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的书读下来,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同学许许多多。少小时的同学基本不记得,被记住的寥寥无几。小学时期我分别在兰所学校上,同学就多了,越多越容易相忘,很多的同学以后都不知其踪。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坐在我后面的一位女同学,我记住了她的名字,叫张桑女,大眼睛长睫毛尖尖的下巴,长得十分精致,像卡通人物。前些年,碰到几位小学同学,我曾经打问过,那个女生到哪里去了?没有人能够回答得出来。前些天,试试网上搜索,纯粹出于好玩,有枣没枣抡它一竿子。当我键人张桑女三字时,弹出的页面大大超乎我的预想,数条信息指向同一个人,旅美油画家。看照片,酷似幼年印象,尤其是那对眼睛依然明亮如初,只是下巴已不再是尖尖的了。究竟是不是当年坐在身后的同学?从网上显示的文字信息看,不能排除,也未能进一步确认。同学就是这样,曾经同处一室,然后各奔东西,有的从此天各一方,不再有音讯。情况大抵如此,还有少数情况。少数情况必然存在,每一个班上都有,因为同学过,就此生因缘,或者友谊,或者爱情。
不同时段产生不同的同学圈,不同的同学圈风情景致各异。及至大学,人生进入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同学之间的关系,也颇具特殊性。中学时期被管束得最严格,家长管,学校管,有的学校像集中营一样地管。家长们巴不得学校这样做,只有集中营一样的管理家长才放心。大学对学生的管理比较宏观,没有哪个人会来盯住你,时时刻刻对你说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就自由度论,中学到大学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我们七七级的学生绝大多数为历届生,或者来自农村或者来自城市,脱离生产队,脱离工厂车间,没有了单位的管束,欣喜地回到校园,走进象牙塔谈不上,摆脱社会世俗的感觉很明显。人学之前,我在省水利厅下面的直属事业单位工作,用仿德国造的工作船进行河道疏泼,从大类来划分,属于工人阶级。在原先的单位里上班,干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没有技术含量,不具挑战性。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心里跳出一句李白的诗,"仰天大笑出门去",开心至极。进入大学,感觉确实不一样,许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非常好。大学四年,我几乎不叠被子,两个动作,早上掀开,晚上覆上。我有自己的理由,一是可以让碳酸气充分发散,二是省事,节约时间。有帐子挂着,放下帘子,无碍观瞻。后来这事传出去,被议论,有女同学为我说话,这小子人长得还算干净。这就是大学,环境比较宽松,个人活动比较自由。与此相关,男女同学在一起,自然而然地爱情也就容易发生。
结婚时已经开始兴起拍婚纱照,我们不拍。不愿意流俗,仅此而已。去槐树街道登记的时候,掌管印章的大妈十分权威地说,必须要有两人的合影,不然不能发证给你们。我们只得乖乖地到照相馆去。拍照的师傅胖胖的,很认真,简直一丝不苟,把几盏灯移来移去,前前后后地看,然后竖起手掌示意说,头靠近一点,再近一点,好。
现在我和妻子都喜欢这张黑白照片,兼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感谢槐树路的大妈和照相店的胖师傅。
