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70100000018

第18章 无法远避的政治风尘

——郭沫若与沈从文

郭沫若(1892—1978),是位诗人和文学家,又是学者和科学家,还是一位革命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开贞,字尚武。沫若是从他家乡四川省乐山县的大渡河(古名沫水)和青衣江(古名若水)为自己取的笔名。自幼喜爱文学,师从自己的母亲学诗,稍长在师长教导下熟读《诗三百篇》《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和《庄子》《楚辞》《史记》等,广泛涉猎古典文学。后又在其兄的帮助下,开始接触《启蒙画报》《新小学》和章太炎的《国粹学报》、梁启超的《清议报》,同时阅读林纾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接触新学书籍,开拓了他的胸襟和眼界,受到了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迪和影响。不满小学中学教育腐败,起来反抗,三次遭到学校斥退。初显他的叛逆性格。辛亥革命让他振奋,****的政局,又使他失望和苦闷。

1913年底,郭沫若二十一岁时,东渡日本留学,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两年后升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进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医科。“立志学医,无复他顾,以医学一道”,“报国也”。1923年毕业后,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又认为“一国文学,为一国之精神,物质文明,固不可缺少,而自国精神,终不可使失坠也”(《郭沫若书信集》),故弃医从文。

在日留学间,习英、德文时,学校常以各国文学名著为课本,更加增其以文学唤醒睡狮的兴趣和决心。与当年鲁迅的抉择相似。广泛阅读各国文学作品,从泰戈尔、雪莱、莎士比亚、歌德,到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以及斯宾诺沙,汲取了多方面的文学滋养。中国的新文化运动高举反封建反帝大旗,张扬个性自由、人性解放,冲决一切网罗和束缚,破除一切偶像和迷信的精神,是包括郭沫若在内的青年们的共同要求,也与郭沫若蔑视权威、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精神合拍。

1915年郭沫若曾一度回到上海,怀着“冲冠有怒与天齐”的爱国义愤,参加反对日本向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1919年,与在日留学的爱国学生一起组织抗日爱国团体“夏社”,从事反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十月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给他以极大鼓舞。他怀着改造社会的朦胧思想和振兴中华民族的饱满热情,开始文学活动。陆续发表《牧羊哀话》《凤凰涅槃》等小说、诗歌。

1921年6月,由郭沫若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办《创造》季刊。不久,继胡适《尝试集》出版一年半之后,出版他的第一部新诗集《女神》,确立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923年,郭沫若归国,又与郁达夫、成仿吾等创办了《创造周刊》《创造日》等期刊,面对黑暗现实,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郭沫若的改造祖国的美丽憧憬,陡然破灭。同时,他又受到革命形势的激发,思想也在发生变化。他的《星空》《前茅》反映出他这段时间的思想顿挫和变化。“缺乏精神支柱的困惑”,“进退维谷的苦闷”成了他作品的主题。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目睹英国巡捕的“飞扬跋扈、弹压行人的暴状”,深受震动。创作《聂嫈》《穷汉的穷谈》《共产与共管》等一系列具有强烈革命倾向和鲜明阶级观点的作品。

1926年3月,郭沫若来到革命策源地广州,在革命浪潮推动下,不断进步和觉醒。北伐战争开始,郭沫若先后担任北伐革命军政治部的秘书长、主任,投入战争洪流。以文章揭露******叛变革命的罪行。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迫于******的通缉,再度举家赴日,度过十年流亡生活。开始文学研究,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学研究》《金文丛考》等历史、考古著作问世。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郭沫若别妇抛雏,秘密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领导之一。其间还创作了《屈原》《虎符》《孔雀胆》等多部历史话剧,并有《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甲申三百年祭》等学术著作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仍进行文学活动,有话剧《蔡文姬》等问世。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湘西凤凰人。出身行武家庭,祖父少时卖马草为生,性格彪悍,加入清军后,因镇压太平军有功,官至贵州提督。后厌倦官场争斗辞官归隐凤凰。父亲投身辛亥革命,随起义军攻打凤凰城。又去北京密谋刺杀袁世凯,事情败露后逃到山海关外。沈从文的祖母是苗族,母亲为土家族。沈从文没有父亲“硕大、结实、豪放、爽直”的军人本色,但骨子里继承了其父的刚毅,他的性情与气度得于母亲。湘西山水的瑰丽与浪漫,楚文化的热情与奔放,深深陶冶着沈从文的灵性。

