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71600000005

第5章 自由法则(2)

一大片蛮荒土地,到处是原始植被和野生动物。从茂密的丛林或热带雨林到北极冰川、高山雪地一类的“白色荒原”。

荒原旷野,从未用于或无法用于耕种或放牧的土地。

一片海域或天空,如莎士比亚作品中所言,“我独自站在礁石上,周围是茫茫大海”(《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海洋。

一个险象丛生、艰难困苦之地:要想抓住机会,全凭自己的技能,无法指望外援。

与天堂有别的世界:“我走过人世间这片茫茫的荒野。”(《天路历程》)一个物产富饶的地方,如弥尔顿作品中所言,“一片甜美的荒原”。

弥尔顿使用“wilderness”(荒原)一词,是因为他能领悟到活力与富饶是野生环境中十分常见的真实状况。故“一片甜美的荒原”有如海中数以亿计的鲱鱼或鲭鱼幼仔,成群成群的磷虾,大草原上野生植物种子(今天的食物面包就是用植物种子的胚芽做成的)——所有异常丰富的幼小动物和植物,给这一自然环境系统提供了养料。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荒野”又暗含以下意义:混乱、情欲、未知、禁忌以及快乐与罪恶之源。从这两种意义上看,荒野是一个充满着原始力量的地方,既给人以启迪,又让人面临挑战。

野生

我们可以说纽约和东京是“自然的”而非“野生的”,因为这两座城市并没有违背自然法则,它们只是在让谁栖居于此和提供何种庇护的问题上享有着独断权,它们不容许其他生物闯入,以至于到了不合常情的地步。“荒野”这种地方能让潜在的野性充分发挥,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在这里依其自性,繁衍生息。在生态学上,我们称之为“荒野系统”。当一个生态系统充分运作时,所有成员都会参与其中。因此,荒野就是万物一体。人类原本来自于这个整体,故而考虑重新回归其中成为一员绝不是一种退化现象。

到十六世纪,西方世界、亚洲诸国以及从印度半岛延伸至北非海岸一带的文明小国与城市,其生态环境都已日趋恶劣。人们对自然越来越无知。由于扩大放牧或耕种,原始植被大多毁坏殆尽,留下的土地经济价值甚微,多是一些“不毛之地”、山区或沙漠。一些濒危的大型物种,如大型猫科动物、沙漠羊和黑羚羊之类,只能退避到更为恶劣的环境里勉强生存。这些文明国家的统治者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动物习性的了解越来越少,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深入、广泛地学习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在过去是相当普及的。通过物物交换,他们学会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经营以及能言善辩。只有那些偏远地区的农夫,即当地的乡民,仍保留着往昔一些有关动植物的实用知识和对古老生活方式的记忆,而城镇居民或豪门士绅则少有机会了解野生系统的运作。为此,在之后的都市神话(伴随中古时期的基督教和后来兴起的科学而生)的主要文本里,先是否定灵魂,然后否定意识,最后竟连对自然界的感知也否定掉了。当时否定自然的机械论思想盛行,欧洲广大民众由此一步步丧失了直接体验大自然的机会。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自然探险者:这些人为了探寻资源,在豪门贵族或商贾大亨的资助下,深入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他们是征服者和传教士。欧洲人杀绝野狼和黑熊,大肆砍伐森林,任意放牧畜养。

为了蓄奴、捕鱼、制糖和开采稀有金属,他们走遍天涯海角,远至亚洲、非洲和北美大陆。这些高度文明且好战的国家屡次掠夺野生自然资源,攻击土著部落,因为这些部落是由一群没有教会,没有国家的人组成的。

