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4800000596

第596章 工政十八江苏水利中(2)

运河上下游议扬州府志

史奭

江都之河渠。有关于河防水利者。惟运河为大。北接高邮。南至大江。一漕堤。与河俱长。而最险要者。则自邵伯金家湾起。北至露筋界牌止。计堤四十余里。堤以西曰上河。自朱家湖黄子湖迤西。地势渐高。常忧旱。堤以东曰下河。自堤迤东。地势渐低。常忧涝。昔晋太傅谢安。始筑邵伯堤以界之。堤以西无旱忧。堤以东无涝忧。民皆便之。至明季。高堰失修。翟坝冲缺。水势直灌高江。此江都漕堤之所以屡决。而民胥为鱼也。然患虽中于江都。而所以受患之故。则有来源去路。不仅在江都也。须分三路之水而治之。三路者何。曰上流中流下流也。上流不治则来水无穷。虽日治中流无益也。中流不治则蓄泄无方。虽日治下流无益也。下流不治则水无去路。虽日治中流亦无益也。所谓上流者。高堰周桥翟坝是矣。高堰宜帮阔也。周桥不可开也。翟坝宜坚筑也。则淮水不致旁泄。得以全力冲出清口。上而清口不淤。下而高江不溺。再查高堰以上之归仁堤。照旧实筑。而洪泽湖来流减半。高堰翟坝俱为易守。则来源既少。而上流治矣。所谓中流者。自淮至扬运河漕堤是也。旧制十里设一小闸。旱则蓄。涝则泄。以济漕运。以卫民田也。又堤西诸河。霪雨非常。及清江浦之上通济闸水下注。与旴眙天长高良涧水陡发。运河不能容受。于是在山阳则开泾河黄浦二大闸。在宝应高邮界则开子婴沟大闸。在江都则开金湾三闸。及新河十四里芒稻河东西两闸。自邵伯至江。不过三十二里。泄水最为直捷。康熙间河院王光裕。又于两闸之西开闸三门。亦因此地泄水最易也。但金湾闸门尚窄。闸下新河孔家湾。南北淤沙浅窄。宜开通广阔。再将陆漫沟以北。开一二闸。使运河水势。南北分泄。则蓄泄有方。而中流治矣。所谓下流者。则范堤各场之海口是也。云梯关在昔止为淮水尾闾。故能容受而无沙淤之患。自宋神宗熙宁间。黄河南徙。黄始入淮。浊流夹沙而行。稍一旁决。则势缓沙停而河塞。愈塞愈决。愈决愈塞。且黄家嘴七里沟相继旁决。而云梯关大淤。正坐此病。是云梯关为黄淮两水之尾闾。乃第一要紧海口。不必言矣。其外若山阳之庙湾海口。盐城之石天妃庙海口。兴化之刘庄青龙桥口。白驹之龙港口。草堰之卤河口。小海之小海团口。泰州丁溪之龙开港口。河垛车儿坝之滔子坝口。凡此皆所以泄堤东七邑之水者也。年来非不开放。而究竟田庐不免渰没。人民不免漂溺。屡烦破格蠲赈者。有二说焉。一则各海口离漕堤俱三四百里而遥。纡回曲折不能直达也。一则下河七邑。四高中洼。地形如釜。沿堤减闸之水。譬之由釜边而入。范公堤各场口。地势反高。譬之由釜边而出。则釜底之田庐。已在深渊矣。沿堤三十余减闸之水。滔滔东注。既不通江。又难达海。非民田受之而焉往也。故运河之水导之入江入海者上策也。不得已而泄之下河。则当准漕堤闸口之水。与各场海口之数相等。庶来源去路足以相当。而其中之行水河路积年淤塞。尤不可不亟为深浚者也。在泾河黄浦之下。则射阳湖一路。子婴沟之下。则盐城旧官河一路清水潭之下。则泰山庙东河一路以及兴化之海沟河白望河车路河。邵伯之下。则颜家庄杨家庄以达樊汊及泰州西溪河。并各场之串场河与范堤东达海。河路俱开通深阔。则水有去路。而下流亦治矣。

