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寄生虫的生活史和传播方式
寄生虫生长、发育、繁殖的生长繁殖过程叫作生活史。体内和体表有寄生虫暂时和长期寄生的动物叫作宿主。我们掌握了寄生虫的生活史后,可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寄生虫可经口传染、经皮肤感染和接触感染等。寄生虫卵多数在自然环境中发育后才可感染畜禽,有的要在其他动物(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繁殖后才能进入家畜体内。
猪蛔虫、马蛲虫、猪肾虫及球虫等虫卵或卵囊排出体外,直接或在自然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后,污染草料、水源,再经口或皮肤传染。
马、牛的焦虫病是通过蜱传播感染的,而幼虫必须在中间宿主吸血蜱(八角子)体内经过发育或繁殖后,才可以经蜱吸血感染马、牛等动物。
血吸虫病则是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进入钉螺体内发育成毛蚴,出螺体后的尾蚴,可直接穿透人、畜的皮肤而感染。
鸡、兔球虫病是通过污染饲料、垫草而经口传染的。
我们了解了寄生虫的这些生活规律和传播环节后,才能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消灭寄生虫。
二、寄生虫的危害性
首先是机械性的损害,如猪蛔虫,在幼猪体内大量寄生可造成肠阻塞。牛皮蝇蛆可造成牛皮穿孔。马胃蝇蛆在幽门部多量寄生时可继发胃扩张。
二是吸取大量营养,多种寄生虫吮吸血液,采食体内营养,可造成动物的消瘦、贫血和母畜不孕等症状。
三是分泌毒素,如猪蛔虫、血吸虫,马、牛焦虫,鸡球虫等都可分泌毒素,有的抑制动物生长,病猪可成为“小僵猪”,也有的动物由于毒素刺激可出现神经症状。
四是造成细菌和病毒感染,如马副丝虫病(切肤病)可引起皮肤感染而溃烂不愈。猪肺丝虫病容易引起猪流感病毒感染。
三、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是要管理好动物的粪便,坚决做到人有厕所、畜有圈,圈舍的粪便常清理,堆在一起发酵后,可消灭各种虫卵。
二是消灭中间宿主(方法见各病)如蜱、蝇、螺蛳等。
三是每年定期驱虫1~2次,定期检查畜体、检验粪便,及时治疗病畜。
四是预防性投药,在畜禽易感期间及气候不良季节投给预防药物。
四、动物驱虫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任何一种驱虫方法时,都应考虑到药品便宜,使用安全并且驱虫效率高的药,同时不因驱虫而污染外界环境。应做到:
(1)不散布病原(虫卵、虫体)。在驱虫期间不放牧,等到家畜排完病原后,彻底清理圈舍的粪便,堆积发酵,圈舍用1%~2%的火碱水或石灰乳消毒后,再让家畜进入。
(2)驱虫一般在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猪可在2个月和5个月时各驱虫一次。
(3)大群驱虫时应做驱虫的安全试验。特别是应用新驱虫药时更要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家畜10~20头进行小群驱虫,确定安全后再做全群的驱虫。
混在饵料中投药时,必须混拌均匀,并在空腹时投给。
五、家畜常见寄生虫病
(一)猪的寄生虫病
猪蛔虫病
【病原】猪蛔虫,为猪小肠内最常见的寄生虫,长20~30厘米。黄白色,圆柱状。猪食用了有虫卵的饲料、饮水和粪便而感染。
