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61200000030

第30章

须集伤寒典(下)

温病暑病(三十三)

温病暑病之作,本由冬时寒毒内藏,故至春发为温病,至夏发为暑病,此以寒毒所化,故总谓之伤寒。仲景曰:发热,不恶寒而渴者,温病也。暑病则尤甚矣。盖暑病者,即热病也,是虽与寒证不同,然亦因时而名,非谓其病必皆热也。此外如夏月中暑者,亦谓之暑病,则又非寒毒蓄留之证,在仲景则名之为中 。义详暑证门,所当参阅。

一、温病暑病之治,宜从凉散,固其然也,然必表里俱有热证,方可治用清凉。若值四时寒邪客胜,感冒不正之气,表邪未解,虽外热如火,而内无热证可据者,不得以温暑之名,执以为热,而概用凉药。

一、冬有非时之暖,或君相客热之令而病热者,名曰冬温。此与冬月正伤寒大异,法宜凉解,此舍时从证也。若夏月有寒者,其宜温亦然。

《素问·刺志论》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伤寒论》曰: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此二论之言伤寒伤暑者,非即温病暑病之谓,盖单指夏月感触时气者,所当辨其为寒为暑,而寒则宜温,暑则宜清也。身寒者,言受寒憎寒;身热者,言受热发热,非曰身冷者方是伤寒,身热者乃是伤暑也。但此二论,则一曰气盛气虚,一曰脉盛脉虚,词若异而理则一也。故凡察气者,当在形色,察脉者,当在本元,合而观之,则见理精矣。

发斑(三十四)

发斑证,轻则如疹子,重则如锦纹。其致此之由,虽分数种,然总由寒毒不解而然。如当汗不汗,则表邪不解;当下不下,则里邪不解;当清不清,则火盛不解;当补不补,则无力不解;或下之太早,则邪陷不解;或以阳证误用温补,则阳亢不解;或以阴证误用寒凉,则阴凝不解。凡邪毒不解,则直入阴分,郁而成热,乃致液涸血枯,斑见肌表,此实毒邪固结,营卫俱剧之证也。但斑有微甚,势有重轻,轻者细如蚊迹,或先红而后黄;重者成粒成片,或先红而后赤。轻者只在四肢,重者乃见胸腹。轻者色淡而隐,重者色紫而显。若见黑斑,或大便自利,或短气,或二便不通,则十死九矣。凡病伤寒,而汗、下、温、清俱不能解,及足冷耳聋,烦闷咳呕者,便是发斑之候。

一、成无己曰:大热则伤血,热不散,里实表虚,热邪乘虚出于皮肤而为斑也,慎不可发汗,若汗之,重令开泄,更增斑烂也。自后诸家所述,皆同此说,予则以为不然。盖凡伤寒之邪,本自外而入,深入不解,则又自内而出,此其表里相乘,势所必至,原非表虚证也,但使内外通达,则邪必由表而解矣。即如犀角地黄汤,乃治斑之要药,人知此汤但能凉血清毒,而不知此汤善于解表散邪,若用之得宜,则必通身大汗,热邪顿解,何为不可汗耶?由此言之,则凡脉数无汗,表证俱在者,必须仍从解散。

一、凡治发斑,须察表里。如瘟疫不解,热入血室,舌焦,烦热发斑者,犀角地黄汤。内外俱热,阳明狂躁,大渴发斑者,白虎汤,或加人参。阳毒赤斑,狂言见血者,阳毒升麻汤。疫疠发斑,大热而燥者,三黄石膏汤。火郁于经,寒邪不解,脉仍滑数而发斑者,一柴胡饮。阳明外邪,阳毒不解者,升麻汤。脾肾本虚,外邪不解而发斑者,五柴胡饮。阳明表邪不解,温热发斑者,柴胡白虎煎。温热毒盛,咽痛发斑者,玄参升麻汤。阴虚水亏,血热发斑者,玉女煎。阴虚血燥,大热大渴发斑者,归葛饮。内虚外实,阴盛格阳发斑者,大温中饮。太阳阳明恶热,大便秘结,邪毒在腑发斑者,调胃承气汤。

