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队刚组建时,面对的是一片“空白”。他们在没有任何资料、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开始了表演飞行的探索之路。飞行表演是融惊险与艺术为一体的空中飞行。密集编队表演是表演中首先遇到的难题。密集队形飞行,最大的危险是机群相撞,最大的障碍是飞机尾流和涡流的影响。编队飞行中后机容易进入前机尾流。一旦进入,不是把飞机打得横滚,就是空中停车。老一代的表演队飞行员蔡宗福、张文启等勇敢地挑起了试飞密集队形的重担,他们抱着就是自己撞下去、摔下去也要闯出一条路的信念,驾驶飞机距离从30米、20米、10米、5米到1米,飞机高度差从10米、8米、5米、3米、到1.5米,逐渐探索。每缩短一段距离,就是向危险靠近一步。有一次蔡宗福驾机一点点向飞机尾流和涡流区靠近,突然,他感觉到机尾处抖动起来,机头猛烈下沉,飞机一下横滚,刷地往下掉……就这样他冒着坠机的危险,终于摸索到了飞机尾流和涡流的影响范围,总结了上千个数据,为确定表演队形作出了贡献。为探索六机、九机表演技术,原大队长谷信、副大队长朱运迎、侯洪仁率领几名飞行员克服稍有不慎就可能空中相撞、机毁人亡造成的心理障碍,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试飞了7印多架次,攻克了机群飞行前后传递误差大,判断保持队形困难大的难关,终于练就了六机、刀机编队特技表演的过硬本领,创造了九机上下分组开花、水平开花等高难度动作。而当时只有前苏联、英国等少数国家具有九机表演能力,从而使我国迈进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1989年9月,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在观看表演队九机表演后说:“你们的九机表演非常精彩,我要回去告诉‘雷鸟’,让他们继续努力,否则,你们就要超过他们了。”
表演队有一盘国外飞行表演的录像带,平时它的上座率最高,大家经常观看,研究怎样提高表演水平。1996年11月,八名飞行员到珠海观摩了国际航展,看了别人的表演很受启发,一回来他们就找到他们领导,积极要求上双机对头、四机横滚等高难动作。
80年代初,个别国家的飞行表演有了拉烟,但人家封锁了技术。表演队机务人员为了争这口气,自己动手探索拉烟技术,拉烟的基本要求是发烟量要大,发烟剂的容器要小。因为飞行表演时飞机处于高速运动中,发烟量小,显示不出飞行轨迹,容器大了妨碍特技飞行。
为此,攻关小组进行了反复试验,自行设计了拉烟罐,自制拉烟剂,终于试验成功了白色拉烟。之后,大家又把目标集中到了彩色拉烟技术上。为了搞成自己的彩色拉烟,他们派人几乎跑遍全国所有的大城市调查,最后在杭州找到了一种用于染制丝绸的进口颜料,经过上千次试验,上千次的失败,最后在各方的帮助下,终于试验成功了蓝、红、白、桔黄的彩色拉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彩色拉烟技术作为科研成果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飞行是一种惊险的职业,特技飞行表演更是险中之险。表演队的每个飞行员都清楚,当它与国家和军队的利益联系时,飞得越惊险越好看,它的价值就越大。惊险就意味着可能有牺牲。但为了提高它的“含金量”,表演队的飞行员怀着为国争光的崇高信念,置生命安危于不顾,承受着几倍于他人的心理、生理负荷,英勇拼搏,把飞机的性能和人的承受能力拼到了极限。
表演队的飞行员一起飞就要作高难度、大强度的特技飞行,平均要承受5~6个g(重力加速度),甚至7个g的过载或是负过载,有时100%的精力还觉得不够用。密集编队飞行表演,飞机间隔只有3米,飞机在空中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要保持队形,飞行员连眼都不敢眨,高度聚集在自己的速度、位置上。此时,如油门稍动一动,驾驶杆稍稍一抖,就可能进入前机的尾流,甚至机群相撞。为了保证空中的高度协调一致,单是推收油门这一个动作,飞编队的飞行员就要在地面掐着秒表反复演练数盲次,把危险性减少到最低限度。单机特技中的加力起飞盘旋,飞机承受的过载有时达到6个g以上,再拉就可能解体。而此时人要承受的过载有时可能会达到7个g以上,这个过载数对人来说又是一个极限,动作稍大一点,就会出现大脑缺血、黑视,调整不好,人就会失去知觉,后果不堪设想。而每当这时他们全凭胆略,一猫腰,一鼓肚子,及时消除黑视。单机斤斗特技表演,飞高了好看,低了有危险。他们从2000米开始逐渐摸索到200米拉起,再低就拉不起来了。单机倒飞,人头顶座舱盖,身体悬空,要推杆用不上劲。在6秒钟的倒飞中全凭感觉操纵,如果感觉稍微有点偏差,就可能机毁人亡。歼七E最小速度值为每小时300ff-米,他们飞到了每小时33)千米,要是油门收得稍过一点,后果就是飞机像秤砣一样往下掉。就这样,表演队每次训练、每次表演,飞行员们都在与各种险情斗,与体能斗,接受生与死的考验;有时还要与自己的心理障碍斗。