【症状】2~6个月的白猪多发病,一般见到咳嗽、厌食、卧地不起。严重时由于体内毒素的作用可造成便秘、腹泻交替发生,并渐消瘦、贫血,结膜苍白,生长缓慢,成为“僵猪”。病猪可从粪便中排出虫子,或从口中吐出蛔虫,并可在粪便中检出虫卵。
【治疗】
(1)敌百虫:每千克体重0.12~0.15克(一头猪最多不超过7克),在早晨饲喂前将药灌服或用胃管投入。
(2)驱蛔灵:每千克体重0.2克,混入饲料内一次服。
(3)左咪唑:每千克体重8毫升,配成5%水溶液灌服或混入饲料内喂服。
(4)赛嘧啶: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拌入饲料中1次喂服。
(5)花椒30克用文火炒黄捣碎,乌梅30克压碎混合后加温调稀灌服(为15公斤猪的用量)。
(6)中药:使君子、乌梅各30克,苦楝皮、槟榔、鹤虱各15克共研成细末,混于饲料中,早晨空腹饲喂,每千克体重用1克,10天后再服1次。
【预防】每年春秋各驱虫1次,仔猪最好在2个月和5个月时各驱虫1次;常清猪圈,粪便堆集发酵,在饲槽内喂料饮水。
(二)猪鞭虫病
【病原】猪毛首线虫,寄生在猪大肠内,猪吃虫卵后患病。成虫有3.3厘米左右,形状如鞭子,前细后粗,虫体乳白色。
【症状】大量寄生时,常引起盲肠黏膜损伤,并由于毒素的危害,引起消瘦贫血,病猪下痢,粪中带血和脱落的肠黏膜。
防治同猪蛔虫病。
(三)猪巨吻棘头虫病
【病原】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幼虫寄生在多种甲虫体内(中间宿主),猪吃甲虫可患病。成虫长10~30厘米,前粗后细,前部有巨吻和小钩,身上有明显的横纹。
【症状】少量寄生病状不明显,多量寄生时可见患猪不安,虫体叮咬肠壁时猪尖叫,粪便带血。严重时病猪消瘦、贫血,常下痢,可造成肠穿孔引起死亡。
【治疗】
(1)敌百虫:用法用量见猪蛔虫病。
(2)中、小猪每头用量:南瓜子0.19克、雷丸1.88克、榧子1.88克、使君子2.81克、雄黄0.94克、槟榔0.47克、滑石0.94克、木通1.88克,共研细末,喂服。
(3)左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配成10%溶液肌肉注射。
【预防】 消灭圈内甲虫(如金龟子)及其幼虫,粪便堆集发酵。
(四)猪肺丝虫病
【病原】寄生在猪肺内的一种黄白色寄生虫,如蒜须子。幼虫寄生在(中间宿主)蚯蚓体内,猪吃蚯蚓可患病。
【症状】常呈地方性流行,患猪咳嗽,鼻流黏液,消瘦贫血,常继发细菌性肺炎。
【剖检】肺脏边缘有灰白色病灶,内有丛状堆积的虫体。
【治疗】
(1)碘化钠溶液气管注射(注射法见诊疗技术):碘片1克、碘化钾2克,溶于1000毫升蒸馏水中,过滤灭菌,每千克0.5毫升,隔5~6天注射1次,一般3~4次。
(2)左咪唑:每千克体重8毫克混饲或灌服。
(3)海群生:每千克体重0.1克,皮下注射或内服。
(4)氢乙酰肼:每千克体重17.5毫克内服;皮下、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15毫克,总剂量不得超过1克。
【预防】注意猪粪发酵处理。避免在蚯蚓密集的地方放牧。
(五)猪姜片吸虫病
【病原】姜片吸虫。其成虫为白肉色,背部凸而腹面平,前端略狭,后端较宽的卵圆形虫体,寄生在猪和人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发育成毛蚴,又在螺蛳体内经一系列的发育成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并形成囊蚴。猪多因食用了未经煮沸的水生植物,如水浮莲等而感染发病。我国南方各省多发。
【症状】病畜食欲不振,逐渐消瘦,并出现水肿,有时伴有腹痛。结合粪便中的虫卵检查和流出情况进行诊断。
【治疗】
(1)该病特效药为吡喹酮每千克体重30~50mg,加入精饲料中自食,每日1次或2次分服。。