一、凡本非阳证,妄用寒凉者,每令泄泻,邪陷不解,予常用大温中饮、理阴煎之类,解寒托邪,始得大汗,汗后邪达,多有见赤斑风饼随汗而出,随出随没,顷刻即愈,活者多人矣。凡寒毒为斑,即此可见,使内托无力,则此毒终无出期,日深日甚,难乎免矣。此理甚微,不可不察。

发黄(三十五)

凡发黄黄胆等证,多由湿热。如小水不利,或黄或赤,或小腹胀满不痛,或大便实而渴甚,脉来沉实有力,皆湿热之证。轻则茵陈五苓散,重则茵陈汤,分利小便,清血泻火,则黄自退矣。然黄有阴证及诸治法,俱详黄胆门,宜参用之。

仲景曰: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则为结胸;若不结胸,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曰: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者,身必发黄。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际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曰: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曰: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孙真人曰:黄胆脉浮者,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 汤。

发狂(三十六)

伤寒发狂,本阳明实热之病,然复有如狂证者,虽似狂而实非狂,此中虚实相反,最宜详辨,不可忽也。凡实热之狂,本属阳明,盖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邪传入胃腑,热结不解,因而发狂。《内经·阳明脉解篇》曰: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其恶火者,热甚则恶火也。其恶人者,以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也。其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数日不食,或逾垣上屋者,以四肢为诸阳之本,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其弃衣而走者,以热盛于身也。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以阳盛为邪也。又曰: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又曰:邪入于阳则狂。是皆以阳明热邪上乘心肺,故令神志昏乱若此,此阳狂也。然伤寒病至发狂,是为邪热已极,使非峻逐火邪,则不能已。故但察其大便硬结,或腹满而坚,有可攻之证,则宜以大小承气,或凉膈散、六一顺气汤之类,下之可也。如无胀满实坚等证,而惟胃火致然者,则但以白虎汤、抽薪饮之类,泄去火邪,其病自愈。

一、如狂证本非实热发狂,其证亦有轻重。如仲景曰: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其外证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已解,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又曰: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如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其血乃愈,抵当汤主之。按此二条,以太阳热邪不解,随经入腑,但未至发狂,故曰如狂。

此以热搏血分,蓄聚下焦,故宜下也。

一、近见伤寒家则别有如狂之证,古人所未及言者,盖或由失志而病,其病在心也;或由悲忧而病,其病在肺也;或由失精而病,其病在肾也;或由劳倦思虑而病,其病在肝脾也。此其本病已伤于内,而寒邪复感于外,则病必随邪而起矣。其证如狂,亦所谓虚狂也。而虚狂之证,必外无黄赤之色,刚暴之气,内无胸腹之结,滑实之脉,虽或不时躁扰,而禁之则止,口多妄诞,而声息不壮,或眼见虚空,或惊惶不定,察其上则口无焦渴,察其下则便无硬结,是皆精气受伤,神魂不守之证。此与阳极为狂者,反如冰炭,而时医不能察,但见错乱,便谓阳狂,妄行攻泻,必致杀人。

凡治此者,须辨阴阳。其有虚而挟邪者,邪在阳分,则宜补中益气汤之类;邪在阴分,则宜补阴益气煎之类。虚而无邪者,在阳分,则宜四君、八珍、十全大补汤、大补元煎之类;在阴分,则宜四物、六味、左归饮、一阴煎之类。阴虚挟火者,宜加减一阴煎、二阴煎之类。阳虚挟寒者,宜理中汤、回阳饮、八味汤、右归饮之类。此方治之宜,大略如此,而变证之异,则有言不能传者,能知意在言表,则知所未言矣。

一、凡身有微热,或面赤戴阳,或烦躁不宁,欲坐卧于泥水中,然脉则微弱无力,此阴证似阳也,名为阴躁。盖以阳虚于下,则气不归原,故浮散于上,而发躁如狂。速当温补其下,命门暖则火有所归,而病当自愈。若医不识此,而误用寒凉者必死。

一、发狂,下痢谵语者不治。狂言,反目直视者,为肾绝,死。汗出后辄复热,狂言不食者死。

风湿(三十七)

