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是个心思灵敏的人,一看秦琼的表情就知道他从自己的话中听出了什么,连忙说道:“子丹,父亲生前提议孙曹两家共结秦晋之好,曹将军占据东郡是连战连捷,曹家腾飞举日可待,可我孙家却遭此恶劫,实不敢在奢望此门亲事。”话语中透漏着些许无奈,若父亲孙坚还在,孙家与曹家自然是门当户对。
新娘都送来了,曹家自然不能做出悔婚一事,毕竟孙坚的突然阵亡这是谁都没法预料到的,秦琼也看出了孙策并不是反对这门亲事,而是因为孙家军失去主心骨以后,孙策心中有些迷茫。
“孙兄此言差矣!伯父生前人称江东猛虎,破虎牢,入洛阳,当世众诸侯唯独长沙子弟一马当先,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就小弟看来,孙兄亦是人中才俊,孙家的未来必将在孙兄手中兴荣。”
孙策闻言不由得摇头苦笑道:“若有子丹一样的才华就不愁了,我随父亲初涉沙场寸功未立,父亲一去,军中将士无不惊惶,以我现在的威望根本镇不住军心,全靠堂兄孙贲,我军才没有大乱。”
孙贲是孙坚兄孙羌之子,曾担任过郡督邮守长,孙坚在长沙起兵伐董时,孙贲弃官跟随孙坚,至今也算是历经战阵磨练,在孙家军中有一定的功绩和威望,而且也是孙家子弟,所以孙坚身故以后,孙家军中的将士大都听从孙贲的统领。
“伯阳兄是如何决定的?”伯阳是孙贲的字,当初秦琼跟着曹纯率领的虎豹骑协助孙坚作战时,曾经跟孙贲见过几次,两人算认识,但并不是很熟悉。
“哎!别提了!”说到这里,孙策又是叹气,又是摇头的,“堂兄亲自带人去找袁术了,要劝说袁术放弃攻打荆州,先把父亲的遗体从刘表那里弄回来,然后带着大军并入袁术麾下。”
眼看着这只由父亲一手建立起来的军队马上就要归别人掌控了,孙策心里很不是滋味,论武艺,他自问不逊于军中任何人,论谋略,他自信可当帅才,可就因为他年幼,没有军功在身,不能服众。
当然现在已经十六岁的孙策比起十二岁的秦琼要年长些,可秦琼十岁就跟随曹操起兵伐董,历经数次大战,当初孙坚就是看到曹操放心大胆的启用秦琼这个小孩,才连忙写信回老家,叫孙策出来跟着他见识见识沙场征战,没想到这第一战才刚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看着有点心灰意冷,意兴阑珊的孙策,秦琼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二年前生父秦邵被西凉兵杀害时,他哭得死去活来,伤心欲绝,幸好有义父曹操,有贵叔在旁开导安慰,所以现在他很明白孙策的心情。
“投奔袁术还不如投奔我父亲……”一旁的曹昂倒是开口说话了,只不过话还没有落音就被秦琼给瞪了一眼,“大哥!”
倒不是说挖袁术的墙角不对,可现在提出来怎么让人感觉有点是乘火打劫的意味,曹孙联姻,一是曹操敬重孙坚这个人,在所有的伐董诸侯里面就他和自己敢跟西凉军交战,而且孙坚还是第一个攻入洛阳的诸侯;二嘛!曹操也是看中孙家在南边的影响,两家结盟后,曹家可以一心在北边发展,两家不说是共分天下,却也可说是同治天下。
如果真要是现在曹家吞并孙家,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了,首先肯定会得罪袁术,当然曹操未必会把袁术放在眼里,可多一个盟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其次便是孙家的态度,就秦琼看来,孙策明显不是一个能甘居人下的人,或许他现在表现得异常低迷和困惑,可就像是一把绝世宝刀,不论其刀鞘是多么的破败,也掩盖不了内在的那股惊天气势。
“孙兄不要介意,我大哥刚只是顺口一说,我父深感孙伯父大义,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所以对两家联姻一事很是看重,眼下孙家若有需要,我曹家自当尽微薄之力。”说了些场面话的秦琼想了想,还是觉得应该说点实际的,“伯阳兄既然决定投奔袁术,孙兄也不必太过介怀,只要人还在,日后总有机会,我麾下的孙福所部可以交给孙兄,让他当你的亲兵营,这样袁术也不能彻底吞并了孙家军。”
这个决定不好下啊!毕竟自己身边就孙福会带兵,而且带的还是整个队伍中的大多精锐士卒,可再一想,这些兵马都是以前孙坚资助曹操的,现在孙家有难了,于情于理也该让他们跟在孙策身边好好照应。
秦琼这话一出,众人皆惊,但反应各不相同,以曹昂为首的曹家子弟个个是一副失望的神态,孙坚都死了,孙家军也就要被袁术给吞并了,曹家女子嫁给孙家子弟也就算了,何必还要送兵给孙策。
而孙福则满脸激动兴奋之色,他是知道的,他所统领的兵马占了小将军手中精锐的九成半,可小将军依然能够面不改色的将其划归给孙策,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小将军是个厚道的人啊!若是孙家能够渡过这一劫,他日后必定重新投效在小将军帐下。
至于孙策则是愣住了,虽说想过要将孙福他们这批人马收归帐下,可怎么也没意料到秦琼居然会主动提出来,他有些不信的开口道:“子丹,这不妥吧!”
“有何不妥?孙福本就是孙兄的亲人,如今孙家有难,他理当效力。”虽然有些心痛,但既然已经决定了,秦琼也就不会再犹豫什么了,反正送完这趟亲他只需要带少数精锐潜入长安执行秘密任务,孙福这票人马与其让曹操拿来当炮灰,不如让他们为了自己的家族复兴尽一份力。
倒不是说秦琼对曹操不忠,而是在某些做法方面有着不同的意见,何况曹操在收缴兵权的时候曾经说过孙福这批人都归他做主,所以他现在决定让孙福带人帮孙策也没什么事,顶多就是自己吃了点亏。
曹昂他们虽然不认同这种做法,可一路上都归秦琼调遣,接受了军中严苛的磨练与洗礼,自然而然的养成了一种对秦琼的敬畏之情,谁也没有开口反对这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