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72300000030

第30章 玉有瑕疵,康熙教子的得失

在康熙的一生中,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他都做得十分认真,可谓殚精竭虑,耗尽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康熙治国六十一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和守成的功绩也是举世公认。正因为他对大清王朝投入了太多的心血,所以十分珍惜自己的江山,渴望能传之千秋万代。而要想传之千秋万代,就必须有一代又一代的传人能够足以担当重任。因此,对皇子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康熙帝是中国古代的历史名君之一,在位达六十一年之久。他的各项政策、措施及其所作所为,都对清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康熙帝对于皇太子以及诸皇子的教育,在中国古代帝王中独树一帜,颇具特色。从总体而论,在中国历代皇子教育中,清代的皇子教育相当严格,也较为成功,而清代皇子教育真正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当属康熙皇帝。

康熙帝很重视对皇子皇孙的教育,这种重视的程度和教育的方法,在历代的帝王中可以说都是少见的。康熙曾经对诸大臣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

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康熙共有三十五个儿子,二十个女儿,他的孙子辈则有九十七个,这可是个很大的家族。在对皇子的教育上,他可以说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为皇予安排的学习内容既有文韬武略,又有弓马骑射;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实战经验的锻炼。他教育皇子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注重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一起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在实践中进行培养和教育。康熙教子的种种做法,法国传教士白晋以亲身见闻,向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作了如实报告。白晋在报告中说:中国皇上以父爱的模范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佩。中国的皇上特别注意对皇子们施以道德教育,努力进行与他们身份相称的各种训练,教之以经史、诗文、书画、音乐、几何、天文、骑射、游泳、火器等等。由于教育得法,他的皇子们个个文武兼备,堪当大任。

清朝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均忙于打天下,不可能对自己的儿子进行有系统的教育。他们的下一代通过协助父亲在战场上摸爬滚打,领兵打仗,积累经验,锻炼才干。顺治帝即位后,忙于统一全国的战争,再加上二十四岁便英年早逝,也没有更多的时间顾及皇子的教育。幼年的玄烨是因为有祖母孝庄太后的精心计划和安排,才得以系统地学习知识。自己的经历使康熙感触颇深,认为对皇子的教育是关系江山社稷的大事,必须加以重视。因此,他对诸皇子的教育极为关心。在清代历史上,康熙皇帝对皇子的教育很有系统和特色,被赞叹为“自古来帝王教太子之勤,未有如今日也”。康熙的教育以皇太子为重点,对象为全体皇子。

康熙帝培养皇子的主要目标足希望从皇子中产生一位满意的接班人,使大清帝国江山永固、社稷万年。为此,他在对皇子和太子的教育方面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心血。

在《康熙起居渤和其它的一些书籍中都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每天早上三点到五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也就是两个小时;五点到七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的功课,让皇子背书,待一字不错之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接着就是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皇子们上课已经有了四个小时,康熙下了朝就来到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迎接康熙的到来,康熙来了266之后落座,就检查皇子们的学习,一般都会让他们背书;九点到十一点,开始写字,每一个字要写一百遍,以此来练习书法;十一点到一点,是午饭的时候,侍卫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的座位上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的功课;一点到三点,这时候皇子们要到无逸斋外面的院子里,练习骑射,练习武艺,也当做是一种休息;下午三点到五点,康熙再次来到无逸斋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书,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接一个的背;到了下午五点到七点,再次来到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功课完了之后才放学。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七点,而且不是一天两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

为了给皇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康熙不仅在紫禁城内为皇子们设置了读书的书房,甚至在畅春园内,也为皇子们安排了读书的地方,以便随时督促和检查。