仲景《论》曰: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曰: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痛,发热,身色如熏黄。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口燥烦也。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不利者死,利下不止者亦死。

《论》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论》曰: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桂枝汤去桂加白术主之。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结胸(三十八)

仲景曰:病有结胸,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曰:结胸,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即死。曰: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论》曰: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胃中空虚,阳气内陷,心下因硬,而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曰: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按此二条,皆言太阳表证未解,因误下之而成结胸也。

《论》曰: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此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其柴胡证仍在者,当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按此一条以少阳表证未解,因误下之而为结胸也。

《论》曰: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痢不止,水浆不入,其人烦心。按此一条,以太阳少阳并病,二经表邪未解,亦因误下而成结胸也。

《论》曰: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按此一条,谓阳明邪气入腑者,必腹满便结,今惟心下硬,以邪气尚浅,未全入腑,故不可攻。此虽非结胸,而实亦结胸之类,盖不由误下,而因阳明之邪渐深也。

《论》曰: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按此一条,不云下早,而云热实,其于六七日,脉沉紧而心下硬痛者,此伤寒传里之实邪,有不因误下而成结胸者,乃伤寒之本病也。

愚按:结胸一证,观《伤寒论》所载,如前数条,凡太阳表邪未解而误下者,成结胸,少阳证亦然,太阳少阳并病者亦然,此不当下而误下之,以致脏气空虚,外邪乘虚内陷,结于胸膈之间,是皆因下而结者也。又曰: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此不因下而邪实渐深,结聚于胸者也。然则结胸一证,有因误下而成者,有不因下而由于本病者。观近代伤寒诸书,云未经下者,非结胸也,岂不谬哉。

一、结胸证,观仲景所言,惟太阳、少阳二经误下者有之,而阳明一经独无言及者,何也?盖凡病入阳明,胃腑已实,故可下之而无害也。然又曰: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痢不止者死。此岂非阳明在经表证,邪未入腑者,亦为不可下乎?不惟三阳为然,即三阴之证,其有发热恶寒,表邪未解者,切不可下,最当慎也。

一、结胸证治之辨,凡心腹胀满硬痛,而手不可近者,方是结胸,若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满,非结胸也。凡痞满之证,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于腑,此其将入未入,犹兼乎表。是即半表半里之证,只宜小柴胡之属,加入枳壳之类治之,或以本方对小陷胸汤亦妙。今余新方制有柴陈煎,及一柴胡饮之类,皆可择而用之也。至于结胸之治,则仲景俱用大陷胸汤主之。然余之见,则惟伤寒本病,其有不因误下,而实邪传里,心下硬满,痛连小腹而不可近,或燥渴谵妄,大便硬,脉来沉实有力者,此皆大陷胸汤所正宜也。其于太阳少阳表邪未解,因下早而致结胸者,此其表邪犹在,若再用大陷胸汤,是既因误下而复下之,此则余所未敢。不若以痞满门诸法,酌其轻重,而从乎双解,以缓治之;或外用罨法,以解散胸中实邪,此余之屡用获效,而最稳最捷者也。罨法见新方因类第三十。

同类推荐
  • 高僧法显传

    高僧法显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经

    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山中道士

    山中道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法海遗珠

    法海遗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妙法莲华经广量天地品

    妙法莲华经广量天地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帝王之体

    帝王之体

    曾经是家族的少爷,可今天他被踩在脚下,他的家族被灭门,唯独自己幸免,这叫他怎么活,可在无意中却知道,自己竟然是帝王之体,对于这样的仇怨,古凌风必定会报仇,看古凌风如何崛起,将挡在他路上的人一一格杀。
  • 此情可抵

    此情可抵

    赶往一线支援的周医生临别时给梁律师发了一条短信。“我一直想从你的窗子里看月亮,今夜我不关心月色,我只想你。”梁律师正在家里吃泡面吃得“沙沙沙”响,最后在美食间点开短信,想了一下如何回复。“周医生,我放下案卷,却放不下你,请保重。”
  • 高能快穿:我的宿主是挂!

    高能快穿:我的宿主是挂!