爱情和婚姻是两个概念。解决婚姻问题采用的办法往往比较务实。老爸老妈相亲会,近年才兴起的,许多大城市都有,在一个约定俗成的地方,一般在公园里为多。家长举着牌子,上书儿子或者女儿的关键信息,学历身高收人等等,像商品一样进行交易。你儿,我女,行还是不行,双方把牌子一亮,可以一一对照。你儿硕士,我女博士,对比之后不合适,走人,转身另觅新枝。不需要多费口舌,双方关心的主要条件都列在牌子上,明明白白摆着,能不能对上,可谈可不谈,一清工楚。这叫配对,对等交换,类同买卖,不涉及任何感情因素,感情等配成之后再去培养,那是后话。见有电视记者的摄像机对着,老爸老妈们不乐意了,别拍别拍,一边说着一边连连摆手,被我女儿知道要骂死的。直接相亲的情况也一样,差不了多少,目的非常明确,直指婚姻。爱情不一样,它需要先有感觉。感觉这东西讲不清道不明,无法言传,只能体会。产生感觉需要有一定的环境和氛围,最好是在若有似无之间。在大学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家都被告知,要专心读书,不能分心。至于男女同学在一起,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很自然,教室里只剩下一男一女,很自然,有女同学和你探讨问题,很自然。是有意思吗?有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难说,不好说。这种不确定,颇费猜想,经常使人想入非非。你对某个女生心生好感,又不便贸然行事,不知道对方心里怎么想。你不确定,试图检验,想方设法,蠢蠢欲动,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种种感觉。大学里异性同学在一起的机会很多,各种场合,多种事由,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有一段时间,在固定的地点,我一个人玩足球。有一次我把足球给弄丢了,为什么丢的不记得,次日午后的事还记得。一位低年级的女生,摸到我的寝室,站在门口,一手托着足球,一手拉着另一个女生,应该是她的女伴。她间是不是你的球?我说是的,递过来,接下,说谢谢,回答说不客气。看她,圆脸,细条子身材,一双眼睛很大胆,闪闪烁烁的,直接迎着你。说过再见之后,她们走了。时隔不久,在校园里一条空旷的马路上,我靠右边往前走,在马路的另一边,那个女生相向走来,远远的,她越过马路,直接迎面朝我走来。本来,马路很宽,不需要打招呼的,她改道迎面过来,就要打招呼了。打招呼,也就是各说一句你好完事。事后猜想,她越过马路,好像有一些意思,我没有在意,过去了。像这样的事,在大学里经常发生,有时候甚至让人猝不及防。如果开启,它可能是一段故事开始的序幕,也可能之后什么也没有发生。就我这件事情而言,如果在当时,我向班上的同学吹个牛什么的,说出去,被这个圆脸细条子听到,她很可能会脱口而出,瞎说,我没有那个意思,那家伙想歪了。大学里男女同学之间,许许多多的事情都这样,闪闪烁烁,明明灭灭。大学生活所以美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在这里。爱情的魅力,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似是而非,难以捉摸,不敢断定。
同学间真正擦出感情火花来的不多,更多的是连擦火花的机会都没有尝试过。进大学之前,对未来将要遇到的异性同学的想望,都带着理想化的色彩。一进入校门,看到的和想象中的有很大差距,心里面便有了落差。一时又不肯放弃幻想,便转化为矜持或者孤傲。在学校里没有婚姻的压力,没有谈婚论嫁的氛围,情况都不紧急,还可以像天鹅一样高昂着头颅,在校园里款款而行。少有父母会逼着子女在学校里找对象,相反,再三提醒嘱咐少不了。校园里面因为恋爱而出事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教训很深刻,学校里家里都免不了会时时提醒。男女同学间,即使有一方心生爱意企图示爱,也是躲躲闪闪的多,万一不成,成为笑柄,太伤自尊。多数的情况是,往往放在心里边想想算了。事关自尊的问题不可随便。未来还没有拉开序幕,毕业以后要走向社会,想象中那将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机会有的是,不着急,都这么安慰着自己。在大学里边,对于男女情爱,实际上许多同学也就是停留在说说笑笑上,说说罢了。大学生活中有一块难忘的共同记忆,普遍都有,就是熄灯之后的卧谈。寝室的熄灯时间一般都有严格规定,熄灯之后一时还不想睡觉,继续说话,无主持,乱跑题,说到哪里算哪里。灯一关,黑暗之中,人的脸皮变得很厚,口元遮拦,什么都说。永恒的话题是讲男女,听到的,看到的,乱说的,瞎说的,胡说的,统统都说,抢着发言,放开交流,热烈得很。你可别说,这也是一种经验,蛮好玩的。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生代学生卧谈实录,读后爆笑不止。
