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51300000058

第58章 中国台湾地区的道德教育(8)

(一)突出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台“宪法”规定:“强调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教育辅之,更兼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长期以来,在台湾各级学校中,德育居于“五育”之首,是各级各类教育目标的核心所在。九年一贯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台湾社会变化甚巨,学者批评教育“无德”。但诸多有志之士仍然重视道德教育,提出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实现学校德育的世纪转型。

(二)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根基

儒家的伦理思想,自汉朝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已植根于中华民族之中。而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台湾居民除不到2%的原住民外,都是或迟或早渡海移居过去的大陆人士及其后代。中华传统文化与儒家思想是他们思想、信仰、精神、礼仪、习俗等方面的根基。注重传统儒家道德和民族文化的传递与弘扬,是台湾道德教育的一个显着特点。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从政治功利主义出发,结合“文化改造”,在学校和社会大力推行具有政治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反映在道德教育上,即是重视儒家伦理道德文化的灌输,强调儒家的基本精神,讲求以仁义为主的伦理道德,借重儒家文化来规范台湾民众的言行,以稳定台湾社会,加强在台湾的统治地位。在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儒家思想、学说与当代台湾的教育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各级学校的相关教材内容充满了孝顺、睦邻、知耻、和平、勤学、礼节、宽恕等内容。在中小学道德科、国语、社会科等科目中,均非常强调中国固有的伦理道德,乃至于“任何学习单元都表现出‘文以载道’或是以伦理为归趋,形成泛道德化的倾向”。香港中文大学曾丽珠的教育哲学硕士论文《香港及台湾道德教育中的儒家伦理要素》(1996)对台湾、香港两地的道德教育中的儒家因素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主要是针对教材),得出结论:“于整体而言,台湾教科书中的儒家概念都较香港的为多。即代表台湾的中文及公民教科书中的内容较香港的更强调……儒家伦理概念。配合两地的课程编纂过程,同时亦反映了台湾‘政府’较香港教育当局更着重儒家伦理教育。”自九年一贯新课改实施后,台“教育部”在其2002年度的“施政方针”中又提出,在“营造多元文化之教育环境”的同时,仍然要“维护传统文化特色”。总之,台湾教育中儒家的伦理精神、浓重的东方道德影响、深厚的文化源流及历史积淀,与台湾的教育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台湾道德教育的根基。

(三)泛政治化

台湾德育具有强烈的政治依附特性,道德教育题材泛政治化。台湾当局为了维护、稳定政权,视教育为政治工具。德育直接受到政治因素的强烈影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方向,直接提出激烈的政治教育目标。可以明显看到德育对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维护作用以及政教结合的不可避免性。

(四)自由民主的价值观以及人权价值教育日益成为主流

1949年以来,因应大的历史背景,美国及西方社会的文明涌入台湾,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台湾政治民主化的改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崇自由、民主精神的公民教育在台湾受到极大的关注。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受到冲击,一元化价值控制受到挑战。道德科教科书的内容,逐渐增加西方自由主义核心价值的比重,如尊重隐私、欣赏差异、个人权利、社会正义、私有财产、基本人权、合理自由、民主法治、多元价值等,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和接纳,讲求个人本位、平等、权利导向、自利、人性尊严、多元价值等基本价值观的自由民主的理念,极可能成为未来台湾社会的主流价值,值得特别重视。

三、台湾地区德育的未来趋势

在21世纪,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均经历了急遽变化,台湾地区的德育在全社会从威权走向民主的过程中,虽然也有不少窒碍之处,但也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历史性的转型,其未来德育的趋势与走向,或有如下几点。

(一)学校德育模式及价值内涵将得到重塑

当代台湾地区的政治环境非常独特,经历了威权、开放、多元等不同阶段的更替,德育模式、内涵等亦随政治环境的变动而有不同形态的转变。目前,台湾地区的政治环境已由开放转至多元主义时代,虽然近年来由于民进党当局以意识形态施政,政治上仍有极端性,但社会需要民主、理性的公民,对原有的传统伦理教育作适当的调整、塑造未来理想的公民的呼声强烈。

