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9700000023

第23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

画地为牢,裹足不前,这是知难而退,自甘堕落。所以当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是因为能力不够”时,被孔子狠狠地训斥了顿。孔子说:“能力不够,会在中途走不动的时候停止,可你现在却是画地为牢,根本就没有出发。”(《论语·雍也》)。

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背登攀。”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肯立志坚决地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换句话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事实上总会有所收获。相反,凡事太功利主义,还没有开步就问终点何在,利益何在,期望值太高,太迫切,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结果便很容易自己把自己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甚至裹足不前打退堂鼓了事。

冉求正是想打退堂鼓,所以圣人予以激励,要求他开步向前走,哪怕“中道而废”,也比停步不前好。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人就害怕担风险,他们把“不变应万变”奉为真理,固执地抱守着过去的经验而不求变通。然而,时移世易,墨守成规,只会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圈,而人在圈里久了,便成了“囚”,想要有所发展也就难了。

这些人总是在遭遇很大危机的时候,才想到要改变,但到了这一步已经太晚了。这些人最可怕的心态是,习惯于某一种固定的模式:“我过去做得很好啊!为什么要改变?”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其实,失败往往就从现在开始。

他们并没有预见未来,他们只相信现在看到的,认为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

但是,过去的成就只需留下脚印,而不是让我们感到自满。如果你想改变,却遇到阻力,别人不相信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给他看!

不知你是否经常观察小孩子玩游戏?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总是喜欢变更规则、界线、角色和游戏方式。他们花在翻新游戏的时间,甚至比实际游戏的时间还多。大多数小孩不喜欢受人限制,不喜欢千篇一律,喜欢不停地创新、再创新。

研究行销管理的专家们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竞争会造成限制。这个意思是说,传统上一般人习惯用“硬碰硬”的方式与人正面竞争,但是这种短兵相接的方式并不见得是最有效的制胜之道,反而会限制成功。因为当你正面去竞争的时候,等于你完全认同这个游戏,并愿意遵守某些固定的规则与观念,你的思想就会受制于某一个框框,反而阻碍你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绝大多数人宁愿相信,遵守既定规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否则,如果人人都想打破规矩,岂不是天下大乱?然而,根据孔子的观点,宁可出发受阻,也不要原地踏步啊!

专门从事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克利杰在他的著作《改变游戏规则》中指出:“在运动场上,很多运动选手创造的佳绩,都是因为打破了传统的比赛方法。”杰出的运动选手普遍具有这种“改变游戏规则”的特征。

根据罗伯特·克利杰的结论:打破常规是一种心态,可以鼓励人不断学习,不停地创造。所以,如果你想改变现状,尝试新的挑战,那就突破规则,改变游戏方法吧!

当然,话又说回来。半途而废也并不是圣人所倡导的。孔子说:“庄稼出苗而不吐穗开花是有的吧!吐穗开花而不结果实也是有的吧!”苗而不秀、秀而不实都是半途而废。

拿人生来相比,小时候,资质很好却没有学成,连个大学都没考上是苗而不秀,根苗虽好却没能开花。大学考上了,毕业了,工作一无成就,“混日子罢”,是秀而不实,虽然也曾经开过花,可昙花一现,转眼即成过眼云烟,昨日荣耀。

这样一说,我们大半的人不都成了苗而不秀或秀而不实了吗?

事实上,拿高标准严要求来衡量,人生也就是这样,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

当然,如果降格以求,也就不一定是这样了。以我们今天的情形而论,发表几篇文章就是学者,拼凑两本书就是作家,“千古文章一大抄”,专家教授满天飞,那也就人人都苗而又秀、秀而又实了罢。

不管标准一不一样,回到孔子的原话上来,他的意思不外乎是勉励我们向颜渊学习,自强不息,死而后已,而不要半途而废、苗而不秀或秀而不实,这倒是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了。

10.不要自欺欺人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论语·述而》

求知最忌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人们时常讽刺那种只会说“Yes”的“假洋鬼子”,这是不懂装懂的典型形象。而实际上,生活中这样的“假洋鬼子”到处都是,充斥于各行各业。

如果只是读书求知,这种“假洋鬼子”还不过是害己而已,没有什么大碍。但如果让这种人从政治国,那可就不是害己的问题了,小则害己害人,大则亡党亡国。

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能凭空创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才能。我总是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多地看,用心记下来。我是属于次一等的智力。”