大挑运河疏扬州府志

御史徐越

淮扬一带内河。原系人力开凿。以黄河挟沙之水。既夺淮水南下之位。灌入天妃闸。而内河浅隘。水缓沙停。数十年来。运河之底。垫高益甚。而东西两岸。每年逐渐加增。堤薄土浮。何恃不溃。且也运河浅阻。淮湖相连。不能宣泄使速归江。以致沿堤地方屯蓄为灾。如欲运道永通。民无水患。必实实大加挑浚。将河泥尽移两岸堤外。惟令平厚。不许增高。其迂回三百里内。土性之刚柔沙油。地形之高下阔狭。山阳与宝应不同者。以近湖远湖也。宝应与高邮不同者。以高邮有通湖水口连设两闸。而宝应无之也。高邮与江都不同者。以江都有稻河瓜洲镇仪征县入江之口。而高邮又诸水之所锺也。何处当束之使狭。何处当浚之使深。何处当先施畚锸。何处当相度水平。应直挖者。当计土以分方。应水刷者。当逼岸以瀹底。访知熟谙之人。详审预定。不致措置孟浪。有始鲜终。则开销一分钱粮。即得一分实济。不必别议宣泄。而运河既已深通。入江自尔湍速。上而天庾通济。下而地方民生。皆有裨益矣。

沿海闸河议扬州府志

扬州濒河诸邑。惟江都地势稍高。宝应次之。高邮为中洼。泰州亚于高邮。至兴化直如釜底矣。其沿海各场。地势南高而北洼。故盐城又居兴化之下流。而水皆趋东北。职此由也。或谓沿海高于内地。殆不其然。大都各场与高江地势略相等。察水平可见。祇因兴泰二邑独处洼下。故聚水而不能泄。其害较他州县更深且久。各场诸闸圮废。运盐河到处淤塞。西水东注而不知所归。则弥漫民田。长为泽国矣。旧制诸闸。经画周详。各流分派井井。不独正河宽大。即支流旁泄之处。口面皆阔数丈。今已渐成平陆。水行地中之谓何。尚何水利之可言哉。他邑之水。治之四境之内。兴化之水。治之四境之外。若下流之海口。其在境内者。止白驹小海诸场东行一路。而在境外者。则射阳神台。与夫盐城之石天妃口也。沿海诸场。地势既高。水势平缓。一旦破堤决防。西北洪流。滔滔下注。必非东偏数闸所能聚泄。故议开河垛之车儿埠。固迂远无当。即议开白驹之牛湾河。亦仅能泄釜边之水。而釜底潴积之水终不克去。是以向来言水利者。必以射阳湖为诸州县之尾闾。射阳受泾河子婴沟诸路之水。由朦胧口直达庙湾。乃入海第一门户。自明万历三年。河决黄浦。独沙垫入内地。湖始淤塞。后屡开屡淤。今几化为平陆。施工亦难矣。无已其议石天妃二口乎。石口在盐城县东。天妃口在盐城县西北。俱起兴化。由冈门十八里至盐城。其迤东则下石口。其自登瀛桥绕而西。则下天妃口。俱入新洋港归于海。旧置石闸启闭。此泄水故道也。盐人以形家言不利风水。遂潜加修筑而塞之。至 本朝康熙十二年。洪水冲决。二闸溃开数丈。驶流入海。及奔湍稍平。海沙骤涨。二闸之填淤者又如故。此非二闸之不能泄水。河身未尽浚。而石闸不早建之故也。按兴化邹庄至界河。界河至冈门。其路最径而直。宜开其狭隘。浚其淤浅。俾疏通无阻。而又建置闸板。水大则启闸以导河水之出。水小则闭闸以遏海沙之入。如此。庶宣泄有路。而数州县获享水利乎。要而论之。射阳神台行水之正路也。石天妃其路稍偏。而亦快捷方式也。沿场诸口则支分派引。而非泄水之通涂也。人知高宝邵伯河堤为下河州县之门户。高堰翟坝又上河之藩篱。藩篱不固。门户因之失守。固也。殊不知射阳诸湖。喉也。高宝诸土田。腹也。海口。尾闾也。灌于喉而涨腹。所必至者。况多其入。少其出。大于口。小于尾闾。而能不洚洞滔天也乎。缘岁久湮塞。豪强盘踞其间。煽惑众听。谓开之将不利于商若。且恐生奸人窥伺。抑思为居人计。独不可就附近之地。因下而别为泽乎。至民田在范公堤内。岂海潮所能骤侵。又何有于咸水伤禾。淡水伤盐之说乎。况浚而深之。煮海者得不负戴而舟焉。利当不在民后。抑海口仅取出水。势不等于大洋。帆樯难以竞渡也。此诚万世永赖之休矣。

