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11000000042

第42章 千年古镇流淌的记忆

“船在江中走,人如画中游”,进入巫山境内,看到袅袅婷婷的神女峰,容易想起“巫山云雨”这个词组。

几千年前,宋玉挥毫写下《高唐赋》和《神女赋》,为中华民族制造了“巫山云雨”这个悠远的文化后果。如果宋玉再世,看到三峡大坝“截断巫山云雨”,是不是又要挥毫泼墨,再续一赋,以记录人类又一个载入史册的经济后果呢?

2005年金秋,我和巫山县分管移民工作的副县长赵刚、市移民局农村移民安置处副处长高显强同行,驱车盘山而上,经过巫山最高的山脉然后再下到江边的大昌镇。

三峡库区有两个“著名”的移民大镇:一个位于长江支流大宁河流域的大昌镇,是镶嵌在美丽的小三峡峡谷之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属重庆巫山县管辖;另一个移民大镇是位于长江支流小江流域之中的高阳镇,属重庆云阳县管辖。按我国的现行体制,一般乡镇的人口不过一两万人,而这两个镇移民人数都在16000人左右。库区各级政府、社会上上下下都熟悉这两个移民大镇的情况,连中南海的几个老共产党人都很关注这里的一举一动。就因为这两个移民大镇在三峡移民区很有代表性,因而十分“著名”。

大宁河、小三峡、大昌,是三峡旅游线的“华彩乐段”,许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到了这里,像发了疯似的“OK”不停,直到“OK”得嗓子发痛。以前,我是作为观光游客,多次到小三峡,这里的景象万物实在是太诱人了。每一次来,陶醉于山的雄奇和潺潺流水的韵律之中,浮躁的心就会自然而然地沉静下来。在这里,我感受最强烈的是大自然对心灵的超强净化。每一次离别这条清清的小河,总会产生“每向狂澜观不足”的流连……

在峡中住上一宿,游人谈得最多的是“楚襄王巫山一梦会神女”,和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之类流传千古的巫山话题。

近几年,我在移民局“卧底”,多次到大昌调查,关注着这里移民的搬迁、安置、稳定的动向。

在我的记忆中,大昌那些被时间打磨得润滑的街石是古镇风貌;古色古香却显破旧的沿街房檐下,兜卖茶叶蛋、三峡石的农家妇人,赤着脚的孩子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而那些打着手机、笑靥如花的青春佳丽到这里旅游,又给古镇增添了万种风情……

可这一次进入大昌古镇,映入眼帘的老街道已全是断墙残壁,几个大嫂正拆房子,拾掇着残砖剩瓦,她们是在做钟点工,一天能挣二三十元。街上绝大多数人已搬迁到附近新建的集镇,古镇显得格外冷清。

赵副县长告诉我,在年底之前,大昌移民必须搬迁完,这是领受的“死命令”。因为2006年三峡工程三期水位要涨到156米,这个古老的集镇将成为水下鱼虾的自由栖息地。

大昌这个移民大镇,是万年河谷冲刷出来的“金色粮仓”,用当地移民的话说叫寸土寸金,肥得流油。当我和赵副县长来到大昌镇时,正值金秋时节,河谷的“小平原”全是良田沃土,到处都是一片片金黄色的菜花,在江上轻风的吹拂下,河谷芬芳四溢,令人沉醉、痴迷、流连……

在大昌紧挨着河边街沿边的南门码头,我们和几位移民唠起了家常,一位50多岁姓周的移民说:“以前我们总认为这儿是‘穷山恶水’,还抱怨命不好,生在这个穷旮旯,现在才发现,我们这旮旯是好山、好水、好田、好土啊,这是菩萨老天爷给大昌人的恩赐。”

我问:“怎么‘穷山恶水’一下就变成了这么多个‘好’,怎么个‘好’法?”