所谓次一等的智力就是“学而知之者,次也”,相对于“生而知之者,上也”(《论语·季氏》)的天才而言。

正因为是次一等的智力,不是天才,所以要多闻多见,也就是“敏而好学”。也正因为是次一等的智力,需要“敏而好学”,所以不能“不知而作”,而是“述而不作”。

可见,这一段实际上是孔子对自己学风和做学问态度的概括性自我介绍,包括了在其他地方谈到的“述而不作”、“敏而好学”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等好几方面的内容。

同时,孔子之所以这样自我介绍,也是针对当时存在的“不知而作”现象有感而发的。孔子的意思是说:那些自己不懂却能够凭空创作的人大概是天才吧,我可没有这样的天赋才能,我的一切都是靠学习而得来的,所以,我的写作也好,我的教书也好,都是言之有据的,不敢乱来。

“不知而作”的人却恰恰相反:自己不懂而又“硬撑”,处处冒充内行。这种人做事,小则贻笑大方,大则害己害人,甚至祸国殃民。孔子正是看到了这种“不知而作”风气的严重危害,才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反对“不知而作”的行为。所以,我们也绝不可以小看了它的危害性。

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这是一种不老实的自欺欺人的行为,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没有人要求你作一本百科全书。即使是个最有学问的人,也必有所不知。所以,坦白地承认你对于某些事情的无知,这绝不是一种耻辱。相反的,别人会认为你的谈话有值得考虑的价值,因为你没有虚伪,没有吹牛。

有个美术评论家总是大吹大擂,凡事不懂装懂。

有一天,那个美术评论家被一位知名人士所邀请。这位名人家来了不少美术界的知名人士,他们谈笑风生,畅所欲言。

不一会儿,那个主人拿来一幅画像说:“这幅画是我刚买来的毕加索的画,请各位评论一下。”

于是,装懂的那个美术评论家马上就说:“线条粗而鲜明,色彩也华丽,果然是毕加索的画呀,你刚才拿来的时候,我就知道是毕加索的作品。”

对此,主人再仔细看了一下,说:“对不起,是我介绍错了,这不是毕加索的作品,而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

“什么?米开朗琪罗的作品?”

顿时,在座的人都看着那个美术评论家捧腹大笑,结果,装懂的那个美术评论家脸色通红,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

不要不懂装懂,孔子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所以,我们绝不要低估了不懂装懂的危害。因为它完全可能由一种个人品质而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公害,遗患无穷。

11.学习是成长的阶梯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论语·子张》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信实的人,只是他们不像我这样好学罢了。”(《论语·公冶长》)

可见,圣人与我们忠诚信实都相同,所不同的,只有两个字:好学。

夫子自道,给人以亚历山大论天才的感觉。亚历山大说:“人们常把我的成功归功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不过是刻苦而已。”

好一个“好学”,好一个“刻苦”,说起来平平常常,做起来却见分晓。所谓“看似容易却艰辛”,一个人没有真切深刻的感受,是说不出这一番话来的。

回到夫子自道的“好学”二字加以体会,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不仅夫子自道,说他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好学。在他的眼中,颜回也是一个好学之人。而且,只有颜回好学。鲁哀公曾经问孔子:“你的学生中哪个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迁怒于人,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过好学的人了。”这一方面说明在圣人看来,只有颜回才是真正得了他的真传,继承了他的衣钵,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进一步知道了“好学”的品质不是随便什么等闲之辈都可以有的,从而使我们再也不敢自诩为“好学”的人了。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孔子说到颜回好学时,并没有说他文学如何如何了得,历史如何如何了得,语言如何如何了得,而是说他“不迁怒,不贰过”,既不迁怒于人,又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这在我们看来,完全是品德问题,而不是什么好不好学的问题。这又一次说明,在圣人门下,学习决不仅仅是指书本知识、文化知识,而是包括“德育”的内容在内的,所谓“进德修业”,在儒学里,都是属于“学”的范畴。颜渊也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孔子不仅这样说,而且还这样实施于教育之中。

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提高思想修养。德育、智育一起上,这也是所谓的“又红又专”的教育方针。