    ——自从和宿主绑定之后,它每天都活在被销毁的恐惧中。它明明只是个单纯的逆袭系统,可宿主硬生生将它玩成万花筒!单纯美好的校园世界玩成怪谈世界。唯美的古代世界玩成全世界都在崇尚科学的。世界。飘渺的仙侠世界玩成……直接玩崩了!而它,一个逆袭系统,就这么变成了万花筒。
  • 黄莲沏蜜茶

    黄莲沏蜜茶

    在贾悦28年的人生里,如同她的姓名一般,没有一件事情让她开怀大笑过。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过得浑浑噩噩。本想她的一生终将这样过去,怎料命运弄人,最好的朋友王静用生命告诉她必须逃出去!在她二度人生中遇到了江瑞轩,一个改变她命运的人……
  • 只道当时已惘然

    只道当时已惘然

    苏依在一个不能称之为故乡的地方再次邂逅她生命中最为厚重的两个人。多年前,一个许了她十年之约,却以最决绝的方式舍她而去,一个以爱之名,却带给她最刻骨铭心的伤害。再相遇,物是人非,一个满腔怨愤誓要她感同身受,一个满腹悔恨却让她无所适从。原来很多事情不是想着淡忘便能释怀的,再回首,却只道,当时已惘然。
  • 权色美人

    权色美人

    所以的故事都关于权与美人那个总是满目悲哀的人曾温柔地说:花待葬的待,代表等待与期待。人来到世上,无非是体验一次从生到死的过程。而其间你会体会到无数爱恨,你会和很多人相遇后分离,有无数纠葛。等到了最后,你所有的苦痛与伤痕,都将被埋葬,不复存在。这便是花待葬这个名字的含义。施夷光,李美人,凤皇,萧琬,花蕊夫人……都是在他们那个时代里,名动天下的美人,都见证过,一个或多个王朝的颠覆与盛世的兴衰。当权者与他们之间的爱恨,权与美人的抉择。金铃成结,红线纠缠,是宿命,也是枷锁。美人容色可祸国,如若再来,权者可愿遇这倾国颜色?
  • 中华少儿科普知识读本:数理化

    中华少儿科普知识读本:数理化

    力、电、光、热等物理现象无所不及。没有电,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无法延续;没有光和热,我们便无法煮饭,清洁环境;力更像我们的影子,时时浮现在我们的眼前……特别是高新科技异军突起的今天,电更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神秘的电、永恒的力、奇特的光、有趣的热,正是我们这里所要讲的主要问题。伽利略的望远镜奇趣无穷。大象和羽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两种物体,若摒弃地球引力,自由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都相等。钢铁与水泥激战、两颗子弹并驾而非齐驱。登月令人神往,而要考虑“粉尘”,静电似阴魂,时时缠绕着我们……一切都很平常,一切又很神秘。激光与海市蜃楼,带我们去遨游梦幻般的物理世界。
  • 碌碌清晨光

    碌碌清晨光

    【全文免费】 前一世,鹿夕在他的世界里胡作非为。他睡觉,鹿夕就在一边用音响大声放音乐,他不耐烦,她却还一脸兴奋,“林辰光,惊喜吗?”他学习,鹿夕在一边叽叽喳喳的说话,他赶她走,她却还能厚着脸赖着他不走。重生后,鹿夕懂得远离他,而他却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竟然主动走入她的世界。她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林辰光一脸温柔,“没有为什么,只是简单的因为,爱上你了。”
  • 凉风吹过夏沐时

    凉风吹过夏沐时

    当流星划过天际,你是否同人一起许诺?当河流流向大海,你是否会想起我?当凉风吹过脸颊时,我想起了你
  • 既听云深

    既听云深

    天骄并起、仙族争霸、黑暗动乱……再伟大的传承,再无敌的古经,再辉煌的时代,终将会被更浩渺的云海所淹没。在下李云深,翻云覆雨的云,不知深浅的深。————————输入create_resource「目标」「数值」,获取无限资源;输入research_skill「目标」「数值」,瞬间天资爆炸;输入increase_time「目标」「数值」,收获超限寿命;输入1078208460,加入作者书友群,收获云深不知处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