十四岁时,沈从文到土著军队里当兵,在故乡沅水一带闯荡了五年。他当过书记,接触了许多古籍和文物,受到五四新文化启迪,二十岁时孤身一人来到北京。

初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直接接触到新文化和文化人,得到胡适的欣赏,也结识胡也频、丁玲等。其早期创作,不忘情于湘西山水,又瞩目于城市人生。他以思想启蒙和文学革命作为自己的目标。在文化思想上,不拘泥于政治和主义,与人相交时择性情相投者为友朋。

沈从文早年思想激进,看到腐败旧中国,曾慷慨陈言“救救国家”,但后来很少参与文学之外的政治活动,他的少数民族的灵性,个人亲历的人生苦难,使他的艺术悟性和直觉思维得到发挥,在创作追求和创作方法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一个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学园地,独树于文学之林。故有人说他“缺乏政治理论思维应有的某些坚持与机敏”。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和《长河》,是他的代表作。《边城》通过少女翠翠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全景式地展示了小城生活的丰富图景、小社会的风俗民情及普通人的错综纠葛,营造了真善美的悲剧。

《长河》是沈从文创作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作品。它区别于富有浪漫色彩的《边城》,而是通过夭夭兄妹的命运,着意于写实风格的现实褒贬。沈从文在《边城》《长河》等作品中,创造了一个湘西生活的世界,是对中国乡土文学与整个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早已作为教授的沈从文随北京大学师生到云南。抗战胜利后回北京,继续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因沈从文对待政治的冷漠,鲁迅对沈从文有恶感,使其成为有争议的作家。最令沈从文失望的是北京大学进步学生对他的排斥,特别是1947年,革命的郭沬若著文对他批评之后,在北大发生学生贴大字报攻击沈从文事件。新中国成立之初,甚至有学生恐吓过他。致命一击的是,社会上有人撰文批评他和他的作品,沈从文想到了自裁。自杀未遂被救后,他参加了中国人民革命大学学习班,接受革命的洗礼。后被迫改行到历史博物馆工作。

很多文学史都称郭沫若既是文学家、学者、科学家,还是一个战士和革命家,有的甚至将他冠以“是一位真正的革命文化巨人”。

据丁玲1948年6月15日的日记载:毛主席见到她说:“好得很,几年不见你了!”然后邀她散步,傍晚时分,毛主席还留她一道吃晚饭。饭后又在他院子里树下座谈。“将我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同列一等,我说我的文章不好,不及他们。毛主席评郭(沫若)文才华奔放……”******同志给中国作家的排序已很清楚,郭沫若排在鲁迅之后,位列二席。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郭、茅的排位就再没有变过,一直延续至今。有的文学史称之为抗日战争时期“文化界继鲁迅之后团结进步文化人士进行斗争的又一面旗帜”,褒誉甚高。

郭沫若的确是中国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有目共睹。但胡适与鲁迅,才真正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学史上并峙的双峰。遗憾的是,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人们把他们有意识地对立起来,一个代表正面,一个代表负面;一个非常光彩,一个十分萧索。由此开启了对鲁迅只能歌颂、对胡适只有批判的非科学的格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格局正在发生着变化,理性正在回归。胡适也不断恢复历史真相。

像梁山好汉排座次那样,也硬给作家安排交椅,实在值得商榷。郭沫若在历史话剧及历史、考古研究等成就,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有谁能出其右?其才华天资又有哪个能与他比肩?说他是一位天才作家和学者,当之无愧。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文化****主义大行其道的“****”,他被政治边缘化、被文化边缘化,但他的学术成就却无人撼动,青史永存。

大凡天赋异禀的天才作家,皆个性鲜明,蔑视权威,善于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精神。郭沫若乘五四新文化运动鼓吹的个性自由和人性解放的思想浪潮,指点江山,狂飙激进。在当时,偏激、激进,这似乎是进步作家共同的状态。