“以往交通不便,进出大昌都是靠小木船。大宁河水急坡陡,船工们都是凭一根篙杆撑船,光着屁股拉纤要走几十里地哩。现在我们也转变了念头。”

“什么……念头(估计是‘转变观念’这个词)?”

“嘿嘿,俗话说,好看的不好吃,好吃的又不好看;很多平原,我们认为是一展平阳的肥田沃土,城里人就认为不好看。我们认为是‘穷山恶水’的地方,城里人就认为是好山好水,就来旅游。你们城里人也刁食(挑食),光有‘穷山’还不来,还要有‘恶水’,穷山加上恶水,就是好风景哩。修三峡电站的头一年,听龚镇长说,我们小三峡就来了130万人,我们大昌街头巷尾,旅游的人多得像蚂蚁赶场,我们从河里捡来的三峡石、雨花石、鹅卵石,一天都要卖好多的零钱呢。这不是好山好水么?”

“旅游的人,就是看个稀奇,当然会来你们这儿。”

“那些旅游的人也很奇怪,就是喜欢看光屁股拉纤的事,我们习惯了,他们觉得稀奇。”

旁边一位大嫂接过话茬儿说:“我们一家9口人,只有6分地,是好田好土,就能刨出金娃娃,看起来土地少,但一年的生活也差不到哪儿去。现在,眼看我家这6分好田好地就要全部淹了,新划的土地都在高坡上,也出不了多少庄稼。唉,真舍不得这6分地啊!”

高副处长问那位大嫂:“你们什么时候搬家?”

“等新房子修好了才搬。没修好房子,我就不搬!”

在大昌这个“金色粮仓”的几百米远处,就是“不出庄稼”的穷山。

难道真理与谬误、贫穷与富饶真的只有一步之遥?

望着滔滔而来的大宁河水和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望着这2006年将全部被淹掉的“金色粮仓”,我对赵副县长说:“你作为分管移民的县长,这些土地淹了,你心痛吗?”

他似乎没有听我说了些啥,自己指着大宁河边175米水位线上新建的仿明清建筑古镇,忧心忡忡地对我说:“新的大昌镇终于建起来了,目前我最担心的就是巫峡镇的问题,水位线上就地后靠,全是******陡坡乱石山,目前找出一块移民建房的宅基地都很困难。你想,建房子都困难啊,更别说生产和生活了,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移民不外迁行吗?”

这几个守候在南门码头卖小商品的移民,以往是卖给过往行船和旅游客人,但大昌已拆迁完毕,没有了游客,只有等过路的行船。可我们看见两艘小船停靠了一会儿,下了船的人竟无一人买东西。当小船“突突”地离开码头之后,他们眼中只剩下沮丧和失落。

离开南门码头时,远处飘来三峡库区的一首传唱广泛的民谣,我驻足一听,大昌人改了其中的两句: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笆篓。

一提提到南门口,碰到大姐在洗头。

大姐梳的盘龙髻,二姐梳的茶花头。

只有三姐不会梳,拿起梳儿泪长流……

南城门结实的石门缝里,有一株几百年的黄桷树。黄桷树盘根错节根须坚强地伸入石缝之中,大部分都裸露在石墙外,如同一位飘着长髯的老人注视着码头。

赵副县长告诉我说,这是大昌古镇的标志。在复原搬迁中,这个门和黄桷树要一起搬走,要花20多万元哩。

一会儿,巫山县移民局局长兼大昌镇镇长龚安林驾船赶到南门码头。他是来向赵副县长汇报大昌移民搬迁的进度。这个身材不高、肤色黝黑,但十分精气神的中年汉子,一见面就知道他身上有一股执拗劲。

