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半夏(一钱五分) 熟地炭(四钱) 杜苏子(炒打三钱) 车前子(盐水炒二钱) 上川朴(七分)前胡(一钱) 白茯苓(三钱) 牛膝炭(三钱) 紫口蛤壳(五钱) 橘红(一钱)四诊 标本并顾,气喘大定,精浊亦减。的是上实下虚,虚多实少。前法扩充。
制半夏(一钱五分) 苏子(炒研三钱) 川桂枝(四分) 车前子(盐水炒三钱) 粉前胡(一钱) 橘红(一钱) 奎党参(二钱) 淮牛膝(盐水炒三钱) 熟地(五钱炙) 胡桃肉(一枚打入煎)五诊 投剂之后,气喘未发,而胃气呆钝,形体恶寒。肾气不收,痰饮上踞。拟上下分治。
制半夏(一钱五分) 苏子(炒研三钱) 白茯苓(三钱) 粉前胡(一钱) 橘红(一钱) 车前子(盐水炒二钱) 旋复花(绢包二钱) 光杏仁(三钱) 怀牛膝(三钱) 都气丸(五钱分二次服)六诊 恶寒已退,痰喘未发。上实下虚无疑。再上下分治。
制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车前子(盐水炒三钱) 淮牛膝(盐水炒三钱) 杞子(三钱炒)苏子(三钱) 橘红(一钱) 紫蛤壳(六钱) 淮山药(三钱炒) 萸肉(二钱炒) 枇杷叶(去毛四片) 都气丸(六钱分二次服)七诊 肾阴渐得收摄,而阳升头胀少寐。阳之有余阴之不足也。前法扩充。
生地(四钱) 山药(三钱) 牛膝(盐水炒三钱) 生白芍(二钱) 云茯苓(二钱) 萸肉(二钱炒)车前子(盐水炒二钱) 生牡蛎(五钱) 夜交藤(五钱) 龙骨(三钱 ) 都气丸(五钱分二次服)又补方 痰饮停于肺胃,肾本空虚,稍一感触,辄引动内饮,而为喘为咳。喘咳不已,肾气从而上逆,所以极重之际,用滋肾归纳法,如鼓应桴,则是虚中有实,而实少虚多也。当以根本为重。
大熟地(姜汁炙十二两) 怀牛膝(盐水炒一两五钱) 补骨脂(盐水炒二两) 白茯苓(三两) 上绵 (盐水炙三两) 甘杞子(三两) 制半夏(一两五钱) 巴戟肉(二两) 杭白芍(酒炒一两五钱) 萸肉(炒一两五钱)制首乌(四两) 车前子(盐水炒一两) 于术(二两炒) 菟丝子(盐水炒二两) 山药(三两) 陈广皮(一两)胡桃肉(三两打) 奎党参(三两) 紫口蛤壳(五两) 芡实(三两炒) 炙黑草(五钱) 潼沙苑(盐水炒三两)上药煎三次收干,以龟板胶一两,鹿角胶二两,阿胶二两,溶入收膏,每服七八钱开水冲服。
过(左) 喘之一证,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此指气而言,非仅关于痰也。今痰多盈碗,喘咳声嘶,背脊恶寒,口腻不渴。脉象右部细弱而滞,左部弦大。良由气弱生痰,肝肾素亏之人,木失涵养,因于启蛰之时,气上升发,宿饮停痰,尽从上逆,肺降之道路蔽阻,出纳皆失其常。深恐其上愈实,其下愈虚,阴阳有离决之虞。夫痰浊水沫,皆属阴类,所以饮家有当以温药和之之例。然浊阴弥漫,断无颧红能食之理。则是肺欲其温。而肾欲其清也。拟辛温寒合方。
川桂枝(四分) 白茯苓(三钱) 淡干姜(四分) 海蛤粉(五钱包) 煨石膏(三钱研) 炒麦冬(二钱)北沙参(五钱) 杏仁泥(三钱) 五味子(六粒同干姜打) 二泉胶(蛤粉炒松一钱)邱(左)痰湿素盛,而年过花甲,肝肾日亏,木少滋涵,于一阳来复之后,骤然气喘,痰随气上,漉漉有声。
其病在上,而其根在下,所以喘定之后,依然眩晕心悸,肢体倦乏,肝木之余威若此。下焦空乏,不足以涵养肝木,略见一斑。脉象左大少情,右濡细软。诚恐摄纳失职,复至暴厥。
炙熟地(四钱) 海蛤粉(五钱) 朱茯神(三钱) 龙骨(三钱) 炒杞子(三钱) 牛膝炭(三钱)煨磁石(三钱) 白归身(酒炒二钱) 炒白芍(一钱五分) 沙苑子(盐水炒三钱)二诊 补纳肝肾,症尚和平,然左脉仍觉弦搏。下焦空乏,根本之区,不易图复,理所宜然。
龟甲心(五钱) 牛膝炭(三钱) 沙苑子(三钱) 炙河车(三钱) 茯苓神(各二钱) 炙生地(四钱)海蛤壳(六钱) 龙齿(三钱) 炒白芍(二钱) 建泽泻(一钱五分)三诊 左脉稍敛,心悸眩晕俱减。再摄纳下焦。
