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56700000011

第11章

恶者障法品第十一之一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先已说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多法者。诸善男子善女人所有功德。而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法门时。将无恶魔为难事耶

佛告尊者须菩提言。如是如是。甚多须菩提。有诸恶魔而为难事。于一切时伺求其便。须菩提复白佛言。如佛所说诸难事者其相云何

佛告须菩提。若有住菩萨乘修习此般若波罗蜜多法者。欲为他人说此法时。不即为说及说不止。应当觉知是为魔事。又复若说法者。于说法时生其我慢贡高心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若有人书持读诵此法门时。生轻慢心而戏笑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若有诸持法者心生散乱。应当觉知是为魔事。若有诸持法者互相非说。应当觉知是为魔事。若有诸持法者。记念不明多所忘失。应当觉知是为魔事。若有诸持法者。互相障碍不能和合。于此法门不生敬信。应当觉知是为魔事。若人书持读诵此法门时。于自诸根不能调伏。应当觉知是为魔事。若有诸听法者忽作是念。我于此般若波罗蜜多法中。不得其味无所解了。弃舍此法从座而起。应当觉知是为魔事。又听法者若作是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中。不为我等说授记事。我不能生清净信解。念已弃舍从座而起。应当觉知是为魔事。又听法者若作是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中不说我名。不说我等所住城邑聚落方处。及不说我所生族姓父母名字。以是因缘不能听受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我当弃舍。随所起念即于若干劫数有所退堕。后复以其胜因缘故。于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还得修习。何以故。诸菩萨摩诃萨若不听受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即不能成就世间出世间法。是故须菩提。若起退失心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有住菩萨乘者。不能于此般若波罗蜜多法中求一切智智。而返于彼声闻缘觉法中。修习趣求一切智智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欲学欲成就世间出世间法。而不学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返于声闻缘觉法中而生趣求。须菩提。若不学般若波罗蜜多法者。即不能成就世间出世间法。是人起颠倒慧。于此般若波罗蜜多法中。不能修习如实了知。弃舍根本取其枝叶。须菩提。如世有人饥行求食。弃舍其主而返于彼作务人所求索饮食。须菩提。未来世中所有退失菩萨法者。诸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弃舍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智智根本法门。而返于彼声闻缘觉法中取其枝叶。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何以故。是人少智少慧。谓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不能至彼一切智智。以是因缘而生弃舍。返谓声闻缘觉法门。即能成就一切智智。是故于中取其枝叶。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当觉知。如是等相觉已远离。不应于中爱乐修学。如是学者非所相应。若有爱乐声闻缘觉法者即如是学。云何彼等如是学耶。须菩提。所谓声闻法中而但修习调伏我相。证得我空寂静涅盘。自谓已得究竟果法。不能于彼最上法中精进修行。亦复不能广为众生作大利益。是故菩萨摩诃萨不应如是学。云何名为菩萨学耶。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所行所学。皆自安住如实法已。广修一切相应善根。普摄世间无量无边一切众生。悉令安住真如实际。一一证得最上涅盘。是即名为菩萨学法

复次须菩提。譬如有人欲观其象。虽复得见不能真实观其形相是人即自返寻象迹观取象相。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为智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未来世中所有退失菩萨法者亦复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萨乘中。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虽复修习。不能于中请问其义。不能如实了知胜行。于此法门生弃舍心。以弃舍般若波罗蜜多故。即不能取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是故返于声闻缘觉法中取证涅盘。自谓已得究竟果法。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譬如世间诸求宝人。诣彼大海欲求珍宝。到已不能******中采取其宝。而返于彼牛迹水中求诸珍宝。自谓与其海水相等。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为智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未来世中所有退失菩萨法者亦复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萨乘中。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虽复修习。不能于中请问其义。不能如实了知胜行。于此法门生弃舍心。而返于彼声闻缘觉法中。爱乐趣求调伏我相。取证我空寂静涅盘。所谓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及缘觉果。于诸果中见如是法证如是理。得诸漏尽心善解脱。于彼果中而得离系。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即不生如是心。何以故。而诸菩萨已得安住大乘法中。被精进铠作大庄严。长时修习诸波罗蜜多相应法门。悲愍世间广为众生作大利益。是故须菩提。所有心不调柔起颠倒慧。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不能修习。不觉不知生弃舍心。不能安住菩萨法中。不与诸波罗蜜多胜行相应。但乐声闻缘觉法者。当知此等皆是善根未成熟者