真能做到“又红又专”,品学兼优,自然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说到“不迁怒,不贰过”,这六个字可真是我们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修养。所谓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不拿别人做自己的出气筒。比如说,自己在外面受了气,不拿太太做出气筒;受了大人的气不拿孩子做出气筒。或者,受了上司的气,不拿下级做出气筒,如此等等,那可真是难以修成的涵养。至于说不贰过,就是知错而改,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的修养。能够做到这一点,不说是非圣人不可,起码也得像颜回那样的贤人才能做得到。

圣人强调“好学”,在于勉励我们不要太看重先天的资质而要重视后天的学养,勤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的人。

那么,学习,我们应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呢?孔子又说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无论是学习还是进德修业等等,这都是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好——乐在其中。

“知道”偏重于理性,对象外在于己,你是你,我是我,往往失之交臂,不能把握自如。所以,当需要我们身体力行进行实践的时候,往往难以做到。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锻炼身体很有好处,很有必要,但要天天早上起来坚持锻炼身体,那就很少有人能做到了。

“喜好”触及情感,发生兴趣。就像一位熟识的友人,又如他乡遇故知,油然而生亲切之感,但依然是外在于我,相交虽融融,物我两相知。比如说我们很多人都会说自己“喜好”看书,这是确实的,但“喜好”的程度有所不同,大多数人是“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本浏览浏览,那本翻阅翻阅,觉得有些累了,扔在一边,明天再读。这就是“好之者”,甚于“知之者”,但还没有进入“乐之者”的境界。

“乐在其中”才是“乐之者”的境界。这种境界有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词语来形容,这就是“陶醉”。陶醉于其中,以它为赏心乐事,就像亲密爱人一样,达到物我两忘、合二为一的境界。比如颜回,住在贫民窟里,用竹篮子打饭,用瓜瓢舀水喝,人们都忍受不了那种贫困,而颜回自己却乐在其中。(《论语·雍也》)又比如孔子,发愤起来就忘记了吃饭,高兴起来就忘掉了忧愁,甚至连自己快要老了也不知道。(《论语·述而》)用当今时髦的话来说,这就叫做“太投入了!”

很可惜,现在“投入”学习,“投入”修养自己的人都太少了,而多半“太投入了”的,是在麻将桌上,坐在那里居心叵测得很,那可真是达到了“乐之者”的境界啊!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出状元也罢,非状元也罢,总有他从事这种行业的手段和工作方法。子夏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你要做一个工匠,总得进入一个店铺或作坊,在那里锻炼你的手艺,做成你的产品。同样的道理,你要做一个君子,要实现你的理想,达到你心目中的“道”,那也得有一定的修炼手段和方式,这就是学习。所以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不学则一事无成。

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学习创新,创新学习,循环往复,不断进步。因此,广义地说,学习是创新的惟一捷径,也是成功的惟一捷径。

成功无止境,创新无尽时,学习无尽期。

《国语》记载晋文公向臼季学习读书,过了三天,文公说:

“我觉得一时用不上,知识倒是增长了。”

臼季回答说:

“既然知识多了,等到用得着的时候,不就比未学者要强吗?”

难怪美国哲学家、诗人桑塔亚那如此断言:

“即使最聪明的智者也要永远学习。”

成功的人生,应该是像河流。无论多少艰难险阻,始终矢志不渝,不断吸纳,不断积累,不断准备,终会漫溢而过、破决而出,这就是孟子所谓的“盈科而后进”。

说到底,还是劝大家学习。

我们补充一句,就叫做:

“学习,学习,再学习。”

同类推荐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草图,是一次永远无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人们在面对抉择时接近没有判断的依据。我们既不能把它们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人生是从生到死的过程,对人生多一些思考,生活才会少一些盲目。
  •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慈悲是一种爱,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对尘世间一草一木的爱。本书源于贤宗法师的人生体悟、修行心得以及讲学录,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两个特色,一是“向下”,法师分享给我们的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生活的智慧;二是“缓慢”,句句通俗易懂,紧贴内心,读来依依不舍。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禅的哲理

    禅的哲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离空,空不离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无挂碍。无挂碍故,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离一切诸相。应无所住。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万法无滞。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本来洁净。本书中的佛陀故事,是李文明君写的。本书谈不上有什么思想,只是作者个人的一些人生体验,与佛学没什么关系。但之所以要写这本书,当然是缘于对佛陀智慧的尊崇。此书起源于我之佛心。因此读者只要把这本书与《金刚经》、《心经》结合起来看,亦可见如来。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殇婚