皇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除有老师的指导外,康熙还经常亲自教授,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朕亲自督促皇子们读书,太子及诸子依次上殿,背诵经书,还让他们习字、习射、复讲,直到很晚。一年里从春之首至岁末没有间断的时候。”白晋对此乜有记载:“皇上还要亲自逐个检查幼年皇子们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细微末节,甚至批阅他们的作文,令他们在御前讲解书籍的内容。”可见,康熙对皇子的学习抓得很紧,同时要求也十分严格,“皇上不许照顾皇子的人宽容他们任何微小的过失皇子周围的人都知道,如果他们隐瞒了皇子的过失,就会受到严惩,所以他们从不隐瞒”。

自古以来就有“名师出高徒”的说法,因此,为皇子们慎选名师是康熙教育培养皇子的首要任务。据白晋在慷熙皇帝》一文中记载:“皇子的老师是从翰林院优秀的大学士里选拔出来的。因为这些老师从青年时期在朝廷中培养,都是全国公认最有才华的人。”康熙朝皇子的老师,先后有张英、熊赐履、李光地、徐元梦等人,这些人都是满汉宿儒,而且都是经过康熙亲身试用,反复考察后才选定的。

康熙帝从维护满族的统治地位,巩固清朝统治的长远目标出发,在对诸皇子的施教中确立了以满文化为本,汉文化为用的教育宗旨。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七日,康熙当着皇太子允初,四位年长皇子,内大臣,侍卫及大学士明珠等人的面,对允卒乃的老师尚书达哈塔、汤斌、少詹事耿介等人论及皇太子的教育问题。在这次讲话中,他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对教育子嗣的看法。他说:“自古帝王,莫不以豫教储贰为国家根本,朕观古昔贤君,训储不得其道,以致颠覆,往往有之,能保其身者甚少。如唐太宗亦称英明之主,而不能保全储副。朕深悉其故,虽闻见戡寡,惟尽心训诲。”“汉人学问胜满洲百倍,朕未尝不知,但恐皇太子耽于汉习,所以不任汉人,朕自行诲励。今皇太子略通汉文,于凡学问之事,似无扦格。且讲解书义,有(汉大臣)汤斌等在,尔(指满大臣达哈塔)唯引若等奉侍皇太子,导以满洲礼法,勿染汉习可也。”“朕谨识祖宗家训,文武要务并行,讲肄骑射不敢少废,故令皇太子,皇子等既课以诗书,兼令娴习骑射。即如八旗以次行猎,诚恐满洲武备渐弛,为国家善后之策。朕若为一人行乐,何不躬率遄往?近见众人殁诸王以下其心皆不顾行猎,朕未尝不闻。但满洲若废此业,即成汉人,此岂为国家计久远者哉?文臣中愿朕习汉俗者颇多,汉俗有何难学?一入汉习,即大背祖父明训,朕誓不为此!且内廷亦有汉官供奉,朕曾入于汉习否?

或有徼幸辅导东宫以为荣名,营求嘱托者,欲令皇太子一依汉人习尚,全不以立国大体为念,是直易视皇太子矣!皇太子其可易视耶?

其果自顾效力,何不请效于朕前耶?设使皇太子入于汉习,皇太子不能尽为子之孝,朕亦不能尽为父之慈矣!至于见侍诸子内,或有一人日后入于汉习,朕定不宽宥!且太祖皇帝,太宗皇帝时成法具在,自难稍为姑息也。”由此足见康熙帝教育子嗣思想中的一个基本点,是诸皇子兼学满汉文化的过程中,两者的主次位置,从属关系不能颠倒,必须以满文化为根本,保持满俗,其实质即首崇满洲的原则。

在学习内容方面,康熙也一一严加把握。首先是以儒家经典教育皇子;其次以“国语骑射”培养皇子;再次则是训练皇子的实际能力;最后是传授治国安邦之道。

儒家经典是皇子们最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四书五经是皇子们的必读之书。在名师的教授和康熙的督导下,皇子们的学业都大有进步。

