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拉瑞:5岁,充满爱心,天真可爱。
特瑞莎:拉瑞的母亲,家庭主妇。
夏天的一个周末,5岁的拉瑞和哥哥肯特,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他们来到林中的一片空地,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
“看!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大家被拉瑞的叫声吸引过来。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一家人坐在野蔷薇旁边,聊起天来。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特瑞莎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肯特,肯特又把雨衣给了拉瑞。
拉瑞不解地问:“妈妈,您和肯特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特瑞莎回答说:“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拉瑞又问:“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特瑞莎说着摸了摸拉瑞的脑袋。
拉瑞朝蔷薇花丛走去。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拉瑞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问道:“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特瑞莎笑着说:“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在妈妈和哥哥潜移默化的引导下,拉瑞充满爱心地把雨衣遮在了蔷薇花丛上,这样的孩子心中有他人,就不会陷入自私的泥沼。美国家长深知自私的危害,一个自私的孩子往往过于看重自己,把自己放在最中心的位置,以自己的情绪为情绪,不愿为别人做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这种自私心态对于孩子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我形象以致被人厌恶、瞧不起。所以,美国家长在生活中会十分注意这一点,以身作则,不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私的人。
可是,在中国,许多家长却不重视这一点,因此许多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
蔡风成绩非常好,班主任想让他做班长,把班级的整体成绩带上去,没想到却遭到他的拒绝。班主任不明白为什么,问道:“当班长有什么不好?”
“当班长有什么好呢?”蔡风轻声反问,“太耽误时间,考试看的是成绩,不是看你是不是班长。”
蔡风的一番言论让班主任吃惊不小,看来同学们对他的反映是真的。蔡风是寄宿生,平时吃住都在学校,他的很多同学在和老师谈心的时候都说他太自私,从不肯帮助别人。
“蔡风从来不参加课外活动,说是浪费时间!”
“我问蔡风这道题如何解,他明明知道,却不教我!”
“我不爱和蔡风搭伙儿吃饭,好吃的全被他扒拉走了!”
老师认为成绩固然重要,可是良好的品质同样对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于是一个周末,他来到了蔡风家里做家访。
“老师,你怎么来了?快请快请!”蔡风的父亲打开门,有些惊愕。
蔡风一家人正在吃饭,一桌坐了6个人,爷爷、奶奶、外公和蔡风一家三口。
“你们先吃,吃完了我们再谈!”老师见来的不是时候,退到了客厅,让他们先吃饭。
喝着茶,老师听见:
“风,你爱吃排骨,都给你!”
“奶奶,把你的坐垫给我坐坐,冷得很!”
“风,你爸爸不同意给你买的MP4,这次你考得好,妈送给你!”
从这几句言辞中,老师有些明白蔡风为什么养成了自私的心态了,他决定一会儿好好和蔡风的家长谈谈。
故事中的蔡风是个自私的孩子,这类孩子凡事都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却往往置别人的需求于不顾,家长如何帮助这样的孩子呢?
孩子养成“自私”性格的原因
孩子产生“自私”这种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孩子天生的利己倾向。如果孩子的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他们往往认为“我即世界”,这种“自我中心”的意识很容易导致孩子固执己见,不能接受公正、正确的意见。自私的孩子衡量外界的标准便是是否有利于他,相应的行为也如此。
第二,家庭过分宠爱。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会提醒孩子“自己”要如何如何,而没有引导孩子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个角度去思考,比如“别管别人谈不谈恋爱,你管好自己别谈就行了!”这样一来就会把“自私”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质。另外,长期过分溺爱、娇纵,特别是祖辈和父母众星捧月的态度,以及孩子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也会助长孩子的独占欲,强化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
给予孩子及时的提醒和讨论
当孩子表现出自私行为时,立即的强烈责备反而不好,应给予孩子提醒和与之进行讨论。讨论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讨论的题目是使孩子了解自私的后果——自私的孩子不受欢迎。孩子为了不落到没有朋友玩、没有好声誉的结果,会留意自己的自私行为并注意改正。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对还是学生的孩子来说,集体就是小组、班级、学校及假期里的活动小组。孩子学习和生活在这些集体组织里,就应该同这些组织的其他成员团结互助,共同完成集体活动的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初步的集体主义意识。但自私的孩子在集体中与集体格格不入,做事情斤斤计较,有些家长也错误地认为参加集体活动没意思,这是不对的。家长应当和学校教师保持经常的联系,了解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支持孩子为集体做好事,倾听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后的感受,教育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团结友爱、勇挑重担、遵守纪律,并帮助孩子克服狭隘自私、重名重利、害怕吃亏等错误思想。
让孩子深刻认识自私的危害
孩子认识问题容易片面、肤浅,仅仅从直觉来判断正误,随性而为,家长要引导孩子从深层次认识问题。比如,家里的好东西孩子多吃多占,从表面看他沾了光,但从深层看,好东西吃得多,差东西吃得少,就会出现营养失衡,甚至于造成肥胖等症。再比如担任班干部,从表面看花费了自己的精力,有时还会受气,但从深层看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向各位同学学习,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家长应及早向孩子敲响警钟,使孩子在认识上和情感上同自私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