(2)硫双二氯酚(别丁):每千克体重0.07~0.1克混于稀粥内一次喂服。
【预防】
(1)流行地区要定期驱虫。
(2)以水生植物为饲料须加热处理。
(3)加强对人畜的粪便管理,使其堆积发酵。
(4)灭螺。
(六)猪囊虫病(米身猪、豆猪)
【病原】猪囊虫是有钩带状绦虫的幼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病人的粪便中带有虫卵,猪吃粪便后,虫卵就会在猪体内发育成幼虫。寄生于咬肌、臀肌及舌肌等处,呈米粒状,一般叫“米心肉”。人食用了未经煮熟杀死囊虫的“米心肉”就患绦虫病。
【症状】轻时症状不明显。有时可在猪舌下见到灰白色透明状如米粒大小的囊状物。重症时病猪经常前腿开张,猪站立时呻吟,驱赶时嘶叫,可在舌下及眼膜内看到囊状物。触动肌肉丰满的前后肢有痛感。
【防治】做到人有厕所、猪有圈,严禁猪食人粪,取消连茅圈。对绦虫病人及时治疗。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工作。
(七)猪弓形体病
【病原】弓形体原虫。原虫的形态分为“增殖型”原虫和“胞囊型”原虫两种。
增殖型原虫长4~7微米,宽2~4微米,游离于细胞外的呈弓形新月状,在细胞内侧呈纺锤形。原虫的一端尖锐,另一端钝圆。核在中心稍偏下钝圆部,血液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显微镜下检查为红色的网状和泡状,核与尖端之间隙可见有颗粒,无鞭毛。
“胞囊型”原虫是由数千个原虫集聚在一起组成,呈球状,表面覆盖一层薄膜,多寄生在脑和肌肉内。
【传染】有垂直感染和水平感染等方式。可通过胎盘、子宫、产道、初乳垂直感染。从猪的流产胎儿和产后虚弱的仔猪体内可检出原虫。水平感染主要通过饲料、饮水污染而经口感染;也可经由呼吸道感染。
【症状】垂直感染除有死胎、流产外,中枢神经还有相同疾患,脑水肿,运动神经障碍。水平感染病猪,体温高达41℃~42℃,饮水、食欲废绝,呼吸浅而快,频发轻微咳嗽,耳翼、下腹部及四肢有紫红色瘀血或皮下出血,急性的4~5日死亡。一般症状在2~3天内时重时轻,可持续2周左右从亚急性转为慢性。仔猪死亡率达30%~40%。慢性的则出现发育不良、僵猪、慢性下痢等。
【剖检】猪的下肢、下腹部、耳翼有瘀血斑和皮下出血的紫红斑。肺部有萎缩不全的褪色,严重的肺水肿。全身的淋巴结节有髓样肿胀、硬结、坏死。肝脏瘀血,有散发的灰白色坏死斑。
【诊断】最准确的方法是检出虫体。猪发病时,一般可从血液抹片(姬姆萨染色)检出“增殖型”原虫或从脑、肌肉中检出“胞囊型”原虫。
【治疗】应用磺胺-6-甲氧嘧啶或磺胺-5-甲氧嘧啶(SMD)等磺胺类药物,加配敌菌净(DVD)或加氧苄氨嘧啶(TMP)等增效剂治疗,均有明显疗效。此外,治疗急性病猪时,还可同时采取对症疗法。
(八)猪肺虫病
【病原】有齿冠尾线虫,寄生在猪的肺脏及附近脂肪和输尿管附近。虫体长1~3.5厘米,白色。可经口和皮肤感染。
【症状】虫体少量寄生时病状不明显,严重时可见精神沉郁,卧地不起、畏寒、食欲减退或变色。消瘦贫血,行走时两后肢交叉,蹄尖着地,左右摇晃。尿少而次数多,并见血色脓块。3~4龄仔猪容易死亡。
【治疗】
(1)左咪唑:每千克体重8毫克,拌在少量饲料内一次喂服。
(2)噻苯唑:每千克体重10~40毫克拌在饲料中喂给。
(3)四氯化碳(原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一次,两日注射5毫升,两天注射完。
(4)敌百虫:每千克体重用0.075~0.08克,配成10%溶液(灭菌蒸馏水配制)肌肉注射,分两日注射完。如50千克的猪用4克敌百虫配成10%溶液40毫升,每天各注射20毫升,两日内注射完。