少数的大学同学,最后会走进婚姻之门。绝大多数班级里都会有,或者说总会有,但是数量肯定少。因同学而结成的婚姻关系,自有一些特点。我儿时居住的大院里,有一对南京籍的中年夫妻,他们之间的称呼跟其他夫妻不一样。一般夫妻之间称呼只叫名字,不带姓氏,或者就称呼老王老李。还有一种,孩子都不小了,夫妻之间还称小王小李的,年轻时期的叫法被延续下来。也有称名字中一个字的,特别亲呢,旁人听了比较肉麻。这对南京籍的中年夫妻相互直呼大名,连名带姓。他仔]言谈之间经常开些玩笑,后来得知他们是大学同学,是早年大学十分稀缺时期的大学生。连名带姓的称呼是他们原来称呼的沿袭,也是同学关系的延续。即使已经结成夫妻,那层同学的关系似乎并未完全消除。同学关系中最本质的特征是平等。因为同学,所以平等,相互直呼姓名,不存在我依附你,或者你依附我的情况,不大会出现一方对另一方低声下气,唯唯诺诺。同学关系是最自然的关系。因为学习志愿相同,一群个人背景差别很大,包括出生家庭、生活地域、成长环境以及经济条件等等各个方面,本来毫不相干的青年男女,走到了一起,联系在了一起。男女同学在一起,同学关系永远突显在第一位,再多的差异再大的差异都往后隐退了。同学是最大的理由,最好的理由。如果有异性的电话打进家里来,家长肯定会警惕地间,是谁?回答是同学,家长会松出一口气,噢的一声完事了,最多加一句,早点回来。一个人想知道另一个人的婚姻情况,当得知他们过去是同学时,询问者的反应肯定也是如此,噢的一声就到此结束。因同学关系结成的家庭中,内部的氛围往往比较民主,解决问题通过协商讨论的会多一些。从父母是同学的家庭里出来的孩子,民主意识也会比较强一些。
与平等相关联,还有独立性。大学生是一个现代意识比较强的群体,讲究人格独立,各自都有比较强烈的主体意识。大学同学可以成为好朋友,但是很难成为哥仁,后来成为哥仁的,往往是中学时期的同学,初中的、高中的,会比较多一些。孔子有言"君子和而不同拧,指出君子相互之间讲和,也指出君子是各各不同的。大学同学未必都是君子,他们之间也不一定和,很可能不和,但各各不同是肯定的。在大学里,看起来好似绵羊一般的人,很可能是一只潜伏的老虎。老虎是一只一只的,随时都有可能发戚。大学同学问更大的差异,还在于他们的个性特征和思想观念方面。这些差异在心里边藏着,一般情况下表面看大不出,接触了解之后会发现,他们个体之间的差异居然这么大。一个个都心智丰富,自命不凡,谁也不买谁的胀,彼此之间很难成为哥们。都崇尚独立,相互之间充满竞争和挑战,谁也不怕谁。央视节目主持人张越,我很喜欢,喜欢听她主持的节目。她主持过好几档节目,女性节目《半边天》,我有时也昕昕,不是因为内容,而是因为她的风格,大胆、聪慧、犀利,颇有江湖气。她比较胖,给人一种球状的感觉,在我看来这正是她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说她年轻时很忌讳自己的胖,不愿意听到别人说她胖。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在食堂买饭,两个不怀好意的家伙,男生,见到她以后,相视一笑,故作恐怖状,惊呼:哇,她的胃口一定很好哎!另一个接着说道:是啊,她这一顿得吃多少粮食啊?张越听到后,转过身去,眼睛直对着他们,非常清晰地蹦出两个字:两斤!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的张越鼓起腮帮子,圆圆的脸蛋没有一丝笑容,像一条准备进攻的眼镜蛇,咄咄逼人。而这两位男生,本来料想张越会佯作听不见,或者窘迫地红着脸,抹着眼泪逃跑。张越的这副架势让他们始料未及,大惊之后,轮到他盯窘迫了,扮扮鬼脸,落荒而逃。校园里的男生女生你来我往,亦友亦敌,不是敌人的敌,是竞争对手的敌,谁怕谁啊。因同学关系发展而成的夫妻中,个体的独立性往往比较明显,这应该不是坏事。在美国的大学中,有人搞过一项问卷调查,问题之一,做一个富有魅力的人必须具备哪些个性品质?调查结果表明,民意中列在第一项的是:独立性。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首先要独立,才谈得上有魅力。
