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36400000054

第54章 邓小平发展观与全球多极化发展(3)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全球化和本土化是双向互动、双向构建的。一方面,外来的异质的政治、经济、文化为本土的政治、经济、文化增加新的相关因子,成为本土的参照系统,有助于本土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本土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又为外来异质的政治、经济、文化增加新的内容,在交流过程中,丰富了外来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容。在双向互动、双向构建中,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又是并存的。没有共性的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是没有的。多元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和平共处和并存,在矛盾、冲撞中扬长避短。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讲,共性成分将逐步增加,但差异性不可能完全消失,必然是一个多元并存局面。

邓小平阐明了全球化发展的共性与中国发展的个性问题。全球化发展表现为全球进步过程,体现在全球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全球化发展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对于任何民族的发展都起着指导和参照作用。但是,各国发展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现代化的起点不同、环境不同、面临的任务不同,又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因此,邓小平认为中国的发展不能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必须走自己的路。他说:“改革开放必须从各国自己的条件出发。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过去我们中国照搬别人的,吃了很大苦头。中国只能搞中国的社会主义。”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以鲜明的语言,郑重宣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综上所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统一是全球发展的基本范式。产生于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影响着欧洲、亚洲甚至全世界。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也正在对全球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来自美国的新自由主义,也影响着欧美各国甚至全世界。在认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双向互动、双向构建的辩证关系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吸收全世界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又必须保持具有社会主义中国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中国不断发展。

三、邓小平发展观将指引中国长期顺利发展

邓小平发展观从全球交往实践的角度确立了发展的中心地位,从全世界、社会主义和中国未来前途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发展的必然性、价值和意义,为中国长期顺利发展指明了方向。

1.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核心,发展的合理性源于时代本性和全球化规律性趋势

邓小平指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所谓“全人类的高度”,就是全球化趋势,即当代发展观深切关注的“全球学转向”,它包括“发展主体的全球化”、“发展内容的全球化”和“发展模式的全球化”三方面内容。所谓“发展主体的全球化”,是指发展主体不仅包括发展中国家,而且包括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使发展主体多元化、普遍化。所谓“发展内容的全球化”是指发展含义的扩大,这也是多元化的统一,它不仅指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传统走向现代化,而且也包括从现代化向后现代化社会的转型。因此,从交往实践观角度来看,发展即是指全球社会多元主体从原有层级状态向高层级社会的转换过程。所谓“发展模式的全球化”,是指在发展的蓝本中“西方中心论”一去难返,世界从宏观交往中呈现出多极化、多向度、多元化发展道路。显而易见,邓小平将“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充分揭示了发展的全球化规律性趋势,阐明了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从而构成了其合理性的首要意蕴。

2.从全球化比较的历史必然性来看,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着作中以交往实践观来说明资本主义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向,指明其由先进的工业文明、世界市场和全球化生产方式而造就现代化,必然取代中世纪古老的农业文明,同时又由于自身生产方式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而必然灭亡,转向新的、更合理的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现代化应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所完成,社会主义应当发生在这一文明成熟的顶端,应是比现代化全球社会更高级的阶段。然而,后来的历史却这样重写: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交往结构内部极不平衡,西方先发达国家愈益发达,而社会主义革命却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尚未现代化的东方国家。现代化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能否坚持并在全球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主要前提。20世纪社会主义几十年的成就与挫折反复证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建立起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本主义来说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只有靠现代化发展。邓小平从全球比较的历史观高度指出:“中国稳住了,而且实现了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就显示出优越性”,“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3.从主体自身需要来看,发展是中国走向富强、文明的关键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发展的主体,离不开中华民族自身利益的需要,这是发展的合理性之内在的主体性尺度。作为有着5000年先进文明的古国,从先秦、汉到隋唐,以至宋明,中国都曾经是发达、文明的典范和象征,而为世界所敬仰。然而,在进入现代化的历史中,中国落伍了,被西方列强欺凌、压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通过对挑战的应战,以不断地革命和建设来努力实现现代化。现代化和发展,成为重振中华的关键。因此,邓小平强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全球交往的社会中,中国只有通过自身的快速发展,才能使自己重振雄风,屹立于世界发达民族之林。

