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朋友,忠诚、互助、互谅,我们义不容辞;对于陌生人,虽然萍水相逢,扶危济困是美德;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该维护正义、保护环境……面对责任,只有学会担当才能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承担才能化解怀疑
习惯了每天听外公讲那些有趣的事情,回到了城里,乐乐觉得一切都那么的单调、乏味。趁妈妈不注意,乐乐悄悄地拨通了外公的电话。
“外公,我好想你啊,你有空就来看我吧……”好久没见到外公,乐乐真的开始想念外公了,也更想念外公肚子里的那些故事。
“乐乐,怎么又说起来没完了,这个月的工资都快不够交你的电话费了。没事别老缠着外公……”听到妈妈的唠叨声,乐乐赶紧挂断了电话。
有一天,乐乐想怀念起外公来,但妈妈在旁边,不好打电话,怎么办呢?突然乐乐有了一个好主意:写信。
亲爱的外公:
您身体好吗,我好想你啊。
我把您讲的故事都说给“张二胖”听了,我肚子里的故事快没了,外公你什么时候再讲给我听啊?
前天,我把同桌的圆珠笔弄坏了,我不敢说是我弄的,怕她向老师打报告。现在见到同桌,我心里就像揣了个小兔子似的怦怦跳,担心她有一天知道是我干的,到时候她会不理我吗?外公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乐乐
×年×月×日
信寄出去了,很快乐乐便收到了外公的回信。
乐乐:
你的信姥爷收到了,我也很想乐乐,有时间姥爷一定会去看你的。
你说的事情姥爷知道了,只要你实话实说,同桌肯定会原谅你的,更不会不理你。男子汉要学会担当,犯了错误要敢于承认。姥爷给乐乐讲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庙,庙中供奉着菩萨戴过的佛珠链子,为了防止佛珠链子被人偷去,庙盖在大湖中央,而且庙里只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补给用,外人无路接近。
庙里住着一位老师父,带着另外几位年纪较轻的和尚修行,和尚们都期望能在这个山清水秀的灵境中,加上佛珠链子的庇佑下,早日修道完成。这几位和尚潜心修炼,直到有一天老师父召集他们说:“佛珠链子不见了!”
和尚们都不敢相信,因为庙中唯一的门二十四小时都会由这几位和尚轮流看守,外人根本进不来,佛珠链子不可能不见,和尚们议论纷纷,因为他们都从和尚变成了嫌疑犯。
老师父安慰这群和尚,说他并不在意这件事情,只要拿的人能够承认犯错,然后好好珍惜这串佛珠链子,老师父愿意将链子送给喜欢的人。所以老师父给他们七天静思。
第一天没有人承认,第二天也没有,但是原来互敬共处的和尚们,因为多了猜疑,彼此间已不再交谈,令人窒息的气氛一直持续到第七天,还是没有人站出来。
老师父见没有人承认便说:“很高兴各位都认为自己是清白的,表示你们的定力已够,佛珠链子不曾诱惑得了你们,明天早上你们就可以离开这里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
第二天早上,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们一大早就背着行囊,准备搭舟离开,只剩一个双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萨面前念经,众和尚心中松了一口气,因为终于有人承认拿了链子,让冤情大白。老师父一一向无辜的和尚道别后,转身询问瞎和尚:“你为什么不离开?佛珠链子是你拿的吗?”
瞎和尚回答:“佛珠链了丢了,佛心还在,我为修养佛心而来!”
“既然没拿,为何留下来承担所有的怀疑,让别人误会是你拿的?”师父问到。
瞎和尚回答:“过去七天中,怀疑很伤人心,自己的心,还有别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担才能化解怀疑。”
老师父从袈裟中拿出传说中的佛珠链子,戴在瞎和尚的颈子上:“链子还在,只有你学会了承担!”
