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一个叫孔融的孩子,十分懂得谦让,一天,父亲买梨给孩子们吃。
孔融一开始拿了一大个的梨,又放下去了,后来,他专门挑了最小的一个。
父亲奇怪地问:"孩子,你为什么不拿大梨而挑小的呢?"
孔融对父亲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留给哥哥们吧。"
父亲又问:"如果这样,那弟弟们不是要吃比你更小的吗?"
孔融说:跟弟弟相比,我是哥哥,大的还是应留给弟弟吃。"
父亲听了孔融的话,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而他的哥哥们却惭愧地低下了头。孔融这种谦让的美德与个性,流传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称赞。
学会谦让。就是要把方便和好处让给别人。谦让能促使人形成胸怀大度的高尚品德。宽容、谦让的人具有宽阔的胸怀,他们往往有自信心,有坚定意志,有远大目标和理想,为人开朗、豁达、礼貌。他们宽容别人、忍让别人,并不是没有力量反击,而是出自一种高尚的情操。
以下故事中的女乘务员就是如此。
火车上,一个男青年往地上吐了一口痰。女乘务员看到了,对他说:"同志,为了车内的清洁卫生,请不要随地吐痰。"
那个男青年又狠狠地向地上连吐三口痰。女乘务员见状,气得面色彤红,流下了泪水。
乘客们纷纷为乘务员抱不平。男青年的同伴却乘机起哄,骂乘客多管闲事。这时,有人告诉司机把车开到公安局去。
但那位女乘务员却平静地对大伙说:"没什么事,请大家回座位坐好,以免摔倒。"并从衣袋里拿出手纸,弯腰将地上的痰迹擦掉,扔到了垃圾桶里。
这时,男青年有些不自然,车到站没有停稳,就急忙跳下车,并对乘务员喊了一声:"大姐!你是好样的,我服你了。"
面对责难,女乘务员既没有争辩,而是采取忍让、宽容的态度,从而使她取得了道德上、人格上的胜利,也给那个男青年上了一课。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同学朋友相伴,他们经常在一起学习、生活、做游戏,享受无忧无虑的快乐。可是,孩子间也会发生一些矛盾,会为某一件小事而争吵,这时,孩子们会发怒、会忧郁、会沉闷、会痛苦。要避免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就需要教育孩子有一个广阔的胸襟,让孩子拥有谦让的个性,保持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让孩子与伙伴融洽相处、轻松地交往。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早在学前阶段就教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绘画,背唐诗。过重的压力,繁多的"学业"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陶冶的机会全部挤掉。在狭小单调的空间里,他们缺乏和同龄小伙伴的群体嬉戏、追逐、游玩,缺乏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学习机会,无论是玩具、糖果,还是父母的宠爱,他们都完全独享,因而,很难培养出"谦让"、"爱别人"、"互相帮助"、"与别人合作"等精神,也不懂与别人分享的乐趣。心目中只有自己,极易形成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的狭隘、自私的个性。
父母培养孩子谦让的个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不要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娇生惯养的家庭中长大。作为父母,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只是家庭中普通的一员,不能享受更多的特权。孩子会自我尊重了,还要教会孩子尊重别人。
2.让孩子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会主动与人分享,又乐于分享,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需要父母给予正面的引导,提供分享的机会,让孩子亲身体验与人分享的愉悦感受,父母还需适时激励,从而使孩子产生与人分享的强烈愿望。3.用自己的言行影晌孩子
孩子如果生活在一个宽容友爱、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会逐步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持久的宽容忍让的善良品质。
在生活中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说吃水果时,让孩子先把水果一个个拿给家人,孩子既能体会到自己独立做事的能力,又能因为得到家人的赞许而感到满足。
谦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超凡的个性,父母应采取多种办法,培养孩子的这种个性。让孩子用谦让的个性,成就自己不凡的一生。个性悟语
宽厚与谦让是一种胸襟,一种修养。宽厚不仅仅等于礼让,还要在与人交往时讲究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