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
当家长鼓励孩子做某件事情或者改正某个坏习惯的时候,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是孩子最难坚持的阶段。
崔颢乐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怎么样,但是好朋友却很多,几乎每天崔颢乐家里都挤满了人。他们在一起聊明星、玩游戏、谈服饰、演话剧、编饰物,几个小女孩个个多才多艺,就是学习成绩不好,期中考试个个亮了红灯。崔颢乐父母急了,警告崔颢乐除了探讨学习问题,其他的事情一概不许小朋友到家里来讨论。
崔颢乐也觉得自己玩得过了火,决定踏下心来把落下的课程赶上去。当有的小朋友来找崔颢乐玩的时候,崔颢乐拒绝了。很多小伙伴不满意,有的甚至说:“成绩不好就不好呗!本身就不是读书的料!”“看她那样,还想学习成绩好呢?”其中一个小伙伴还在同学之间传播,崔颢乐不是她们的好朋友了。那些好朋友在学校玩游戏的时候也不像以前一样和崔颢乐结成亲密一组。常常形单影只的崔颢乐很伤心,但是她仍然坚强,因为她下定了决心要把自己的学习成绩赶上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崔颢乐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看似孤家寡人的崔颢乐心里非常充实。期末考试来到了,崔颢乐的成绩竟然进入了班里的前十名。那些小伙伴都对她刮目相看了。更让崔颢乐开心的是,假期里,那几个小伙伴又主动聚到了她家,她们不是来玩耍的,而是请崔颢乐帮助她们学习的。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要使得孩子能够顺利实现目标,一定要预防“半途效应”。
1注重目标的合理性孩子制订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合乎常理、合乎孩子的实际情况。比如在学习上,目标的设定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最好在伸手跳一跳就可以够着的高度。
2从小教孩子专注做事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根据孩子实际年龄所该具备的能力,给孩子安排事情。期间,要注意监督并锻炼孩子善始善终、不受干扰、攻克难关的能力。
如果孩子做游戏,就监督他把一个游戏做完,再干别的;如果孩子吃饭的时候东张西望、边吃边玩,家长就可以提示他要么吃饭要么玩,吃完饭再玩才是好孩子。
3目标执行中不断修正、调整美国现代成功学代表人物安东尼·罗宾指出:“知道目标,找出好的方法,起身去做,观察每个步骤的结果,不断修正调整,以达到目标为止。”一个目标的设定,往往受到自我认识、当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可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需要对目标施行适当的调整、修正,才利于目标的实现。
家长告诉孩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情况会随时发生变化,比如订立目标的时候,外语考了70分,目标任务是到期末外语达到80分。可是,由于比较努力,期中的时候就达到了90分,那么就要调整期末目标任务,最低定位90分。
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检验、发展、改进目标,以使目标更符合现实情况和自己的状态。这样订立目标才有切实可行的意义。
4少做无用功如果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学习效率不高,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把目标实现的时间往后拖。越往后拖,越容易因为看不到进展而闹情绪,以至于“半途而废”。
做功课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有些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做的,比如边写边玩,写一会就听音乐或者电视等。如果想尽快写完作业去看电视或玩游戏……就要把这些想法写在小本子上,激励自己尽快完成眼下的学习任务,然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