴。語不虗發。法眼徑庭。機不亂施。溈仰嚴密。難搆語脈。是以竟絕其後。臨濟以棒喝家風。間有濫接。非惟師家莾鹵。抑且學者增嗔。其間七事三玄。賓主料揀。絕不明了。可痛惜哉。石頭又云。當暗中有明。勿以明相遇。當明中有暗。勿以暗相覩。明暗各相對。比如前後步。而我洞山老人承習其言。以明暗表於正偏。以君臣辯於體用。以事理配於父子。不承言。不滯句。不傷鋒。不犯手。以金針玉線家風。於賓主盤桓之際。有理可則。有事可憑。辨邪正。揀混濫。故諸方所尊。門庭施設。以此權接內。要且祇明今時挾帶邊事。據其正要。以父母未生前事為緊務耳。所以道夜半正明。天曉不露。但形文彩。即屬染污。大眾。祇如父母未生前。還有事理體用麼。還有得失是非麼。還有彼此問答麼。還有聖凡生死麼。所以欲承習其宗者。如是一切二邊之法。所謂得失是非聖凡事理生死涅槃迷悟取捨。一切斬斷。如提利劍。斬一握絲相似。一斬一切斷。更無不斷者。自然孤逈逈。峭巍巍。坐斷聖凡。報化路絕。故老人三十年住洞山。土地神不得一見。豈非真得恁麼地也。觀其承接授受。亦無他旨。昔者雲居膺在洞山後室住。每日隨堂粥飯。忽數日不赴。洞山詰之。膺曰。自有天神送供來。洞山怒責曰。將為汝是個人。猶作這個去就耶。膺即懇求旨決。洞山曰。汝當不思善。不思惡。只恁麼去。彼路自絕。於是天神不至。兄弟。諸方只說參禪。徑山明明舉似。如青天白日。更無藏諱。未審兄弟家真得恁麼地也無。若直得恁麼地時。掉臂度時。更有何事。若未得恁麼相應時。且將本參頓在面前。他時後日。有人悟去也未知。除此之外。徑山一無所識。
中秋上堂。告心比秋月。秋月有圓缺。世間無比倫。教我如何說。噫。寒山老人。云是文殊化身。何以口門窄。說不出。徑山不敢與古人爭衡。也要效顰說兩句伽陀。吾心非秋月。秋月有盈缺。萬物有無常。這個不生滅。大眾會麼。若也會得。不消徑山更說勞叨。若也不會。不妨徑山牽藤引蔓。從頭說起。自今日始。逆數去年八月十五。也是這個。前年八月十五也是這個。前前年八月十五也是這個。如是乃至威音王那畔空劫已前有八月十五日皆不異這個。復以今年為始。來年八月十五也是這個。後年八月十五也是這個。後後年八月十五也是這個。順數乃至千佛出世未來無量劫所有八月十五日皆不外這個。所以道古今天地。古今日月。古今人事。古今物理。上至諸佛。下至含靈。求一毫差別了不可得。兄弟。眾中若有承當的。須要辯清濁。識好惡。凡所出言。必須絕滲絕漏。若一毫不盡。則未免後人簡點。且道如何簡點。不見東坡居士訪佛印元禪師於金山。先日以書約曰。當學趙州故事。次日往叩。元公出門迎之。居士曰。昨以約之。何以還作這個去就。元公答以詩曰。趙州當日少謙光。不出三門見趙王。爭似金山無量相。大千都是一禪床。當時諸方共美。今日徑山簡點將來。不無滲漏。何也。若云沙界一禪床。則居士未出房門。已踏碎元長老髑髏了也。何故到他跟前。被念一遍陀羅尼瞞過了也。山僧當時若見恁麼舉。把個漢拋在揚子江裏。何故如此。且道這個是禪床。不是禪床。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