复次须菩提。又如世间有巧业者。本欲造立如天帝释殊胜宫殿。而返度量日月宫殿大小分量。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彼日月宫殿。能胜帝释妙宫殿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未来世中所有退失菩萨法者亦复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萨乘中。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虽复听受修习。不能于中请问其义。不能如实了知胜行。由不了故于此法门生弃舍心。而返于彼声闻缘觉法中。爱乐趣求调伏我相。取证我空寂静涅盘。自谓已得究竟果法。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又如有人乐欲见彼转轮圣王。虽复得见不能真实观其色相威神福德。而返观彼诸小王等所有色相。自谓与彼转轮圣王等无有异。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彼转轮圣王色相威德。与诸小王为相等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未来世中。所有退失菩萨法者亦复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萨乘中。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虽复听受修习。不能于中请问其义。不能如实了知胜行。由不了故于此法门生弃舍心。而返于彼声闻缘觉法中爱乐趣求。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如来为诸菩萨摩诃萨故。而以种种善巧方便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令诸菩萨于中修学即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须菩提。是故如来以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为诸菩萨摩诃萨如理表示如实教授。如所利益如理生喜。趣入安住胜义法门。令诸菩萨摩诃萨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如是住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于此大乘法中已安住者。设复弃舍而返于彼声闻缘觉下劣乘中起趣求心。于汝意云何。是人为智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又如有人饥渴所逼周行求食。见彼百味精妙饮食。生弃舍心而不能取。返取于彼六十日饭食已爱乐。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为智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未来世中所有退失菩萨法者亦复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萨乘中。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虽复听受修习。不能于中请问其义。不能如实了知胜行。由不了故于此法门生弃舍心。而返于彼声闻缘觉法中爱乐趣求。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又如有人见彼无价摩尼珠宝。即不能取而返取其水精之宝。自谓与彼摩尼珠宝等无有异。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为智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未来世中所有退失菩萨法者亦复如是。是人先已安住菩萨乘中。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虽复听受修习。不能于中请问其义。不能如实了知胜行。由不了故于此法门生弃舍心。而返于彼声闻缘觉法中求一切智。自谓与彼菩萨法门等无有异。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书写受持读诵演说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若进若退其心散乱。一一当知皆是魔事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多为可书写耶。佛言。不也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多非文字可得。所有文字但为显示此法门故。而般若波罗蜜多离文字相。毕竟于文字中求不可得。若有人作是言。我书文字即是书写般若波罗蜜多。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书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心不专一起诸思念。所谓城邑聚落园林池沼。父母师长及诸亲友。自身他身若内若外。一切所有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歌舞戏笑。苦乐忧喜爱非爱境乃至贪嗔痴等。如是种种起思念者。一一当知皆是恶魔作诸障难。使令行者心生散乱。不得于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书持读诵。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是故诸菩萨摩诃萨觉已远离。不令诸魔伺得其便

又复若人书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思念王事。以此因缘而为障难。是故不能于此法门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人书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筹计财宝资生等物。以此因缘而为障难。是故不能于此法门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人书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思念世间语言章句。以此因缘而为障难。是故不能于此法门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书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有诸恶魔现苾刍相。来住其前作如是言。我有法门汝等当学。如是书写受持读诵如是修习。即能至彼一切智果。须菩提。此因缘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有住菩萨乘者。乐欲通达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者。不能于其菩萨法中如实了知。而返于彼声闻缘觉法门起趣求心。是人知彼法中亦说空无相无愿。谓与菩萨法门等无有异。须菩提。若欲了知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最胜智者。应当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中如实趣求。若复于余声闻缘觉法门而修习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若听者乐闻说者懈倦。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时说者乐说听者懈倦。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时彼听法者。乐欲听受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听已书写读诵。而说法者不即为说。以戏论心说余经法。由此因缘不能和合。令听法者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时彼说法者心不懈退。乐欲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而听法者住于异方。以此因缘不能和合。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时彼说法者少欲欢喜。离无义语忻乐说法而听法者身力疲懈心识惛重。以此因缘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时彼听法者有信乐心欲闻此法。而说法者作诸留难不欲为说。以此因缘不能和合。令听法者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时彼听法者欲闻此法。而说法者诵习不利。听者不喜乐闻。以此因缘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时彼说法者乐欲为说。而听法者以余缘故不乐听受。由此因缘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又复若时彼说法者乐欲说法。而听法者睡眠所覆惛重疲懈不能听受。以此因缘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又复若时彼听法者乐欲闻法。而说法者睡眠所覆惛重疲懈不乐说法。以此因缘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书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或有人来作如是说。汝等当知地狱饿鬼傍生及阿修罗。彼彼趣中有种种苦。如是苦受应当远离。不如修习出诸趣类尽苦边际取证涅盘。须菩提。作此说者。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有人书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或有人来作如是说。诸天界中有胜妙乐。所谓欲界有五欲乐。****有禅定乐。无色界有寂灭定乐。如是诸乐皆悉有为无常。败坏诸相毕竟无实。三界悉空诸法无我。汝诸智者应当了知。不如取证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得是果已不复更受后身。须菩提。作此说者即为障碍菩萨胜行。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说法者独止一处。心念徒众即作是言。若人有能随从我者。我即当与般若波罗蜜多。不随我者我不与其般若波罗蜜多。有诸善男子等。为求法故尊重正法。尔时各往随从法师。而彼法师忽于异时。心不乐欲为诸徒众说般若波罗蜜多。即当往诣饥馑枯涸虎狼虫兽盗贼怖畏诸险难处。时彼法师告徒众言。诸善男子。此处饥馑险难极甚怖畏。汝等何能受是苦耶。应自筹量无宜后悔。其说法者以此微细因缘方便。远离诸听法众。尔时诸人知是事已。互相谓言。此远离相非与般若波罗蜜多相。是故诸人各各退还不复随从。须菩提。以是因缘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说法者或时欲诣极大怖畏诸恶虫兽非人聚中。或诣饥馑枯涸险难等处。谓听法者言。诸善男子。汝等当知。我所往处极大险恶。汝等不应随从于我。须菩提。说法者以是微细因缘方便远离。诸听法者不能和合。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若说法者于亲友家常所往返。而于后时谓听法者言。我有亲族汝等应往求乞所须饮食衣服受用等物。由此因缘妨废听受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是故不得书持读诵。应当觉知是为魔事

