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493300000008

第8章

釋。佛制如上。三衣者安陀會鬱多羅僧。僧伽黎也麤者。不精疎者。不緻。此引智度論文而語之。以誡不得貪好故獸毛。裘褐之類。蠶口。紬絹之類。此皆從殺生而成。故曰害物。有虧慈濟之心。故曰傷慈既違佛制。復傷仁慈。故曰非所應也大智照律師云。智度論明。昔日迦葉如來。授我釋迦本師衣者十三條。麤布僧伽黎是也洎至垂滅。親付飲光尊者於鷄足山。以待彌勒可見佛佛所持。麤布衣也。

二開權

除年及七十。衰頺之甚。非綿不煖者。或可為之。餘俱不可。

釋。氣弱日衰。力少曰頹。甚者。不堪極也。謂七十已後。血氣衰微。神力不堪。麤重衣服。不能行動。故權許之。此大師以世間服。而垂慈故。非三衣也。或者不定也。謂衰頹不甚。則不許也。感通傳云。唐乾封二年二月。四天王白宣律師曰。釋迦如來初成道時。乃至涅槃。唯服麤布僧伽黎。及白[疊*毛]三衣。未曾著其蠶衣繒帛也。

三俗儉

夏禹。惡衣。公孫布被。王臣之貴。宜為不為。

釋。惡者。敞衣。頌禹之德也。通鑑載。伯禹。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諡法。受禪成功曰禹。祖顓頊。父[魚*糸]。乃黃帝玄孫也。孕歲有二月。堯戊戌五十八載。六月六日生於僰道之石紐鄉。長於西羗。以土德王。正建寅。百有六歲。崩於會稽。堯時洪水滔天。[魚*糸]治水無功。舜乃舉禹續父業。居外十三年。以開九州。三過其門不入。水害遂息。受舜禪位。都於安邑。國號曰夏。禹為人。敏給克勤。其德不違。其仁可親。其言可信。其聲應鐘。律身有法度。故孔子稱曰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蔽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昔帝堯。布衣掩形。鹿裘禦寒。衣履不敝不更換。漢文帝。亦身衣弋綈。幃帳無文。晉武帝焚雉頭裘。猶敕不許貢獻。奇技異服。斯等聖君非一。不能盡舉也。公孫。姓也。名弘。漢武帝徵為博士。天子察其敦厚。遂以為御史大夫。食不重肉。脫粟之飯。而為布被。俸祿皆給與仰食之賓。家無所餘。時汲黯奏曰。弘位在三公。然為布被。此詐也。帝問弘。弘謝曰有之。誠中弘病。夫以三公為布被。實飾詐以釣名。且無汲黯之忠。陛下安得聞此言。天子以為謙讓。愈益厚之。以弘為丞相封平津侯。年八十而終。

四僧節

豈得道人。反貪華飾。壞色為服。糞掃蔽形。固其宜矣。

釋。道人者。學道之人也華。花繅飾。裝飾出家受戒期得道果。而反貪花繅服飾。則於道行無益矣。壞色者凡檀越所施衣財。用草根樹皮。染成青。黑。木蘭。三種壞色一。壞其貪愛之心。與道相應故。二。壞其五大上色。以別俗服故。亦名緇色。即壞色也。糞掃衣者。律有十種。謂世人所棄。不用之物。視同糞掃故。比丘拾來。浣染成袈裟色。縫補三衣。以蔽形體知足進道。息馳求心斷憍恣念。故曰固其宜矣昔比丘持糞掃衣。就河而洗諸天取汁。用洗自身。而不辭穢次外道持淨[疊*毛]將洗。諸天遙遮。勿污池水。是知重其德。不重其物也。

五舉況

古有高僧三十年著一緉鞋況凡輩乎。

釋。高僧者謂居塵不染。道高德重之稱也。雙履曰緉。唐高僧傳云慧休法師十六歲出家學通經論尤善華嚴唯有律部。未遑精閱。意以為戒可事求。按讀即曉。未勞師授。後披一卷。性遮茫然。方悔前議。乃請律提瓶。從洪律師。聽四分律。三十餘遍。而顧諸學徒曰。余往聽經論。一遍入神。今聽律部。逾增逾暗。豈非理可虗求事難通會。是以甞聽礪公講律礪曰。法師大德暮年。如何猶勤律部。休曰。余憶出家之始。從虎口中來。豈以老朽。而可斯須離耶。吾恨不得常聞耳。今之後學。薄知文句。宗致渺然。即預師範。所以終夜長嘆矣。休敬慎三業。懷課六時。奉禁守道。逾衰逾篤。衣服趣得葢體。襆懸壁上著一麻鞋經三十餘年。遇軟地則赤脚。人問之故。答曰。信施難消。帝屢召入京。固以疾辭。春秋八十有八。又唐通慧禪師大悟後。布衲重縫。冬夏不易。晚年唯一裙一被。一麻鞋二十餘載。遇砂地則穿之。恐傷父母遺體故。遇軟地則赤脚行。恐損他信施故。