白晋就曾经写到:“皇子们对难于掌握的汉学的学习成绩也很显著,就连最小的皇子当时也读完了《四书》中的前三部,正在学习第四部。”在缭熙起居注》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康熙二十六年,在畅春园太子的书房内,康熙当着满汉大臣的面对皇长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和皇八子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番考核,其中年龄最大的为十六岁,最小的只有七岁。康熙要大臣们拿几本经书,随便翻到某页,让皇子们诵读,结果诸皇子们均是“纯熟,声音朗朗”,让年长的皇子讲解,依然能“融贯大意”,赢得了大臣们的一致赞扬。

由此可见,皇子们对儒家经典的掌握是非常好的。正是在这种严格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了康熙皇子们颇高的汉文化知识。康熙还重视教皇子们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测量学、农学等。以观测日食为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闰三月初一日这天日食,当时康熙帝正亲征噶尔丹在外皇太子在北京观测,他使用康熙所赐嵌有三层玻璃的小镜子,装于自鸣钟之上,用望日千里眼观望。日食似不到十分,日光、房屋、墙壁及人影俱可见,甚属明耀。观测奏报自京城发出,送皇父览阅。康熙帝得到奏报后,朱批日:“览尔所奏,果然如此。”后来皇四子胤稹回忆:“昔年遇日食四五分之时,日光照耀,难以仰视。皇考亲率朕同诸兄弟在乾清宫,用千里镜,四周用夹纸遮蔽日光,然后看出考验所亏分数。此朕身经实验者。”再以几何学为例,白晋写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这样说:康熙帝亲自给皇三子胤祉讲解几何学,并培养其科学才能。后又让胤祉等向意大利耶稣会士德理格学习律吕知识,“命臣德理格在皇三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殿下前,每日讲究其精微,修造新书”。康熙帝命在畅春园蒙养斋开馆,派允祉主持纂修《律历渊源》,汇律吕、历法和算法于一书。允祉为《古今图书集嬲的纂辑做出了贡献,成为康熙朝一位杰出的学者。

书法是康熙平生最为钟爱的一门艺术,他认为练习书法可以怡情养性,增加涵养,不仅自己终生苦练不辍,还把这项教育推及到对皇子的教育上。康熙帝对他的皇子们说:“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凡古名人之墨迹、石刻,无不细心临摹,积今三十余年,实亦性之所好。”他对有的皇子练字,做出具体规定:每一日要写十幅呈览。他为皇子们聘请书法水平很高的指导老师,并且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圈阅皇子们的书法,还经常让皇子们观摩、学习擅长书法之士的书写技巧,以获得提高。在康熙的严格要求下,皇子们不少人精于书法,都能写得一手好字,如皇太子胤初、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稹、皇七子胤祜、皇十三子胤祥等。皇二十一子胤禧,史载其“诗清秀,尤工画,远希董源,近接文徵明”。皇三子胤祉和皇七子胤祜,以其尤长书法而受命书写康熙帝景陵的奸申功圣德碑文》。

当然也有个别皇子的书法让康熙感到失望,如皇八子胤禊的书法与众270兄弟比起来就很逊色,康熙为他精选良师教授,甚至在胤禊完婚分府后,仍然时常督促他,要他将书写之稿送给自己亲自批阅,可谓用心良苦,突出显示了父亲对儿子的拳拳爱意。

学习儒家经典和汉文化固然重要,康熙更重视皇子们保持本民族固有的传统。皇子们从小在学习《四书》、《五经》的同时,就要学习满文、满语和蒙语,皇子们基本都精通满汉两种语言和文字。

