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上志
仓山区义序村人黄建基于20世纪初在光禄坊开米店,10年后典下澳门路1号,创办怡丰酒库、酿造优质老酒畅销台湾。
怡丰酒库位于澳门路与玉山涧的交界处,店面正门朝街,是澳门路1号。前店后坊,酒库、作坊、厂房,沿着澳门桥下安泰河南岸的玉山涧小巷道,延伸约三进,是大厝怡丰酒库。其创办人黄建基是仓山区盖山镇义序村人。义序原先又名义屿,是南台岛上山水田园环抱人杰地灵的鱼米瓜果之乡。全村约4000户2万人,是全国闻名的旺族大村。全村大多数人姓黄,是福建虎丘黄的分支。义序村黄氏宗族的繁衍发展史,成为中国人类社会学的重点科研课题。1935年著名人类学家林耀华经3个月对全村的考察调研,撰写了15万字的《义序的宗族研究》一书,被誉为“中国人类学者以汉族宗族研究为对象的第一部人类学专著”,它是世界人类学研究的经典著作,被列为攻读人类学的必修书目。
黄建基的父亲约出生于清光绪年间,十几岁就到福州谋生,在光禄坊23号租下一间店铺,开设米店兼营醋油盐等日用食杂货品。他以诚信经商,乐于助人,热心公益而称誉顾客邻里,生意一年比一年好。于是,过了几年他就买下店铺并将其加高为两层。长子黄建基随父经商并继承父业;次子黄建寿上学读书后毕业于福州工业专科学校机械专业,第二年应聘到台湾台中市某飞机制造厂任机械工程师。黄建基的长子黄华榕也跟着叔叔黄建寿到台中谋生。黄建基的次子黄鹏程出生于1931年,先后在虎节小学、福州二中读书。1953年他考入上海财经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市工业局担任财会工作,后调到福州第二化工厂财务科工作,直至1991年退休。
黄建基的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扩大店铺,这时他的手中也有了一定的积蓄。恰巧澳门路1号的业主因急需用钱要将三进的大厝典当出去,黄建基“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听到这个消息,觉得典厝会比买厝省钱得多,马上协商典当手续将米店搬到澳门路1号。黄建基做米的生意久了,在与酒店老板的交易中知晓了开酒库是个易赚钱的行业,也想尝试一下。典下了大厝为他创造了开酒库的基础,临河又为他创造了运输便利的好处。后来澳门路1号的典当期到期,而原业主无力偿还典金,澳门路1号房产就依法归黄建基所有。在典当期限的两年中,黄建基就开始开酒库的筹备工作,产权落实后就正式开张命名为“怡丰酒库”。
“怡丰酒库”产的福建老酒属黄酒类。黄酒在我国已有4000年历史,闽、浙、赣地区人们习惯用糯米酿造黄酒,也称老酒。福建老酒早在北宋就已享有盛誉。当年苏东坡谪居岭南时借酒浇愁,便咏有“夜倾闽酒素如丹”之句。福建老酒属半甜型红糟黄酒,色红褐,清澈透明、艳丽,气味浓郁芬芳,入口清冽甘甜,味醇厚爽口,余味绵长,被评为兼备香、醇、柔、绵、爽的高级饮料酒,曾获“开坛香万里,洗瓮醉千家”的美誉。无锡轻工业学院教授称赞福州老酒是色味香俱佳的全国第一黄酒,我国发酵工业的老前辈朱梅、齐志道工程师曾撰文称赞福建老酒:“红糟酒是我国独树一帜的黄酒,是与浙江的黄酒为姐妹酒,一红一黄两相媲美,是我国的两大创造。但是最有名的还是红糟酒。”
黄建基结交了酒库老板为好友,常到酒库了解熟悉酿造老酒的生产过程,向老师傅请教关键的技术问题,还在玉山涧河边建了一个石构的小码头,以便从河上运输。开始酿酒时,他还高薪聘请经验丰富的酿酒师来指导生产。为保证酒的质量,黄建基还特地到古田县选购平湖乡生产的优质红糟和在“白露前制选的”药白糟,选购谷口镇一带种植生产的米粒饱满气味纯正的上等糯米。
在酿制老酒的季节到来的时候,玉山涧的怡丰酒库就热闹起来了。这时正当农闲,黄建基请义序的乡亲来做帮工。在酿造师的指导下,人们严格按传统技艺流程生产,先将糯米浸泡、冲洗、淋干、蒸熟、冷却后加入红糟和少量的药白糟拌匀,再加清水,经低温糖化发酵后,压榨澄清,然后将经加热杀菌后的酒液装进酒坛用黄土密封坛口,存放在阴凉处,数年后就是陈酿老酒。由于怡丰酒库酿酒选料精、用水纯、制作规范,酒的质量上乘,因而销路也很广。福州的食杂店、酒店等都是老顾客。老酒又是福州人居家必备的调味品:即使不会喝酒,在煮线面、炒菜时都要加一点老酒,因为福建老酒有香醇、开胃的效果。凡是福州地区妇女分娩后“坐月子”,都要用老酒来炖鸡。因为老酒有活血补血恢复元气、增加乳汁调养身体的功效。
怡丰老酒成了名牌,海外华侨、港台同胞回福州探亲也来品尝怡丰老酒,都觉得特别好。其他黄酒都没有这么醇厚芳香,他们临行前都要带上几瓶回去。在台商的建议协助下,怡丰在台中市设了分号、由黄建寿负责经营销售。怡丰酒库的老酒就一坛坛的从玉山涧码头分批装上小船运到台江码头货栈,等到集中了一定数量就由大船运到台湾台中。每当涨潮时,小船从台江经水部驶入安泰河,在玉山涧码头装酒,退潮时再满载一坛坛怡丰老酒驶出水部门到台江。怡丰老酒在台中市不仅福州人买得最多,其他当地人也慕名热购。每个月都有两三趟的大船从台江码头运怡丰老酒到台中港。这样的旺销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爆发才被迫中断。为了满足和方便广大消费者的需求,黄建基还在湖头街西洪路口开设了分号,前店后坊。后坊酒库直到本世纪初还是福州酒行业协会和酒业研究所所在地。前店取名为怡隆食杂店,是西门一带最大的食杂食品商店。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国东三省。东北军民浴血抗战,而国民党则采取不抵抗主义,步步退让,后方还到处沉溺在灯红酒绿的生活里。当时福州广大民众同仇敌忾,抵制日货运动风起云涌;各校学生组织上街游行宣传抗日,激励全市人民爱国热情。但一些官员还在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端午节还在西湖坐彩船观看龙舟竞渡。这事引起黄建基和他所聘的怡隆食杂店掌柜李名贤的愤慨,就由李名贤撰写了一副午时书贴在食杂店的门前,午时书联句是:“东省已沦亡,西湖犹竞渡。”给予当时的反动官僚大大的讽刺。大家看了都拍手称道和赞赏,这后来传为佳话。
参考书目
[1]民国《福州便览》
[2]鼓楼区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