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4800000559

第559章 刑政五治狱下(52)

书总河齐公覆奏淮扬运河札子后

李绂

大臣任事。功不必独居。害不必巧避。苟有益于国与民。毅然为之而已。雍正二年四月。绂奉巡抚广西之命。濒行。 陛辞。蒙天语询及淮阳运河淤垫。水高于城。甚属危险。绂因而奏言臣昔年典试浙江。往来其地。留心相度。若于运河之西开新河一道。即将挑河之土别筑西堤。而以旧河之身作为东堤。则东面有两道堤工。又中间河身淤土坚实如山。可保永无溃决之患。挑河筑堤土方两算。事半而工倍。费亦不甚巨。当蒙温旨褒嘉。谓此策甚似有理。从无言及此者。尔此行路经淮徐。有与总河齐苏勒相近之地。务必亲与商酌。如果有益民生。朕不惜费。臣绂钦遵谕旨。以闰四月十五日。会河臣于徐州。初亦欣然以为可行。第云此时湖水正盛。未便量度。须至冬间水落。然后详审覆奏。绂既远赴粤西。音问稀。后闻事未举行。不知其覆奏云何也。十二年春。皇上刊发朱批谕旨。颁赐臣。凡督抚札子留中未发者。咸布昭中外。乃得见河臣覆奏之章。反复省观。似于情事未合。岂其虑有不周。无亦离事自全。畏心所阻。抑或人己之见未忘。以谋非己出。遂寝而不用乎。据称自淮至扬。运河绵长三百余里。上接洪泽。下通江口。由汉唐迄今。历年修防。底定已久。千百年来相仍而不易者。斯言非也。中干之山。自庐凤东行。尽于扬州。其南为江。其北为淮。扬州之南。水势南流。由三岔河至瓜洲以达于江。扬州之北。水势北流。由邵伯高邮宝应至淮安府以达于淮。扬州地势中高。汉唐止开十数里。以通南北之流而已。自邵伯以北并行湖中。未有漕渠。安得谓三百余里。皆汉唐以来千百年修防底定者哉。自明万历十七年。因湖水东溢。始砌东岸石堤。自邵伯至界首。一千二百八十五丈五尺。余皆土堤。直达于淮。而西岸仍因湖水。未尝有堤。惟宝应以北白马湖。流缓沙淤。始筑西土堤。达于湾闸。以束湖水。稍似河渠。中流空缺相通。虽分仍合。以千百年本无之西堤。有明创筑。逮今仅百六十余年耳。稍与变通。无不可者。又据云河之西岸。逼临白马宝应界首高邮邵伯等湖。上下相连。水势汪洋。一望无际。若于河西另挑新河。改筑堤于湖水之中。不但无处取土。畚锸难施。而堤工亦无站立之基。则尤不然。惟西临湖水则可挑以为河。夏秋涨而冬春涸。天下之湖皆然。秋汛之后湖边涸出。畚锸兴工。桃汛未至。而河已成。堤已立矣。若湖水经冬不涸。则明之西土堤何以筑哉。又谓扬州府城。正临西岸。上下百有余里。村庄稠密。市镇相望。无可躲避。此则无庸置辨者也。河西地高。河东地低。别开新河。止自邵伯之北以至淮安。若邵伯以南至于扬州。原无开新河之理。别开新河。将以保河东之低地。岂有别开新河以保河西之高地者哉。又谓运河东岸之外。高宝兴泰等十州县之民田。咸资灌溉。倘河身一改。则东岸之闸坝涵洞。必皆废弃。而沟洫干涸。大妨民业。若再另行创建。不惟糜费千百万帑金。而且大工终难告就。此亦张皇之论。未尝切实计算。高宝兴泰等州县滨海洿地。众水所归。忧潦不忧旱者也。又南有芒稻白塔二河。北有甓阳大湖。纵横贯穿。何忧无水开河筑堤。用银不过十余万两。岂有费千百万之理哉。他年傥得身膺河责。庶几力成此举。以一雪斯言乎。