下河末议

徐旭旦

淮扬南襟大江。北带黄河。西仰淮流。东俯沧海。其间延数千里。诸水注汇。夙称泽国。而运河一线。自北而南。横亘其中。西则恃武墩高堰周桥翟坝为之障。北更使淮出清口。合黄入海。而淮扬得以宁居。东则恃范堤外诸海口为之泄。使高宝山盐兴江泰诸邑之水。循其地形高下以派分之。而七邑得以安堵。南则芒稻白塔两河。分西水以入江。亦可泄水之二三。此其梗概也。即下河形势而言。西南高而东北低。若庙湾海口。若天妃石。入新洋港海口。皆在东北流散。若丁溪海口。若白驹等场。会入龙港海口。亦皆在东北流散。其安丰以南诸场。虽有海口。而西北之水。并不南趋。此西北高而东北低之明验也。海口既得所归。应各寻河以导之。自庙湾而上。则有沟须沟东塘西塘射阳。以引涧河冈门。临泽广洋。以引子婴界首诸闸堤水。自白驹丁溪诸场而上。有车路白兔海沟三河。接高邮运河。以引城南一带滚堤闸水。以上支河不一。络相通。其间疏导之法。开新不如循旧。筑高不如就低。迤远不如取近。因势利导。逐节疏通。一由庙湾逆流而下。约泄水十分之四。一由天妃石顺流而下。约泄水十分之三。其余一分。芒稻河导之入江。至海口迅流。滔滔东注。此又素所目睹。必无海面高于河面者也。若夫串场一河。绵亘范堤。既为盐艘利涉。又会引诸湖水传送各场。以此海口最为关键。而河身淤垫。亟宜开浚。海口既导。引河既疏。自上流以至下流。必首尾贯彻。停泄有方。若夫上而泾河黄浦子婴间。原有通河减水闸。下而诸水口。原有各场蓄泄诸闸。并应修建。使上下相应。随水消长。以时宣泄。则水得长流。潮无内灌。永杜淤没之患。亦无旱潦之忧。万世乐利赖此矣。

敬筹淮扬水患疏康熙六年

通政使经历王明德

当今第一急务。莫重于水。除大河以北。河淮济泗发源。臣未亲历。不敢妄陈。若淮扬为淮黄下流。漕运咽喉。臣生长其土。受害极深。见闻最确。故其受病根源。知之亦最真。敬为我皇上详陈之。臣思天下赋税。半属东南。由江达河。止恃漕河一。察从前漕规定制。粮运行后。方淮官民船只前进。时当五月。即闭天妃大闸。不容黄水溢入内河。以防流沙淤垫。其沿河额设浅夫。严勒限程。惟令浚河使深。帮堤阔厚。不许加高。致令运河受水有地。不知孰浅孰深。至故明末季。法则寝敝。不审前贤立法深意。惟以恤商为名。遂令商民船只。尽得由闸。不问寒暑。昼夜通行。以致浊水直入内河。全河尽淤。新旧相承。遂忘漕规旧制。嗣后一切管河官吏。又复止知增堤。并不浚浅。殊不知运堤日增而日高。则河身日淤而日浅。更兼上流高堰。其石堤将尽之处。向系高厚土堤。日久年深。未加修筑。遂致自周桥闸至白水塘周家坝止。二十五里之内。冲开大小各口。共计五处。有阔十余丈。深至丈余者。有阔十余丈。深八九十尺三四尺者。淮水尽从高堤上流翟家坝一带。竟入高邮宝应各湖。直射漕堤。是以内河之漕堤不能支全淮大势。既从上流劈开水道。四路奔行。则下流清口等处。淮水之力渐减。不能冲刷黄河浊水。而黄河浊水反逆流入淮。凡淮水入河之清口皮家场一带。尽系流沙淤垫。是以清口之淮水不能下。一遇水发。淮黄并涨。逐渐加堤。其高过于居民房屋。及遇飓风。势力不敌。终归溃决。庐舍田园。鸡犬老幼。随波尽逝。康熙四年七月初三日。龙风大作。高宝之民。男妇没。不可胜计。堤岸过高。水力逾横。势所必然。固非修筑不坚之罪也。及遇亢旱。又以河身淤垫。积水无几。有司漕运为重。闭闸蓄水。涓滴不容小民为浥注灌溉之需。是以顺治九年十年。江南全省大旱。高宝兴盐各州县。堤下小民。田苗尽枯。固不必言。且有小民被渴而立毙者。此微臣伏处田间时所目睹。又非仅得于传闻也。总缘淮扬沿河州县。地处卑下。水出无源。更兼蓄泄无方。雨则一时皆集。旱则滴水不通。臣愚以为治淮规则。似应查照南河旧志。酌议讲求。仍当浚河使深。帮堤使厚。不应止于堤上加堤。止救目前。不思久计。然不复漕运过淮完后。五月即闭天妃闸旧例。将浊流洋洋流入内地。漕河亦旋浚旋淤。河终不可得而深也。不于高邮宝应山阳江都各漕堤单弱处所。量造滚水石坝。水大则预行宣泄。水小则实筑固漕及高邮堰冲开各口。速行修筑。将来水势横溢。去水无路。漕堤亦旋修旋溃。堤终不可得而固也。但实闭天妃大闸。从前漕河重臣。亦曾议及。多以奉差官兵。及商民船只未便。未敢具疏题请。臣请比照济宁境内天井石佛等闸事例。验实部单。按时开放。似无不可。惟建造漕堤滚水石坝。实筑高堰新开冲口。未免致费国帑。雇募民夫。然所利虽在军国大计。实为下民永除疾苦。所需夫役。自应各州县协济。百姓自救身家。何辞力役。与其年年冲溃。岁岁起夫。困苦难堪。何如实力修筑。共襄大计。以图一劳永逸之举。是固淮扬士民所心悦而乐赴者也。若夫长河所经。淮源所至。以及沂济漳泾各处滨河地方。直省小民。受害当不减于淮扬。或更甚淮扬者。亦未可知。伏乞天语部酌议。是否淮水关系最重。臣议有无可采。更饬河漕重臣。及直省督抚大臣。严饬管河官吏。悉心体访。详考河志。通权酌议。一切河道。如何而后疏防两利。如何而后蓄泄兼资。当此未雨绸缪。自应事半功倍。将水土平而后民生奠。乐利之休。不难立见于今日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素媛