在康熙看来,只会读书的人,学问再高也不过是个书呆子。他对皇子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康熙用心良苦地为皇子们安排了各种课程和锻炼机会,以培养他们多种能力。弓马骑射一直被视为清朝的国本,康熙对此十分重视。皇子还很年幼的时候,就开始接受这方面的训练,“皇子们一学会走路,立刻就教给他们骑马、射箭、放枪的方法。以这些训练,代替了游戏和娱乐”。皇子们稍长后,射箭就成为他们每日必修的课程,一般都安排在诵读经书之后,与文化的学习穿插进行。在慷熙起居渤中记载,皇太子胤初在畅春园读书,中午吃过午饭后,他走出书房,左右侍者为他送上弓箭,他拉满弓试射了三回,中者甚多。射完箭后又回到无逸斋内与老师等人讨论《学》、《中庸》中的问题。从中可见射箭在每天皇子的学习生活中是必修谋。由于从小培养,康熙的皇子中箭法优秀的很多,其中以胤祉最为突出,史书中说他的箭法几乎同康熙一样好。为了提高皇子们骑射的本领,接受艰苦的磨练,康熙每次塞外行围时,总是让皇子们甚至还很年幼的皇子都跟随一同参加。在广漠的塞外,参加行围的人,经常看到年幼的皇子们身背着小弓和装满利箭的箭筒,骑着马跟随在父皇身边,他们终日在马背上驰骋。而且,每位皇子一天下来都收获很大。这样的锻炼不仅使皇子的骑射技术大大增强,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同时,行围不是单纯的打猎,它实际上是一次次的军事演习。通过参加行围,皇子们可以观察父皇的指挥与调度,对培养他们统兵作战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皇子长到几岁或十几岁时就开始跟随父皇外出巡视、谒陵。每遇外出巡幸、木兰秋猕,也都令皇子随驾扈从,还要他们代行各种祭祀等礼仪活动,以帮助皇子增长见识,了解各地风情和民间疾苦。尤其是在征讨噶尔丹时,康熙令年仅十九岁的皇长子任副将军,率师随同裕亲王出征,这是清朝入关后皇子第一次领兵出征。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亲征时,又命太子坐镇京师代理朝政,皇三子、四子、五子等分别管理镶红旗、正红旗、正黄旗、镶黄旗的大营,从父皇出征,有史家称“这是一次诸子接替朝廷大业的演习”。到了康熙晚年,又任皇十四子胤稹为抚远大将军,担任平定西藏、廓清西北的重任。这些都使诸皇子更多地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关心社稷民生和实际从政的能力,使他们较早地进入到参与国家大事的角色当中。康熙的继承人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就能够从容而熟练地处理政务,这与康熙从小对他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

以满文化为本,汉文化为用的教育子嗣方针,体现了清朝首崇满洲与崇儒重道两大基本国策之间既并行不悖,又有严格主从之分的互动关系。首崇满洲即坚持满族统治者对清朝的最高领导权与统治权,崇儒重道则是用以安抚,团结汉族地主阶级、臣僚、士大夫等,扩大清朝的统治基础,从而达到维护满族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与权利,保证满族思想文化的独立性,现固清朝统治的战略目的。

康熙帝极为强调在对皇子的教育中要保持满族的文化传统,让皇太子、诸皇子学习儒家经典的同时,不得“入汉俗”,说到底就是将皇子学习汉文化,视为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维护清朝统治之必须,掌握汉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清朝统治。他所最担心的,是因之而丧失满族文化的独立地位,进而从属于汉文化或为之所淹没。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即保持满洲文化传统而“不入汉俗”,实际上是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直至清朝灭亡前,历代清帝念兹在兹之事,只是康熙帝处于满汉文化从冲撞逐步走向交融的过渡时期,他的忧思具有这一历史阶段所赋予的特色。

康熙帝晚年对宗人府宗令简亲王雅尔江阿说:“见今看来,宗室觉罗之少年皆入汉俗,行走举止及饮食起卧,尚不及民人,有的不会满文,不能骑射,书文一字不识,且将矜夸虚浮,装模作样奉之为大德。”“尔等若不慎之,设宗人府又有何用!”其后的历史进一步证明,满语骑射被满族贵族日渐遗弃的过程,竟与这一特殊群体逐步丧失进取精神,趋于腐化堕落同轨。当满洲的“纯朴旧制”在他们身上已无迹可寻时,清朝衰亡的末日,也已为期不远。