浚隋河故道通漕议

周篆

客问于予曰。子往来河上。有年矣。得所为治河之说乎。愿闻其详。曰。河之为河。岁异而日不同。非但不可以历代之治治之。即明人之策亦断乎不能复效。或者不察。执其旧迹陈言。与当前万变之河。争一旦之胜。是以岁费帑金巨万。而崩溃四出。为患日深。今山清桃宿高宝兴泰诸区。乐土化为巨浸。众水视为尾闾。室庐淹没。土庶漂流。其哀号伶俜于道路者。特死亡之余也。夫岂不欲拯其溺而登之席哉。由治之不得其道耳。今先历数其非。然后毕申其说。归仁一堤。虽元明以来。资以截汳泗诸水。由白洋入黄。以汰黄之泥沙者。然亦因其势能入黄。故一堤之力。足以为之障。若徒以其势本下注。藉此堤以蓄之。欲令上涌入黄。我知其必不为此矣。今黄高于诸水。而仍以归仁截之。归仁截之于下。黄河拒之于上。诸水日来滔滔不息。譬如承溜之缶。有不溢决而出乎。或者欲流白洋故道。使之复就刷沙之职。不知河如人焉。人有性。河亦有性。人有习。河亦有习。建瓴而东者性也。淤且决者习也。习与性成。猝难复旧。且白洋既淤于内。则黄河之沙。必附益于外。其附益之沙。非至白洋之口。突然结聚。必有迤逦而来者矣。虽曰白洋疏。附益之沙与之俱疏。其迤逦而来者。滥漫不见踪迹。而岸之宛转。陂之欹侧。地气之委蛇。俱有积渐之势。以移河之性。其能悉举而疏之否。否则不久相率而蹈其故习。淤者复淤。决者复决。筑固无益。疏亦何益哉。当明之时。黄弱而淮强。淮高而黄下。黄水污浊。流澌迅疾。则泥沙不澄。而河底不淀。所谓水刷沙者也。故修高堰翟坝。使之遏淮以助黄。黄得淮之助。汹涌而前。其势加倍。是以黄受淮之利。而淮不受黄之害。及河底渐淀。而河身渐高。河身既高。则黄面愈阔。河面既阔。则河流为缓。而河底愈淀。昔年河身。至今年而为底。今日河面。及异日而复为身。于是黄高而淮下。淮弱而黄强。清口淤浅。淮黄不会。淮虽大。亦承溜之一缶而已。夫淮方抑郁无所泄其怒。黄又凌出其上。合归仁以内之水从而助之。有不奔突而出为漕民之大患者乎。或者不察。妄以为致淮黄之交者清口也。刷清口之沙者淮也。所以障淮使之刷清口者。高堰翟坝也。归仁以内之水。汰黄于上。高翟以内之水。汰黄于下。归仁高翟相为表里。则黄自然不敢恣肆。惟务东向。而不知其它。于是修翟坝。而翟坝不为之加坚。筑高堰。而高堰不为之加厚。清口虽疏而复塞。淮黄暂合而终分。此无他。亦如向者习与性成。猝难复旧。或筑或疏。皆为无益之说也。天长六合之山溪塘。俱潴于高宝诸湖。漕河介处其中。汜滥之势。凛凛然日忧其不保。皆因高翟不溃。淮流不溢。其南则有运盐芒稻白塔口安诸河。泄之于江。其东则有串场河受漕堤诸闸及淮扬诸邑之水。从庙湾新洋龙艹堰丁溪诸口。泄之于海。是以漕堤无恙。民亦聊生。今十淤八九。来如覆海。去如引丝。有不溃堤而病民者乎。说者恐下河涸。则漕河与之俱涸。夫漕直患不得其道耳。诚得其道。河涸何伤。任其汗漫而不为之所。已为失策。况为减水坝以益之乎。我闻水由地中行。不闻坝上减也。来者不休。减者不止。而漕堤望其安堵。百姓望其更生。无是理矣。由上河言之虽谓之减。由下河言之实谓之增。