在执行表演任务时,有时会遇到天气突然变坏的复杂情况。如果是平时训练可能撤销计划不飞了。而此时也许有一些不太友好的目光望着他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了国家和军队的荣誉,表演队人愿意接受任何挑战。1982年5月15日,在沙河机场,原总参谋长杨得志陪伺葡萄牙军事代表团观看飞行表演,正当下令起飞时,晴朗的天空突然狂风骤起,黄沙铺天盖地。倾刻间,空中、地面能见度下降到不足一千米。此时,他们完全有理由终止表演。可是,为了国家大礼不被轻视,他们毅然驾机起飞,按预定方案精彩地完成了全套飞行表演动作。着陆时看不清跑道,飞行员们靠着坚定的信念和高超的技术稳稳地双机落地。葡萄牙总参谋长在接见时紧紧拉着飞行员的手说:“你们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能成功地进行飞行表演,真了不起!”1992年7月的一天,在执行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交使节表演任务时,九机刚刚起飞,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能见度极差;他们一个盯着一个靠着顽强的毅力在雨中完成了全套表演任务。这个代表团团长竖起了大拇指,连声称赞:“佩服你们的技术,更佩服你们的胆略。”平时的苦练在关键时刻经受考验,锤练了表演队英勇拼搏、敢打硬仗的顽强作风。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阅兵时,天气极差,起飞后,僚机看长机都模模糊糊,他们凭着对共和国的赤诚,以高超的技术,零秒与轰炸机集合,准时以威武、壮观、整齐的队形通过天安门上空,荣立了集体二等功。
如果说飞行员是空中勇士,那么机务人员是真正的幕后英雄。每次成功的表演,都离不开机务人员的辛勤劳动。当摄影机镜头、记者的妙笔对准飞行员时,机务人员却在默默地奉献着。为了空中安全,他们宁愿自已多吃苦,也不让一架飞机带有丝毫故障隐患上天。有一次,飞行员反映一架飞机在空中座舱盖有轻微响声,但机组在地面多次进行增压检查,未发现疑点。为此,中队专门成立了故障研究小组,苦战两天两夜,从讨论人手,分析了空中、需座舱增压的不同点,开车增压检查,还将那位飞行员请来判别声响,终于排除了故障。还有一次,仪表员王建勇梦中醒来,想到白天换陀螺机体减震垫时,究竟装了几个螺帽记不清了,随即叫醒了特技师洪振华一起赶到机场,果然发现有一个螺帽未装。今年10月的一次飞行中,02号飞机在着陆时,飞行员反映左轮刹车短时有效,飞机左偏。机务人员连夜分段检查,直到凌晨4点发现了速度传动杆稍微变形弯曲,排除了故障,保证了第二天飞行。建队35年来,机务大队没因机务问题影响过一次表演活动,飞机良好率始终保持100%,连续6年被空军评为优质机务大队。
意大利空军“三色箭”飞行表演队
提起“三色箭”的名字,不少中国人可能还能回忆起1988年8月K日从电视中看到的一幕。当天的电视新闻报道的是头一天意大利空军“三色箭”飞行表演队在前联邦德国某地上空进行飞行表演的盛况。只见10架涂着红、绿、白三色彩带的飞机集体拉出斤斗后分成4、5、1架3组向3个方向散开,同时向下俯冲。在低空,3组飞机同时向一个地点向心飞行,就在它们交叉而过时,两架飞机猛然相撞,紧接着第三架飞机又与它们撞在了一起,不出一秒钟的时间,3架飞机拖着浓烟坠向地面,其中一架径直砸在了观众席中,化为一声剧烈的爆炸和冲天的烟团。顿时地面上尸体横陈,幸存者乱成一团,哭喊不绝。烈火、鲜血、黑烟,深深地印在了电视观众的脑海里。
对于众多的中国人来说,这是第一次、而且是唯一一次目睹“三色箭”的身姿,可惜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幕惨剧!事实上,“三色箭”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飞行表演队之一,它与英国的“红箭”、法国的“巡逻兵”并称为西欧航空表演三杰,这次失事只是它几十年表演生涯中的一个悲剧性插曲。
