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3800000092

第92章 禮政二大典上(2)

祭地不同於祭社。經有明文。曲禮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疏天地有覆載大功。天子主有四海。故得祭天地。方性夫曰。祭天地則天子之事。劉執中曰。惟為天子。得以主天地之祀。地之為社一也。其濟生於物。隨人大小。天子父天母地。夏至之日祭於澤中之方丘。則曰皇地祇。主之者獨天子焉。是祭地之與祭社天子諸侯。尊卑殊而廣狹異。今詳考其禮之不同者十有三。周禮大司樂。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又凡以神仕者。以夏日至致地祇。此祭非諸侯所得與。其不同一也。詩周頌載芟序。春藉田而祈社稷。良耜序。秋報社稷。豐年序。秋冬報。月令孟冬之月。大割祠於公社。或以春。或以秋冬。從未有以夏至者。是祭之時不同。二也。月令仲春之月。擇元日。命民社。郊特牲日用甲。用日之始也。夏日至陰生。日之甲陽始。是祭之日不同。三也。方丘在澤中。社稷在庫門內。是祭之地不同。四也。儀禮祭地瘞。周禮以血祭祭社稷。是祭之名不同。五也。禮器瘞埋於太折。用騂犢。郊特牲社稷太牢。是牲不同。六也。郊特牲器用陶匏。犧尊疏布鼏。周禮鬯人。社壝用大罍。是器不同。七也。祭地用袞衣。祭社稷則希冕。是服不同。八也。祭地七獻。祭社三獻。是獻不同。九也。祭地以后稷配。祭社以句龍配。是配不同。十也。地為大祀。社為次祀。是等不同。十一也。陳氏禮書。周禮或言大示。或言地示。或言土示。大示則地之大者也。地示。則凡地之示與焉。土示。則五土之示而巳。是祭稱示不同。十二也。周禮大司樂。五變而致土示。八變而致地祇。是樂之致示不同。十三也。經傳所載祭地祭社之不同如此。乃胡五峰謂古者祭地於社。猶祀天于郊。故泰誓曰郊社不修。而周公祀於新邑。亦先用二牛於郊。後用太牢于社。記曰。天子將出。類乎上帝。宜乎社。又曰。郊所以明天道。社所以神地道。周禮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血祭祭社稷。而別無祭地示之位。兩圭有邸。舞咸池以祀地示。而別無祭社之說。則以社對郊可知矣。後世既立社。又立北郊。失之矣。楊信齋辨之曰。禮經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莫重於天地。而社稷其次也。胡氏乃合祭地祭社而一之何也。曰社者五土之神。是亦祭地也。而有廣狹之不同。曰里社。則所祭者一里之地而已。曰州社。則所祭者一州之地而已。諸侯有一國。其社曰侯社。則所祭者一國之地。一國之外不及也。天子有天下。其社曰王社。則所祭者。天下之地。極其地之所至。無界限也。故以祭社為祭地。唯天子可以言之。凡胡氏所引皆天子社也。且云後世既立社。又立北郊。失之。此則未然。有正祭。有告祭。夏至祭地於方澤。順陰時。因陰位。以類求類。所謂正祭也。左祖右社。社與祖對。尊而親之。若因事而祭地。則祭社可知。天子將出。類乎上帝。宜乎社。此所謂告祭也。又曰。祭地惟有夏至北郊方澤之禮。此外則有社祭。愚按天子一歲祭天有四。而地則唯夏至一祭者。詩載芟良耜豐年月令割祠公社。凡軍旅會同田獵災眚。皆有事焉。祭社稷皆所以祭地示。故曰祀社於國。所以列地利。而地之正祭。不嫌於疏也。正祭不嫌於疏。而社又無乎不祭。此社之祭所由與郊並稱。書之郊社不修。中庸郊社之禮。禮記郊社之義。皆連類以及。而地之正祭。反有時不舉。宜胡氏祭地即祭社之誤。所自來也。明乎天子所祭者地。惟方澤一祭。則社之祭土。不得混於祭地矣。山堂考索謂地者后土之總稱。社若地示之屬。而非即地。猶五帝為天之尊神。而非即天。蓋古之聖王。尊天親地。郊天大雩祈穀明堂五帝。皆天也。而莫尊於郊。方澤泰社皆地也。而所親在社。故書多以郊社並稱者。於天舉所尊。於地舉所親。皆言理而非言其制也。吳幼清曰。祭地之禮。北郊方澤為至重。唯天子得行之。其次則祭地於社。天子而下。皆得行之。經傳中有天與地並稱者。此南北郊之禮也。其禮地與天敵。有郊與社並稱者。此郊社之禮也。其禮社不與郊敵。黃澤曰。殷革夏。周革殷。皆屋其社。是辱之也。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是責之也。王者父天母地。豈有可辱可責之理。則社非祭地明矣。諸儒之辨。痛快明確如此。及近世朱鶴齡齊召南顧棟高蔡德晉諸人。尚沿其誤。而弗深攷。何耶。