家庭里面也要讲独立性吗?耍的。独立产生距离,距离产生吸引力,道理很简单。夫妻两人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往往都是不得已,许多人都不喜欢这样。有人戏说,除了上厕所,24小时都在一起,乏味。台湾有行为艺术家,实施过一项极端的行为,用一条几米长的绳子的两头,各缚住一男一女两人的手,连在一起,然后把两人关在一个封闭的大箱子里。饮食起居都在里面,不能出来,时间一年。一年之后,间两人感受如何,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想杀死对方。结果居然如此可怕,距离居然如此重要。不能没有距离,距离能够使我们保持一定程度的陌生感,陌生感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感情保鲜剂。在有一些国家,指导男女间增强性吸引力的书籍或光碟,成年人可以公开观看。一位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女作家说,有人研究过,所有这些指导增强性破引力的手法,其实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陌生化。所谓的相亲相爱的技巧之类,无非是采取种种办法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学习性爱技巧,就是学习如何制造陌生化。在咱们这音晃,有农耕文化的遗风,认为夫妻间最美满的境界是能做到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水浒传》里写林冲和他的娘子,从来没有红过脸,意思是从来没有吵过架,以此来表现他们夫妇俩百般恩爱,无限情深。诸如此类的一些传统美德,在同学档夫妻中可能已经早早失传。同学之间,言语来去,话中有话,隐喻暗讽,常常谁也不服输,谁也赢不了谁,反倒是成了一种经常性的游戏。一般认为,同学夫妻肯定很浪漫,其实相反,说些让你牙酸的话语,搞酸溜溜的一套,那是中学生的把戏、儿戏,没人玩,倒是戏谑的方式会经常出现。同学之间,常常会玩一下狡黠,搞一点戏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你出点洋相,甚至让你气急败坏一下,然后兜回来,捋顺毛,虚虚实实,嘻嘻哈哈。说不定,还会来点行为艺术。
同学档的夫妻关系中,平等性和独立性还是一把双刃剑,有它文明现代的一面,也容易导致双方分离。在我的同班同学中,就有结婚之后再分手的,没有办法的事。这也符合同学夫妻的特点。在同学夫妻中,婚姻关系出现问题,一方面通过沟通交流容易解决;另一方面也容易分手,谁也不愿意迁就谁,谁都不肯作出让步,那就分开。最和谐的夫妻关系不是谁离不开谁,而是谁都不怕谁离开。该离开时就离开,也是一种正常化、人性化。同学夫妻,少有一方死活不肯离开另一方的情况,少有即便平淡如水索然无味也要硬撑到底的必要。我知道的一些情况,还是不分于的更多。
对于学生谈恋爱,大学的态度是不提倡,不禁止。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估计将来也如此。只能如此,最好如此,不管社会开放程度如何都如此。不要把校方的基本原则从消极的角度去理解,这不是无奈之举,而是更多地把自主权交给已经成人的学生。你们自己去决定,去选择,也就意味着,你盯自己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在做梦的季节收获爱情,很美好,是好事,但是不必刻意为之,顺其自然更好。爱是什么?多年前我看过一本厚厚的《情爱论ìì,老外编著的,里面收集了对爱情的各种经典阐述,大都是名人名家所言,看完之后,我只记住五个字"爱,就是机遇。"书里说是雨果说的,不知道是雨果本人站出来说的话,还是在他的小说里某一个人物说的话。这句话说得在理。你碰到了谁,你将会碰到谁,不知道的,它的美好与神秘在于你不知道。爱可遇不可求,刻意求来的爱,被人为扭曲过的爱,都不怎么好。没有必要这么做。爱情真正要生成还是蛮难的,其中许许多多的因素,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往往是太感性了不好,太理性了也不好。爱情的美好和神秘之处,常常在于它的猝不及防。大学是读书学习的地方,也是爱神四处埋伏的地方。有心栽花不太用心,元心插柳昕其自然,一切听从上帝安排。好好读书,正直为人,才是真正需要把握的,做不到这两点,友谊和爱情,都将跟你元缘。
至此,大概您也已经意识到了什么,没错,我的尊夫人正是我大学时期的女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