三結勸

噫。可不戒歟。

釋。優多羅母經云。優多羅比丘。尊佛樂法。酒不歷口。過午不食。香花脂粉。未嘗附身。母為餓鬼。優多羅以瓶盛水。楊枝著中。法服覆上。飯比丘僧。舉名呪願。母免重咎。阿育王經云。南天竺有一男子。於佛法中出家。少欲知足。不樂榮顯。不以酥油摩身。不以湯水洗浴。不食酥油。不願華飾。常畏生死。詣摩偷羅國。禮敬優波笈多。一聞說法。精進思惟。得羅漢果。

第七歌舞觀聽戒(分二)初標名

七曰。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

釋。不歌舞者。身口無過。不觀聽者。眼耳清淨也。學道以修身為本。當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惟務一心。精勤辦道。然三界之中。舉足動步。無非罪苦。古人說。暫時不在。如同死人。道業未成。有何樂處。初心一失。後悔難追。故曰。不得歌舞倡伎。及往觀聽也。嘗論耳目之於聲色。極易惛人神智。亦能發人悟機。故仙人緣之而神足頓失樓子因之。而心地豁開。推其惛智之源。謂被聲色流轉。故名順流。順者下也。究其發悟之本。不被聲色流轉。故名逆流。逆者。上也。今之博地凡夫。不被聲色流轉者少。故於道日遠矣。是以初學者。當避聲色。如刀劍。觀戲笑。猶如哭。歌舞如狂。外境不躭。則內心自寂也。昔佛在世時。大權菩薩。感佛恩德。現天人身。常以梵唄歌讚於佛。或演無常。苦。空。無我之音。令諸眾生。感悟真常。使水鳥樹。林。咸宣妙法。豈可同於世間。歌舞倡伎。而比喻耶。

二釋義(分三)初述律。二引證。三結勸。初中(分二)初明境

解曰。歌者。口出歌曲。舞者。身為戲舞。倡伎者。謂琴。瑟。簫。管。之類是也。

釋。歌曲者。謂引聲揚韻。唱和曲調也。樂書云。樂有歌。歌有曲。曲有詞。所以詩言志。歌詠言。爾雅云。長引其聲。比於琴瑟曰歌。歌聲遠聞曰謠。故善歌者。有含商吐角之音也。戲舞者。如霓裳芰飾。窈窕翩翻。及身首變現。手足跳躑等。倡伎者。即伶人也。謂能鼓吹。琴瑟簫管之類。以娛樂也。又琴瑟。是絲樂。簫管。是竹樂。琴者。爾雅疏曰。伏羲斵桐為琴。又云。神農。氏作別名曰離。大者。絃二十七。未詳長短。廣雅曰。琴長三尺六寸六分。表期之三百六十日。合天人之和。廣六寸。表六合。腰濶四寸。亦表四時。前廣後狹表尊卑。面圓背方。表天地。五絃。表五行。十三徽。表十二律。餘一徽。表閏。後文王加少宮。少商。二絃。或七。或云。加文武二絃。字彙云。大者。長八尺一寸。中。長三尺六寸六分。詩義云。鳳池四寸。表四時。龍池八寸。表八風。又有說云。琴有三十三絃。絙桑為之。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今人用之。為戲樂誤矣。瑟者。爾雅疏曰。伏羲作五十絃。黃帝破為二十五絃。禮圖舊云。雅瑟長八尺一寸。二十三絃。其常用者。十九絃。餘四絃。頌瑟長七尺二寸。二十五絃。盡用之。鄭注云。大瑟。別名曰灑。又呂氏春秋云朱襄氏之世。天下多風。陽氣不積。果實不成。故斌王建五絃之瑟。瞽瞍作十五絃。舜益八絃。漢武帝歌兒。作二十五絃。白虎通云。琴者。禁也。所以禁止邪想。以正人心志也。瑟者。嗇也。閑也。所以懲忿窒欲。正人之德也。簫者。風俗通云。舜作簫。編小竹管為之。參差不齊。象鳳之翼。博雅云。大者。二十三管。長尺四寸。小者。十六管。長尺二寸。爾雅云。大者。名言。小者名筊。釋名。簫。肅也。其聲肅肅而清也。又禮記曰。女媧作笙。說文云。笙者。象鳳之巢。大者名巢。十九簧。小者名和。十三簧。管者。長一尺。圍寸。漆竹為之。如笛六孔。十二月之音。大者名簥。小者名[篎-目+耳]。豎吹。如簫。形如篪籥。周禮曰。篪竹為之。長尺四寸。七孔橫吹。毛傳曰。籥竹為之。如笛三孔。橫吹。文王之樂。風俗通云。笛者。武帝時。丘仲作。長尺四寸。六孔。或七孔。笛者。滌也。所以蕩滌邪穢。納之雅正也。樂書云。剪雲夢之霜筠。法龍吟之異韻。今時簫體似笛。只在橫竪以別也。謂竪者為簫。橫者。為笛。其餘琵琶箜篌等。皆技樂之類也。