古之治漕者。止欲治河。河治而漕治。今之治漕者。治河又转而治漕。窥其意以为竞兢焉敝精劳神。治河与漕。以求毫末之效。尚不可得。而何有于民之病不病乎。夫水犹火也。火燎于原。猝难扑灭。水漫于野。岂易疏排。沿河堤岸。虽修筑完固。尚虞其乘隙而入。以为民害。其可开门而揖盗乎。今宿清上下。凡有川泽可以潴水者。俱通之于河。而架桥梁于其上。以为停蓄之所。彼岂不知此非至计。不过以为桃花水发。稍藉以杀其怒。而救眉睫之患云尔。无论桥梁微渺。不足当洪涛之一囓。万一泛涨之水。排闼直入。则自古与河风马牛不相及之地。俱为巨浸矣。或曰。此居河之旁。其地颇高。非当河之冲。处河之下。为河所必争之道。未必遽至于斯。不知河亦何常之有。水所从来。即为上流。水所自往。即为下浸。当其万里浩浩。连天而至。有何怒之可杀。岂能辨其为高为下为旁为冲。分别而注之耶。且一方之川泽。即司一方之宣泄。资一方之灌溉。蒸一方之云雨。今尽举而通之于河。河水挟沙而入。澄沙而出。不过数年。将见有用之川泽。皆化为不毛之沙渚耳。至若骆马湖之下。清县之上。所开二百余里之中河。欲藉以行漕。而避黄之湍悍者。人争以为便。而不知以利掩害。愚人耳目之术。未尝统治河之始终本末而总计之也。漕艘入黄。不过偶有覆败之患。未若淮之日为民害也。今开渠避黄。以去害而就利。淮之为淮。不复顾问。又使天下之人。皆信为非人力之所及。则淮之终不治者。自此利始。且使水不泛滥。风不震荡。则漕艘行河。断乎无恙。淮独不然。无论风水之震荡与否。泛滥与否。其间万姓无日不以沈溺为患。则是黄之害艘者暂。而淮之害民者常。以彼易此。未可谓利。夫汳泗淮黄。不能复通。归仁高翟。不能复截。清口疏而必塞。下河阻亦无益于漕。减水溺人。停蓄潴害。所开中河。又属偏愈之疟。然则何策以处此。曰利害常相因也。黄淮为转输之利。已累百年。自然转为今日之害。为害既久。宁独无利之可求耶。夫裘敝宜补。栋折宜更。闲尝以****幸江都。龙舟所御之道。与今漕艘之所由经。较其难易安危。迂捷劳逸。未尝不叹任事者之舍易而趋难。舍安而就危。舍捷而图迂。舍逸而求劳也。夫漕艘自扬抵黄。北行三百里而近。自黄抵会通。又西行二百里而遥。宛转五六百里。入于会通。然后相率而贺无恙。其风波漂溺之患。岁所不免。此今中河之所以凿也。然中河止避黄之病艘。而不能拯淮之胥溺。若由隋故道。则自扬而西北。历盱泗之境。出淮上游。达于汳泗。遂引其水以行漕。所开之土即筑于两岸。以为护风牵挽之堤。而于会通董口之对岸。建设一闸。使漕艘从此出黄。绝黄而渡。即入会通。计其道路。自扬抵会。亦五百余里也。漕运既通。则黄河自可以不治治之。治之以不治者。非寘河于不问也。不过浅者浚之。塞者疏之。苟其决口之无害于民而可以入海者。即开之使适其性而得所归。亦何不可之有。河不为患。则沿河诸县。今之寝处堤干。仰听水声。以冀须臾无死者。皆可使登平陆矣。若下河之水。则但湮运河之口。杜黄水使不得入。增减水之坝。禁淮水使不得出。浚串场河及诸海口而出诸海。其淮水则疏运盐诸河而入诸江。孟子所谓排淮泗者也。淮一有归。余皆易与。且漕艘但当求其抵会之无恙。岂问其自新与自故哉。彼殿脚女尚能从此而行。而谓其不可行漕也。其谁信之。比今运河。未尝加远。既无黄河之险。民亦阴受其利。即使古无其事。犹当举行。况乎故道虽凐。河形尚在。加之疏浚。不及三年。必有成绩。事半而功倍。比之中河。不更较胜耶。彼先渡黄。然后避其害。此先避其害。然后渡黄。一先一后。得策正等。第彼开河北。则顾后而遗前。此浚淮南。则务一而得两。一北一南。利害悬绝。夫偏治寒热之治疟也。岂若霍然尽去之为得哉。

所难者河北故道。约高数尺。建闸不得其术。惟恐水之内灌。若将所设之闸。其口背河而东向。又于其左筑一石堤。其势稍凸而内抱以护其口。则水皆乘势东下。无倒注之虞。又于闸内十里。连设五坝。使十余尺之水层累而下。则是一坝之内。二里之闲。水势高下。止二尺耳。以二里之地。泻二尺之水。漕艘往来。如履平地。应无疑者。然所纳之水未免有沙。久则又有高浅之患。俟漕船毕过。即填满近闸一坝。使不得通。至回通而再开。凡商贾往来。欲由此者。皆令其起剥更舟。是河为行漕而设。非为商贾计也。如此。则沙之积者必少。即欲挑浚。亦易为功。夫秦凿郑国渠。用注滇淤之水。溉泽卤之地。收皆亩一锺。何也。土生而力厚也。唐转江淮之粟。以给关中。而始不忧匮乏。则此地垦田之广。产粟之多。均可知矣。今沈于水底者。不知几何岁月。则生土也。水涸之后。幅员如故。以广衍产粟力厚之生土。集朝不谋夕播迁无告之民而大辟之。其安阜之乐。丰稔之利。尚可以言语尽耶。客曰。如彼则难于登天。如此则易于反掌。如彼则害同汤火。如此则利过邱山。何以前此之人。未知有行之者。曰。濠泗为有明发祥之地。而祖陵复在其闲。当时臣子既持地脉之说。又恐于此行漕。堤防万一不固。变生意外。所以极知其利而不敢言。淮黄虽迂险劳费。势有所不惜也。夫所谓地脉者。谓其气。非谓其土也。无论地气荒唐。智者不道。即有其事。而陵与故道。相去尚若干里。何宣泄之有。若举行之际。推孝陵天寿之爱。及其祖宗。为稍迂其势以避之。或筑堤以为之护。可无忧其与邱陇同体也。刍荛之见。略具于此。或至相视经营之际稍有不同。贵乎从事者之善处。非予之明所能尽料也。