教育改革者也积极呼吁,公民教育应该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反共教育严格区分,必须借助先进国家之民主政治发展经验,重新设计小学、中学,以至于大学公民课程。而细察九年一贯课程中的社会学习领域纲要,可以发现在优良的文化传统和伦理价值观念的传承方面有所疏漏,隐含价值中立与伦理自由的趋向。审视社会学习领域十项目标的主要理念(人文素养、人与环境之多元关系、社会科学知识、多元认同、民主法治素养、自我了解与自我实现能力、多层次思考能力、社会参与能力、人际互动能力、学术探究能力)可知,这些理念多属价值中立的概念或能力、似乎表明社会学习领域的课程目标无意碰触容易引发争议的价值问题,淡化课程的价值性,意图导引社会学习领域朝向价值中立的方向发展。

(二)德育综合化方向确立,课程统整将继续推进

面对21世纪多元开放的风潮,台湾地区德育的发展也面临必须调适的困境与解构的冲击。近些年来,台湾地区积极推进德育课程从标准向“纲要”转变,依据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理念,尤其突出德育的综合化,即德育目标、课程内容等朝着综合、统整的方向发展。这一方面是对人类社会迈入后现代多元的信息社会、注重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时代以及转向非线性的思维模式的反映;同时也是对传统课程由上而下决定、课程标准主导、国家本位课程、零碎片段、分科过细、学科本位与强调技术能力课程取向的反动。

当前,台湾地区的德育综合化在理论上已经确立主流地位,在实务应用上,其课程统整则尚在大力推进之中,从德育的课程概念结构化、课程规划整合化、课程内容社会化、课程评鉴多元化等出发,未来德育课程统整的主要类型不外乎下列三项:(1)学科领域内部统整:如同一学科领域内不同学习内涵的统整、新旧知识的统整、前后知识内容的统整等。(2)学科领域之间的统整:如多科统整、跨科统整、科技统整等。(3)主题教学核心统整:如依据节令时事、生活经验、社会焦点议题、重大事件等来发展主题,然后纳进相关领域学科的知识内涵。

(三)突出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基本能力的学习

因应时代的转型,台湾地区得以真正地把人的发展放在德育的中心地位。近年来台湾的教育改革相当重视学生的学习权,并视其为基本人权之一。而教育界普遍承认德育应避免为特定意识形态服务,也不得强迫学习者接受或拒绝特定的政治或宗教主张,使学习者处于被支配的从属地位。

所以教材编辑,也要求必须以学生的本位来考虑,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其具有生活与实践的能力,德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知识传授的主题上,而是开始扩展至培养学生具有批判反省能力的层次上。由此出发,德育更为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新一轮改革尤其强调学生基本能力的学习、注重生活实用性,以培养学生具备“带着走的基本能力,抛掉背不动的书包与学习繁杂的知识教材”。

(四)教师“自主性”将不断强化

20世纪90年代前,课程标准强调一致性和规范性,对课程目标、学习科目、课时分配、教材大纲等都均有详细规定,教师在课程设置和实施方面几无自主空间。当前,台湾地区德育在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结果是德育的概念消失或弱化,德育内容被整合到“社会学习领域”。与此同时,“社会学习领域”作为一个内涵更为丰富、外延更为广泛的学习领域不仅包容了道德教育,而且还包含了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另外十几项内容。社会学习领域的纲要只规定了课程目标、基本能力、学习领域和基本授课节数,其余诸如课时安排、教材选择等都由学校和教师自行决定,兼之台湾教育当局全面彻底地退出教材编写市场,只负责教材的审定,故德育教材与其他教材一样开始民间化,因此教师获得了更多的专业自主权。随着以往过于注重预定和统一性的道德教育模式的改变,道德教育的情境性、针对性受到了重视,教师在实现教材编写的开放性、德育具体内容编排、教学主题的确定、教法的选择等方面都获得更多的空间,未来教师在德育上的“自主性”必将不断强化。

