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颜渊篇》中记载: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仁呢?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现在社会上,假烟、假酒、假商标、假学历、假数字比比皆是,前段时间报道的有毒大米、有毒饼干,假到了“祸国殃民”的程度。人们痛心疾首,深感信用资源被严重糟蹋。这些都严重违背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底线伦理”是最保守意义上的道德规范。你做不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起码要做到不伤害别人,所谓“利己不损人”。这是最低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求,要做到很难,但应努力去做。
你要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因为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后都会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出做人的真实意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为什么你要友善地考虑到其他人呢?真正的原因是: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当你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时,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而且,进一步说,你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因为你对其他人的所有行为,以及你对其他人的思想,都经由自我暗示的原则,而全部记录在你的潜意识中,这些行为和思想的性质会修正你自己的个性,而你的个性相当于是一个磁场,把和你个性相同的人或情况吸引到你身边。
确切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一个人真正成为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为这是很高很难做到的要求,所以我们目前的社会总是在反复提倡“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和“己达达人”的崇高典范,而白圭治水的结果只能是“以邻为壑”。
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和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之后,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谣: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
实地观测搞调查,团结勤快听意见。
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沥肝胆。
河道疏通水患灭,灌溉农田万民欢。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从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这两个故事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多么值得钦佩和效法。
中国有句俗语:“人和万事兴”。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实现“人和”的润滑剂。你要时时处处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灿烂文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芳香。
拒绝损人利己
世上损害别人的行为无非是两种类型:一种是损人利己,通过损害别人自己牟利,损人是他谋生的手段之一;另有一类人却是损人不利己,这种人就属于偏执、变态之类的了。
损人利己的人,是可耻的,其出发点是利己,损人不是目的,损人是为了对自己有利,或者为了升官,或者为了得利,或者为了出名,不一而足。这种人也是极其狭隘的,为一己之利,或一点蝇头小利,就大打出手,或大泼污垢,简直让人看不起。
损人利己是一种动物行为具有相似性,即都是利己的,而利己就可能损人。如果利己不损人(只要不违法),人们也只有无奈地给予理解和接受。但是今天你为了自己的利益是损人的人,明天你就可能成为别人利益之下的被损的人!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大可不必为此愤愤不平或沾沾自喜。
坚决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
损人却不利己的人不是不想利己,是损人损得太过火了,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去了,结果变成损人不利己。这种人是可笑的,也是极其愚蠢的。本来生活得好好的,非要去惹事生非,挑起事端。
损人不利己,就像做买卖赔本,亏空了,丢人了。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种人可能是教化不够,对孔老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学过,或者是没学好,才干出那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来。
损人不利己是一种社会怪胎,它的存在没有任何合理性!它的特点在于没有任何利己的成分,只是一味地损害别人,自己在其中的不到任何利益。它的行为表现没有任何规律可言,往往不假思索便能做出损人的举动,令人防不胜防。由于其随意性极强,故而它的危害性就更大,犹如一个丧失理智的精神病患者,他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做出令人莫名其妙刮目相看的损人之事。
在城市中我们经常能发现被人故意损坏的垃圾箱、电话亭、报亭、路灯等一些公用设施,这些搞破坏的人显然没有利己的动机(没人指使,也不为钱,)只有损人恶念,他们还不像那些趁夜深人静偷井盖换钱的肖小之徒。他们踢坏垃圾箱,是为了这个城市变得脏一些;他损坏公用电话,是因为嫉妒别人打电话时的表情;他砸毁报亭,是因为痛恨看报纸的城里人;他破坏路灯,是为了看行人摔跟头……总之他的所作所为纯粹是在损人!他们在实施损人的过程中,没有思想(这一点甚至连恶作剧都不如),只有猥琐。如果实在要为他们不可理喻的丑行寻找一些牵强的理由的话,那唯一可能的就是他们在破坏之后望着满地的狼籍自己变态的心理得到一点“爽”的感觉而已。
还有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就更不可理喻,他们不光不利己,反而故意把自己搭进去以图损人,当然这种把自己搭进去并非没有限度也并非生死不顾,只是仅以自己的皮毛为代价。这种人的行为除了具有一般损人不利己的共性之外,又多了一份狡诈,因而也就更令人厌恶!