    素媛

    因素媛妈妈的照顾失误,素媛失踪数小时并不幸被一醉酒大叔猥亵。出院后,她不仅需要携带人工肛门生活,并且对身边所有人都失去了信任,尤其是男性,甚至包括自己的爸爸。所有人都无法对懵懂天真的素媛讲清她究竟遭受了怎样的伤害;无法接受现状的素媛爸爸欲离婚,并在酗酒之后选择自杀,被救后智商只相当于8岁的小孩;因法律漏洞,醉酒的罪犯仅被判刑12年,并叫嚣出狱后依旧会报复;媒体不顾受害者家属感受,打着“关注”的旗号大肆报道;学校出于所谓“负责”的考虑迟迟不肯接收素媛返校……
  • 再见苏佩安

    再见苏佩安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平行世界,那么你就无法消失在我的世界
  • 一刀一倾城

    一刀一倾城

    上古众神为助轩辕帝成就大业,集四方天材地宝,铸就轩辕剑。剑成之日,剩余的材料自发凝为刀形,轩辕帝感觉此刀杀意太浓,怕为祸人间!准备用轩辕剑将其毁掉!刀感觉到杀心,化为惊鸿,消失不见!后人将此刀传为鸣鸿刀!轩辕帝后千百年,人间烽烟再起,群雄争霸!华夏大地,饿殍遍野,生灵涂炭!江湖传言,鸣鸿刀现,恶魔生!一个现代少年重生于此,究竟会经历怎样的洗礼?
  • 只恨天低不肯飞

    只恨天低不肯飞

    蛇吃蟒,蛟吞龙。苏凉十六岁,天地恶其生。
  • 无悔重生之无悔人生
  • 九转心魔

    九转心魔

    欲修仙,仙路漫漫!欲入魔,魔道崎岖!前途迷茫未知,回身皆是磨难!但凡给一线生机,又岂会乾坤倒悬,天崩地裂?
  • 僵尸小子之僵尸兵团

    僵尸小子之僵尸兵团

    整天爱幻想的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让他知道自已身上竟然流着轩辕血脉僵尸的血种。从此以后、他便开始被身边的事情所逼、最后还是无可奈何的走上僵尸该走的道路。他是灭世、还要救世主?
  • 欧阳修词集评

    欧阳修词集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带着帝国闯异界

    带着帝国闯异界

    主角随身带着一个可以建设和招募下属到现实的异空间领地,莫名穿越到一个刚刚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久的世界,无意中主角发现异空间领地融合了他前世电脑里的帝国时代、骑马与砍杀、全面战争三大系列游戏因素,并和异世界的职业体系融合起来。蒸汽时代的人类士兵与该世界特有的职业体系结合在一起,欧巴罗大陆的绿皮和凶残的人类领主还处于野蛮的封建时代,人类联邦对魔石的渴求已经将殖民的脚步登上魔力充沛的欧巴罗大陆。当精灵,兽人,混沌人类,野兽人,鼠人,蜥蜴人等异族碰撞到拥有职业者的人类蒸汽世界时,会发生什么呢?
  • 鱼雁归子

    鱼雁归子

    昭和元年,战争四起,民不聊生。百姓痛苦不堪,青阳宫弟子笙箫携嫦姬拯救百姓,平息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