为了黄金或原糖,这些白人只好放弃他们值得珍惜的东西:他们应当探寻做人的意义,怀疑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寻问自己为了国王的荣耀,或者为了获取黄金而付出生命是否值得。(一个陷入困境、饥肠辘辘的人站在佛罗里达的沼泽中,打量着自己残缺的剑刃和破损的西班牙式斗篷。)有些人,像努诺·德·古兹曼①,变得疯狂无度、残忍成性。“最①努诺·德·古兹曼:全名Nu.oBeltrándeGuzmán,十六世纪西班牙征服者,墨西哥殖民时期的独裁者。——译者注初,古兹曼统治这个省时,这里还有两万五千名印第安人,面对命运的改变,这些印第安人屈服顺从,默然无言。后来古兹曼将其中一万人贩卖为奴,其他人担心同样遭此厄运,只好背井离乡。”(托多罗夫,1985,134)科尔蒂斯,这位墨西哥的征服者,最后沦落为一名丧失权利、受尽折磨的乞丐。阿尔瓦·努涅斯衣不蔽体地穿越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长途跋涉达八年之久,最后脱胎换骨变成了一名新大陆人。他重新选择了古老的生活方式,完完全全改变了自己。他有一颗悲悯之心,自给自足地过着简朴生活,还能替人看病。像古兹曼和努涅斯这两种类型的人,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还有一个人也登上了龟岛(北美大陆)历史的能剧舞台,与在历史进程最远端的努涅斯相遇,这个人就是雅希族人伊什;他走进文明社会,正如努涅斯因绝望而走出文明社会一样。努涅斯是最早进入北美大陆、深入了解土著人神秘心灵的一名欧洲人。伊什则是充分了解这神秘心灵的最后一名北美土著人——可悲的是,他最终不得不弃之而去。然而,那种存在于两者身上的神秘心灵不会消失,也不会被遗忘。它长期蛰伏在我们中间,就像一颗坚实的种子在沉睡,等待着烈火或洪水再次将它唤醒。

在介于其间的几个世纪里,南北美洲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不是过早夭折,就是在被征服的过程中死于非命(就像无数欧洲人一样),而且,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北美野牛灭绝了,一千五百万只叉角羚也消失了。草原及其表土大量流失,只有一些残留的草丛在古老的原生树林,如美洲东部的阔叶林、西部的针叶林中存活了下来。其实我们都清楚,真实的破坏远比这严重。

人们常说,边疆在美国历史上起了特殊的作用。它既是一个冲突爆发的边缘地带,一个破烂不堪的地方,又是两个完全不同世界之间的一个奇特的交易场所。这一地带的交易从动物皮毛、猪舌牛舌到各种鸟类应有尽有。有一条依稀可辨的界线,文化入侵者能从此跨过:

走出过去的历史,进入永恒的现在,这一生活方式适应于一种更为缓慢、更为稳定的自然进程。在欧洲,几乎无人知晓能够进入神秘时空的通道,因为它们大都被人遗忘。当欧裔美国人在北美很多偏远的地区垦荒修路时,他们重新发现了这样的通道——自然本身那种飘忽不定的景象,这常常让他们深感迷惑。

现在,对许多北美人来说,“荒野”指的是被官方认定的公有地,由森林服务处或土地管理局掌管,或归属于州立公园、国家公园。有些小型而重要的土地则由一些私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持有,像自然资源保护机构、公用土地信托基金会。这些是整个北美大陆所保留下来的圣地。北美大陆曾经是美洲原住民非常熟悉的栖居之地,现在只有小片小片的土地还保留原貌。在最后残留的小片土地上,原生态的自然在悲叹、在开花、在筑巢、在闪烁。这类土地只占美国领土的百分之二。

但是,野生状况(wildness)并非仅限于这百分之二的公认荒野区。如果变动一下界定的标准,野生状态则无所不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各种真菌、苔藓、霉菌、酵母菌等等,不仅生活在我们周围,而且也寄居在我们体内。鹿鼠在后门廊活动,野鹿穿越高速公路,鸽子在公园里嬉戏,蜘蛛在角落里织网。记得我在“沙巴溪”号油轮当机舱清洁工时,曾看到过这样一幕:当时轮船正驶离中太平洋,我在清洗刷子,突然发现了藏匿在油漆间里的蟋蟀。