偏激、激进曾在中国大行其道。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灾难深重,救亡压力太大,启蒙屡屡中断。整个民族都想抄近道走捷径。思想越激进,就越容易被认同。连严谨理性的鲁迅先生都不失偏激,比如在文化上,反对中医、京剧,在语文改革上,高呼“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具有叛逆性格的郭沫若,自然免不了以偏激,迎合大众心理。比如,他公开宣称“我郭沫若所信奉的文学的定义是:‘文学是苦闷的象征’”(《暗无天日的世界》)。

(一)

郭沫若与小他十岁的作家沈从文的笔墨官司中,他的偏激个性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沈从文学院气或闲适气也显露无遗。

郭沫若与沈从文无甚交往,在郭沫若的文名响彻文坛,远播神州之时,二十岁的沈从文只是个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的旁听生。从此才有机会接触新文化和文化人。他以思想启蒙和文学革命作为自己的大目标。在结交朋友上,不以政治划线,常以性情投合从善如流。在文化思想上,杂取众家。平心而论,沈从文缺乏政治理论思维应有的某些坚持与机敏。但他少数民族的血液所形成的心理素养,个人亲历的人生苦难,使他的艺术悟性得到高度发展,在文学创作的追求上,独树一帜,开辟了一块新鲜的天地。

沈从文在20年代末,创作了瞩目于城市人生且不忘怀湘西乡土的小说,如《十四夜间》《第一次做男人的那个人》等,在文坛毫无影响。直到1928年,《柏子》才是他第一篇成名短篇,是确立他在文坛地位的序曲。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来到中国,在他编选的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中,收编了这篇小说。《柏子》以独特的反传统伦理和审美眼光,表现了湘西河流吊脚楼里露水夫妻的生活,凸显了湘西下层乡民的命运和悲欢。正是小说中热烈而又乏人悲悯的这些乡间美丽的生灵,深深地打动了读者。鲁迅在与斯诺谈论中国小说时,把沈从文列入七八个最好的小说家之中。

刚在文坛崭露头角的沈从文,在1930年的《日出》杂志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了《论郭沫若》,文章既肯定了文学前辈诗歌创作的成就,又率真地对不擅长写小说的郭沫若的小说创作提出了批评,认为小说不是他施展才华的领域,天真地劝告他放弃小说创作,沈从文说:“一株棕树是不会在寒带地方发育长大的。”后来沈从文又在他写的《论中国创作小说》重申了上述观点。

平心而论,尽管郭沫若也创作了不少小说,但与他的戏剧、诗歌比起来,影响不太大。他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先后有《塔》《橄榄》《水平线下》中的小说部分和《落叶》《一只手》等近三十篇。似多因人物单薄、情节过于简单而没有产生多大反响,与他的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的轰动相比,显得极为冷落。因此,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沈从文,如《皇帝的新装》中的孩子,大胆说出真相,与文学前辈商榷,有些唐突,却可理解。

谁料,郭沫若于1932年,在《“创造十年”发端》中以极其傲慢的口吻,对沈从文进行反击:“记得国内另一位大小说家宣言过我是没有做小说家的资格的:因为我的笔太直、不曲,没有像鲁迅先生那样曲。是的,这层我自己是承认的,假使要曲才配做小说,那我实在是不配做小说家。”文中称沈从文“大小说家”已见嘲弄之意,顺便又对鲁迅敲打一下,显得不够大度。

(二)

过六年光景,1936年沈从文在《大公报》发表《作家间需要一种新运动》等文,提出了当时文学创作中的“差不多”现象,希望作家们来一个“反差不多运动”。每位作家都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反省,重新振作,改造自己,写出更好作品。之后,沈从文又陆续发表《一封信》《再变差不多》,补充完善“反差不多”主张。即便在当下的语境,这一“反差不多”主张,也没什么错误。

但是,在动员一切力量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下,又是在题为“抗战与文化问题”一文中,郭沫若这位文化大员,却对“反差不多”主张和对提出这一主张的沈从文大为不满:“近来听说又有人在鼓动着‘反差不多’的论调了,主旨是嫌抗敌理论过于单纯,而大家说来说去,说了半年,反正都‘差不多’,因而便激起了一些‘反感’。抱着这种‘反感’的君子,朝好处说,自然是过于高尚了一点,朝坏处说,实在是于不知不觉之间犯了为虎作伥的嫌疑。”

明明只是关于创作的一种认识和建议,即便对与错也仅属文艺批评范畴,怎么就把人往敌人那边推,以致定性为“为虎作伥”了呢?套用郭沫若的话,郭沫若此论,朝好处说,是他毕竟站在抗敌立场上在审视别人,难免看走眼;朝坏处说,实在是挟嫌报复,借抗敌之名,公报私仇,仅仅为了别人说他的小说“不曲”!