郊祀

閻若璩

嘗聞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善援古者。必有合於今。要未有不達於天人今古之際。而可以成一代之鉅典。正千載之紛更。如郊祀之禮者也。郊社之禮。果安所折衷哉。主合祭者。本於周頌。主分祭者。本於周禮。其一分一合。皆出於周家一代之遺文。而莫有定論。又何怪後世之既分而復合。與既合而復分。與或分或合。而莫知適從者歟。要其制則可得而詳考也。漢成採匡衡之議。始定為南北郊。後又用王莽之議。改合祀於南郊。光武因之。而東京二百年不易焉。唐合而行者三百年。其間之特祭地祇者。睿宗一人焉而已。雖宋之制嘗主於分。然自元嘉政和建炎而外。其一祖六宗。又末嘗不以合祀天地為兢兢。則分之時少。而合之時多。亦可概見矣。明太祖分而行者九年。合而行之者二十二年。而其後子孫莫不合也。世宗合而行者九年。分而行之者三十六年。而其後子孫亦莫不分也。當時不以世宗為加於太祖。則分之不如合也。故愚嘗統而論之。開創之君。多主合。而繼體之君或主分。喜更張者多主分。而樂循禮者多主合。夫開創之君。孰有過於我   世祖。而郊祀之禮。亦孰有善於我   世祖之定合祀者乎。自合舉以來。神受其職。民樂其業。二十年間。莫復有嗟風雨之不節。而寒暑之不時者。則天心之克享。抑可見矣。論者必以為物鉅費繁。人主之出宜簡。故合之為便。此出於弱宋之見。而非所論於 本朝。又以為天與地並祭。猶父與母同牢而食。此近於人道之為。而非所論於上帝。曷不觀諸冥漠之際乎。天之氣一動。而地即承之以流行。故地之滋育萬物。莫非天之功也。天不能離地而獨生。地亦不能離天而獨成。天下陽外無陰。而陰外無陽。而謂宰此陰陽之氣者有二帝也。吾不信也。無二帝而猶謂不可合祭者。吾又不知其何說也。當百物告成之時。修報本反始之典。日月星辰之屬。效一職於天之中者。莫不然秩而祀之。以致其報。而未嘗疑於與天並抗。而獨疑夫地焉。亦不經之甚矣。要天與地並列。而天未嘗不獨尊。地與天並例。而地實有以相配。是始古聖人與天地合其德。即與天地合其報。實有見於天人感格之至理。古今制作之源流。而非一切議禮之臣之所能窺測者也。後世之  聖子神孫。守茲不變。雖與天無極可也。又何必以圜丘方澤之異其地。黃琮蒼壁之異其文。而遽從周家一代未成之書也哉。

北郊配位議

徐乾學

康熙二十四年某月。太常卿徐元珙條奏北郊之禮。皇地祇位北向。  祖宗配位。當以西為左。東為右。請察政和禮改正。奉  皇上面諭。令學士臣乾學臣菼。考論古時所行典禮。撰議以進者。臣等竊思凡祀典有正位。方有配位。配位之左右不同。正位向南。則東則左而西為右。正位向北。則西為左而東為右。臣謹案北郊配位。自漢光武中元二年始。地祇南向。薄太后配位東設西向。唐開元二十一年祭地方丘。地祇南向。高祖配位東設西向。此地祇南向。配位居左之證也。至宋政和四年。用北墉答陰之義。改地壇向北。配位從正位而改。故宋太祖位。西設東向。地祇既北向。則配位以西為上。西方即左也。此地祇北向。配位居左之證也。明嘉靖九年。建方澤壇於安定門外。用宋舊制。地祇北向。則當以西為左矣。而其配位猶設於東。與古禮不合。 本朝因之。未曾改正。但明制配位。止一太祖。我朝   三聖並配。所設   祖宗位次。尤宜詳為考定。今廷臣憚於改作。不考政和之禮。託言地道尚右。謂不必更張。似非篤論。其曰地道尚右者。乃周禮注疏。解左宗廟右社稷之義。郊壇配位。從未嘗以此為斷。臣謹案嘉靖祀典考云。禮臣進呈陳設圖式。方丘壇皇祇北向。配位居左。是嘉靖時尚左而不尚右明矣。順治十四年。禮部題請奉安神主配向方澤禮。恭奉   太祖配位於左。   太宗配位於右。是 本朝之制。亦尚左而非尚右明矣。嘉靖議禮諸臣。原知以左為尊。而禮官誤執以東為左。當是有司之過。有待於 本朝釐正者也。至有以社稷壇尚右為言者。臣謹按社東稷西。異壇同壝。主皆北向。各自成尊。其來已久。然魏晉社壇。間或南向。惟蕭齊武帝時。何佟之建議。社壇北向。稷壇東向。是稷為配社之壇。豈非配當在左乎。唐開元禮。太社太稷北向。設后土於太社之左。設后稷於太稷之左。俱東向。夫曰左。則非尚右矣。曰東向。則在西方矣。豈非以西為左而配必在左乎。宋政和五禮。及孝宗時社稷配位。皆西設東向。以居於左。明世宗實錄。嘉請九年正月。亦有勾龍后稷西北東向一條。惟會典所載。東西方向稍異耳。足知社稷北向則配位當在西方。雖與地壇之制不同。其配位居左。於理則一。此正可以參稽而得者也。若夫唐宋明郊祀。亦有三祖二祖並侑之禮。皆以序設位一方。不分左右。莫若降集議。采用舊典。無使三后在天之靈。稍有未安。臣等淺學識。仰承  明問。不敢不以所聞具對。謹議。

