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67800000016

第16章 “催命”人情

病的本身固苦不堪言,就是病的附件,也同样的苦不堪言,那就是,如果你幸而在生病时有朋友前来探望,你有一一答复他们询问的义务,这种义务有时能把人气得大口吐血。

——柏杨《有答复的义务》

中国是个唯“礼”至上的国家。人家向你作揖,你需要屈身答谢,人家恭祝你长命百岁,你定也喜气洋洋地愿他恭喜发财,绝没有问候而不理睬的道理,否则,你就一定是个极没有品德修养的人,自然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了。

虽然讲究礼数这一行为礼仪无论何时都一概通用,但有的时候,施予者是毫发无损,而受予者却大痛其痛。所以这个“礼”字天平就有了不平等的迹象。柏杨先生笔下让人笑着流泪流汗的“探病学”一系列文章就为病床上痛苦呻吟之人礼数不周作了辩解。推此及彼,“人情”这个东西,送可是要送到位的。

柏杨先生在他的大作中诙谐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茶余饭饱之后,读来或受点教育,或以资娱乐:

若干年前,我在啥局当差,有一次跟一位同事去探望垂死的顶头上司,进得门来,鞠躬如仪之后,同事开腔啦,他曰:“请问局长,您的背痛乎?”局长在床上答曰:“也可以说是腰痛,腰部最不舒服。”同事曰:“会不会是脊椎骨有毛病?”局长答曰:“已照过爱克斯光,看不出什么异样。”同事曰:“我有一个叔叔,也是背痛腰痛,请遍了名医,都检查不出来病因。后来他的一位亲戚介绍了一个医生,只给他服了一服药就好啦。不过不知道开始发生时跟您老一样不一样,局长能不能说给我听听?”局长这时已很疲惫,但仍强打精神曰:“去年我在墨尔本开会时,大概房子里冷气太重,本来就有点想吐,轮到我发言,一不小心,腰部碰到桌角,当时并不觉得怎么样,过后碰到那个地方疼痛不止,而且逐渐扩大到全身。”我以肘暗暗捣该同事,榻前的人也以眼色制止,他却不理,继续曰:“啊呀,局长,我叔叔也是由于一碰而起的,他碰的不是桌角,而是马车辕杆,要知道我叔叔是赶马车的,力大如牛,那一次不知道怎么搞的,套车时没有会好,让辕杆撞了一下,最初啥现象都没有,过了一两天,渐渐显出一块黑斑,对不对?”局长衰弱地点头曰:“对,对。”我再伸手拉该同事,他仍挣扎曰:“那么,您老吃了些啥药呀,我好回去请教那医生。”此时局长已上气不接下气,但仍答曰:“在澳洲曾注射了两针,名字记不得矣,回国之后……”家人在旁插嘴曰:“二位请到外面坐坐,局长要休息啦。”我已站了起来,该同事却动也不动,笃定泰山,推开我的手,继续问曰:“您老人家病发时是否晚上要比白天厉害,不但背痛腰痛,心窝也会觉得有一种酸酸的难过?”局长奄奄一息曰:“啊,啊。”

大家几乎是拳打脚踢,才把该同事弄出医院,我埋怨曰:“老哥,你这算哪门子主意,说个没完,不知道病人该休息乎?”他曰:“你懂个啥?老家伙平常架子奇大,向他磕头他都待理不理,趁他有病,不伤他点元气,更待何时?”(柏杨《有答复的义务》)

原来探病送情还有如此说道,真是让人钦佩如此“整人”的智慧了。虽然这是一个反面的例子,但牵一发而动全身,推此及彼,在送人情的时候务必要记住几个字,“点到为止”。否则,你的情刚刚贴着边了就被人家连骂带嚷的搡出来,结局是很可怜的了。除非你正如上文所述,是专门送“催命”人情的那种。时时不能松懈的忧患意识太浓的居中意识使人变成惊弓之鸟,太淡的忧患意识使人麻木不仁。中国人分趋两相极端,使灾难更惨重,更难摆脱。——柏杨《中途跳楼》

柏杨是个智者,他集诗人、专栏作家、小说家、政论家、历史学家、思想家于一身。曾经这样说过:“也许我不如鲁迅,但我应该比鲁迅好,我的后代应该比我好,这才像个强盛的民族,像个人。”