对于皇子们的思想教育,康熙也十分关注。康熙是一个注重孝道和勤俭节约的皇帝,他也极力地把这些思想灌输给他的儿子们。他教育皇子们,要尊敬祖先,履行孝道,不忘满洲旧俗和传统,切忌好逸恶劳,生活上要节俭,不被美言赞颂之语所欺骗康熙对皇子们的谆谆教诲,被雍正和众兄弟们汇编成《庭训格言》。这本书里囊括了敬祖、孝亲、正心修身、虚心向学、勤俭节约、教育后人、养生之道、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基本反映了康熙的教子思想。清朝的皇帝没有暴君、没有昏君也没有怠君。康熙的继承者雍正、乾隆都很杰出。康熙的皇子中,没有不学无术的庸人,也没有胡作非为的纨绔。

他们都有一定素养、一技之长。这些都同康熙重视皇子皇孙的教育有关。

康熙对诸皇子的培养教育,尤其以皇太子为重。这是康熙对诸予教育中付出心血最多的,也是他日后最感失望的地方。

皇太子胤初是康熙的第一位皇后赫舍哩氏所生,在康熙所有儿子中排行第二,却是第一个嫡长子。胤初一岁左右就被立为太子,因此对他的教育也开始得比较早。六岁之前,康熙亲自教他读书。太子六岁时,康熙选派张英、李光地为胤初之师。待到年纪稍长,到十三岁时,又令太子出阁读书,在文华殿为满汉大臣讲学,不久又聘理学名臣汤斌、耿介等专门辅导太子读书。为了让太子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康熙还特别为他选取“复讲”法,就是康熙和其他老师为胤初讲解经书后,再让胤初进行复述。这种方法对增强太子的理解和记忆效果显著。为了让太子能够专心读书,康熙尽量为他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他将太子读书之地安排在自己处理政务处所的附近,以便随时督察。太子的书房也尽量去掉奢华,力倡俭朴,在康熙出巡在外时,常常也把太子带在身边,让他接受实践锻炼,即使太子不能随往,康熙也要求他写信汇报学习进展情况。在康熙的严格要求下,太子胤初的学业确实很有进步,也很优秀,康熙对他非常喜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康熙渐渐发现太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最后对胤初忍无可忍

于是忍痛废掉太子的身份。不过,康熙那颗拳拳爱子之心也由此遭受重创,几乎伤心欲绝,身体也因此而受到损伤。他付出心血最多的太子,对他的一番苦心却没有浓浓的反哺之情,这除了有争夺最高权力的政治因素之外,与康熙教子的薄弱点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康熙在对皇子皇孙的教育中,由于他忽视了品德教育,致使皇子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人格等方面的缺陷。就此而言,康熙帝在教子上是有得有失,并不是十分完美的。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康熙帝亲自为太子选定了师傅:詹事府詹事汤斌、詹事府少詹事耿介、吏部尚书达哈塔。三位皆为饱学之士,能被皇帝亲点为太子的师傅,自是荣耀无比,且一旦太子继位,作为太子之师,前程更是不可限量,但是,结果却大大地出乎他们预料。

三位师傅第一天上课,就遭到康熙的羞辱。没等师傅开口,康熙却当着太子的面考问汤斌、耿介书经中的典故,又叫他们背诗,二人典故答不出来,诗又背不全,在自己的学生面前颜面扫地。