可以说,能量之网中的奇异复杂的生物,依循荒野系统的生存法则,栖息在城市土壤肥沃的偏僻处。这些生物随处可见,如空地和铁路边的耐寒花茎与叶柄,一队队坚忍生存的浣熊,滋生在沃土与酸奶里的各种细菌。culture(文化、培养)一词从未脱离其在生物学上的基源义:一方面,它是指“一种悉心保存下来的唯美和智慧的生活”;另一方面,意指“传承下来的所有社会行为方式”。

正如该词在yogurtculture(酸奶菌种培养)中的含义所暗示的那样,它需要一个有利于其滋长的生存环境。文明是可以渗透的,正如荒野会有人入住一样。

荒野可能会暂时缩小,但野性绝不会消失无踪。一个荒野幽灵在全球游荡着:原生植物成千上万的小小种子正潜藏在北极燕鸥脚下的泥土中,在干旱大漠里的沙粒里,或是随风漂浮。这些种子都能以独特的方式适应特定的土壤或环境。每一颗种子形状微小,长着细细的绒毛,能浮在水面,冻于地下,亦或被吞噬,不论怎样,总会有胚芽保留下来。荒野一定会再获重生,但绝不会美好如初,不会像全新世①的清晨那般阳光明媚了。人类的所作所为将导致众多生命从地球上消失,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土壤的恶化和水源的枯竭早已使危机显露:

“水里黑色的东西是什么?

①全新世(Holocene):地球地质史的最后阶段,时间从一万年前到现在,特点是气候比较温暖。

在这一时期,人类技术有所精进,逐渐走向现代文明水平。——译者注那不是沾满油污的水獭吗?”

我们从何处着手去消解文明与荒野之间的对立呢?

你真的认为自己是一种动物吗?学校就是这样教的——人是动物。

这种说法很不错,我一直很是赞赏。而且,我一再回过头去对此重新进行探讨与检验。我在一个小农场里长大,那里有牛有鸡,后院篱笆外是一片次生林。因此,我有机会看到人与动物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的情形。

然而,很多人虽在童年时就听说过“人是动物”,但并未理解其真正含义。也许他们认为自己与人类外的世界相距遥远,对自己是动物这一说不能确信。也许他们更愿意假想自己是某种比动物更高级的生物。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其他动物可能也会觉得自己并非“仅仅是动物”。但是,在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之前,我们必须思考一下我们作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我们的身体是具有野性的。听到呼叫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回头;看到悬崖时,我们会感到眩晕;危急时,心会怦怦直跳,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安静时,会放松心情,凝视前方,沉思冥想——这些都是所有哺乳动物共有的生理反应,在各种哺乳动物身上都能观察得到。动物的身体,无须意识的介入,即可自行呼吸,保持心跳。

在很大程度上,这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调节,是生命的本性使然。感觉和知觉不完全来自外在,而持续不断的思维和不断涌现的意象也不完全出自内在。世界是我们所感知的实在,与我们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意识和想象里有不少成分是我们无法明了的,如想法、记忆、意象、愤怒、喜悦等都是自发产生的。心灵深处和无意识是我们内在的荒野之地,而且也是(美洲神话中的)短尾猫时下的栖身之地。

我不是指个体心灵中的个体短尾猫,而是指在梦与梦之间穿行的短尾猫。那种有意识按部就班的自我只占据小小的区间,就像大门旁边的小隔间,用来留意某些物类的进出(有时会扩大范围),而思维中其他意识的自我则只关注自身。可以说,体在心中,两者都是天性使然。

有人会说,这一切都理应如此。“我们虽是灵长类哺乳动物,但我们有语言,而动物却没有。”从某些定义看,动物或许是没有语言的,但它们确实能进行广泛的交流。而且,通过呼叫系统,我们也开始能够明白它们的意思。

有人认为,人类在某些方面比(其他动物)更“聪明”,先是创造了语言,然后建立了社会。这种看法其实并不正确。语言和文化是源自我们生物—社会的自然存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是动物。语言是一种心身兼备的系统,随着我们生存的需求和神经功能的完善而不断发展。如同想象和身体一样,语言也是自然演化的。且语言错综复杂,是我们理性思维无法理解的。