20世纪40年代初,沈从文在《文坛的重建》《新的文学运动与新的文学观》等文中,表述了不赞同作家从政的观点,认为作家应站在大众立场,一旦从政,难免“趋时讨功”,“凑趣帮闲”,忘却了文学的道义。

郭沫若便在《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一文中,指出沈从文在抗战中提出“反对作家从政,就是反对作家努力参加动员工作”。出语颇重。

1943年1月,沈从文又在《“文艺政策”检讨》一文中,批评国家文艺政策的同时,又对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的设置、对其经费的使用发了些议论:“先闻每月可动用一百万元经费”,“但事到后来,可供使用的经费尚不及十分之一,从数目变更上又可见出若不是这笔钱在当局认为用不得当,就是主持者钱用不了,因为这个工作固然值得花钱,但也要会花钱”。

沈从文只是关心经费的使用问题,并提出一些看法,于情于理并无失当之处,然而郭沫若却在《洪波曲》中,这位原本应该接受公众监督、质询的第三厅厅长,却指责批评者造谣:“有些自命清高的文人如沈从文之流,曾经造过三厅的谣言,说三厅领着庞大的经费,没有做出什么工作。”需要指出的是,三厅者,乃国民党体制下之三厅,郭沫若只是在抗日统一战线的大背景下,参与领导工作而已。众所周知,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并不是什么新闻,提出建议,何罪之有?

沈从文屡遭郭沫若的诋毁,湘西山民的血性就不免要显露出来。在1946年10月23日,沈从文在接受《益世报》记者姚卿祥采访时,对当时文学界名人做了些评议,如记者拿郑振铎与郭沫若相比时,沈从文只是摇头而未作答。记者又拿巴金与茅盾相比,沈从文说巴金在文化生活出版社默默工作,是有极大贡献的。茅盾也很沉稳。但提到郭沫若,就未免带些讥讽,说茅盾“不像郭沫若一般地飞莫斯科”。沈从文本湘西一介草民,却非要当清高的士,看不起别的文化人“趋时讨功”,这种名士的清高,后来让他吃了恁多的苦头。

郭沫若在1947年1月10日《文汇报》上,发表《新缪司九神礼赞》一文,一如既往,予以回击:“有一位‘自由主义’的教授,听说一提到我便摇头,因为我去年曾经‘飞莫斯科’”,“我并不怕教授们向我摇头”,“我假如努力到使教授们把头摇断,那是最愉快的事”。诗人最易动感情,这不,诗人激动得有点孩子气,但诗人对革命的那份激情,我们也是感受到的。

自1930年,初出茅庐的沈从文不识好歹、自不量力地评价了郭沫若小说之后,便与文化巨人结下了梁子。偏偏沈从文总在太岁头上动土,尽管他的态度平和,文章也是小心翼翼,从未恶语相向,但他的前辈是位大诗人,大人物的先天的优越性,居高临下的傲慢,情感较为愤激地把晚辈骂上几句,也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对一个即便是“自由主义”的沈从文,以革命的堂皇的名义痛下杀手,就不仅不厚道,简直就是不分青红皂白恶语伤人了。

请看,1947年1月27日郭沫若在《文汇报》上发表的一篇批判沈从文的题为“拙劣的犯罪”的文章。这是郭沫若针对沈从文六天前在《大公报》所发《新书业和作家》一文的回应文章。我们先看看郭沫若给“自由主义”作家沈从文都扣了哪些帽子:沈从文“极尽了帮闲的能事,一面做掩饰工作,一面做离间工作”,又有“冒充一个文坛长老而捏造事实,蒙蔽真相,那是一种犯罪,而且是拙劣的犯罪”。

