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民间习俗,农历腊月二十四祭灶神,就是沿袭了古人的做法。那么,古人是如何祭灶神的呢?
传说中的“灶王”被称为“司命君”,主管与生命有关的事物。据史料记载,早在夏代就有祭灶的习俗。《礼记·礼器》孔颖达疏云:“颛顼有子曰黎,为孔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的注释是:“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妇。”《抱朴子·微旨》也说:“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可见灶神的说法源远流长。现在民间习俗,农历腊月二十四祭灶神,就是沿袭了古人的做法。那么,古人是如何祭灶神的呢?
我们来看看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这首诗就详细地记载了唐宋时期祭灶的情景,如今很多地区还保留着这些做法。
腊月二十四,有的地方是二十三。民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即官员二十三,百姓二十四,船家二十五。时间虽不完全一样,但方式基本相同。诗中说是二十四日那天,灶神要上天向玉帝禀告人间的善恶情况,家家户户用丰盛的猪头、鲜鱼及其他菜肴来祭奠,还要做米粉粑,酌酒供奉。人们希望灶神酒醉饭饱之后,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保佑来年大吉大利。又因为灶神长得漂亮,是美男子,所以,为避嫌疑,女人是不能祭拜的,全由男人操办。这一天仆人、小孩犯了错也不责怪,猫呀狗呀弄脏了东西也不呵斥,就是怕惊动了灶王爷,惹他老人家生气,会向玉帝打小报告,自己没好果子吃。祭拜完后,又烧纸扎的马车,让灶王爷坐着上天,免受奔走的劳累。
除了这些做法,在流传的过程中,民间还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如送灶王爷走后,二十四日这一天,每家每户还要搞卫生,掸阳尘,把家里特别是厨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取下灶王爷的旧神像,贴上新的,让玉帝派来验证灶王爷汇报是否真实的神仙彻底相信。我们家乡还会熬麦芽米糖,供奉给灶王爷吃。麦芽糖甜,黏性强,吃了张不开嘴,见玉帝后,灶王爷也就不会乱说话了。直到来年正月初四,人们又用同样的方式迎接灶王爷归位,祈求他保佑全家平安,吉祥富贵。
还是广东潮汕地区有关灶神的传说更具神话色彩。说是玉帝的小女儿偷偷下凡,同人间一位青年农民相爱。此事被玉帝知道后,大发雷霆,一怒之下将小女儿贬下凡尘,永远不准回天庭。王母娘娘不忍心如此对待女儿,求玉皇大帝开恩。不得已,玉帝特许他们每年腊月二十四回一趟天庭,同亲人团聚;并任命女婿为司命君,察看人间善恶,到时如实向自己汇报。司命君怜悯百姓的苦楚,每次都要求玉帝格外关照,确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由于土地神在向玉帝报告时说不少百姓糟蹋粮食,玉帝很是生气,要求司命君下凡严查。司命君返乡后,告诫大家把家庭内外打扫干净,不要让粮食散落在外。这就是二十四掸阳尘、搞卫生的由来。土地神回来一看,果然变化很大,报告了玉帝。玉帝才彻底放心,并把为百姓消灾咎、添福寿、增五谷、饲大猪等事务都交由司命君管。那里的灶神又称司命老爷。记得小时候,家乡也是这样称呼,还把写有“司命君之位”字样的红纸条贴在灶台的烟囱上。
其实,祭灶神同其他传统习俗一样,是先人告诫后人弃恶向善的方式。是不是真有灵验,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记住这一传统并延续下去,让华夏儿女世世代代记住以善良为己任,多行善事,不断升华自己的情操,为中华民族文明的积淀作出自己的贡献。
人民的愉快就是我的报酬。
——居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