地壇配位

徐乾學

或問予之論地壇配位。謂配必在左。左右無定。而東西一定。有說乎。曰有。嘗歷考前代地壇之制。自漢而唐而宋而金。率皆南向。既已南向。則祖宗配位。必東設西向。以居於左。不待言矣。若北向則自宋政和四年始。其時以太祖配地。用太常禮院言。西設而東向行凡十二年。夫正位南向。則配位以東為左。正位北向。則配位以西為左。此義之最易明者。此宋政和之制。允合典禮。確不可移者也。迨明嘉靖間。分建南北。為壇北郊。我 朝因之而不變。皇祇之正位由是而定矣。而   祖宗之配位乃有可議者。則自有明之貽誤也。彼時夏桂洲諸臣紛紛建議。止論南北之宜分不宜合。配享之宜一不宜二。未有援宋政和之制。以明北壇配位之宜西不宜東者。遂至以太祖東設西向與天壇無異。而不知地壇左右相易。與天壇大不侔矣。我 朝因其制。亦奉 太祖居右。而   三聖並侑。遂致有昭穆越次之嫌。此所宜急為更定也。曰地道尚右。何必左耶。曰非也。明之以太祖居右。及我 朝之奉   太祖居右。皆非謂地壇之內。遂宜以右為尊也。亦皆知左之為尊。而謂配位必宜居右也。何以言之。嘉靖祀典。禮臣題請圜丘上帝南向。配位居左。方丘地祇北向。配位居左。則曩日朝議以左為尊也明甚。我 朝順治十四年。  上諭奉   太祖    太宗配享方澤。禮部題請奉安   太祖配位於左。  太宗配位於右。奉  旨是。遵行在案。則當時  聖裁以左為尊也又明甚。夫既以左為尊。而明會典所載。及今現行壇制乃皆居右者。此直有司奉行之誤。執東為左。一時未及詳審耳。夫豈有尚右之說。以右為尊。而謂地壇配位宜居於右也哉。是則今日之更定。非更定前明之制也。亦非更定我   世祖之制也。不過更定有司之誤。正以合乎前明居左之說之欲行而未行者也。正以遵我  世祖時居左之說之欲行而未行者也。要之今日配位謂不宜更定者。必謂天壇南向。以東為左。地壇北向。亦以東為左。然後可。知其不然。則固明知地壇之內以東為右也。夫既知地壇之以東為右也。而乃以尚右文其說何耶。此其所以急宜更定也。曰明制社稷壇之配。后土西向。后稷東向。是東西無一定乎。曰此明祖一時之見。非有所據也。開元禮載祭太社太稷儀。設太社太稷於壇上北向。設后土於太社之左。設后稷於太稷之左。俱東向。又諸州祭社稷儀。社壇稷壇皆北向。設后土於社神之左。設后稷於稷神之左。俱東向。政和五禮新儀。載社壇北向。以后土配東向。稷壇北向。以后稷配亦東向。是康宋后土后稷配位。皆西設東向。以居於左。並無尚右之說也。宋孝宗熙四年。設社稷於壇之南方北向。設后土勾芒氏后稷氏位於其西。東向。按孝宗時。似合太社太稷在一壇者。其社與稷孰在左。雖無可考。然其配位。則又皆並列於西而在左矣。並無尚右之說也。曰宋政和之禮。徽宗蔡京何足稱乎。曰政和時雖非賢君相。其議禮未嘗非也。禮記郊特牲云。社祭土而主陰氣也。君南嚮於北墉下。答陰之義也。故陳祥道禮書定為北郊。皇地祇之位。當主北向。但自古惟宋政和四年。始行此禮。地祇既北向。則配位當在西方東向。明嘉靖九年。既用政和之禮。地祇北向。而配位獨東方西向。是自違戾矣。抑其所以更定則有說焉。自昔郊壇之制。以二祖三祖配者。唐宋明皆有之。要皆以次並列。從未有以昭穆對序者。莫若易昭穆之對序。而奉祖宗以次並列乎左。則既無越次之嫌。而一時紛紛之說。亦可以略而不論矣。

