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江苏无锡人,1893年出生。他从小就失去了天伦之乐,成为当地道士华清和的“继子”,三岁时也当上了小道士,法名华彦钧。少时跟其父华清和学习击鼓、吹笛、拉二胡、弹琵琶,十五六岁时已具有较高的演奏技巧,成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1918年其父去世,他做了雷奠殿的当家道士,这时他对民间音乐发生了强烈的兴趣,跟不少民间艺人学习。1921年右目失明,贫病交加,生活极苦;1927年双目失明,流落街头,过着更为悲苦凄凉的生活。尽管阿炳的双目失明,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他骨气刚毅,从不乞求别人的施舍与怜悯,坚持以卖艺为生。他长期穿行在社会的底层,对人世间发生的现象,感触敏锐,自有他鲜明的爱憎。
每当他表演的时候,总有一些好心的人代他圈好场子,维持秩序。他身边还常常跟着一群小朋友,亲切地嚷着要听他拉琴、演唱。他的艺术来自民间,服务于民间,与民同乐,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他的人品又那么率直和蔼,因此他深深地获得了群众的爱戴,大家都热切地叫他“瞎子阿炳”。1947年遭国民党军警殴打成疾,停止了卖艺生活。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岁月,阿炳终于盼到了全国的解放,得到新生。
从此,他结束了沿街乞讨的流浪艺人生涯,在党的阳光普照下,他精神焕发,细心地琢磨着他的艺术,准备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贡献力量。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的同志访问了他,匆忙中录下了他所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雨》及琵琶曲《昭君出塞》、《龙船》和《大浪淘沙》等六首乐曲。他还答应半年后继续录音二三百首。可是,由于他在旧社会长期遭受折磨,积劳成疾,竟于当年12月4日吐血去世,时年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