在与移民打交道中,龚安林论起理来总是滔滔不绝,而且三句话中,就有两句带有男人和女人的东西。他的“理论”是,在基层,不会说男人和女人的东西,是“活路都要少做一些”。有一家移民兄弟嚷嚷着不搬,非要和镇长论个理,龚安林听后气不打一处来,原说好要搬的怎么又“屙尿变”?他跑去一阵“女人窟隆男人棒”地和移民对骂,好像是在比谁的脏话多,谁骂得稀奇才能分个胜负。最后,两人都骂累了,也骂笑了,移民兄弟也答应搬家了。

说起这事,他还津津乐道,自鸣得意,并把这“理论”进一步深化到“一定的高度”:交朋友、干工作,都得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在基层与群众没有共同语言,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你当官,老百姓又不欠你的,所以不怕你。

在库区,有一种上下通用的说法叫“库区文化”,只不过在三峡各地就戏谑地变成了“裤区文化”。

赵副县长是硕士出身,10多年在库区与农村移民打交道,有时话里也有“老子龟儿”之类的“话把儿”。他告诉我说,龚安林这“家伙”在工作中,好主意和馊主意都不少,总有时候给你“出点格儿”。这个“出点格儿”,是指的他认为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龚安林又当局长又当镇长,在巫山县也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头一天,我在巫山采访********黄明,是在长江边的趸船上进行的。原准备头一天晚上采访,但他和市移民局的领导谈工作到深夜。

我当时也在场,面对十分沉重、令人头痛的巫山移民话题,实在是不便插嘴搅扰。

他取道宜昌再飞广东,是去参加********黄镇东答谢广东省对巫山县移民搬迁工作的支援,作为巫山的“父母官”,当然得去当面致谢,因此,我的采访就只能在候船的间隙进行。

“黄书记,县移民局局长是法人代表,镇长也是法人代表,这两个都是政府部门炙手可热的一把手,让龚安林一肩挑,符合管理体制的有关规定吗?”

黄明说,大昌镇的班子已换了几茬,这些镇干部都是好干部。原因就是推动移民搬迁实在是太艰巨,问题太尖锐太复杂。以往,镇里埋怨移民局长钱拿少了,移民搬不动;移民局长又说移民补偿资金就那么多,而且是按投资流程逐步到位,是镇里工作不力。双方推诿、扯皮,让人不知谁是谁非。于是,县委、县府在人事安排上就来个“创新举措”,让移民局长兼镇长,镇长兼移民局长。“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这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我们把镇长的最终选择权交给大昌人投票,没想到投票选举时,龚安林是全票通过。移民们信任这位镇长,这说明政府的决策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

“据我所知,一人担任两个要职的任职方式,在库区是没有先例的。”

“是的,在我们县,搞三峡移民工作不知开了多少先例,这只是其中一例而已。大昌是巫山第一移民大镇,也是库区‘有名’的大镇,叫移民局长担任镇长,实际上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一种尝试。”

黄明原在市委政策研究室供职多年,后来被市委派到被称为“渝东第一县”这个要塞当县长,后来又担任书记。

在大昌,我和赵副县长、高副处长去看了还没搬迁,也不太愿意搬迁的几家人。移民们普遍反映移民补偿资金太低、太少,担心搬迁后生活困难。移民资金补偿偏低,这不只是大昌镇几个移民的问题,而是整个三峡库区移民反映的问题。他们用现行物价计算淹没损失,补偿资金尽管加上价差,比其他水库移民的补偿还是要差一大截。特别是土地,人均补偿只有一万多元,这无论如何叫人都想不通,也无法理解。

大昌的温家大院是一幢明清时代的建筑,家具上那些精致的雕刻,可以说是先人们巧夺天工的杰作。留守大院的温家十二代传人,是一位中年妇女。她向我们诉苦说,以前很多游客来小三峡旅游,都要参观这院子,每人门票收5元钱,一天收入也不少。现在马上要搬到新集镇去,文物部门又来“插一脚”,说温家大院是文物,重建后只给一点补偿。自个儿家庭收了好多年的门票,一下就没有了,这是哪来的歪理?怎么叫人服气?