    殇婚

    冉文丽离异外租住处,幸遇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圣像。在现实的生活,她不得不向菩萨恭敬虔诚的倾吐自己的心声,至诚的不可思议,点亮了她的生活。遂发生不思议的事情----从她前世的经历、再前世的经历、以及元神处,顿悟人生。
  • 心上有今名为念

    心上有今名为念

    她,是官家和皇后娘娘跟前长大的郡主,是太后大娘娘宠爱的孙女,是傅大人和傅夫人的掌上明珠,是尹家大娘子的次女,是尚书小姐的深闺,是伯爵公子的毕生所爱。如此一个人,却被皇城里的三殿下骗走了。没多久,四殿下逼宫上位,没想到给他的竟是万箭穿心……
  • 神是坐在后面的女高中生

    神是坐在后面的女高中生

    信奉无神论的高尾在机缘巧合之下遭遇了成为时空之神的同班女高中生黑崎,因此得知这个世界不仅有神的存在,而且神们,居然全是女!高!中!生!不愿相信这个设定的高尾试图撇清与神的距离,却在种种麻烦之中卷入了神界的纷扰,上演了一次又一次啼笑皆非的人神喜剧。搞笑吐槽玩梗恋爱青春日常轻小说现在火力全开。新人新书,刚刚签约,还请多多支持。ps:欢迎加入书友群,群号:711364553
  • 懒神修炼记

    懒神修炼记

    最懒的人,他最大的兴趣便是睡觉,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一直睡觉,最大的梦想是能够达到做梦都梦到自己在睡觉;调皮,帅气却又有点傻气的他喜欢一切真善美的事物;与一块奇妙石头的邂逅后,他的人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夜飞天的故事,懒人成神的传奇,人间不败的传说,宇宙无敌的神话,这是专属于懒神的传奇,现在开始将为您一一的揭开。
  • 环球旅拍家

    环球旅拍家

    在大理的苍山下开着粉色吉普一骑绝尘!在三亚的海洋抱着比基尼疾驰水上摩托!在桂林阳朔甲天下的遇龙河上竹筏泛舟!在稻城亚丁的五色海旁寻得一人嗅芬芳……环球旅拍师陈晚安两世为人,这一世,走遍天下,边拍边玩边赚钱!普群:426957653v群:907968859(弟子以上)
  • 鳄吻

    鳄吻

    在上世纪那个近乎于疯狂的年代里,年轻的一代青年学生满腔热血,投入到这洪流中去。在青春的激情中,他们有些人走上了“到越南去,参加抗美援越、参加世界革命”的道路。唐小楠从红卫兵,到声名赫赫的克格勃杀手,交织着丛林中的战火、爱情,欲望和无奈……
  • 灰的世界

    灰的世界

    灰是一种颜色。他就像灰,在黑与白之间,挂着有些奇怪但看起来很帅的笑容,念着能一直流传下去的那句词儿: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末世4

    末世4

    末世纪元年,灾难降临。“那一刻,我只能看见可怕的绿色光芒在天空中爆发……”“未知的光芒,慌乱的人群,如病毒般蔓延的恐惧……”“我愿永远也不再回忆起那一刻——神啊,请您拯救我们,饶恕我们的罪恶吧……”王臻原以为自己会像个普通人一样过完自己的一生,即使他生活在这个混乱的末世。直到他收到了一封匿名寄来的信,里面只有一段不知所以的经文和一枚奇怪的黄铜戒指,而信的署名……却是他那早在二十年前死亡的母亲,夏明霞。“INDOGWETRUST!!!”“末世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四,哪里都有四……”“S.R.计划?那是什么?”“都是骗局!!!哈哈,都是骗局!!!”“一起毁灭吧。”
  • 道法纵横

    道法纵横

    守护,今生不求长生、不求永恒,只为守护;你要毁灭那便战,用我的血肉化成永恒的守护。不求永生但得永生,永生与毁灭的交锋;走一条独有的仙道,话一曲永恒的传奇!仙道之路谁主沉浮,封王天下仙道永存!
  • 那年风正来

    那年风正来

    他是人人畏惧的活阎王,她是奉旨和亲的倒霉蛋。可只有他明白,洛绾是他找寻多年的恩人,是他见过一面就无法忘记的女子。“今后,我会牢牢抓紧你的手,绝不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