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77100000066

第66章 挑战“以粮为纲”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成为冲破一切精神禁锢的历史潮流。但在发展畜牧业的问题上仍存在不少思想阻力,各种看法争议不休,“以粮为纲”还占据正统地位。在1980年3月西安召开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产方式会议上,盛彤笙开始了向“以粮为纲”发出挑战。他与任继周联合作了《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与农业格局》的发言,提出在西北通过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将种草养畜作为改变黄土高原面貌的根本大计,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或超过农业总产值50豫的“以牧为主”的观点。

这个观点一提出,就像沸腾的油锅里撒了一把盐,噼噼啪啪的响起,报刊上和学术界顿时热闹了起来。这年9月,《人民日报》发表一篇《以畜牧为主的道路在我国行得通吗?》的文章,对“以畜牧业为主”的观点进行批驳,从多方面阐述了我国的农业发展,还必须坚持“以粮为纲”,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满足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在目前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要拿出足够的粮食来发展畜牧业是不现实的,也是行不通的。文章还举例说:“西德畜牧业之所以能在农业中占很高的比重,主要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混合饲料工业的发展,而混合饲料工业又是依赖于进口粮食的。”对此,盛彤笙在一篇文章中反驳说:“据我所知,西欧从中世纪起,就重视发展畜牧业,到20世纪50年代,西德畜牧业产值的比重在农业总产值中,就已占到50豫以上,并不是由于混合饲料发展之后才得到这样的成果的。”当他得知任继周要到欧洲访问时,还要求他:“这次你到西欧去,希望能留意一下他们发展畜牧业的历史经验,搜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和数字,以便驳斥这种错误论点。”

1980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抓紧粮食生产 搞好多种经营》的社论,更是官方对“以牧为主”观点的正面回应。社论说:

“调整农业结构,规划农业生产,把粮食生产摆在什么位置上?如何发挥粮食生产的优势,做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农业全局、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

实践说明,各种优势的发挥,都不能不以粮食生产的发展作为基础和前提。调整农业布局,要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我国人口众多,解决1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一个严重任务。现在全国每人平均占有粮食还只有600多斤,是一个很低的水平。相当一部分农民口粮不足,城市用粮标准也不高,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实际困难。我国人民的食物构成以粮食为主,动物性食品少,应当逐步改变。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草原、草坡和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农副产品发展畜牧业、渔业;发展畜牧业、渔业又需要大量粮食。如果每人平均占有粮食的数量不能逐步增加,也就拿不出足够的粮食来发展畜牧业、渔业,改变食物构成也就是一句空话。”

社论还特别强调要注意防止从一个片面走向另一个片面,把粮食生产放到无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的调整要在量力而行的思想指导下既考虑需要,又考虑可能。态度要积极,步子要稳妥。

盛彤笙在看完这篇社论后,在记事本上记下了这样一段话:

“这种论调经常可以在报刊社论上看到,貌似公正,很有迷惑人心的作用。‘既考虑需要,又考虑可能’,实则是排斥畜牧业。到本世纪末,人口将增加到12亿,耕地面积还会缩小,单打一搞粮食生产,肉食还会进一步减少,尽管别的方面已经现代化或者接近现代化,但是食物组成上恐怕更会向‘古代化’倒退,退到孟子的理想‘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的水平上,这将是对我们农业工作者和畜牧工作者的一个极大的讽刺。”

1980年底,中国农科院提出一个设想,计划20年后,也就是到20世纪末,我国人均年占有肉量52斤,略超出1979年的世界人均水平,人均占有粮食800斤。全国一些农牧学家在讨论这一规划时,盛彤笙在发言中说,52斤的食肉量,充其量是1960—1970年世界水平,假如到20世纪末,我们才停留在这个水平上,那只能算是“近代化”,不能算是现代化。当时有个畜牧学家在讨论中说:“假如粮食人均只有800斤,肉占有量决达不到52斤,还谈不上大力发展畜牧业,没有粮食无法吃肉啊!”对畜牧学家还持这种论调,盛彤笙感到难以理喻。

1981年2月,有个学者在《光明日报》发表《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仍然是第一位大事———必须注意发挥我国的粮食优势》的一篇文章,指出无数次的实践证明,哪一个阶段不重视农业,不重视粮食生产,哪一个阶段国民经济就处于极为糟糕的时期。对于中国来说,人口众多的现实,使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着极端重要性。养活10亿人口需要有充足的粮食,而且还主要依靠自给,而不能依靠进口。把10亿人口的口粮依托国际市场或者说其他国家,是靠不住的,也是相当危险的。中国这个最为基本的国情就决定了1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仍然是第一位大事。

同年的《经济参考》上还有一篇文章说,“花生蛋白乳……营养价值可与牛奶媲美”,主张多吃植物性蛋白质,不要多吃动物性蛋白质,以免造成动脉等心血管硬化的恶果。盛彤笙看后批注:“这是想用发展大豆种植这种‘中国式’的现代化来代替畜牧业的发展,是一朵一现的昙花,经不起时间、实践和科学的考验。我们中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忧虑营养不良,动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脂肪不够的问题”。