借用一部电视剧里的台词结束本文:如果说你以前是为了抢钱伤害了人,可能还有情可原,因为你毕竟穷嘛!
可你这次伤害人居然没有任何目的,什么也不为,甚至连想都不愿想,你可就真丧尽了天良!
张某原来在农贸市场卖菜时,别人都是把烂蔬菜送到垃圾点,他却每天都把剩下的烂蔬菜往市场一扔就走。天气热了,他又在居民楼前摆上了马路餐桌,每天喝酒吵闹,搅得居民无法休息。群众提意见,张某根本不理,他认为只要自己能赚钱就行了。
乱扔垃圾、乱扔烟头、故意激怒别人、骂娘都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损人不利己是可悲的,最终这种人只能成为社会的垃圾堆。
劝戒损人害己的行为
损人害己是一种可叹的事情。那种不利己已经是赔本买卖了,而损人害己则走得更远,以损人开始,以害己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一切存心不良之人的下场,他们总是以害人开始,以失败告终。
老一辈的人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善良的人防不胜防,哪还有害人之心?得饶人处便饶人。
孔子说:曾参啊,我所主张的“道”是由一个根本的宗旨贯穿始终的!孔子出去后,其他学生问曾参:老师说得什么啊?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罢了!因此,要想不害己,先从不损人做起,然后对他人有忠恕之心,才能友好相处,不惹麻烦。做人就要做老实人,莫做害人虫。但你让损人害己者改恶从善,也难!阴暗得像地狱一样的小人,不损人又能干啥呢?
从前,有一位商人组织了百余人的商队经过沙漠,因为白天酷热,沙漠被太阳晒得烫脚,不能行走,所以他们只能在夜间赶路,天亮就得搭棚休息,等到太阳下山,大地冷却后,再继续跋涉。当他们一行昼伏夜出,快要走过沙漠的时候,这个领队的商人就向大家说:「明天就可以走出沙漠了,今晚吃过饭后,大家不妨把水尽量饮用,不必保留,这样,负担轻了,也好早一点离开沙漠。
大家很高兴,就照他的话去做,有人干脆把水都洗澡洗光了。夜里动身后,年轻商人因为连日疲劳,不知不觉中呼呼大睡,没有发现牲畜走错了路,等到一觉醒来,仰望星宿,才发现方向错误,赶紧率队转头,已经来不及了。不久天亮,太阳上升,大家惊恐起来,纷纷怨恨青年商人,担心人畜无水,熬不下去。青年商人心里虽然很着急,却仍然镇静的四处寻觅水源,终于奇迹式的找到了一堆青草,他高兴的要大家跟他一起掘水,想不到掘了几尺深后,却掘到一块大石,大家都失望的放下锄头,颓丧地叹气,任凭青年商人怎么样鼓舞,怎么样劝慰,都没有人肯再挖下去了。这时候只有一个童子举起锄头,和青年商人一起在烈日下挥汗挖掘,两个人埋头苦干,终于挖出了清泉,使大队人畜获得水份,熬到晚上,安然离开沙漠。
不做损人害己的事,只是基本的要求,你还要劝戒你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不要做损人害己的事,如果发现有人做损人害己的事情,要敢于指出,敢于斗争。
总而言之,不管是利己还是不利己或害己,都是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损人总是不如“忠”“恕”之道先进。因为任何损人的行为,都会遭到报应,即便被害者不报应,自然规律也是不能饶人的。损人的同时也损害了自己,首先是自己的形象被怀疑,来说是非者,必定是是非人!其次是惹火烧身,难免不有损伤,何况还有对和谐环境的破坏。其实,不损人也不一定就不得利,关键是怎么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