沈从文的《新书业和作家》一文,旨在讨论“出版”与“作家”的关系,出版业如何在困难局面下健康发展等问题,并在文中表达他对政府的不满。尽管题旨不是讨论政治与出版的关系,但他还是提出“与其寄托希望于政治,还不如寄一希望于出版家”这样不信任国民党政府的结论。在其文章中,的确有一段涉及郭沫若的文字:“先是创造社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诸先生的努力,一面感于受当时恶势力文学社团的压迫,一面感于受出版方面压迫,作品无出路,想突破这个独占不合理局面,希望作品有以自见,也希望能用作品自给自足。”文中对创造社和郭沫若并无恶意,抑或尚有敬意,竟遭到郭沫若的痛斥。文章情感胜于理智,只有深深的积怨和滔天的怒火,毫无理论说服力,尤其是对人家的文章缺乏最起码的了解的情况下,就夹枪带棍地一通乱打,说人家是犯罪,究竟是谁在“拙劣的犯罪”?

郭沫若在1949年之后,伤害过许多同类,如在中国文联主席团和作协主席团召开的联席扩大会议上,郭沫若以领导人身份致开幕词时,正式提出把胡风“作为反革命分子依法处理”的建议,又如参与批判冯雪峰等。众所周知,这类问题不能追究他个人的责任。可对像沈从文这样胸无城府,一生都远离政治和有意远避政治风尘的知识分子,多次伤害,而至死无一点自省和自责,总是难以让人理解。

写到最后,对沈从文1946年10月接受《益世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不像郭沫若一般地飞到莫斯科”一事,作点儿后续的说明:

1945年夏,郭沫若应邀访问苏联,苏联友人赠送给他一块外壳为圆形的欧米茄机械手表。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8月28日,******赴重庆谈判。9月3日下午,******在下榻的桂园接见重庆的各界人士。郭沫若受邀到会。会上******与翦伯赞、冯乃超、周谷城、郭沫若等亲切座谈。当场,郭沫若把从苏联带回的那块瑞士名牌欧米茄手表,送给了******。

同类推荐
  •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动荡。为了匡复汉室,刘秀兄弟二人走上革命征程,并拥立刘玄为更始帝。然而,功高震主的他们很快遭到打压,处于绝境中的刘秀只好韬光养晦。王莽被灭后,刘秀趁机逃出虎口,不断壮大实力,先后消灭了王朗等势力,逼降了铜马等义军,推翻了更始政权,扫清了残余障碍,一统天下,开启了东汉新局面。刘秀以柔治国,很快东汉便国富民强。飘雪楼主以史籍为蓝本,以人性为内核,用娴熟流畅的笔法将大汉君王事讲得千回百转,有滋有味。整个故事始终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散发着引人入胜的光和热。刘秀的传奇尽在书中。他真的是个近乎完美的帝王吗?千秋功过,任君评说。
  • 何澄(下)

    何澄(下)

    《何澄(下)》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何澄(下)》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中国作家人生档案

    中国作家人生档案

    本套丛书名为“人生”档案,意思就是强调它的真实性。有的人喜欢或习惯读小说,觉得小说故事性强好看,其实真实的生活更精采,只要认真地甭理和总对,几乎每个人的独特经历,都是一本好读有益的大书。
  • 比尔·盖茨商道全集

    比尔·盖茨商道全集

    他是一个天才,13岁开始编程;他是一个商业奇才,独特的眼光使他总是能准确看到IT业的未来;他更是一个传奇,39岁便成为世界首富,并连续13年登上福布斯榜首的位置,这个神话就像夜空中耀眼的烟花,刺痛了亿万人的眼睛。然而,他退休之际,却将自己全部财产捐赠,用于慈善事业。他就是原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设计师比尔·盖茨。
热门推荐
  • 我不永生

    我不永生

    “千年道行一朝散,魂归九幽再重生”,她,上古仙界颜氏一族最年轻有为的家主,为带领家族占据仙界一方,隐藏自己的医术天赋,放弃自己畅游三界的理想,拿起最不喜欢的谋略之术。当家族到达巅峰的时刻,她迎来的是家族中人的背叛。临死之际,她道:下辈子,我不求永生,只求自己活的随心所欲,期待你们下辈子不会再遇到我,否则,我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此文无cp。
  • 佟佟木