基于上述种种论调,盛彤笙认为是“以粮为纲”这个“幽灵”仍然在到处徘徊。放着通衢大道不走,至今仍然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实在是形而上学的思维作祟,现在应该站出来说话了。1981年3月,在中科院学部大会上,他将自己多年来对发展畜牧业的思路系统地进行了梳理,作了一个长篇发言,提出我们除应树立“大农业”和“大粮食”的观点之外,还应当树立“大畜牧业”的思想。这一新观点的提出,真可谓振聋发聩,耳目一新。发言当天,他在记事本上写道:“讲完之后,反映很好,认识与不认识的,都向我表示赞同。”《人民日报》记者在现场采访,也很敏锐地抓住了这篇发言,预见到这将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观点,随后刊登播发全国。因为这一观点后面还要专题叙述,此处不再赘言。

当然不是一两篇文章,一两次讲话就能扭转固有的思维,但他决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当他听说草原学家任继周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畜牧方面的第一副主编时,极为高兴,他在给任继周的信中说:“有许多事情,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一定要鼓吹不完全靠粮食即能发展畜牧业的观点。你在编辑百科全书过程中,也要小心有些人将此谬论出现在举世瞩目的全书之中。责任极其光荣重大,将对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请勿等闲视之。我建议我们今后要把宣传发展全国(特别是‘农区’)畜牧业这一任务担当起来,多朝这一方面思考、研究、写作、发言,这是时代摆在我们身上的光荣职责。我们应当不放弃任何机会,鼓吹畜牧业的发展才是。”

由于盛彤笙等一些畜牧兽医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更由于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大势所趋,加速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呼声终于得到高层认可。1982年,当时的一位中央主要领导说“畜牧业发展了,粮食的消耗量肯定会减少的。中国应当逐步成为粮食消耗少的国家,逐步降为每人300斤。农业要研究战略,这就是战略”。时任农业部部长的何康也在一次会议上说:“我国的耕地面积少,不利于单搞粮食,要搞多种经营,全面发展。过去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带来很多弊病。”也就是说,中央领导层在解决吃饭问题上,不再坚持“以粮为纲”了,还可以探索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而畜牧业应该作为战略来进行研究。盛彤笙看后深受鼓舞,他在记事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至少是许多年来从来没有听到过国家领导人明确地说这样的话。我们应当趁热打铁,做文章鼓吹这种正确的战略。”

连中央领导也加入到挑战“以粮为纲”的行列,这样一来,风向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1983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来甘肃视察。他说:

“我到甘肃来,不唱天,不唱地,专唱一本草木记。甘肃省委提出要治穷致富的问题,治穷致富的关键在哪里?这两天我们共同商量的结果是;一个要种草,一个要种树,叫种草种树,治穷致富。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把甘肃变成一个全国第一流的林业基地和牧业基地。我们不提什么粮食基地,没有粮食怎么办呢?林业搞上去了,牧业搞上去了,粮食自然会搞上去的。我看了你们一个舞蹈,叫‘反弹琵琶’。没有粮食你老是抓粮食,总是抓不上去。所以粮食我索性不谈,来个“反弹琵琶”。就是把调子变过来,不能老是老办法弹。现在不‘弹’粮食,要‘弹’种草,‘弹’种树,‘弹’林业,‘弹’牧业。昨天我编了个顺口溜:甘肃农业要开花,要来它个‘反弹琵琶’。你现在着急搞粮食,反而搞不上去。现在来个‘反弹琵琶’,这无非是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粮食不够吃。过去粮食不够吃没有办法,现在全国有办法。你们说中央每年补给你们十二亿斤粮食。十二亿斤算个啥!就是四百三十个列车嘛,一年下来,一天还不到一列车半。所以,中央多给你们几年粮食问题不大。但是,林业搞不上去,牧业搞不上去,老百姓就富不起来,粮食也永远搞不上去。甘肃把林业、牧业搞上去,把草种起来,树种起来,意义可不简单!”

胡耀邦还说,我们思想来一个大转变、大解放,就是不从抓粮食去抓粮食。先有了草,有了树,才能多喂牲口,喂了牲口就有肥,有了肥就有粮。你没有牛,没有猪,没有羊,就没有肥。你要搞粮,连烧的都没有,还搞什么粮!今天我讲两个口号:一户人家“十亩草山两亩林,子子孙孙不再穷”;“两头牲口十只羊,光景一年比一年强”。

在视察中,胡耀邦还题词:

“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是改变甘肃面貌的根本大计”。

盛彤笙从1963年提出种草养畜,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建议,到中央领导接受这一意见,大念草木经时,已过了整整20个年头。其间从批判、排斥、不被理解,再到提升为战略高度加以肯定,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他并没有因一时的不理解甚至批判而沮丧过、动摇过、灰心过,为了“强壮一个民族”的崇高目标,他始终是矢志不移、孜孜不倦,一往无前。当得知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在甘肃视察时的有关讲话后,他十分感慨地说:“领导上能够提倡先从种草、到处种草做起,这就很好。有了草就不怕畜牧业得不到发展,有了草我们就会有做不完的事情。”