意大利是空军学术之父杜黑的故乡,是早期航空业相当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官方开展飞行表演活动较早的国家。早在30年代,意大利就在空军部队中开展了5机编队的特技飞行训练,为此专门建立了编队特技学校和特技飞行训练中队,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断了特技飞行训练和表演活动的进程,二战结束后又迅速恢复。新建的意大利空军中的第2、3、4、5、6和51联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特技飞行表演队,所用表演飞机均为战后最新装备的喷气式飞机。各表演队都起了诸如“黑色骑兵”、“白虎队”一类艺术色彩浓郁的队名。1950年,空军重建了特技飞行训练中队。1960年底,鉴于各国航空表演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意大利空军决定组建专门从事飞行表演的部队。1961年,这支部队正式建成,命名为第313特技飞行表演队。1971年7月1日,该表演队正式取名“三色箭”,著名的“三色箭”队徽也由此产生。该徽记为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底板,底板下方是一只张开的弓和待发的箭,上方是3只并排向上的箭头,取意大利国旗的绿、白、红三色。
与此对应,其表演机也涂成绿、白、红三色。
“三色箭”的表演飞机亦进行过数次更换。1961~1963年使用美制F-86佩刀式战斗机。
全队编制6架。1964年开始,使用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生产的GglPAN轻型攻击机。该型机时速达1100千米。编制数量增加到10架(另备份机1架)。G91一共使用了18年。
1982年,表演队换装意大利马基公司最新研制的MB.339双座教练/攻击机。该型机的最大时速不及t391,但机动性能和低速性能甚佳,为表演水平的提高打下了更坚实的技术基础。
换装马基飞机后,机身涂彩作了小的调整。机身大部分涂成红色。但两侧从机头到垂直尾翼根部斜向拉出一条白色色带,而且从机头至尾后渐次加宽,呈一狭长三角形。白色色带中还夹着一条绿色色带。红色底衬中的白、绿色长三角酷似一只射向前方的箭矢,鲜艳夺目,韵味无穷。
“三色箭”飞行表演队的队员也是精心选拔产生的,飞行员来自空军各战斗部队,要求有服役不少于6年、不低于1000飞行小时的经历。地面技术保障人员也都是经验丰富的机械专家。到目前为止,在“三色箭”表演队服过役的飞行员有80多名,地面飞机维护和保障人员有近200名。他们都具有娴熟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色箭”飞行表演队的表演模式是编队特技加单机特技,1961~1963年采用的是5加1阵容(5机编队特技加单机特技),1964年扩大到9加1阵容。
“三色箭”最有特色的表演项目是各种样式的9机(有时是10机)编队特技。表演空场插入单机表演。单机项目中最有名的是“醉汉”表演,即以侧滑作螺旋。这是一个难度极高的动作,被人称为表演中的表演,艺术中的艺术,迄今尚未见其他国家的表演队能做。
“三色箭”,飞行表演队通常准备3套不同的项目组合,具体实施视表演场的气象及其他相关条件,包括当局需要和现场气氛而定。
其大本营在意大利北部的里沃尔托。它经常在国内和国外进行飞行表演,出访过美国、西欧、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重要航空博览会上均展现过风采。它平均每年表演50余场;总共已表演1500余场。
1988年8月28日,是“三色箭”飞行表演队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天,也是整个世界航空表演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天。
这一天下午,位于德国西部莱法州凯泽斯劳滕的拉姆施泰因机场上,万头攒动,数万名观众翘首向天,兴奋地观看着“三色箭”飞行表演队的访德表演。
拉姆施泰因机场是美国在欧洲最大的空军基地,于1953年建成,占地1300公顷。北约中欧司令部、美国空军欧洲战区司令部和第86战术战斗机大队的两个F-16中队均驻扎于此。自1955年始,美军为联络当地居民的感情,每年选定一天作为“开门日”,邀居民进入基地参观。1973年,“开门日”改为“飞行日”,把参观活动改为观看飞行表演。由美国空军表演队或邀请其他国家飞行表演队进行特技飞行表演。这项活动很快成为欧洲最大规模的飞行表演,观众规模迅速突破了10万,观众成分也从当地居民扩大到全前联邦德国居民乃至前联邦德国邻国的居民。每逢飞行。B,都有大批观众成群结队从各地乘车赶采。8月28日这天,场内场外观众据说达到了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