    佟佟木

    一个女大学生的情爱日记。很久之前应一家大型网站编辑之约写的旧稿。发上来仅供充数,存档之用。
  • 网游之摸尸大神

    网游之摸尸大神

    一心只想低调做事的张烨,选择人类种族进入浮华网游,却奇遇连连,走地图走出来的等级第一?实力平平获得的隐藏职业?还有美女相伴练级?真是太美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娇妻太呆萌,总裁咬一口

    娇妻太呆萌,总裁咬一口

    (全文免费)“爸比爸比,妈咪她去找东方寒啦!”小皖翼奶声奶气地说道。楚桀翔起身,把餐厅夷为平地,看你们还怎么吃!一把扛起冉颖霜,朝床上一丢,“撕拉”,开启“啪啪啪”模式。小皖翼很害怕,跑去告诉爷爷,爷爷欣慰地说“嗯~多造几个出来也好。皖翼啊,别去打扰你爸比妈咪哟,你以后肯定会有很多弟弟妹妹的。”小皖翼告诉东方寒“叔叔叔叔,告诉你哦,我爸比在压我妈咪。”东方寒一脸黑线。【欢迎各位入坑】
  • 我家少爷他又开始作妖了

    我家少爷他又开始作妖了

    人间于此,欢喜是你纂一就是一个妖孽,无时无刻不在作妖,这是亭子对他唯一的印象。而且他作妖就作妖,还无时无刻不带上亭子。但是纂一就是为了亭子才进的娱乐圈啊!!! 少爷没来之前,亭子谦和,性情温柔。 少爷刚来不久,亭子脏话,随口就来。 少爷来了半年,亭子人设,彻底崩了! 亭子:所以少爷你到底要干嘛? 纂一笑道:我的目的只有一个,给我一个摸着你良心睡觉的机会.......... 甜宠文 高冷美艳努力女主vs逗比多金专一男主 .......黑粉:我咒亭子这辈子生不出孩子。纂一@黑粉:你这话是希望我断子绝孙?吃瓜群众:官宣吗?什么情况?已经在一起了吗?亭子也跟着发了一条微博:我们只是朋友,很好的朋友。纂一笑笑:“这丫头不是说不会撒谎吗?” 经纪人:少爷你公开会掉粉哦(?-ω-`) 纂一:没事,大不了回去继承家产!总之世界的温柔是晚来的善意和干净的你。
  • 驱邪记

    驱邪记

    近十年来,邪教滋生,蛊惑人心,祸乱社会,其中一支流毒颇广,民间传为信神邪教,其教义以将来可去往“江南美地”为诱惑,牵引并控制许多无知世人,致使许多人心智被其蒙惑,没有家庭观没有社会观,只为心中所信的神而生,摒弃非“同类”的一切,甚至是父母妻儿。骆勤之,一介高中生,在他的家乡里便有“信神”邪教盛行,他一心学习,原本不知邪教之事,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遇到了邪教,并且让见识到了邪教给村里所带来的危害。骆勤之痛恨惊奇之下,决意对邪教一探究竟,但他书生一个毕竟毫无头绪,于是请来了同学百世同帮忙,百世同应邀而至。百世同身世颇艰,是个孤儿,但自幼得一个退伍军人的收养教育,一身忠义正气,且本事非凡,他与骆勤之一查之下,惊奇的发现,一个宣传邪教的外来人士,竟然在半年前去追踪一个小毒贩时见过,只是当时没有发现他竟与邪教有关,自此仗义投身江湖。
  • 木偶大佬魂穿记录

    木偶大佬魂穿记录

    我爱你,生生世世,仅此而已。我确实想从你这得到点什么,比如,你的全部。
  • 斗横剑舞

    斗横剑舞

    斗横星寒,月色凄迷。夜在黑暗中用深邃搭建起一个彰显原始本性的梦幻舞台。众舞絙者肉袒而出,走索上而相逢,各逞才智:曹横舞智以御人;莫天悚长袖善舞;梅翩然雪夜蝶舞;莫桃慷慨拔刀舞。罗天欲上无路,乃漫步而回,歌曰:舞鸡击楫都成梦,搔首江头看落潮。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发明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发明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