在皇子的师傅们中,遭遇更悲惨的自然要算是徐元梦了。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在紫禁城乾清宫西侧皇子读书的懋勤殿前,一群身强力壮的乾清门侍卫,在胤祉等皇子们的监督之下,将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臣掀翻在地,抡起竹板,施以“杖笞”。侍卫们先后轮换,将老人早已“杖笞”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受刑的老臣,名徐元梦,满洲正白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学养深厚,且精通满、蒙、汉文,为一代名儒,是康熙帝亲自为皇子们选定的师傅,围观的皇子们则正是他的学生。作为老师,刚才都还在倾注心力地给皇子们讲授儒家经典,教诲他们尊敬师长、友爱亲朋的道理,可转眼之间就在自己学生的指挥和监督之下遭受毒打。除了皮肉的痛苦之外,心灵上的屈辱更让他羞愧难当。而这幕悲剧的导演者竟是一向崇尚儒学,深知师道尊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的康熙。

这一年,康熙帝在第六次南巡的途中,御舟停泊在临清州堂邑县。康熙令随行的三个小皇子读书,以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却发现他们的书念得非带生疏,于是就认为徐元梦没有尽心教诲,而小皇子在自己这里读书,则大见成效。康熙非常生气,在胤祉等在京的皇子、皇孙发来的满文请安折上朱批,将徐元梦革职,并下令要当着全体阿哥的面,杖笞三十大板。

在此之前,徐元梦就已经遭受了一次大难。那是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在西苑瀛台,康熙教皇子们射箭,徐元梦也随同前往。徐元梦乃一介文弱书生,于骑马射箭并不在行。而国语骑射一直是康熙极力倡导的满洲传统。徐元梦身为旗人,又是皇子师傅,却不能挽弓射箭,当着皇子们的面,便遭到康熙的责骂。作为满洲旗人的徐元梦,虽然是皇家的奴才,但仍不乏一丝文人的骨气,就为自己辩解了几句。不料,康熙听后却勃然大怒,立即命人将徐元梦按倒在地,当着皇子们的面,一顿板子,打成重伤。这还不解恨,康熙又下令抄了徐元梦的家,而且要把徐元梦的父母发配到黑龙江。但事后康熙于当夜又派两名御医前去给徐元梦治伤,为的是不耽误皇子们的学业,并命令徐元梦不许在家疗伤,第二天必须照常进宫给皇子们上课。

第二天,大雨倾盆如注。可怜的徐元梦裹着满身伤口跪在宫门前的泥水里号啕大哭。也许教育皇子还要用徐元梦,也许是徐元梦的哭诉起了作用,康熙总算回心转意,下令赦免了徐元梦的父母,恢复了徐元梦的官职,继续教皇子读书。

徐元梦的这一幕惨剧虽过去了,但是作为皇子的老师毫无道理地遭受暴打、抄家、父母被发配,这些不能不深深地影响皇予们。震惊与恐惧过后,皇子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今后学习的压力,也让他们把人性中不可缺少的亲情和友情抛到了一边,把人性中不应存在的残忍和冷酷注入了自己的性情与品格之中。而最终更加痛苦地品味到皇子们无情涩果的,正是极大地忽视了对皇子品德教育的康熙皇帝本人。

康熙对皇子师傅们人格的蔑视,造成了皇子品格中亲情和友情的极大缺失。俗语说“伴君如伴虎”,这些教授皇子的老师也如“伴幼虎”一样惴惴不安。皇子们的老师每天异常辛苦,无论寒暑都必须站着为皇子们授课,特别足那些年迈的老师,在支持不住时,有的竟然昏倒在地。而皇子们很少让老师坐下,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年迈的老师力不从心地站在那里“斜立昏盹”。老师们不仅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动辄还要在自己学生的指挥下,忍受杖笞之痛,对于这些博学宿儒,这无异于当众羞辱,师长尊严荡然无存。而这些皇子们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他们将老师视为奴仆,没有尊师的观念,也不会真正的对父兄长辈怀有孝心,这不能不说是康熙教子的一大败笔。所以日后,太子对父皇甚为冷漠,毫不关心,还当着康熙的面对老师拳打脚踢;众皇子在太子被废后,欲置自己的手足——太子于死地;不顾父亲的身体虚弱和苦口婆心,激烈争夺储位,如此种种固然是由于至高无上权276利的诱惑,但康熙的不当言行给皇子们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由此形成的人格缺陷,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英明一世的康熙皇帝,以文治武功而声名显赫,却在皇子的教育上留下了败笔,也给历史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缺陷。