龟甲心(五钱) 牛膝炭(三钱) 紫河车(三钱) 海蛤壳(四钱) 川断肉(三钱) 生熟地(炙各三钱)煨龙骨(二钱) 粉丹皮(二钱) 炒白芍(一钱五分) 沙苑子(盐水炒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四诊 脉象较前柔静,饮食亦复如常。虚能受补,当扬鞭再进。
龟甲心(七钱) 辰茯苓(三钱) 泽泻(秋石拌炒一钱五分) 生熟地(四钱炙) 紫河车(三钱) 海蛤壳(一两) 沙苑子(盐水炒三钱) 杭白芍(一钱五分) 粉丹皮(二钱) 龙齿(三钱煨) 牛膝(三钱炒) 浓杜仲(三钱)五诊 滋填甚合,再参补气,以气为统血之帅,无形能生有形也。
人参须(七分) 黑豆衣(三钱) 女贞子(三钱) 浓杜仲(三钱) 白归身(二钱) 生熟地(炙各四钱)元武板(八钱) 杭白芍(酒炒一钱五分) 粉丹皮(二钱) 西潞党(元米炒三钱) 煨龙骨(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用紫河车一具,微炙研末为丸,每日服三钱。
某 肝肾素亏,脾土亦弱,水谷之气,生痰聚饮,饮阻肺下,气喘痰多盈碗。脉象沉弦,舌苔白腻。五饮中之支饮也。仲景云、饮家当以温药和之。仿此立方。
麻黄(蜜炙三分) 炒白芍(一钱五分) 川桂枝(三分) 五味子(二分) 橘红(一钱) 北细辛(三分)制半夏(一钱五分) 淡干姜(三分) 炙黑草(三分)侯(左) 先感风寒,既饮火酒,寒热互阻于肺,痰饮因而上升,致肺气不能下通于肾。气喘痰鸣,胸次窒闷异常,卧着尤甚。脉象沉弦,左尺尚觉有神。尚非肾气不能仰吸肺气下行之劣症。时自汗出。拟开太阳之表。弄斧班门,即请主裁。
川桂枝(八分) 淡干姜(五分) 煨石膏(三钱) 光杏仁(三钱) 甜葶苈(五分) 白茯苓(三钱)制半夏(一钱五分) 生莱菔子(一钱五分) 生熟草(各一分) 枳壳(七分)陈 向有痰饮,咳嗽痰多,习为常事。兹以感冒新风,肺气失肃,发热咳甚,兼以肝木郁结,风气通肝,肝木从而勃动,腹痛泄泻。此初起之情形也。乃热减痛止泻定,转见神志摸糊,喉有痰声,而不得吐,气喘不能着枕,四肢搐动,面色红亮,汗出溱溱。舌苔灰滞,而脉象濡滑。良由痰饮之邪,随外感所余之热,肝经郁勃之气,蒸腾而上,迷蒙清窍,阻塞肺气。清窍被蒙,则神机不运,而神识模糊。肺气阻塞,则出纳失常,而气喘不能着枕,肺气不能下通于肾,则肾气立见空虚,肾为封藏之本,肾虚则封固不密,而为汗出。本虚标实,恐成必败之局。勉拟扶正化痰,降胃纳肾即请商裁。
吉林参(七分切小块开水吞) 旋复花(三钱包) 怀牛膝(盐水炒三钱) 陈胆星(一钱) 焦远志肉(五分)炒苏子(三钱) 车前子(盐水炒二钱) 天竺黄(二钱) 磁石(四钱) 广蛤蚧尾(一对) 竹沥(姜汁五滴冲) 白金丸(一钱包入煎)又 补泻兼施,上下兼顾,如油如珠之汗已止,神志稍清,痰出较多,而稠腻如胶,牵丝不断,汗虽止而不时懊烦。脉见歇止,舌苔浊腻灰滞。无形之气火,有形之浊痰,蕴聚胸中,肺出肾纳之道路,为之阻塞,肾气虽欲仰吸肺气下行,而无路可通。此时欲降肺气,莫如治痰。标实本虚,元气能否胜任,实非人事所能为也。勉再议方。
白前(三钱) 白茯苓(四钱) 炒苏子(三钱) 旋复花(三钱包) 蜜炙橘红(一钱) 陈胆星(一钱五分)炒蒌皮(三钱) 竹沥半夏(三钱) 紫口蛤壳(一两) 白果肉(四粒打烂) 礞石滚痰丸(一钱开水先服) 雪羹汤代水。
郭(左) 幼时即有痰喘之症,今年二十余,喘发复盛,痰聚胸膈,胸膈窒闷,欲吐不得,四肢少暖。投以小青龙下控涎丹,不吐不泻。改投此方。
皂荚子(一分五厘) 明矾(三分) 黑丑(四分) 上湘军(三分) 四味研细,淡姜汤送下。
杨(右) 感邪失表,邪伏肺 ,以致稍一感触,辄作哮喘。除访择针灸好手按穴针灸外,进以梨膏,以开通肺络,而润肺金。
蜜炙麻黄(五钱另煎去沫冲入) 川贝母(一两五钱去心) 冬瓜子(一两五钱) 云茯苓(四两) 光杏仁(三两) 洋糖拌石膏(五两) 苏子(水浸打烂绞汁四两)上药煎为浓汁,用秋梨四斤,去核切片绞汁,同以上诸药汁及苏子汁,炭火收膏,将成时加入白冰糖三两,以滴水成珠为度,每服一调匙,晚间或临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