二顯戒

不得自作。亦不得他人作時。故往觀聽。

釋。不得自作者。謂不得自己口唱歌曲。及歌咏誦經。如婆羅門。吟詩讀書等聲也。亦不得身為戲舞如霓裳窈窕登場。假粧故事。乃至掉臂叉手。執刀揮戟等。皆不得也。故往者。有心故往。步步招愆無心而遇。住則成罪也。

二引證(分四)初欲害

古有仙人。因聽女歌音聲微妙。遽失神足觀聽之害如是。況自作乎。

釋。遽。即也。神足者。謂神仙有五通。一。天耳通謂一切苦樂音聲。悉能聞故。二。天眼通。謂一切形色。及諸眾生。死此生彼苦樂之相。悉能見故。三。宿命通謂自他多生所行之事悉能知故四。他心通謂他人心中。思惟善惡之事悉能知故五。神足通謂隨意變現。飛行自在。一切所為。無有障礙故大毗婆沙論云。昔有隲陀衍那王將諸宮女。詣水迹山。除去男子。純與女人。燒眾名香奏五妓樂。露形而舞樂音清妙。香氣芬馥。時有五百仙人。乘神通上過或見色。或聞聲。或齅香皆退神通。一時墮下。如折翼鳥。不復能飛。王見問曰。汝等是誰。諸仙答言。我是仙人。王言。汝得非非想定否。仙言未得。乃至問言汝得初禪否。仙言曾得今失。時王瞋言。不離欲人。如何觀我宮人婇女。便拔利劍。斷截五百仙人手足彼諸仙人。有從眼根而退。有從耳根而退有從鼻根而退。是故一時墮落。故云觀聽之害如是況自作乎。所謂纔生一念欲。便失五神通。是也。

二闢妄

今世愚人。因法華有琵琶鐃鈸之句。恣學音樂。然法華乃供養諸佛。非自娛也。

釋。今世。末法時也愚人。不諳教法者。法華乃一乘之妙法。琵琶是胡琴。長三尺五寸。象三才五行。四絃象四時也。鐃閙也謂鳴時則樂音喧閙也。古以金造之又鐃。止也。凡秉軍法卒常執鐃。金鐃一響皷聲即止也。鈸。助也。謂鳴時以助樂聲也。娛。樂也。謂初出家人。無向上志。乃不知出家之體最尊。而流俗之風甚下。但聞法華有琵琶鐃鈸之句。輒便恣心肆作。以取其樂。乃不知樂是苦因。然法華是使人作。供養諸佛。種未來成佛之因。受戒之人。果能戒行精嚴。豈無諸天護佑。設或誦經禮懺。猶可名為法施。若躭麤細音樂。則恐情生愛染。故不許也。甚至蒙昧愚人。不學毗尼。謬解聖意。借言法華之句。恣意習學。吹簫打鈸。以為娛樂。抑何異於優伎人耶。則僧寶淪失。地獄因深。律云。舍利弗。目犍連般涅槃已。時諸比丘。自作伎樂。吹唄供養。佛言。不應爾。諸比丘畏慎。不敢令白衣作伎。佛乃聽許。則佛制可知矣。問如來說法。無有二言。法華律儀。皆是佛說。云何法華則許。律儀不許耶。然要知律儀中人。若以音樂為功德。即律儀轉為法華矣。若法華中人。以音樂自娛。即法華律儀。俱不成矣。