他这种忧患意识深刻贯穿了他《比较中国人》一书的始终。他在探讨中国人传统习惯时,用大量的篇幅来比较中外教育的差异,在柏杨看来,国民性格的遗传和社会化,铸造了不同的国民性,每个社会,每个民族通过早期社会化过程,将本社会、本民族最基本的文化价值观和国民性格传承给了下一代。

要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而我们的民族往往缺少一种忧患意识,或头脑发热,盲目乐观,或不敢正视现实,回避矛盾,于是一幕幕悲剧在历史上重演。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社会节奏越快,人们却越不自安,而“飞来之祸”又每每发生。这要求会避祸。刘伯温通过观察,得出祸福之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二者间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认为“骗、暗、诡”这三种人最容易招来祸端。

刘伯温认为: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取名誉的人,会有预测不到的祸患。窝藏隐埋暧昧之事的人,会有预测不到的祸害。经常忖度他人,诡计多端的人,有预测不到的祸患。对于“避”字诀的理解,他也有精辟的探讨。刘伯温在《郁离子》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郁离子忧郁不乐,须麇劝他说:“道义不能通行,这是天命啊,你何必为此而忧虑呢?”郁离子说:“我不是为这个啊,是担忧那航行在大海中的船没有舵手啊。大海是波涛聚积的地方,是狂风暴雨兴起的地方,鲸、鲵、蛟、蜃汇聚在那里,它们有像短矛似的锋刃,哪个不是在严阵以待?现在不忧虑,早晚会发生动荡,到那时我到哪里去呢?”须麇说:“从前太冥主宰不周山,河水冲进那里的山洞,山石将要裂开了,老童走过这里便为之担心,并告诉太冥说:‘山将要崩裂了。’太冥听了大怒,认为这是妖言。老童退去,又把这话告诉了太冥的侍臣,他的侍臣也大怒道:‘山怎么能崩裂呢?只要有天地,就会有我们的山,只有天崩地裂,山才会崩裂!’便要杀害老童,老童惊愕而逃。不久,康回路过这里,太冥没有清除山的隐患,又未加防护。康回大怒,用头触那山,山的主体都像冰一样崩裂开了,山上的土石坍塌到深渊里,最后阻塞了那里。太冥逃走,后来客死在昆仑山的废墟,他的侍臣也都失去了他们的家园。如今您的忧虑,就像那老童的担忧一样,那又能把它怎么样呢?”没有敌手的存在,就会失掉自己最宝贵的特长。所以,拥有强大的对手,是保留自己旺盛斗志的最好办法。

其实,世界本来就是个矛盾的统一体,有矛才有盾。有了对手,万物才有生存的意义,才能日益走向强大。在竞争中,我们会产生忧患意识,产生奋发向上精神,激发出自身最大的潜能,从而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满活力,活出真正的价值。防患于未然说得明白并不就是真正明白,理智明白并不保证他一定有能力实践他的理智判断,观察一个人,绝对不要只听他说什么,还要了解他想什么和看他做什么。——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三国鼎立·二二一年辛丑》

柏杨先生说,是笃于友情,道义千古。人生在世,虽你一心向善,但仍保不住有无耻之徒在打你的主意。了解一个人是件高难度事情,千万不要让你真心的信任,化为他任意宰割你的匕首!

有些人老是抱怨这个世界不公正。他们认为自己为别人付出了许多,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他们对生活表示愤慨,谨慎地提防着他人的“险恶用心”,怕一不小心陷入人为设置的陷阱,成为他人的猎物。其实,公道自在人心。

在还未遇到突然的变故,形势对自己不利时,应当采取怎样的手段应付呢?这就需要人们有反应灵敏的头脑,要求对外界发生的一切及时做出适当的反应,诸葛亮可谓“神机妙算”的老手。

一个无知、无才,又无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断然不能做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更不可能随机应变,巧作应付,化险为夷。这就需要我们居安思危,提高应变能力,防患于未然。