康熙对待皇子师傅态度上的失误,使得皇子们从小便没能树立起尊重师长的观念,因此也就谈不上与此紧密相关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孝悌”之心。也许作为皇子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所以皇四子胤稹即位后不久就下了一道上谕,要求“皇子见师傅,礼当拜”。当雍正的儿子遵旨向师傅下拜时,师傅们深知前朝的往事,不免心有余悸,“固辞不敢当,遂行揖礼”。

从此,皇子与师傅见面,互相作揖行礼,成为定制,有清一代一直延续下来。而康熙对待皇子师傅的无礼行径也渐渐地鲜为人知了。

康熙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为:教育要从幼年抓起,知识要满汉结合,加强实践锻炼。他为皇子安排的学习内容全面、广泛,大概可以分为文韬、武略、科学知识、道德教育、实践锻炼几个部分。将皇子们培养成文武兼备、办事干练的王朝事业的优秀接班人是其培养目标。经过康熙的培养,皇子们确实多为文武兼备的人才,从总体看发展比较全面,具有较高的满汉文化水平,在各个方面几乎都能找出堪当大任耆。这些都是康熙教子取得的成绩。当然,他在教育儿子时也有一些弊端和不足,但作为封建王朝的君主,能够亲自教授、亲自示范,也实在是难能可贵。

康熙帝因教子严格,为此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他在培养皇子的过程中,确定了以满文化为本,汉文化为用的教育方针,将文武兼备作为培养目标,并且注重实践,亲自施教等一系列突出特点作为清朝皇子教育的开创者,康熙帝的教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类推荐
  • 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图说世界名人: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介绍了,乔治·戈登·拜伦,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 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本书系民国大师们的集体传记系列之四。本书沿袭《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的风格,承接前三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36年),呈现出1937年至1945年八年抗战时期悲壮而惨烈的文化景观。七七事变之后,国难当头,民国知识分子自觉站在统一战线的大旗下,演绎了一部壮烈激越的抗战史诗。无论是在国统区、解放区,还是在沦陷区,抑或上海的“孤岛”,“民族”“救亡”的主流都激起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让抗战时期的文化思想界空前统一。胡适、郁达夫、老舍、沈从文、梁漱溟、茅盾、张恨水、闻一多、郑振铎、马寅初、陈寅恪、吴宓、赵树理、丁玲、萧军等,做着他们认为文人应当做的事情,在抗日救国的路上披肝沥胆,以各自的姿态,演绎着知识分子的气节、风骨与担当。作者不囿于故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书写被遮蔽的历史,刻画真实生动而丰富的人物命运,立体式地彰显了民国大师们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 执法总监张培梅

    执法总监张培梅

    崞县属雁门,从清灭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半世纪间,军阀混战,日寇侵入,战事频繁,烽火连天,时势造就英雄,战时培养将军。张培梅便是其中之一。
  • 击浪生涯

    击浪生涯

    本书着重讲述了李宗仁先生的私人情感生活。详尽记录了他和郭德洁女士风雨共济、相知相携,共同走过了四十余年的生活历程。书中还记录李宗仁先生人生履历和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刻的生活状态。情真意切,令人感叹万分。
  • 正说明朝十八臣

    正说明朝十八臣

    本书精选了18位在明朝有过重大作为的大臣,他们分别是:武略文韬首推徐达、开国宰相李善长、僧人宰相姚广孝、铁骨青天海瑞、留世清白惟于谦、一夫当关袁崇焕等。
热门推荐
  • 尘埃界宇

    尘埃界宇

    一粒尘埃随风飘来,冰雪消融,灵魂重逢,宿命的始末,命中注定的别离,来日久别的欢喜,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找回的“那个人”,成仙的契机在这个时代降临,万族争锋,看谁能夺得那大道的认可凌驾于天地之上
  • 邪王追妻:独宠鬼医火辣辣

