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斯科特:学生,兄弟姐妹5个,家境贫寒。
鲍伯:斯科特的父亲,证券交易所职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有这样一个家庭,父亲鲍伯是个职员,整天在证券交易所那如同“囚笼”般的办公室里工作,还要把一半工资用在医药费以及给比他们还穷的亲戚。母亲常安慰5个孩子说,“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在生活中怀着一线希望,就等于有了一大笔精神财富。”
几星期后,一辆崭新的别克牌汽车在大街上那家最大的百货商店橱窗里展出了。这辆车将以抽彩的方式馈赠给得奖者。惊喜来临了,当扩音器里大声叫着鲍伯的名字、明白无误地表示这辆彩车已属这个家所有时,他们简直不相信这是事实。
鲍伯开着车缓缓驶过拥挤的人群,但他却很不高兴。儿子斯科特无法理解父亲的感情,去问母亲,母亲却似乎非常理解鲍伯,安慰儿子说:“你父亲正在思考一个道德问题,我们等着他找到适当的答案。”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斯科特迷惑不解地问。
“汽车根本不属于我们,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母亲回答。
斯科特歇斯底里地大叫:“哪有这样的事?汽车怎么可能不是我们的?汽车中彩明明是扩音器里宣布的。”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说。桌上的台灯下放着两张彩票存根,上面的号码是348和349.中彩号码是348.
“你看到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吗?”母亲问。斯科特看了好几遍,终于看到彩票的角落上有用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这K字代表凯特立克。”母亲说。
“吉米·凯特立克,爸爸交易所的老板?”斯科特有些不解。
“对。”母亲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跟斯科特讲了。
当初鲍伯对吉米说,他买彩券的时候可以代吉米买一张,吉米咕哝说:“为什么不可以呢?”老板说完就去干自己的事了。过后可能再也没有想到过这事。348那张是凯特立克买的,现在可以看得出来那K字是用大拇指轻轻擦过,正好可以看得见淡淡的铅笔印。
对斯科特来说,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吉米·凯特立克是一个百万富翁,拥有十几辆汽车,他不会计较这辆彩车。“汽车应该归爸爸。”斯科特激动地说。
“你爸爸知道该怎么做的。”母亲平静地回答斯科特。
不久,斯科特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又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显然电话是打给凯特立克的。第二天下午,凯特立克的两个司机来到斯科特家,把别克牌汽车开走了,他们送给鲍伯一盒雪茄。
直到斯科特成年之后,他才有了一辆汽车,随着时间的流逝,母亲的那句“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格言具有了新的含义,回顾以往的岁月,斯科特终于明白,鲍伯打电话的时候,是他们家最富有的时刻。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美国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特别注重告诉孩子一点——金钱却不等于财富。他们要孩子明白,金钱只是物质财富的一种,除了要追求物质财富,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外,更要懂得追求精神财富,只有拥有精神财富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在中国,许多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味地用金钱和物质来满足孩子,要多注意孩子的精神需求,让孩子明白,金钱不代表财富,它不是万能的。
用名人实例充实孩子的精神世界
抽象地告诉孩子“精神财富”是多么可贵,可能孩子一时不能够理解,家长这时候不妨借助名人的力量,用名人的实例来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许多名人,像马克思、居里夫人等都曾经生活在一个相对贫困的环境,可是,他们都有一个人生目标,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付出了努力,并感受到了成就感,所以他们是富有的。一个个鲜活的实例,一定能够让孩子对财富的理解更深一层。
不要用金钱来鼓励孩子
孩子是纯洁的,最初在他们的眼中,一颗钻石和一颗玻璃珠是等价的,当成人告诉他们或者表现出来“钻石更可贵”时,它们在孩子的眼中才有了分别。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一样,孩子一开始并不会特别看重物质,往往是大人的表现使他们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人总是用金钱来鼓励孩子。
壮壮的父母是生意人,在家里也表现出生意人的持家风范。每一次客人来了,壮壮的爸爸妈妈都会根据他们礼物的贵重程度来确定招待的隆重与否。如果客人提了很多补品,或者给壮壮买了东西,爸爸妈妈就会好客地把家里的开心果、杏仁端出来,还留客人吃饭,置办丰盛的饭菜。如果客人只拎了一点儿水果,爸爸妈妈就只会泡壶茶,然后坐着干聊。
爸爸妈妈对壮壮大量采用金钱奖励的办法。壮壮考试取得了好成绩,爸爸妈妈就会一次给壮壮200元钱。壮壮过生日的时候,或者每次过年过节,爸爸妈妈都会给壮壮钱。爸爸告诉壮壮:“这个世界很多东西都是假的,但到手的钞票却是真的。”爸爸每次做生意赚了钱,就会抱着壮壮亲来亲去,然后分给壮壮几百元。
这些钱,爸爸都让壮壮收起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壮壮对自己舍得花钱,但对别人却是守财奴,一毛不拔。
壮壮把钱看得非常重。有一次,他主动帮爸爸妈妈把皮鞋刷得锃亮锃亮的,当爸爸妈妈高兴地夸壮壮懂事时,壮壮却把手伸得长长的:“给钱,两块钱一双。”爸爸妈妈刚开始时还觉得壮壮聪明,次数多了,就不由得为儿子担心了。壮壮对钱十分敏感,如果红包中装200元钱给他,他会马上放进自己的小口袋,然后背着人看看红包里有多少钱,再笑着给鞠两个躬,表示答谢;如果看到红包里装的是100元,他就会鞠一个躬回礼。
有一次,妈妈生病了,爸爸要壮壮吃完饭后洗碗,壮壮当时就问:“洗一次碗多少钱?”
那一刻,爸爸气得肺都快炸了,直接问道:“我老了以后,是不是要你泡杯茶都要算钱呀?”
壮壮吓得不敢大声回答,却嘟囔着:“看在是爸爸的分上,买一赠一。”
爸爸差点儿晕倒。
在父母重财观念的影响下,壮壮变成了一个小财迷。他对金钱的爱好,他对金钱的无知,盖过了他对父母的爱。他与父母之间相处事事讲钱,事事算钱,这样下去,他的亲情观念将会变得越来越淡漠,对他人也会越来越小气了。
父母的理财教育方式会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财富观念和金钱意识。如果父母教育不当,可能会将孩子的思路引向偏激,使孩子不能正确地对待金钱。这样,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孩子可能会成为小财迷,所以家长在对待孩子的理财教育上,应该谨慎从事,既不能过于忽视金钱的作用,又不能过于强调金钱的作用。只有适当、正确地引导,才能让孩子形成健康的理财思想。
其实,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或者有了好的行为时,应选择用拥抱、微笑、赞美等精神性的奖赏来激励孩子,虽然金钱能够刺激孩子的某种行为,但是也强化了孩子的金钱意识,让孩子形成金钱至上的不良思想,以为物质财富等于一切,而忽略了精神财富的获取。因此,父母要小心使用金钱奖励,不能因为高兴或者多发了钱,就慷慨大方地给孩子金钱,也不能因为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就奖励过多的金钱。
事实上,许多孩子刚开始时并不想得到金钱或物质上奖赏,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赏识和关爱。如果父母不懂得这一点,一味地用金钱做奖赏,往往会使孩子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和感受与金钱联系起来,久而久之,情感世界就会淡漠。而当父母学会用赏识和关爱来奖赏孩子时,孩子则会感觉到他们做得很好,受到了父母的关注,而不会单纯地考虑自己的行为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