前论治黄河下河之病与但知治漕不顾淹民之弊从未有明切若此者至其改运道不出清口由淮泗上游对渡董口仍入会通河则断不可行且于何处入黄亦未明言其地既用隋河故道则惟有由淮入汴由汴截河入沁以达卫之一法万无仍入会通河之理且南岸亦别无入河之地也其明于黄淮下游之情形而不悉上游地势者欤取其论病略其用方可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双宝出击:顾少宠妻无下限

    双宝出击:顾少宠妻无下限

    顾寒辰没想到,他这辈子居然会栽在了夏萧然的手里。夏萧然也没想到从小她就把顾寒辰当亲兄弟,可顾寒辰居然有二心!还送了她两个天才萌宝。顾寒辰:“妈咪脑子不够灵光,开发的游戏都不怎么好玩儿,你们凑合着捧个场。”双宝鄙视地看了她一眼。顾寒辰:“妈咪没什么主见,只知道听爹地的话。”双宝同情地看了他一眼,“爹地,妈咪叫你去跪搓衣板。”顾寒辰面不改色,“好的,我这就去!”
  • 偏头痛

    偏头痛

    这部故事主要介绍女主人公莫小晴有青涩到成熟的感情经历,留给读者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 暴力天帝

    暴力天帝

    玄幻的世界,魔兽无尽的繁衍,战斗永无休止!广阔的天空,雄鹰初展翅,便搅动无边风云!成败我握在手心!生死我超脱轮回!既然天下充满了邪恶,那我就惩恶扬善!不为成就英雄梦,只为铸就百战魂!为了你,战斗就是我永生的追求!
  • 死神夺天

    死神夺天

    参加大陆第一圣院的试炼‘灵途’的楚白因一次恩怨毁了经脉和丹田,原本前途尽失的楚白却无意相遇死神…曾在灵途中令人闻声色变的少年再一次崛起。夺天书,创造化,违命运,闯天下,唯我定乾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红颜冢

    红颜冢

    嗔痴贪念,爱恨情仇,七情六欲。人间的爱情不过是相见相识相爱相怨相杀,哪里经得起折腾。都罢了吧,活死人也好,无情无心也好。
  • 乞丐逍遥录

    乞丐逍遥录

    一场毫无征兆的穿越,一段惊心动魄的冒险,一次次九死一生的挑战,一篇恢宏壮丽的传奇,萝莉环绕,御姐添香。看小经理如何玩转异界,成为一代霸主
  • 魅医风华

    魅医风华

    她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冷傲,腹黑,偶尔傻雕,他是妖孽,睥睨天下,她一朝穿越,从天而降,落入了他的地盘,从此,便再也挥之不去。“你看上了我那一点,我现在立刻马上改。”凌羽看着眼前卖萌的红衣妖孽,凌羽无奈的说道。某人闻言起身,“我喜欢你不喜欢我的样子,要改吗?来,我教你。”
  • 世子今天真香了吗

    世子今天真香了吗

    自从迎娶世子妃后,世子就开始了不断立flag然后不断真香的生活。-某世子:我林知念就是死也不会吃你一点东西的!小书童:世子咱先擦擦口水再说话。某世子:我林知念就是死也不会为了一顿饭而去求你的!殷絮繁:待会儿夸我的时候记得不要重复了,最好压个韵。某世子:我林知念就是死也不会喜欢你的!殷絮繁:那你去死吧。某世子:娘子我错了,放下菜刀咱们好好说。
  • 德云落

    德云落

    德云情节起起落落。码字不易,且看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