刘备在新野时,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这个人才,说他是人中之龙,劝刘备亲自屈驾迎请。刘备信之,三顾茅庐之后得与诸葛亮相见。相见后急不可待地遣开闲人,就在诸葛亮的茅屋中请教起天下大计来。刘备说:“汉室倾危,奸臣专权,皇帝蒙尘。我不自量力,欲申大义于天下,却因智术短浅,狼狈至今。虽然如此,我毕竟大志尚存。请问有何等大计能使我完成夙愿呢?”诸葛亮回答说:“自从董卓暴乱天下以来,天下豪杰四方并起,占据几州几郡的人不可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可谓名气小而兵众少,但曹操到底还是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这不只是因为曹操得了天时,也是他充分运用了机智谋略。现在,曹操已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虎视天下,难与争锋。东吴占据江东,已历三代,山川险峻,民心顺附,又能举贤用能,因此,东吴只能以之为援而不可相谋。荆州北据汉水、沔水,南抵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用武的好地方。但其主刘表不能自守,这大概是皇天赐奉给您的厚礼吧!您对荆州是否有意呢?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为天府之国,汉高祖凭借它终成帝业。益州牧刘璋愚庸懦弱,民丰国富而不知存养抚恤,有智之士皆想得一明君。您既然是皇室后裔,信义之声传遍四海,又能笼络天下英雄,思贤若渴,如能拥有荆、益二州,据险而保,联合西方的戎人,抚恤南方的蛮夷,外结好于孙权,内治理好行政,一旦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领荆州之兵攻向宛、洛等地,您自己则领益州之众出秦川,百姓中有谁不会具备饮食以迎接您呢?果然如此,则您的霸业可成,汉朝的皇帝可以中兴了。”刘备听后连声称善,他奋斗多年一直没有找到明确的政治方向,诸葛亮的一番天下形势分析,使他心中豁然明朗,今后也就有了奋斗的具体目标。难怪他后来对关羽、张飞说:“我之得孔明,犹鱼之得水。”

诸葛亮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作出简明的分析,为刘备指出了成就霸业的长远之计,理路清透,明确中肯,足见其超人的政治、军事头脑。刘备后来的所作所为,完全是诸葛亮的方针大计指导的结果。

一个人不会料事如神,未卜先知,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时,常因未做心理准备而慌乱不堪。所以,我们应首先在心理上做好准备,遇到异常情况也就不会六神无主,束手无策了。

生活有规律的人,常常物有所归,他并且懂得这个道理,事先整理自己身边的事,不一定只为预防不测而做。即使在平时遇到意料不到的事,找起来也非常方便。

办事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在办事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清醒、明确的意识谋划中,和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否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们说“水至清则无鱼”,主要强调的是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认真”,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未尝不可。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谈论的不是一般的清,而是“至清”。所谓“至清”者,一点杂质全都没有,这岂不是异想天开?然而,现实中更多的人往往是大事糊涂,小事反而不糊涂,特别注意小事,哪怕是芥蒂之疾,蝇屎之污,也偏要用显微镜去观察,用放大尺去描写。于是,在他们眼里,社会总是一团漆黑,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尔虞我诈。普天之下,可以与言者,也就只有“我自己”,这实际上是一种病态。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并不是认为可以随波逐流,不讲原则,而是说,对于那些无关大局、枝枝蔓蔓的小事,不应当过于认真,而对那些事关重大、原则性的是非问题,切不可随便套用这一原则。

古时候,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柴。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柴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做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柴移走,烟囱改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防患于未然是最高明的,等事情发生了,怎样补救都已于事无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同做贼,自己又是主角,一旦败露,硬称清白如水,东西都是别人偷的,可笑亦复可憎。一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一个接一个全是卑劣行为,他就一生可耻。——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洛阳暴动·五一三年癸巳》

柏杨先生就是以一种关怀的姿态去对待人们,他不但挖掘出了人性中的弱点,还告诉你那样做的结果是什么,以期改变人们的错误心理,用一颗最纯洁本色的心灵去迎接那个有资格荣登极乐世界的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道德修养的人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有过能改,不再犯过。所以用人,用有过之人也是常事,应该看到他的过错只不过是偶然的,他的大方向是好的。

《尚书·伊训》中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话,是说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不求全责备,检查约束自己的时候,也许还不如别人。要求别人怎么去做的时候,应该首先问一下自己能否做到。推己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团结能够团结的人,共同做好工作。一味地苛求,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

后汉光武帝刘秀能最后登上皇帝宝座,和他的胸怀宽广、善于笼络人心有关。

刘秀从饶阳脱险后,联合了许多支部队一起攻打王郎,各路军马在刘秀的指挥下,攻下邯郸,杀了王郎,并且缴获了王宫里的大批文书档案。这些文书中,有几千封各地官员给王郎的信,信中说了刘秀不少坏话,劝王郎早些消灭他。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一下那些写信的人该倒霉了。谁知刘秀对这些信连看也不看,反而当着各路军马将领的面,把信全都烧了。

有些人对刘秀这么干很是奇怪,刘秀却淡淡地一笑说:“过去的事何必再追究呢?让人家睡个安稳觉吧。”这件事传出去,那些原来反对过刘秀的人都对他既感激又佩服,反过来愿意为他出力了。

