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稍纵即逝,做出自己的选择,抓住机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新的转机。历史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教导弟子牢牢抓住良机的故事流传至今。
一个黄昏,苏格拉底带着他的三个弟子来到一片麦田前。
“现在,你们到麦田里去摘取一颗自己认为最饱满的麦穗。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采摘了就不能再换。”
他的三个弟子欣然前行。第一个弟子没走多远,就看到一颗大麦穗,如获至宝地摘下。可是,越往前走,他越发现前面的麦穗远比手中的饱满。他懊恼而归。
第二个弟子吸取前者的教训,每看到一个大麦穗时,他总是收回了自己伸出去的手,他想:更大的麦穗一定在前头。麦田快走完时,两手空空的弟子情知不妙,想采一颗,却又觉得最饱满的已经错过。他失望而归。
第三个弟子很聪明。他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去识别怎样的麦穗才是饱满的麦穗,第二个三分之一的路程去比较判断,在最后的三分之一的路程里他采摘了一颗最饱满的麦穗。他自然满意而归。
第三个弟子能得到收获,就在于他正确选择,抓住了良机。人生中的机会就是如此,如果你不懂得选择,总是犹豫不决,自然会错过良机;如果你不假思索,贸然下结论,也容易错失最佳的机会。所以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和机遇时,一定要三思而行,有决断,才能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有一个女孩,老师从来都没注意过她,她也不是那种能引人注目的女孩。上课的时候,她喜欢一个人坐在后排,看书,或者记笔记。
偶尔一次,老师听到了女孩读课文时的标准美式发音,从此,老师对她刮目相看。后来,全国高校英语演讲比赛,学校有一个名额,老师想了想,微笑着填上她的名字。
在比赛前的那段时间改稿,纠正发音,甚至到肢体语言的处理,他们每天都忙到很晚。老师真的很喜欢她,也很想让自己年少时未能实现的梦想在她身上实现。
但是,老师总是心存不安,因为这个女孩太内向、太安静了,她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吗?
比赛那天晚上,对女孩抱着很大期望的老师很早就坐在了大礼堂的前排。老师对她说,别紧张。她看着老师,脸红红的,什么也没说。
老师的心一沉,看来,她确实紧张了。老师拍拍她,让她去抽签,结果,他们抽到的是第9号,而前面一位选手,是公认的“英语高手”。
果然,“英语高手”的演讲相当成功——幽默诙谐,充满个人风格。全场几乎每隔半分钟就会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直到她上台前,大家还在兴奋地讨论着他的演讲。
老师的手心沁出了汗水,老师在台下,不敢看她,她是第一次上台,出现任何差错老师都不能怪她,在那一刻老师才发现,自己是那么害怕她失败。
强烈的镁光灯,偌大的大礼堂,她显得那么小,那么微不足道。似乎没有人注意到她已经走上了台,台下近三千名学生依旧很吵。老师在心里说,没希望了。
老师看着她,想起许多年前同样因为不能引人注目而与荣誉失之交臂的自己。
但是,让老师吃惊的一幕发生了。
她并没有像安排好的那样问大家晚上好,老师清楚地听到了一个声音,很响亮的声音:“现在,请把焦点对准我。”
“请把焦点对准我。”
她说了三遍,一遍比一遍响亮。
全场鸦雀无声了。
老师不敢相信,那么洪亮的声音会是那个平时说话细声细气、丝毫不惹人注意的小姑娘发出来的。接下来老师听到她婉转的声音在空中盘旋,比夜莺更动听。
她的演讲结束了,许久,全场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是的,老师永远不会忘记,是自己的学生,在若干年后教会了自己生命里最动人的一课,那就是:千万不要低估沉默者的力量,要懂得抓住机会勇敢决断。
如果一个人永远徘徊于两件事之间,对自己先做哪一件犹豫不决,他将会一件事情都做不成。如果一个人原本作了决定,但在听到自己朋友的反对意见时犹豫动摇、举棋不定,那么,这样的人肯定是个性软弱、没有主见的人,他在任何事情上都只能是一无所成,无论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无一例外。只有积极进取,勇敢决断的人,才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千载难逢好机会。一旦遇到良机,要勇敢、坚实、果断地抓住。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父亲试图用金钱赎回在战争中被敌军俘虏的两个儿子。这个父亲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和一笔赎金来救儿子。但他被告知,只能以这种方式救回一个儿子,他必须选择救其中一个。这个被慈爱饱受折磨的父亲,一时难以决定救哪一个孩子。这样,他一直处于两难选择的巨大痛苦中,结果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处决了。
所以在面对机会和选择时,一定要有决断的能力。勇敢果断作出选择,并坚持下去。事情才能取得成功。
斯巴昆说过:“有许多人一生之伟大,来自他们所经历的大困难。”精锐的斧头,锋利的斧刃是从炉火中的锤炼与磨削中得来的。生活中有很多人,虽具备“大有作为”之才,但是,由于一生中没有同“挫折”搏斗的机会,没有经过充分的“挫折”磨炼,不足以激发其潜力,以致于终生默默无闻。生活就像一道大餐,充满酸甜苦辣,在生活这道大餐里,挫折是不可缺少的菜肴。缺少挫折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因为挫折也是一笔巨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