她不知我们是谁,更不会想到我们就是“干移民的活儿”。我们用了很多语言劝慰她,但在她看来,这些语言并无一点说服力,且显得十分苍白和可笑。告别这位女主人之前,我们几个“游客”买了门票,也算对温家大院的这位女主人的一点安慰。可以肯定,这是她最后几张门票收入。因为,大昌街头已是一片搬迁后的废墟,水淹之前的清库工作马上就开始了。

一阵电子琴声飘渺而来,循声找到一家没有搬迁的人家。青年女移民沈绍妮是一位小三峡奇石收藏者,她向我们展示了她收藏的奇形怪状的鹅卵石和各种旅游纪念品,其精巧的手工和奇妙的构图令人拍案叫绝。和温家大院一样,看来她捡的奇石和创作的奇石,一年卖给观光游客还真赚不少的钱。她笑称自己是移民的“钉子户”,不到关键时刻绝不搬迁。离开大昌镇的时候,沈绍妮突然在电子琴上弹奏起马思聪的《思乡曲》,忧伤的琴声在悲凉、空旷的老街上飘荡着……

搬家之前,移民就有了思乡的离愁别绪。

2006年7月9日上午,重庆市移民局。

****重庆市委副书记姜异康被中央调到国家行政学院担任要职,卸任临走之际,他专门到市移民局辞行。

姜异康走进移民局就问:“大昌镇的移民搬迁进行得怎样?移民们都搬迁了吗?”

欧会书副局长告诉他说:“目前只剩一家人还没搬走,整个库区三期移民进展顺利,绝不会影响三峡工程三期蓄水到156米。”

王显刚局长向他介绍在一旁的陈联德说:“这位是市移民局的副局长,退到二线当了巡视员,我们又把他请回来搞三期移民工作验收。”

“我刚从巫山回来不久,你们可要善待那几家移民啊。”姜异康话语有几分沉重。

姜异康副书记联系库区移民工作,巫山大昌移民的搬迁和安置,是他一直牵肠挂肚的事。他和几位局长谈起移民,一直都显得心情沉重,忧心忡忡。离开时,他一再叮嘱要安置好移民群众,把库区的移民工作搞好。

姜异康离任前仍惦记着巫山的几家移民,令在一旁的我也感慨万分。我相信,他不论走到哪里,担任什么职务,都会记住他在重庆与移民多次打交道的特殊经历,心中都会牵挂库区的三峡移民。

2006年9月22日,我和******三峡办刘卡、******、袁晔等人来到新大昌镇,古镇的标志——黄桷树已照原样搬迁到了南门,几个民工、匠人正在修复城门。一棵树搬迁花20多万元,这只有三峡文物才能享受这样“尊贵的礼遇”。

黄桷树搬迁后完全没走样,还是那些印证着岁月风刀霜剑的石头堆垒而成,根须仍然像蛛网一样盘根错节,大部分都裸露在石墙之外,俨然一位飘着长髯的老人……

黄桷树生长的原址已经淹没了,它从老家来到了新家,我们一行生发很多感慨,真心祝愿它在这里再活上一千年!

同类推荐
  •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闻一多最脍炙人口的诗歌、演讲、文艺评论、学术研究、散文、杂论、书信等作品遴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闻一多在诗歌方面成就最大,《闻一多大全集》的遴选也比较侧重于其诗歌作品。如诗集《死水》《红烛》《真我集》等,无一不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主张。
  •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余华经典散文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余华经典散文

    如果说余华的小说是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那么散文则更加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最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余华。本书是余华的散文作品集。分为“一个记忆回来了”“文学·音乐·旅行”“活着,为了讲述”三大章节,包含对往事的追忆与深思,对文学和音乐的独到见解,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反省。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 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曹卫东学术文集)

    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曹卫东学术文集)

