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36400000019

第19章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1)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神州大地的巨大变化,已为世人所注目。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着作《超越和平》中写道: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在下一世纪成为最富有的国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个军事和经济强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1979年至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6%,比改革开放前高3.5个百分点,比同期世界经济增长快约7个百分点。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05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6.8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七位。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的则是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特别是贯穿其中的对改革开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直接起着指导与推动作用的经济发展观。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而且对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对第三世界国家为谋求摆脱贫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启示。

一、经济建设是发展的中心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邓小平有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他所说的“发展”涵义很广,包括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教育、发展军事、发展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等等。但最核心还是发展经济,因为它是其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既然核心是要发展经济,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强调指出:“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千秋大业。”他还明确地说:“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做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为什么经济建设是发展的中心?为什么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是由于:

1.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要发展生产力,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人类社会始终离不开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它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源泉。离开了物质生产活动,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就难以生存,社会更不可能发展了。所以,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他在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表明,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途径。显而易见,要发展生产力,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因为,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社会财富不断丰富起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不断得到提高,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才能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这就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仍然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势必会严重挫伤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进而阻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显然不利于我党最终目的的实现。

2.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必须以经济建设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我国之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为依据的。建国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和长时间的疯狂掠夺,中国是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近30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由于我国底子太薄,基础太差,人口众多,加上指导思想上和政治上长期受“左”的错误的干扰,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仍然是很贫穷的国家。据统计,1980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90美元,在世界159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33位。正如邓小平1978年3月所指出的:“由于底子太薄,现在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由于我们党和毛泽东曾长期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得从1958年到1978年的整整20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生产力水平低下,导致国民经济发展缓慢,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影响了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克服我国“底子太薄”的不足,要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如果不以经济建设作为中心,生产力发展缓慢,国家的综合国力不强,不仅人民的生活得不到改善和提高,而且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会丧失最根本的经济源泉。

3.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

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地位的高低、作用的大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主要依赖于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江泽民说:“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就是说,一个国家国际政治地位的高低,是以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为基础的,而综合国力首要的是其经济实力。如果经济建设上不去,经济不发展,科技教育就不可能上去,人民素质不高,军事实力不强,哪来的综合国力。旧中国,由于经济太落后,长期受帝国主义欺侮,中国人民吃尽了苦头。在当代,以强凌弱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美国自恃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强大,顽固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竟然无视国际法,悍然出兵主权国家巴拿马,缉拿、囚禁该国总统诺利加,粗暴干涉他国的内政;伊拉克侵略邻国科威特,美国为了其在中东的利益,破坏联合国宪章,发动所谓的“沙漠行动,”一次又一次地军事打击伊拉克;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不顾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悍然对一个主权国家南联盟发动侵略战争,等等。这一系列弱肉强食的现实均说明,在国际社会中,谁具有实力,谁就有地位,谁说话就有分量。而这实力的关键就是经济实力,因为经济实力是其他实力的基础,是其他实力之本。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尊重和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决不会也决不允许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但是,如果我国经济建设上不去,经济不发展或者发展缓慢,我国实力不强,就会受人欺侮,在国际社会中就没有地位,就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因此,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把着力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更加强大,才能在国际社会中有更高的地位,也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我们党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科学结论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几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的事业就受挫折。1957年以来,由于我们党没有认真贯彻执行甚至背离了八大的正确路线,重新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当做社会的主要矛盾,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搞政治运动,结果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害。“二五”期间(1958-1962年),生产力发展甚为缓慢,社会总产值平均增长呈现了负增长;十年“文化大革命”,我国的经济建设遭到的破坏更是惊人,可能估算出来的经济损失达到5000亿元,几乎等于从建国起至1976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总和,国民经济到了几乎崩溃的边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我国同发达国家甚至同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得到全面推进,1981-1990年,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均8.9%的速度增长0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着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1991-1998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9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将为2.5%,而美国将从1998年的3.5%下降为1999年的2%;日本将从负增长恢复至0.5%;俄罗斯继续保持6%的负增长并取代亚洲成为世界金融危机中心;中国在1999年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仍可达到7%,仍居世国各国经济发展最高速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足以说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证明了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党的事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兴旺发达,人民也才能得到实惠。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在于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因此,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不放,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这是我们党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二、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并控制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慢,其速度和效益如何,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要受制于许多客观条件即客观因素的。就经济发展的国内条件即国内因素而言,一般可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科学技术、教育水准等几个基本方面,以及与这些基本要素的组合、配置有关的因素。这里着重阐述邓小平经济发展观中有关科技、教育、人口这几个方面的重要论述。

