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格雷奇:就读在寄宿学校,独立性强。
鲍伯:格雷奇的父亲,古董店店员。
格雷奇读的小学是寄宿制,这天吃饭时间,格雷奇看见一个陌生的同学插到了自己队伍的最前面,肚子很饿的格雷奇立刻就大声对他说:“同学,你怎么可以这样呢?”
“我怎么了?”那个同学一头雾水。
“插队啊!还问我怎么了!”饿着肚子的格雷奇没好气地说。
“我没有插队啊,我只是问问是不是在这里买!”同学很委屈地说。
格雷奇没说话,但是他想,也许真误会了这个同学。
下午上课的时候,老师居然把那个陌生同学领进了格雷奇的班级,原来他是新转来的!格雷奇心里打起鼓来,下课后他给爸爸打了个电话,把情况说了说,然后询问爸爸鲍伯的意见,鲍伯说:“我相信你能够独立处理好。”
最后一节课下课后,格雷奇思考再三,走过去对新同学说:“你好!今天中午对不起啊,误会你了!”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面对格雷奇的友好,新同学尴尬地笑笑:“你好!”
“今天中午我确实没想插队,但是因为我,确实也耽误了你吃饭的时间,真是对不起啊!”新同学主动对格雷奇道歉。
“我也有错,今天太冲动了……”格雷奇不好意思地笑了。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孩子之间磕磕碰碰、吵吵闹闹是常有的事情,尤其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性格脾气也变得容易冲动,吵架便成了很多孩子社交中都会遇到的事情。孩子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美国家长往往会引导孩子独立去正确地处理矛盾,但是许多中国家长往往会插手孩子间的事情,这样做弊大于利。那么,应该怎么做才最好呢?
看到矛盾的好处
孩子与他人发生矛盾之后,家长会插手,无非是认为孩子还克制不了自己,处理不好事情,其实,就算孩子处理起来还显稚嫩,也应该放手让孩子去独自处理,这样做对孩子来说有很大的好处。一是通过争辩、说理、争执,用较有说服力的完整语言来申辩自己的主张,试图说服对方,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二是能从对方反应的态度中,了解他人的感受,从中学会忍让、宽容和适应别人,有利于孩子克服自我为中心,发展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三是通过争吵,让孩子的情绪得以宣泄,有利于孩子及时调整心态;四是通过发生矛盾,解决矛盾,重归于好,有利于孩子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积累人际交往经验,学到平时无法学到的东西。
让孩子自己解决,并不是放任不管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并不是意味着家长可以放任不管。一些孩子能够处理的小问题,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处理,从而使孩子学会思考、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不是突然的,而是渐进的过程,家长要耐心一些,更要相信孩子处事的能力,要给予其自行解决问题的权利和空间。同时,家长还要起到“协助”的作用,如果一些问题孩子独自确实解决不了,家长可以旁敲侧击,比如“你们之间有了些误会,不如妈妈明天出去,你请他来咱们家里,你们俩好好谈谈”,帮助孩子出谋划策,让孩子逐渐学会如何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