四、邓小平发展观将推动全球多极化发展

邓小平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它主张在差异中寻求共同发展,从而必然推动全球多极化发展。邓小平坚决反对将“现代化等同西方化”、搞“西方中心论”,而强调发展目标的“中国特色”,“我们搞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发展目标观,再转向以国际竞争、交往实践为纽带的多极主体发展模式。其内涵特点有以下三点:一是多极发展主体性。以往西方学者无论是发展经济学或者是发展政治学者,也无论是“现代化学派”还是“世界体系论”,在分析欠发达国家的发展状况、设计发展蓝图时,均自觉不自觉地以西方为中心、为标准,体现着发展观上的单一主体观。邓小平对此曾多次批评,强调国无论大小、强弱,都有自己的国情,都是无可替代的发展主体性,都有平等的发展权利和自己的发展特色。本国的发展,要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的创造,并积极参与国际交往,而不能由别人包办代替。这是一种全球化平等竞争的主体际关系。二是在发展主体间,强调平等交往、开放和竞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是多极主体性交往的实践原则。邓小平深刻地认识到,三个世界的划分对于多极主体的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他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给我们开辟了道路。我们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三是交往实践将双向地建构:一方面建构多极化发展主体,使之各具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建构全球化政治、经济新秩序、新格局、新结构。邓小平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且认为:“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当然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努力,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创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强调了多极主体之特色,同时指出:“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资本家拿来为资本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国家拿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世界各国后来不是也利用了嘛!现在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先进成果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利用呢?我们要把世界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从而从历史上和客观现实上充分阐明了多极发展的主体双向建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当今世界,随着“西方中心论”无可挽回的衰落,全球发展正朝着多极化方向行进。与此相适应,各国都在总结各自发展经验、概括发展科学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系列独特的、适合于本国国情发展的哲学理论。中国是最富有希望的东方热土,全球发展期待着中国。因而,作为指导着中国发展的邓小平发展观,正以无穷的魅力受世人垂青,以独特的光辉照映全球发展的未来,推动着全球向多极化发展。

同类推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依据,联系苏东剧变,集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来,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国防、外交等方面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与经验,以此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知识提供启迪和帮助。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中国自信:民族复兴大思维

    中国自信:民族复兴大思维

    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梦”成为一个热词。这本书是我个人对“中国梦”的理解。理解只是开始,关键是如何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中国梦”。这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延续,同时,它还是人类文明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 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环资委研究整理了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工作重要文献,是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各地人大常委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工作的集中反映,有助于总结各地贯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宝贵经验,研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污染成因,有利于各地人大和相关部门同志互相学习、借鉴,对督促和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福建精神读本

    福建精神读本

    《福建精神读本》,袁荣祥主编,福建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本书,对福建精神进行了系统的阐释。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集中全省人民智慧,提出了“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这一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刻。
热门推荐
  • 左手犹太人家训,右手温州人家训

    左手犹太人家训,右手温州人家训

    犹太人的数目还不到世界人口总数的1%,本来应该像灿烂银河中的一个小星团那样不起眼,但是他们却经常成为人们的话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数千年不断创造奇迹的历程中,犹太人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文化和闪光的人生智慧,而他们善于随时随地将数千年来犹太人的智慧精华融合于家庭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在潜移默化中吸取着犹太民族的成功精髓。
  •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傲娇竹马的调皮小公主

    傲娇竹马的调皮小公主

    他们是青梅竹马,同年同月同日生,他很傲娇,还是个冰山学霸她很调皮,还是个狡猾的小丫头满月抓周时,她什么也没有抓,唯独抓住了旁边的他,乐呵呵的笑着,他一脸嫌弃的看着她马上流在他身上的口水三岁时,她亲上了他的唇,事后,还吧唧吧唧嘴说:"啧!锅锅,你的嘴巴真甜啊!”他看着她,脸黑的如同墨一般。四岁,她整天跟在他身边叫他老公,他一直说不要叫他老公六岁,他突然不叫他老公了,改口叫小逸哥哥了,他却眉心一皱,问她原因幼儿园,小学,初中,大学,他们都在一起
  • 一世清歌

    一世清歌

    无良作者开新坑,大家慎入啊~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天下安宁太久,也该乱了,且去领略一番别样的世界。主线之中,穿插小故事,女主性子坚定偏淡定,打酱油人物众多,可能各种不合逻辑现象出现,请放心食用。
  • 残缺的天

    残缺的天

    在这个世界,元素的力量充斥在空气之中,人和妖,人和人,妖和妖之间的战斗自古以来都没有停过,而另一个世界的入侵打破了这种维持了上千年的状态.....
  • 堕魔封神

    堕魔封神

    平凡少年无端卷入三界争端,历经千难万险自修成神。
  • 重生豪门之冷雅王后

    重生豪门之冷雅王后

    她,是高高在上的大小姐。她,只是一个私生女。因为身份的差异,导致她活在她的阴影下,所以她一步步的算计,最后她成功了,可是那又怎样。再重生,她不会再让他们得逞的!(本故事纯属虚构)
  • 十年相思百年偿

    十年相思百年偿

    三年前,她为了救他,身重剧毒。她不顾众人劝阻,毅然决定让他去古墓解毒。三年里,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内稳朝纲,外御匈奴。三年后,他携美归来,立她于险地。当一切阴谋尽破,她没想到让他忆起她竟要那般……
  • 末世之文明灾难

    末世之文明灾难

    末世来临!世界被丧尸占据!人类能苟延残喘!叶天重回末世!人总该有些选择!叶天轻轻擦着手中正在滴血的刀!轻轻的说道“”我还能重来吗?
  • 行界之盛世狂欢

    行界之盛世狂欢

    穆云看着她哭红的双眼,说:“也许你会选择屈服,选择妥协,但我,永远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