方澤壇左右辨

陳廷敬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徐志摩自选集

    徐志摩自选集

    本书是作者唯一自编自选小说集,包含十一篇小说。中华书局1930年4月初版发行。本书中还有一些以下层劳动人民生活为内容的作品,在徐志摩是难得的。
  • 魔物的修仙旅程

    魔物的修仙旅程

    为了修仙大业,在火影的世界里探索神秘的三大圣地,解放旧时代忍界妖魔鬼怪,让全名忍者开始了修仙。查克拉什么的弱爆了,单一属性的修炼体系,已经更不上时代,血继界限什么的也弱爆了,天赋神通了解下。当神话时代的忍界降临时,将要开启忍界殖民时代,影的传说这才开启,忍界的强者们开始掠夺其他低等位面的资源,犹如大简木族人一般,不过最终强者的时代到了,在全王统治下的九大宇宙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强者的宴会,神秘的仙法忍道,究极的撒亚人,诡异的生物,强大的科技手段,一一将展现在这个舞台上。
  • 休书一封皇上请查收

    休书一封皇上请查收

    堂堂新世纪名医,一朝穿越成了个大草包。这铁憨憨二小姐弱鸡得可怜,安淼势要翻身!慕容澈这皇帝倒也是宠她入骨,借他之力她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开医馆,当皇后,活脱脱人生巅峰。哇哇哇,人生快哉!
  • 双城纪

    双城纪

    余年夏从古朴大气的南京,到小桥流水的苏州,始终深陷爱情囹圄并极力逃脱。可这突如其来的爱情依旧如影随形伴随她一生。33岁才初恋会不会为时已晚?詹斐君相信不管是30岁、40岁或50岁遇见她都会无可避免的爱上她。他爱得隐忍克制,她热情自由,却被他的深沉打动,然而最终选择了望而却步。待老之将至,他才重逢了这心心念念了一生的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另一个太空

    另一个太空

    在2030年的地球上,资源早已经被人类挖掘光了,一座座耸立的高楼、一颗颗倒下的树木。动物成为了人类餐桌上的食物以及装饰品,最终由于地球资源的匮乏导致了大量人类的死亡,人类不得不寻找新的星球,在寻找的过程中尽然发现了昔日在自己口中的动物及身体上的装饰品,并且和这些动物卷入了一场神奇的纷争,再此过程中他们还遇到了真正的外星人。这些动物究竟是怎样进入到太空的了???人类与昔日的动物见面后会发生什么???外星人到底是怎么来的???人类最终的下场会是什么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等我们一起去寻找。注:作者写完整理齐后就更新,不分时间,最迟一个星期内会更新一章哦
  • 伐天榜

    伐天榜

    我以我的名字行走天下,创造自我,我说我是谁,我便是谁!我要登上这天,登上这伐天榜!我是关七!
  • 暴力天帝

    暴力天帝

    玄幻的世界,魔兽无尽的繁衍,战斗永无休止!广阔的天空,雄鹰初展翅,便搅动无边风云!成败我握在手心!生死我超脱轮回!既然天下充满了邪恶,那我就惩恶扬善!不为成就英雄梦,只为铸就百战魂!为了你,战斗就是我永生的追求!
  • 三国英雄刘备

    三国英雄刘备

    年轻的刘备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愤青,心怀大汉,勤奋而向学,仁义而不失忠厚。久经困境的刘备,既善于识人,又善于拉拢人心,有城府,有抱负,所以在最落魄的时候依然有人誓死追随。刘备大半生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却从未消沉,坚韧不拔超乎常人。久经忧患终成为一方霸主,上为人主还保持初心,最终为了兄弟还一意孤行起兵伐吴。血与火之中造就了乱世帝王。
  • 那年夏天一顾倾城

    那年夏天一顾倾城

    那年,他一身白衣,肆无忌惮的闯入我的心房,从此再未离开。我为他哭,为他笑,当一切都成定局,当宁静的生活掀起波澜,我该何去何从。你为何离开,又为何回来,你可知死灰不能复燃?你我之间,除了怨恨还剩什么?
  • 退礼

    退礼

    德旺叔婶应是村里的低保户,可他们又怕评不上,就去给民政所长刘本正去送礼遭到婉拒,刘又怕伤了德旺叔婶面子暂收下,后又退还给德旺叔婶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基层干部的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