正如描写语言学派所坦承的那样,但凡试图科学地描述自然语言的做法,都是有缺陷的,毕竟小孩很早学习母语,实际上到六岁时就已掌握了。

语言是在家里和实际使用场合中习得的,而不是在学校。未学过规范的语法,我们照样能说出语法正确的句子,一句接一句,我们一生中所有醒着的时刻都是这样。我们没有特意去记单词,却总能在无意识中不知不觉地积累大量的词汇。无论是作为单一个体还是单一物种,我们都不能认为语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能力的形成曾受益于其他方面:天上行云聚合消散(以及臂状的云气缓缓地翻卷,先是向后,接着向前);枝上菊花分解再生;育空河水从育空高原流出,其河床下闪现古河床的水痕;山风在松针之间穿行;松鸡在鼠李丛中啼鸣。

学校的语言教学就是选定一小块规范语言行为的领地,培养一些最受人喜欢的特性——凭借这种文化上界定的精英标准,将有助于你寻求工作,或在聚会上帮你赢得社会信誉。有人甚至可能学习如何制作被称为专业论文的拜占庭艺术品。为何要精通此技,自然有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然而,那种驱动力,即“艺术造诣”(virtu),仍是天性使然。

同类推荐
  • 王安石集

    王安石集

    本书选择了王安石的诗歌88首,词12首,文(包括赋)20篇,共计120首(篇)。内容着重于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思想、言论及主张等。
  • 三余堂散记

    三余堂散记

    推荐一商震本性是诗人,诗人的性情、才气、胆识,诗人的思绪绵延、情思丰沛,甚至诗人的醉意、童心与悲伤,都可在《三余堂散记》读到。推荐二出没典籍,触摸现实,是笔记体随笔最常挥洒的空间。《三余堂散记》亦然,上起《左传》《史记》,下抵诗酒酬唱,一则一则记下,读者可随时随处随意翻阅,偶得一二,乐不可支。诗人以笔记的方式写诗论,因其发散性思维,也因其不时的灵光闪现,历来都兼具了思想性与可读性,颇值一看。商震在《三余堂散记》中,出没于中国古典文论与当下生活现场,全书有仙气、有地气,也有锐气。合而观之,则是以性情胜。有性情则有活色,有活色必能生香;活色生香。
  • 声在树间

    声在树间

    本书是一部亲近乡村的散文集。村庄的每一个地方、每一种动植物、每一个人物、每一则故事都是作者描写的对象,枣树林、葡萄园、西瓜地,向日葵、萝卜花、扁豆花,野鸭、野鸭、野兔,做暖鸡生意的二闷、离家出走的妹妹、编竹筐的舅舅,偷桑葚、地窖取瓜、自酿葡萄酒……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调勾勒乡村的风景,并赋予它们温情。回忆乡村美好时光的同时,揭示了乡村生活朴素的真理。《声在树间》,是对生存大地进行深沉思考后的书写。
  • 中华国学经典(孝经)

    中华国学经典(孝经)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机智老爸机灵儿

    机智老爸机灵儿

    爸爸课实用读本《机智老爸机灵儿》主要呈现的是一个作家父亲的生活体验和教育体验。在表现形式上,刻意选用较自由的手记体,似小说,似散文,似随笔。初看似乎杂乱,但在这似那似中,充分展示出其独具的文学才华以及极富参考价值的教育思考。幽默机智当然是《机智老爸机灵儿》的最大特点之一。不管从何页开始,读者获得的最鲜明印象都是:这家伙,挺机智,很幽默。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情况,这位老爸总可以“机智”起来或“幽默”一嘴,使事情具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老爸嘴里的“少爷”也“机灵”起来,长此以往,“少爷”想不是“机灵儿”都不成了。
热门推荐
  • 精灵宝可梦之波导未来

