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时,应该有一种向对方的薄弱环节发起进攻的期待和反应,准确及时地抓住对方的要害,置其于窘境。例如:
1988年,美国第41届总统竞选。民意测验表明:8月份前。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尚比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多出十多个百分点。为此,美国政治公关专家罗杰·艾尔斯帮助布什用巧辩战胜对手,当布什与杜卡基斯进行最后一次电视辩论以后,布什的优势大大增强,以致最后稳操胜券。
布什巧辩的策略是:抓住对方的语言弱点,揭其要害,从而让对方陷入窘境。杜卡基斯嘲笑布什不过是里根的影子,没有自己的政治主见。理由是布什在20世纪60年代初追随过保守的戈德华特。80年代又遵从于温和的洛克菲勒,后来再附骥里根,作为一个政治家,其自身政治标记不明显。当杜卡基斯用嘲弄式的语言发问“布什在哪里”时,布什开始反驳。
首先,布什轻松地回答了他的发问:“噢,布什在家里,同夫人芭芭拉在一起,这有什么错吗?”平淡一句,却语义双关,既表现了布什的道德品质,又讥讽了杜卡基斯的风流癖好,置杜卡基斯于极尴尬的境地。
其次,布什对自己在政治上的四方追随,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抨击杜卡基斯虽然长期自诩为民主党内的自由派,却因为不得不坚持民主党的一贯立场,而使他的政治自诩黯然失色,如此杜卡基斯将给选民留下一个“投机政客”的不良形象。
其三,抓住杜卡基斯习惯于眨眼睛的弱点,共和党利用电视屏幕为布什创造了一个外交方面富于经验、刚强果断的形象,炮制了一个布什与戈尔巴乔夫握手的镜头,旁白说布什能与戈尔巴乔夫抗衡,两眼直瞪着,坚定不移。同时播出眨眼睛的杜卡基斯,并问怎能相信总是眨眼的人能推行坚定的外交呢?最后布什的选票由落后转向优势。可见“揭其要害,置其于窘境”的巧辩策略的语言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