1.加速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对此进一步加以发展,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着名论断。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对劳动力素质水平的高低,对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水平的高低,对各种物资资源的利用能力的大小,总之,对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对生产力发展的快慢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洞察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从1977年以来,多次明确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实践反复证明,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事实证明,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作为第一次产业革命策源地的英国,在1770一1860年这段时间里,生产率提高了20倍,其总体经济实力处于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地位,它的外贸总值为世界贸易总额的32%,商船总吨位是荷、美、德、俄四国之和。造成英国这种经济巨大优势的,很重要的就是科技水平的领先。当时的英国,拥有全世界30%的重要科学发现和57%的工程技术发明。再如,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日本和德国的经济腾飞来看,战后日本和联邦德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其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国家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日本从1950年到1974年,从欧美各国引进有关钢铁的技术多达2000余项,有力地推动了钢铁业的发展。据估算,随着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不断加强,20世纪以来,在发达工业国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所做出的贡献率,在本世纪初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20%,到本世纪中叶上升到40%,70年代上升到60%。到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已高达70%~80%。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80年代初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由1978年的20%左右提高到1998年的42%。技术进步提高了工业的产品质量,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从1970年的74%上升到1987年的87%。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尤其显着。1997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6417.7亿元,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率上升至8.1%;高新技术企业达5万多家,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至1998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9.8%。事实说明,在当代,要使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已离不开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同类推荐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下)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下)

    《党建工作实务: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下》:是指出现了经济结构随着经济增长而社会结构甚至政治结构的变化,它指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继续增长的基础上,经济不发展状况逐渐转变或消失,即低下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趋于上升,人口压力开始逐渐减轻,失业和就业不足的情况逐步缓和,农业比重在国民经济中逐步缩小,薄弱的外贸能力逐渐增强。
  • 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比较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比较研究

    本文逐一介绍了毛泽东邓小平理论产生的背景、毛泽东邓小平的民族精神、毛泽东邓小平民族平等思想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处理民族问题的方法等。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十六大以来理论成果(上)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十六大以来理论成果(上)

    《党建工作实务:十六大以来理论成果(上)》: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从现在起到2004年年底,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活动。要通过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使各级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 做最好的团员

    做最好的团员

    这是一本自身建设手册,再现了中国共青团光荣历程中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和优良传统,饱满热情的诠释了有志青年的光辉形象。
  • 我们的自信:大道之行的骨气与底气

    我们的自信:大道之行的骨气与底气

    170多年追寻与探索的奋斗之旅,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历程,70年探索人类更好社会制度的苦难辉煌,跨越五千年长跑擎起的精神之火,始终是我们最深厚的自信。新的历史坐标,新的长征起点,我们又将怎样充分展示我们的自信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书既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年来的发展历程,又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行了解读,又对未来30年中国的新长征进行了展望;既蕴含中国智慧,也昭示世界样本,理直气壮地展现了我们的自信。全书语言朴实无华,文风干净利落,既有深入细致的分析,又有通俗易懂的表述,是一部党员干部和群众愿意看、喜欢读、读得懂、学得进的通俗理论读物。
热门推荐
  • 签到后我就无敌了

    签到后我就无敌了

    工地搬砖,意外穿越,偶然获得签到系统。叮,签到万魔林,获得至尊战魂。叮,签到逍遥宫,获得神器斩天剑。叮,签到天之颠,获得不灭战诀。自此,九州世界,遇佛杀佛,遇魔杀魔,无敌于天下。
  • 安于宿命

    安于宿命

    只愿,经年以后,相遇于海角天涯,还是当初旧模样。
  • 顾是人间四月天

    顾是人间四月天

    原来这只猫还能这么蠢。他瞧着床沿憨憨入睡的丫头恍然失笑,竟不知该怎么下手,异国几年,常将她系在心上,万万没想到还有再见的那天。四月盎然,她正如窗外拂过的云烟,娉婷而不自知。软风是你、嫩芽是你,初见时是你、再遇时依旧是你,往后余生终会是你。
  • 大漠英雄