    中德思想文化彼此靠近的摆渡人曹卫东学术散文自选集。追溯法兰克福学派的沿革史,绘就德国现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思维图景。在《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中,以“现代性”为范畴,作者探讨了我国文艺学学科及文化领导权应如何重建,大学精神和大学学术评价制度应如何建构等问题,以及在朝向现代性的过程中,欧洲社会面对的群体自我认同、法律及文化教育制度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些话题之外,作者还整理收集了自己近几年代表性的阅读札记、时事评论及文艺评论。
  • 以梦为马的少年

    以梦为马的少年

    从那时起,年轻轻轻的他第一次体会到一个道理:只要坚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一定会做成功!然而他拍的第一部影片票房惨淡,他也差点因此而破产。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6个月之后,他的电影在东京电影节获得了最佳导演提名,虽然仅仅是提名,但这已经充分肯定了他的努力。刹那间,他的眼泪夺眶而出。
  • 梦里天堂:一城一景一味

    梦里天堂:一城一景一味

    这是一部享受旅行的书,记录了一个人背着行囊游走的独特感悟。笔者带着相机、带着一颗流浪的心,一路走走拍拍,记录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描述了在路上的状态,那是对时间和生命的致敬,是一种熨烫灵魂的享受。本书主要讲述旅行途中所际遇的名山大川、古城名都和对逝去生活的怀想,以及行走中的点点滴滴,虽然不太成熟,却是心灵的真实反映。全书分为倾城之恋、梦里天堂、追踪前贤、跋山涉水、四方吃食五个部分,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怀。一路行来,既完成了现实世界里的位置移动,又进行了历史时空中的思想驰骋。
热门推荐
  • 暗杀者的自我修养

    暗杀者的自我修养

    灾变过后,世界天翻地覆,兽人族与植物种族争夺大陆的主宰,元素族在一边密谋这自己的野心,幕后的黑手在推动着一切的发展,而十三得到他最后的名字,来到这个他已经遗忘的世界。
  • 病毒来袭危机

    病毒来袭危机

    这不是一部真正的科幻小说,里面只是有一些科幻色彩和想法。
  • 从娘胎之前开始修炼

    从娘胎之前开始修炼

    看新书《我的小宝箱》,主角性别男,爱好女
  • 回到古代搞推销

    回到古代搞推销

    品牌衣,专卖店,形象代言人,加盟店,公司……我要将我的品牌推到全国!什么?皇上亲征缺钱?赞助!what?皇上的龙袍要加我家品牌logo?批!等等?公主要在店里试衣服?本董事长必须亲自陪同啊!
  • 琴尖

    琴尖

    凡墙皆是门,推开即重生!推不开?就用撞的。
  • 闯星际的农民

    闯星际的农民

    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个小农民意外的走进星空,追寻长生不老的经历。
  • 星际潜伏

    星际潜伏

    想知道未来医学能成功治愈癌症吗?你就看看本书。想知道火箭怎样成功回收的吗?你也看看本书。还有很多生活上的奇思妙想,都在这里展示。欢迎你看本书。
  • 跨越灵魂来爱你

    跨越灵魂来爱你

    一场车祸让平凡的她占据了富家小姐的身体,同一个灵魂,不一样的容貌,怎样可以回到那个爱她如痴的人儿身边?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在她回到爱人身边时,却带来了好几只蜜蜂,这样,他们的爱还能不能强如磐石?
  • 柳良

    柳良

    这是一本比较纯粹的武侠小说,没有系统的加持,没有法宝外物的金手指,就是主角一个人的小小愿望,他没有多大的追求,有也可能是为了一个人,仅此而已,但是谁挡住了他,他会提起手中的刀。他是一个刺客。
  • 七号机甲

    七号机甲

    一次意外死亡,彭博意外的穿越了,从二十一世纪的地球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的雅玛星系的垃圾堆积星球,却意外的得到一台十级文明的报废机甲,从此踏入星际机师之列,各种变异生物,险死还生,且看他如何纵横战场,杀伐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