    精灵宝可梦之波导未来

    时空的折叠,命运的相遇……人类与宝可梦,人类与人类,宝可梦与宝可梦之间,重重叠叠的羁绊与阴谋。为了成为宝可梦大师,踏上不归的冒险之路。那么,变强究竟是为了什么……以宝可梦动画的口吻创作的微子供向小说,风格轻松,节奏较快,故事发生在小智成为阿罗拉地区初代冠军的两年后,世界观由动画、游戏等信息综合而成,各种宝可梦人物的未来都有交待,作者心目中完美的主角和故事,主角的宝可梦都是我最喜欢的,将会补全在原作中没有实现的遗憾。《精灵宝可梦波导未来》作品未解禁现重发。
  • 雾窗

    雾窗

    第一次的绎动,第一次的不安,是生命中最纯情最美好的盛开。如果所有最初的情感都能给我们最好的回忆,那该有多好。然而在最纯情最美好的年龄,他们也仍然承受着整个社会变型的压力。校园不再是象牙塔,而是万花筒。从青春期孩子所面临的生活与选择,洞察社会百态。《雾窗》以媒体人身份介入调查中学生自杀案,用纪实手法擦亮迷雾。。。
  • 魔道中人—

    魔道中人—

    白卿言?─???有一人一席白衣肃然,心系天下却冷清一世。七载有余,再遇他魂回来,拥他入怀,事到如今你可愿信我这满身剑戬,却有片刻想护你。苏青安?─??世人皆知苏家公子举世无双,却不知他彻夜寻灵七载,在遇时,他却已是双人归。有多少不可解寂寞,留不住亦说不出…白忘川?─??又说菩提树下花开花落,伏心明智了顿悟,却在三生石上刻着执迷不悟。白忘川,一梦忘川忘道,忘恨,忘善,却忘不了痴情妖缘。君无恙?─??归来时世人笑我一身疯骨偏执。手中月邪双灵惜,一生与你搏命间试探,若我心不甘,你又可愿度我?
  • 帝国:日不落

    帝国:日不落

    25000年前人类的祖先出现,经过数千年的进化,人类已成为了地球上生物链中的顶级生物。但是,这却并没有改变人类的贪婪与自私。自有文明记载以来,人类互相残杀,发动战争。宗教、土地、资源、种族、甚至女人,为此发生了无数次的战争,从欧洲罗马时期企图征服世界,华夏九州秦国灭六国一同天下,到英法百年战争,华夏九州的内乱层出不穷,以至于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从未停止过屠杀同胞。
  • 火影纪

    火影纪

    意外重生,家族弃子,独创人生,逍遥天下,我为谁狂
  • 如意皇子妃

    如意皇子妃

    廿余载,就像是一场梦,在她的梦里,孤独是主旋律,自责是结尾音,而在他的梦里,后悔是主旋律,不甘是结尾音。重来一次的生命,却与那场梦完全不一样了。她是人人羡慕皇帝亲封的如意郡主,自小便与宣新第一美男子六皇子苏荼定下了亲事。他是面面俱到样样优秀的六皇子,是君卿心里最满意的皇位继承人。可是——她有无情的父亲,狠心的继母,恶毒的姨娘,跋扈的姐姐。母亲被杀,身份被换,未婚夫被抢,自尊被践踏,这一切都是她归来时要夺回的东西。他有心机深沉的嫡母,居心叵测的兄长,狼子野心的卿臣。
  • 快穿之九曜同途

    快穿之九曜同途

    【宿主请好好对待我】小迷弟瑟瑟发抖的在角落里。“什么时候你帮我找到小羽儿我就把你放出来”一脸妖孽的某男。
  • 在域

    在域

    为复活族人的夜人,于千年后的对手相遇,被误解的目的,将六人卷进战斗的深渊,为了各自想要守护的东西,这场不分正邪的战斗,在一件神秘之物下,开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仇恨,堕落天使

    仇恨,堕落天使

    月清樱,一个豪门世家的千金小姐,亲眼目睹了家族的惨败,父母的死亡,年仅十三岁的她跟着哥哥月清玄入了血门,成为了血门的圣女,从此,由天使堕落成魔鬼,走向那血雨腥风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