其他的和尚没有偷佛珠链子,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这只能说明他们是有定力的。但是瞎和尚没有偷佛珠链子还把责任给担了下来,和其他和尚相比,他的这种勇于担当的做法更让人敬佩。我们既然犯了错误为什么不敢承认呢。姥爷相信乐乐肯定会把事情处理好的。
姥爷
×年×月×日
智慧背囊
其他的和尚没有偷佛珠链子,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这只能说明他们是有定力的。但是瞎和尚没有偷佛珠链子还把责任给担了下来,和其他和尚相比,他的这种勇于担当的做法更让人敬佩。
以身作则最显大智慧
收到外公的信,乐乐高兴极了,读了一遍又一遍,周末休息时,乐乐又摊开一张花信纸,开始给外公写起信来。
想念的外公:
外公,我觉得您好神奇啊。按照您说的,我跟同桌说她的圆珠笔是我弄坏的,我还告诉她这几天我会把妈妈给我的零花钱攒起来,等攒够了就给她买一只新的。同桌听后,真的像您说的那样,没有打我报告,也没有不理我,她居然还送了一颗大白兔奶糖给我吃呢。
爸爸妈妈真烦人,他们俩老不让我看电视,可是他们俩每天都看《三国演义》,打打杀杀的有什么好看的!外公,我想请你帮个忙,管管我爸我妈,别让他们和我抢电视了。外公,你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啦。
乐乐
×年×月×日
一周后,外公的回信便到了。
乐乐:
收到来信了,姥爷很理解乐乐的心情。爸爸妈妈不让乐乐看电视是怕你影响学习,要理解父母的心情。
其实《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也是爸爸妈妈爱看的原因,不信姥爷就给你讲一个: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带兵军纪十分严明,并且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因此,他的军队很有战斗力,很快就消灭了多股强大的军阀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
当时中原一带,由于多年战乱,人民四处流散,田地荒芜,曹操就采纳部将的建议,下令让军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实行屯田。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有人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曹操知道后很生气,他下了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
将士们都知道曹操一向军令如山,令出必行,令禁必止,绝不姑息宽容。所以此令一下,将士们小心谨慎,唯恐犯了军纪。将士们操练、行军经过庄稼地旁边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通过。有时,将士们看到路旁有倒伏的庄稼,还会过去把它扶起来。
有一次,曹操率领士兵们去打仗,那时候正好是小麦快成熟的季节。曹操骑在马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浪,心里十分高兴。
正当曹操骑在马上边走边想问题的时候,突然“扑喇喇”的一声,从路旁的草丛里窜出几只野鸡,从曹操的马头上飞过。曹操的马没有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惊了。它嘶叫着狂奔起来,跑进了附近的麦子地。等到曹操使劲勒住了惊马,地里的麦子已经被踩倒了一大片。
看到眼前的情景,曹操把执法官叫了来,十分认真地对他说:“今天,我的马踩坏了麦田,违犯了军纪,请你按照军法给我治罪吧!”
听了曹操的话,执法官犯了难。按照曹操制定的军纪,踩坏了庄稼,是要治死罪的。可是,曹操是主帅,军纪也是他制定的,怎么能治他的罪呢?想到这,执法官对曹操说:“丞相,按照古制‘刑不上大夫’,您是不必领罪的。”
“这怎么能行?”曹操说,“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约束,那法令还有什么用处?何况这糟蹋了庄稼要治死罪的军令是我下的,如果我自己不执行,怎么能让将士们去执行呢?”
“这……”执法官迟疑了一下,又说:“丞相,您的马是受到惊吓才冲入麦田的,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踩坏庄稼的,我看还是免于处罚吧!”
“不!你的理不通。军令就是军令,不能分什么有意无意,如果大家违犯了军纪,都去找一些理由来免于处罚,那军令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吗?军纪人人都得遵守,我怎么能例外呢?”执法官头上冒出了汗,他想了想又说:“丞相,您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军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没有您呐!”众将官见执法官这样说,也纷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
曹操见大家求情,沉思了一会说:“我是主帅,治死罪是不适宜。不过,不治死罪,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脑袋吧!”说完他拔出宝剑割下自己的一缕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