佛告须菩提。如是等相一一当知皆是恶魔作诸方便而为障难。欲令诸修菩萨法者。不得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听受修习书持读诵。是故诸修菩萨法者。于一切时常所觉知觉已远离。令彼诸魔不得其便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玄幻之我能透支未来

    玄幻之我能透支未来

    叶楠穿越到玄幻世界,绑定透支未来系统。自己未来的修为和功法,都能提前透支使用!一百年后的修为?马上透支!五百年后的神功?透支透支!一千年后的奇遇?透支,来者不拒!一万年后逆天成神?劳资现在就要成神!从此,系统在手、天下我有,叶楠无敌了……
  • 落千花

    落千花

    面对世间的不公灵魂总能爆发意想不到的潜能。助理问“族长咱们要去哪里?”高深莫测的族长阴着脸道:“去取那无心小儿的心!”助理又问:“那之后呢?”族长瞥了助理一眼“云游四海!”
  • 竹马是个小病娇

    竹马是个小病娇

    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类型,又可能我的脑洞比较大吧哈哈哈。
  • 腹黑哥哥太撩人,吃定青梅小妹妹

    腹黑哥哥太撩人,吃定青梅小妹妹

    他3岁那年,妈妈从孤儿院领养回了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他5岁时,有个2岁的小女孩跟在他身后“哥哥,哥哥,你等等柔儿”,他六岁时,小女孩叫“哥哥,哥哥,柔儿好疼,你帮柔儿吹吹,好不好”,长大后,某人见小女孩貌美声甜,便把她压在床上……
  • 依旧如一

    依旧如一

    有的没的去的留的,一眨眼,一回头,又是独自望岁月~
  • 炮灰夺舍记

    炮灰夺舍记

    前有气运逆天的土著女主挡道,后有心狠手辣的重生女配追杀,穿越玛丽苏也带着金手指系统冒出,作为一个夺舍女配的炮灰,夜凉凉的修仙之旅注定凉凉了。(日更4000)
  • 狂歌而泣

    狂歌而泣

    瑰丽缤纷的仙侠世界……江湖恩怨,三界纷争……一个如我们一样的少年,一步一步踏过人生的旅程。因为迷茫和痛苦而沉沦,但终究要学会成长……就算指剑问道终极,也有一段要回首的往事……
  • 拥抱素槐的秋夏

    拥抱素槐的秋夏

    一个小镇少女的生活日常,有艰难,有成功,有颓废,有爆笑……沈秋夏注定要磕绊前进。幸好,在那棵素槐树下,她遇见了他一一那个可以值得她信任的少年。所以,一起携手加油吧!佛系少女是不会输的!
  • 樱花高中

    樱花高中

    啊!啊!啊!我被樱花高中录取了,冷琉璃鸡冻的说,而另一边北冥凌,十分冷静的瞟了一眼,又冷静的玩起了一下。而命运就是这么的捉弄人,最终他们还是遇见了。。。。。。
  • 让青少年做到言行一致的故事

    让青少年做到言行一致的故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以及《中小学生日常规范》相关内容编写的一部用来增强学生言行一致观念,适合在校青少年阅读的故事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