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我国所有制结构的主要特征
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经过转轨时期所有制结构的演进,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由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所组成的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转变为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等经济成分的多元所有制结构。其中,公有制仍居主体地位。
2.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及其各自的构成均发生了变化。
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与以前注重公有制经济量上的优势相比,现在更注重其质的提高。在公有制经济内部,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比重下降,集体经济比重上升。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和规模更加多样化,与社会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3. 非公有制经济的增长速度快于公有制经济。
转轨以来,各种经济成分的增长态势是:混合经济快于外资经济,外资经济快于私营经济,私营经济快于个体经济,个体经济快于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快于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增长速度大体上高于公有制经济1倍以上。这种情况还有进一步加剧之势。
4. 各种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多元化。
不仅各种私人所有制、外国资本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而且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也已经多样化。
5. 不同所有制经济相互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共同发展和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现实,促进了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代表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所有制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已经形成,但所有制结构的演进并不能就此停止,这是因为,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必须继续深化所有制的改革。
(一)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公有制经济仍处于主体地位。其主要表现是:(1)公有资产的数量远远大于其他经济成分所拥有的资产数量。公有资产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二是集体企业中的集体资产;三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这三部分公有资产遍布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在我国社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占有明显优势。其中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在我国社会总资产所占的比重在70%以上。据财政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国有净资产总量共计118 299亿元,高于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2)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目前,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被国有经济所控制,土地、河流、矿产等重要自然资源,以及银行、铁路、邮电通信等重要部门仍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3)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一是它对经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如在经济萧条时它能使经济恢复繁荣,在经济繁荣时,它能使经济更加繁荣,并延长经济繁荣期;二是它在国民经济中居支配地位,如在我国的基础、支柱、金融三大产业中,国有经济均居支配地位;三是它在绝大多数大型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拥有控股权,如目前的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公司的控股权被国有经济所控制。2002年,全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15 。 9万户,资产总额18 。 02万亿元,产品销售收入85 326亿元,实现利润3786 。 3亿元,上交税金6794 。 1亿元。
然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1)有相当一部分公有资产的质量比较差。全国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11%,中央企业的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5%。另据保守估计,在国有银行的资产中,约有 25%是不良资产。(2)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主导作用的发挥。据初步调查,全国符合破产关闭条件的资源枯竭矿山和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还有2500多户,涉及职工近510万人,涉及金融债权2400多亿元。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些企业一时还难以退出市场,影响着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仅对1994年12 。 4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调查统计,资产损失及挂账就达4438亿元。2002年,国家审计署查出由于违规担保、投资和借款以及决策严重失误等原因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就高达72 。 3亿元。经济学界流传的一个“比较认可”的数据是,近年来,“国有资产每天流失1个亿”,一年就是365个亿。有人曾估算,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国有资产每年流失量为500亿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每年至少流失800亿~1000亿元,加上坏账、偷税漏税、公款消费以及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等,国有资产的损失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4)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到位,国有经济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国有企业仍然占有工业总资产约1/2,占用工业贷款约2/3,但创造的工业产值却只有约1/3.大型国有企业占有国家大量资产,除有垄断性资源和特殊条件的企业外,多数企业产出效率很低。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共17 。 1万户的口径计算,2001年,国有企业净资产所占比例为67 。 8%,但其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所占比例仅分别为47 。 4%和50 。 5%;净资产收益率为6. 7%,比非国有企业的11. 9%低5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比重大、利润高的6个行业(石油、烟草、钢铁、交通设备、电子和通信、发电),除烟草外,非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都显著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平均高近6个百分点。(5)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那些不改革或改革滞后的国有企业必然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6)集体经济尽管发展较快,但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一是绝大多数集体企业,特别是乡镇集体企业,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生产设备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淘汰下来的老设备或旧设备,企业类型多数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很少。二是集体企业改革进展缓慢,绝大多数集体企业的组织机制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总体来看,集体企业无论是资产数量还是资产质量,也无论是组织机制还是管理水平,都制约着集体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制约和影响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转轨时期所有制结构演进的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转轨以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它的地位不断提高,其发展环境也在不断得到改善。但我们也要看到,现实中人们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仍然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制约和影响。
首先,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1)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或投资领域上仍面临着诸多限制。(2)在非公有制企业投资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着比其他企业严得多的政府部门的审批限制。(3)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是延续多年,至今仍没有解决好的问题。(4)非公有制企业及其私有财产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其次,在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问题。一些人特别是部分管理部门和管理者,仍然自觉不自觉地对非公有制经济低看一眼,继而自觉不自觉地在管理上采取某些歧视性做法。甚至提出许多不合理要求,设置一些有形、无形的障碍。
再次,个体、私营企业自身的缺陷也影响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私营企业的私有产权界区不清晰。有的私营企业是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产权界区在家庭成员或家族成员内部自然人之间并无严格的界定。当私营企业发展壮大后,在家庭或家族成员之间重新界定企业产权,往往造成企业的发展动荡或支解分化。同时,私营企业的产权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低,具有浓厚的地缘性、宗法性和封闭性特征。(2)有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中的重要职务均由家庭成员或亲戚担任,有强烈的排外性;企业员工以家族成员为主,对外人有选择地加以录用,主要标准是视其与家族的亲疏程度;企业的经营决策大权由“家长”垄断,权力集中,实行“一言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常以伦理的、血缘的规范取代经济规范。一旦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经营领域拓宽、技术层次提高、市场竞争加剧,这种企业管理制度就很难适应。
(三)外资经济的发展有待进一步规范
外资经济在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外资项目的产业投向不合理。外资大量集中在工业,主要是制造业。其次是房地产业及其开发与经营。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偏低。国家如不加大政策引导的力度,将会加剧产业结构的失衡。显示了截至2000年外资项目的投向结构。(2)外资经济的区域分布不平衡。截至2000年年底,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63 885家。其中,东部地区292 561家,占80. 4%,中部地区44 580家,占12. 25%,西部地区26 744家,仅占7 。 35%。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外资进入中西部地区的速度有所加快,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外资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3)在引进外资和利用外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影响利用外资的实际效果。一是引进外资不作科学论证,不计成本多少,急于求成,造成部分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引进和使用外资行政干预过多,外资引进往往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三是不顾具体情况给予“三资”企业过高的优惠政策,致使国内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受到的冲击比较大。(4)对外资企业的管理存在问题。总体而言,前期管理方面有投资准入政策不完善,宏观管理和地方利益、团体利益相矛盾等问题;后期管理方面有轻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甚至存在讨好外商、怕得罪外商而疏于管理的倾向,中方职工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四)混合所有制经济还需大力扶持
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组织形式还很不规范,经营和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成熟。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滞后,国家政策引导和管理方面也比较薄弱。这些都影响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其作用的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