    大漠英雄

    本文系述一位少年英雄,国亡家破,不甘屈膝虏廷,约集同志戚友,率领千余驼队,逃往新疆投一老友。行经戈壁,忽遇狂风黄沙之险,半夜又降大雪,人马驼队齐陷冰雪之中。幸得异人解救,命所豢灵禽乌鹏开路,始脱奇险,于沙漠中忽得世外桃源。当地筑有铁堡,境内良田万顷,遍地桑麻。景既灵秀,人更武勇。时往天山采药行猎,养有不少珍禽异兽。主人文武全才,虽具无上威权,但其部属居民,无行动限制而各忠其主人,无严刑苛政而赏罚严明。无论上下亲疏,一体遵守。又擅森林、矿山、佃渔。畜牧之富,人无弃材,地无弃利。人人均有娱乐,而不荒嬉废时;人人均勤职守,而不劳苦疲乏。政令虽发诸一人,而集思广益,议成于众……
  • 绝品门卫

    绝品门卫

    门房小哥闯都市。三国智谋咱都懂,十八般武艺俺都行。商战斗恶霸,兄弟战强龙,没有异能照样冲!有人有钱有地盘,妹子都往哥前涌。
  • 海岛探险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海岛探险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幻想仙魔群雄传

    幻想仙魔群雄传

    一位天赋异禀的少年和他的小伙伴们为了匡扶蜀山派,历经千难万险,遍走天下十门,励精图治,却无意中挑起了仙魔两界大战,致使仙界领域战火频发,天下大乱。在这岌岌可危的时刻,他力挽狂澜,用他的行动凝聚了仙界人心,带领各派仙众,齐心协力,最终将战火推向魔界领域。然而在魔界即将覆灭之时,异界神冥与他的隔空对话,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另一个偶然……仙、魔两界分上五行、下五行十门属性:金、木、水、火、土、冰、气、光、鸣(声)、毒。芸芸众生天性均有其各自的属性,仙界以修元气为本,再修属性;魔界以修尸气为本,再修属性。各门属性功法神秘莫测而又精彩纷呈,既牵扯勾心斗角,又涉及情感纷争,我们的故事就从冰系属性的蜀山派开始。
  • 明月何时照我怀

    明月何时照我怀

    新书《小狼狗喜欢我怎么办》欢迎大哥仙女来做客!【已完结小甜文】影后级别演员追讨厌娱乐圈的富二代虐恋之旅!陆明与:“辞职,和我结婚。”鱼艺:“陆总爱屋,就不能及乌了?”
  • 他的人间小可爱

    他的人间小可爱

    初见时目睹了江大少爷打架的许念,从此认为江然欺负弱小,不是个善茬。有一天,“许念,你喜欢我吗?”“不喜欢”再有一天,“许念,你爱我吗?”“我爱你”
  • 悟道胜境修证篇

    悟道胜境修证篇

    “都说天上好,神仙乐逍遥”,现在各种各样的修仙、修真、玄幻、穿越小说汗牛充栋不计其数,但是这些小说除了作者自己的幻想和臆造外,并没有告诉人们最关键的两个个问题:一、我们凡人究竟能不能修真(仙);二、如果可以,到底应该怎么修?其实对于这个世界大多数人来说,有些问题终其一生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却无法证明:1、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神仙?2、神仙到底是怎样的?3、如果有,他们在哪里?他们的世界又是怎样的?4、东西文化的诸多仙佛诸神体系到底如何划分?我们凡人到底应该崇拜谁?所有问题中最核心也是我们最关心的是:1、我们这个肉体结束后到底去向哪里?是轮回转世还是彻底消逝?如果轮回,到底什么决定了我们来生的生命形式和命运?2、如果有神,是本来天生?还是凡人修成?凡神之前是否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果凡人可以修神修圣,到底应该如何修?本书作者根据自身实际经历,求法问道的过程,修心悟道的体悟,以小说的形式,用直白的语言向您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