    邪王追妻:独宠鬼医火辣辣

    他,千年难得一遇的鬼才,被五岁被封王。被称为“鬼王”,三岁开启元素。她,同样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废材,十四岁还不能开启元素,被判定无元素者,被家族抛弃了。她,现代金牌鬼医,在昨晚最后一次手术时,被自己心爱的人合伙毒死了......欢迎给各位来看,染柒宝宝第一次写!很多不好的地方?多多多多见谅,有什么建议可以和染柒宝宝说,染柒宝宝会改改,喜欢的动动你勤快的小手点一下加入书架,谢谢!
  • 农门辣妻:王爷来种田

    农门辣妻:王爷来种田

    彪悍末世女穿成可怜童养媳,恶毒婆婆,包子公公,附赠一群极品亲戚,个个都想算计她,林阮表示根本没在怕,带着两个拖油瓶勇闯天下!异能在手,什么都有,打猎,种田,经商,样样不在话下。只是这位指挥使大人,我不过是顺手救了你,用不着你以身相许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午觉一梦

    午觉一梦

    《午觉一梦》,小说名确实有些草率,然不失真实和坦诚。顾名思义,就是睡午觉时候做了一个很奇葩的梦然后写了下来,姑且作为小说罢。内容比较多元,类型也有些杂糅。前期确实有些写着玩的感觉,到中后期则过事雕琢,作了不少诗词和引用部分来推动情节发展,简单评价就是蛇头猪肚豹尾。话不多说,你看了就知道了。piu~~~
  • 半面人之奴隶军团

    半面人之奴隶军团

    在这片大陆上,众人皆信仰着神,在教会的神权凌驾皇权之上,神权之下人性则显得那么的卑微。奴隶是斗兽场里的野兽,是战场上冲在最前的炮灰,是贵族手中的玩物,是平民手中的工具。来自地球的叶青不幸成为了其中一员,这一次他带领奴隶们造反了,他们要推翻这个畸形社会对奴隶的定论,要颠覆这个统治大陆已久的神权时代,想要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公平与自由的时代,来自地球的他能否完成这个挑战?故事才刚刚开始!
  • 就算全世界离开你我也在

    就算全世界离开你我也在

    小虐大甜!重逢后“文静,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起过我?”文静滞了一下,缓缓启唇“从未”重逢前①“喂!井拓!你数学那么好,教教我呗!嗯?”“想学好就好好听课”“可是我一想到你就不想听”“那你可以离我远一点”“可我就是要离你进一点”————————————————重逢前②“喂!井拓!你要不考虑考虑我?”“别闹,好好听”“可是我好喜欢你”文静托着下巴,风情万种的看着他“我那么漂亮你都不喜欢!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我没说我不喜欢你”——————————————————————古灵精怪大明星X外冷内热投资人文静X井拓
  • 茗茗之中煜见你

    茗茗之中煜见你

    秦熙茗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嫁给了一个官二代!一觉醒来,她却发现自己被绿了!渣男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她,而对她一向存有偏见的婆婆,却和颜悦色地将一张卡甩在了她的面前……NO!秦熙茗觉得,她再也不淡定了!闺蜜阮湘怒吼:渣男,这婚果断离!!!而苏煜则淡定表示:茗茗,现在我可以追你了~这是一个甜甜甜,宠宠宠的故事。脑洞大开,我要爱你千百遍!
  • 春夏无秋冬

    春夏无秋冬

    你好,我是何春夏。——何春夏春夏,因为你,世界再无秋冬。——宋远宋远说:“我用尽全力来到了你的世界”何春夏说:“我拼尽全力将你拉到了我的世界”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 仙王重返

    仙王重返

    一位仙王因没了却凡间爱情,重返回人间。想低调,可是实力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