三撫正

應院作人間法事道場。猶可為之。今為生死。捨俗出家。豈宜不修正務。而求工伎樂。

釋。應院者。謂應供檀門。作佛事之院也。人間法事者。顯非出世間真實佛事也。閑晏修道之處。名為道場。緣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故以此處為得道之場。今以人間法事。而為道場者。亦由檀信虔誠。奉請三寶。以求福利。是故凡供佛轉法之處。稱為道場。非第一菩提道場也。猶可為之者。乃少允之詞。非大許也。謂瑜伽佛事。古來皆是行德兼優。大法師作。但今非昔比也。割愛辭親。是曰捨俗出煩惱家。故曰為生死。持戒禪誦禮拜。勤修福慧。名為正務。正務不修。而反專於技樂者。重增生死之累也。信施難消。光陰虗度。將何以敵生死也。

四革弊

乃至圍碁陸博。骰擲摴蒱等事。皆亂道心。增長過惡。

同类推荐
  • 戴东原先生轶事

    戴东原先生轶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Captivity and Restoration

    Captivity and Restora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诸佛心陀罗尼经

    诸佛心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郴行录

    郴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淡水厅筑城案卷

    淡水厅筑城案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暗恋女生是cp粉头

    暗恋女生是cp粉头

    暗恋之路为何如此坎坷?喜欢的人为何整天只愿意和小姐妹腻在一起,不想理我?好不容易关系亲近了,爱豆又横插一脚?又磕上了我的cp?“要不我们就顺了她们的意,在一起得了”,兄弟叹息道。“走开,还被嫌祸害不够吗”,我白了他一眼...哎,到底该怎么办呢?
  • 幽蓝之焰

    幽蓝之焰

    槿艾,《幻想全明星》玩家,在一局游戏过后意外穿越到幻想大陆,成为了英雄黑岩射手,却失去了蓝焰。这里有着超未来的都市,梦幻般的景色。这是最好的世界,科技可以创造一切;这是最坏的世界,人心可以毁灭一切。失去了蓝焰的彩虹小鸟,出现在她面前的是,同样的穿越者……
  • 心里有罪

    心里有罪

    我本无罪,心里有罪。碌碌无为的一生,因为有了你们我才感觉我还活着。损友,益友,这都是我的选择,我绝不后悔走过的路,即使一败涂地!
  • 心魔系统

    心魔系统

    主角莫良穿越到异界,死后多了一个系统,变身成为心魔,就是那种潜伏在人心底的心魔,从弱小魔头挣扎,谋夺亲王之躯,立庙祠,诛谋逆,建皇朝,威压天下,宰执八荒六合!
  • 流云映雪或千年

    流云映雪或千年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不管是否被你记得,不管是否被历史湮没。
  • 绝世神医:误惹妖孽冥帝

    绝世神医:误惹妖孽冥帝

    她是传承了太古神秘炼药手法的二十一世纪绝世神医,一颗丹药可活死人肉白骨,她冷漠入骨,阴险狡诈。然而,一朝不慎,却丢失了性命,转身却成为了遇害而死的废材小姐!从此废材翻身成绝世天才,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有脸打脸!她炼圣丹,修神功,御圣兽,治得天下奇症,再成绝世神医,甚至远超以往,名动四方!若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那大概就是闲时不小心救下的妖孽男人不乖乖当她的药人也就算了,居然还想以下犯上。
  • 底牌

    底牌

    周仓县人事局会议上,县纪委副书记突然驾到,带走副局长周继光,次日办公室主任“跳楼”,另一副局长杨利民的孩子失踪,公安局领导亲自调查。事情稍有眉目,人事局却遭到打砸,局长临场消失,副局长杨利民临危受命,似乎化解了冲突,岂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周仓县官场更大阴谋正氤氲开来……
  • 民间遗珠:小子,我们私奔吧

    民间遗珠:小子,我们私奔吧

    南柯,我的世界只有一个你。本书为多篇短小说集,希望大家一定努力看下去。
  • 舞墨江山

    舞墨江山

    慕墨夙殇兮品一泓清月皎皎醉两弯凝眸昭昭何时揭开密封的陈酿?香萦一世秋黄笑桃花落败泣孤雪终殇缠缠绪绪稀藤秧蒂结两处情长惜桃面汍澜聆箫籁阑珊曲终声咽高悲处拭泪湿秋裳执手携入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