一个科学家的胸襟就是这样博大而澄澈。

同类推荐
  • 知性美女许戈辉:灵魂的独白

    知性美女许戈辉:灵魂的独白

    本书通过对每一位文化名人的采访,展现文化名人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创作背后的故事,都是一段历史,丰富的人生经历就是他们灵感的来源。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看文字如何在他们笔下熠熠生辉。主持人许戈辉智慧聪颖,问题犀利,嘉宾回答深刻至极,一问一答中尽显智慧人生。
  • 谋圣张良传

    谋圣张良传

    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张良到东方拜见仓海君,共同制定谋杀行动计划。他弟死不葬,散尽家资,找到一个大力士,为他打制一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约合60公斤),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东巡行踪。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由六匹马拉车,其他大臣四匹马拉车,刺杀目标是六驾马车。
  • 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五十年前的春天,林为干先生响应国家号召,举家西迁,来到成都,筹建成电,并在这里教书育人、潜心研究、著书立说,为新中国的微波事业与人才培养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微波之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鲐背之年的林先生,以开创者的身份参与和见证了成电的沧桑巨变,为成电的改革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是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忆录合集。本书由苏联著名陀学研究专家多利宁编辑,是研究、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基础、最直接的资料。回忆录呈现了多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理解其人其作颇有助益。
  •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李叔同与苏曼殊,看似人生缺少交集的两个人,却都在清末民初的大变局中由热衷革命到心灰意懒,摆脱俗尘,遁入法门。本书以详实史料、细腻文笔,倾情抒写了李叔同和苏曼殊传奇而绚丽的一生,带你深入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品读他们人生中的聚散离合与悲喜情愁,还原最真性情的两位多情才子。
热门推荐
  • 域界狐世

    域界狐世

    懒得要死,除了整天在家调着空调赖在床上又没什么事情可以干,是绝对的死宅。
  • 梵罗记

    梵罗记

    水波荡漾,一叶小舟,是他与她的初见余音袅袅,一块奇石,是他俩的互相欣赏月下独酌,一道剑影,是他二人的恩怨她从不饮酒,直到那天……他二人仅一墙之隔,各怀心事,举杯邀月,借酒消愁。她在他唇间留下她的芬芳一向清冷的眸中现出惊喜他心悦于她,他知道,很久之前就知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校园异类转校生

    校园异类转校生

    “喂,这位同学,你踩到我了”慕卿灵说“嗯,然后呢”君默言说“麻烦把蹄子挪开”“天呐,那个女生,她她,她居然...”众人惊叹
  • 魅惑众神

    魅惑众神

    无尽虚空之中有物呼我的名,我便到来;用歌声征服世界,凭才华蛊惑众生。十王字錂,乃信我爱我者之道标!巨龙之冠,雄踞诸神至高之圣堂!
  • 不合法英雄

    不合法英雄

    欧尔麦特:英雄,就是要时时刻刻挺身而出!琦玉:我只是因为兴趣才做英雄的。托尼·斯塔克:只有你的棍子比别人粗,才能保卫和平。满怀着迷惘降生于这个超人社会,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严琭拷问着内心的道德。AllForOne:这个时代,不需要英雄这种多余的东西!选择吧,是顺从时代,还是引领他!征服他!严琭:老头,果然……我还是想当个英雄……这是个被大反派养大的小反派想要成为英雄的故事。Q群:6-5-9-5-3-4-1-2-1
  • 帝出武乡

    帝出武乡

    逍遥少年白剑行,命中注定逆天恒。天赋异禀武魂醒,魂域识海逞威能。仙凡两界息斗讼,逍遥神魔自称雄,妖巫罢战称共主,破开六界九域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邻家宅男

    我的邻家宅男

    9月的风微凉阳光柔软,南里12号楼的院里,亦菲抬头盯着6层自家阳台,幻想着一人的居家时光,宠物小柯基嘟嘟坐在她脚边玩着细碎的叶子,忽的一个戴着口罩体型好看的男人走向她:“它没有尾巴?”,亦菲一愣然后笑着:“对,小柯基就是没有尾巴,你难道也是.....6层新搬来的?。”“对,我今天来办收房手续,你怎么知道?”。亦菲不自觉地笑起来向小区门口踱步,回头儿回了句:“感觉。”琥珀色的大眼眸在阳光下格外好看。
  • 九朝女帝:一纸山河

    九朝女帝:一纸山河

    浮屠城下,万丈黑渊,她凝望着他,他眼眸间的淡然依旧长留。“此劫之后,我们两不相欠,这条命,还给你。”一年之后,亡国之劫已过,他终究还是没能归来,她望着陵台上他曾经佩戴的手中剑,喃喃自语。??从此在那漫天绯色中落寞的身影,每日站在苍卿殿的御龙座上,俯瞰天下苍生。?她发誓说,再也不会让他离开了。?苍卿殿上的每日祷告,默然相守,终于还是走到了尽头,她缓缓闭上了双眼,就感觉回到了最初的相见。“季柯,九州方圆我都在,你还能逃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