(五)德育本土化可能继续有所发展

台湾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在独特的地理条件、历史演变和社会结构下,造就了共同的心理状态、思想倾向和文化传统。从思想倾向角度看,当前台湾社会意识主要有本土意识、悲情意识、族群意识、维持现状意识等。1980年代初来,党(指国民党)外人士以“本土化”为口号,开展党外运动。“本土化”以台湾意识为基础,对群众有号召力,很快就从政治层面扩展到文化各方面。此后,台湾意识中异化出的“台独”意识不断冲击大中国意识,形成了“脱中国化”、“文化台独”等分裂主义思潮。近年来,台湾地区总体上固然是朝着民主、多元、开放等方向发展,但“台独”这一政治极端化的怪胎却仍未退出历史舞台。受此影响,近年来,台湾当局利用执政资源,积极推动台湾德育朝“本土化”乃至“台独”的方向发展。而国家、民族、文化等的认同一旦形成,将很难被改变,即使经过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台湾仍然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原因正在于此。今天,如果任由“台独”势力打着“本土化”的幌子肆意影响、改变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那么,不仅会直接破坏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而且会在将来两岸实现政治统一后,其流毒仍然长时间存在。因此,对台湾德育的“本土化”趋势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同类推荐
  •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人格概念是一个多义词。在有的语境里,人人都有人格。连刑事罪犯也有人格,有其人格的尊严。这个人格概念当然不是从道德品质的意义上界定的。而在别的语境里,只有那些品德高尚、事业显赫的英雄人物才是有人格的。中国人讲人格常常与道德品格相联,赋予人格一词浓厚的道德与伦理色彩。
  •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言若讷,大勇若怯。我们看世事。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成大事、生活得轻松自如的,则常常是那些“笨蛋”、“傻子”。就像老子说的:“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其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该书就其主体来看,是一部政论性巨著,它重点阐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其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积极的主张,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时至今日,《韩非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甄选了《韩非子》最精彩的篇章,对原典作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粹,感知先贤智慧。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热门推荐
  • 今世缘记

    今世缘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陨龙传奇

    陨龙传奇

    当诸神陨落,天宫坠入人间,谁能在力挽狂澜后的世界里崛起,守护着这片先辈曾经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安详的世界,魔族又卷土重来,被上天选中的龙飞羽能否完成他命中注定的成神之路?敬请关注火蓝大陆。
  • 寻找被遗忘的王朝

    寻找被遗忘的王朝

    本书包括敦煌三探、黑城一瞥、俄邦二度、塞垣六记、王朝遗梦和寻寻觅觅补新篇六部分。
  • 快穿之女配成精

    快穿之女配成精

    黑暗中醒来,不知自己是谁,甚至不知自己是什么,眼前不知名的画面,随后一阵头晕眼花,便来到了一个世界……一个又一个的世界里,看她如何寻觅爱情1V1,甜文,快穿
  • 执剑踏仙途

    执剑踏仙途

    天地巨轮旋转,世界迎来又一个盛世。人才辈出,财宝不缺,但成仙之途却渺茫。君羿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却被冠以天才之名。等待他的是名扬万古,还是化为尘土?
  • 一天成为无敌战神

    一天成为无敌战神

    因为一个小可爱意外进入游戏世界,开始第一任称吃鸡游戏。先开始等级不够不受约束,随着段位高增难度加大,在游戏世界这奇奇怪怪的规定下,最终能否回到现世呢?
  • 碧兰河

    碧兰河

    魔宫的小姐明昭宫主,其婢女被无名少年所伤,于是亲自去杀他…开坑,大家先收藏,等《儿童康复科》完结,回来填坑
  • 刘船词典

    刘船词典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十月》、《北京文学》等报刊上发表的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共48篇。在书中,作者以自然、朴素、简洁的语言,描写了在生活、工作、交际的点点滴滴。
  • 凯丽的简单人生

    凯丽的简单人生

    真实,励志,天真,坚强的凯丽,出生在普通家庭,是家里的老大,有责任体爸妈担起家庭重担。看她怎么一步一步在这个社会生存。
  • 衔恨为月

    衔恨为月

    千年前的浩劫让彼此关心的几人伤痕累累,面对千年后的转世轮回,记忆的苏醒,结局又会如何?相爱的人能否在一起?仇恨是越来越剧烈还是烟消云散,从此云淡风轻?他们之间的故事,让你是否有共鸣?究竟谁会和谁走在一起?你会如何选择?推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