(5)中药:槟榔、贯众、蛇床子、鹤虱、苦楝皮各9克,甘草6克(10~15千克猪一次量,大、小猪可酌量增减)。以1000毫升水煎汤为500毫升调入少量精料内,在早晨空腹时喂给。
(6)治疗期间应配合用健胃药及抗生素。
【预防】经常清理圈舍,可用0.1%的高锰酸钾水消毒,或用1%的石灰水消毒以杀灭虫卵。及时治疗病猪。经常保持运动场的干燥。
(九)猪疥病
【病原】穿孔疥螨。虫体小如针尖,灰白色,能在猪皮肤挖隧道而寄生于深处。
【症状】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病猪皮肤剧痒,到处摩擦。患部形成小结节、水泡或脓泡,破裂形成痂皮,皮肤变干燥而硬固。病猪生长迟滞,甚至瘦弱死亡。
【治疗】
(1)0.5%~1%敌百虫喷洒猪体。
(2)狼毒45克、花椒60克、白矾45克、大枫子30克、铜绿30克、白芷45克、硫黄45克,共为细末,棉籽油调,涂患部。如全身患病,每次涂1/4,以防中毒。
(3)烟叶或烟梗1份,水20份,放锅中煮1小时,除去烟叶或烟梗,用煎剂洗涤猪体患部。
【预防】
(1)及时发现病猪,早日隔离治疗。
(2)保持猪舍干燥通风,勤起勤垫,注意消毒。
(十)猪虱、马虱、牛虱、鸡虱
【病原】虱寄生于动物身体的耳根、颈及下腹部,在猫上生产卵,3~4周变为成虫。鸡常寄生在肛门周围、羽毛杆上及头部。
【症状】虱有锋利口器,吸血,寄生严重的使皮肤发痒,摩擦呈成皮肤炎。病畜逐渐消瘦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病鸡产蛋减少。
【治疗】
(1)0.5%~1%敌百虫1~2次。
(2)用盐水或卤水涂擦有虱部分。
(3)鸡虱可用沙浴法。取细沙50千克加硫黄粉5千克,充分混匀,放在鸡运动场内浅池中,让鸡自行沙浴。也可用撒粉法。用滑石粉配成4%马拉赛昂或0.5%的蝇毒磷,撒布在鸡体有虱寄生处。
(4)百部60克,烧酒1千克,百部浸酒内24小时后,滤出百部渣,用滤液涂擦患部。
(十一)牛、羊寄生虫病
牛、羊肝片吸虫病(肝蛭)
【病原】寄生在牛、羊肝脏的胆管内,虫体柳叶状,淡灰褐色,幼虫经螺蛳体内到水草上,牛、羊吃草饮水可患此病。
【症状】病畜逐渐消瘦,毛枯焦脱落,黏膜苍白;眼睑下、胸腹发生水肿;有时下痢,最后瘦弱死亡。
【剖检】胸腹腔有大量黄色积液;肝肿大,胆管肥厚,里面充满血状污液和虫体。有时在胆管内壁,还可见有结石或黑色盐类沉着,肝脆弱。
【诊断】在粪便中可检出虫卵。
【治疗】
(1)羊一般用四氯化碳与等量液体石蜡混合肌肉注射,成羊2毫升,驱虫率达90%~95%,反应小。
(2)牛一般内服六氯乙烷,每千克体重0.2~0.4克。成年牛约50~80克;1岁牛约10~15克;对瘦弱牛每千克体重0.1克。投药两次,间隔2~3天。于早晨喂饲前3~4小时给药。治疗前、后3天不喂料,以防止胀肚。用药后发生反应,羊可静脉注射1%氯化钙3毫升,或口服每日3次,每次6毫升,连服3~5天。
(3)硫双二氯酚:比六氯乙烷便宜,并且效果好,耕牛每千克体重用50毫克,乳牛用60~80毫克,羊每千克用100~150毫克。
(4)硝氯酚(拜耳9015):黄牛每千克体重5~8毫克;羊每千克体重4~6毫克,一次口服。
(5)硫溴酚(抗虫—249):黄牛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水牛每千克体重30毫克;绵羊每千克体重60毫克;山羊每千克体重30毫克,一次口服。
(6)牛可用如下中药:
苏木20克、贯众(东北产)18克、槟榔18克、厚朴18克、肉豆蔻18克、龙蛋18克、甘草6克,水适量,制成煎剂600毫升,候温一次灌服,连服三剂,隔日一次。
鸦胆子42克、大茶药120克(干燥)、生姜90克,水煎灌服(体重50公斤犊牛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