消灭王郎后,更始帝刘玄派御史传达诏令,立刘秀为萧王,并让他交出兵权。当时王莽已经被杀,更始帝进了长安,但他不管理朝政,任部下胡作非为,很快就激起了人民的反对。全国各地的豪强地主也趁机各自拉起队伍,烧杀抢掠。只有刘秀的汉军军纪严明,赏罚分明;政治上招集人才,争取民心,为夺取天下作准备。公元24年秋天,刘秀带领汉军,先后打败了铜马军、高湖军和重连军。

为了笼络人心,他封这些部队的投降将领为列侯。但是这些投降的将领并不安心,老担心刘秀总有一天会收拾了他们。刘秀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就让他们各回原来的军营统帅部队,然后自己骑着马,只带几个随从,到各军营去检阅。

投降的将领见刘秀这么信任他们,都很受感动,在一起议论说:“萧王这是把一颗真心放到别人肚子里,也就是推心置腹呀!我们能不为他拼死出力吗?”从此都一心向着刘秀了。

《孔子家语》记载孔子说:“古代圣明的君主在帽子上挂上垂旒,是为了挡住视线。塞住耳朵,是为了让听觉模糊。水如果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如果太认真了就不会有朋友。”不是不听不看,而是不去听得那么“认真”,看得过分的清楚,糊涂一点(尤其是对他人的短处)不是什么坏事。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国大夫伯宗对晋侯景公说:“谚语说:衡量事物的标准应该放在心里,大河里会容纳污泥,深山里会隐藏疾病,美玉里会含有瑕疵,国君能够容忍一切,这才是天下通行的道理。”国君虽然尊贵,也时常要容忍不光彩、不名誉的事,这是自然的道理,这是由于小错误并没有伤害大的德行。

苛察之忍,集中起来说不外乎三点:一是对人不求全责备,用人之长;二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三是对人民的统治应该是宽柔而不是残酷。

对于什么事,只去注重其每个环节是否细致,但是却忘记了在处理事物的时候应该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一件件事处理起来,时间紧不够用的先不说,弄不好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大凡历史上的名人能人,英雄豪杰,都常常是身怀绝技,但他们也都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能人背后有能人”的道理,所以要想赢得胜利,后发制人,都是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轻易地暴露和表现自己的才能。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自以为是,他们为人处世,以谦虚好学为荣。常以自己的无知或不如人而惭愧,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向别人求教,丰富和完善自我是他们的目的。即使自己确有才智,也不会四处去出风头,不去刻意地炫耀或展示自己,克制和忍耐住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

“出头的椽子先烂”,过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过分地招摇,首先会招致对自己的损害,尤其是受到有妒忌之心的小人的攻击。忍耐住这种自我显示的心情,一则能使自己谦虚好学,二则可以保护自身不受损害,有利于自己聪明才智的发挥。

有些人根本称不上有什么美德或才智,只不过是爱显示自己某方面的能力。例如知道别人的隐私比他人多,知道什么方面的传闻比别人早,这种雕虫小技,本来根本不值得夸口。在一般情况下,忍住显示自己才智的欲望,可以获得更多的才能,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炫耀自己的才能,招致他人对自己妒忌、诋毁、攻击、陷害。

农夫锄草,是要除去庄稼有害的东西;贤能的人修养自己,是要除去对道德有害的东西。思考对道德没有好处的事情,这是心的糟粕;说对道德没有好处的话,这是言语中的糟粕;做对道德没有好处的事情,是行为上的糟粕。思想合乎道德,智力就是上等的;说话合乎道德,语言就值得学习;做事合乎道德,行为就值得模仿。射箭射不好,却想教人,没有人跟他学;品行不端,却想谈论人,没有人听。千里马只有伯乐认识,并不妨碍它是千里马。品行也是一样,只有贤良的人了解,不妨碍他是杰出的人才。

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量”的宰相史不乏人,狄仁杰就是如此,堪称楷模。狄仁杰治国治民轻车熟道,能力非凡,难得的还是容忍别人,不计个人私怨,不遗余力地推荐有才之士,使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受益匪浅。这是一种无比的豁达和高尚。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如此宽宏大量,卓有远见,凡夫俗子们是否也应作些思考呢?

公元688年,越王李贞叛乱,宰相张光辅领兵讨伐。官兵因军纪败坏,鱼肉百姓,影响极坏,这时,身为刺史的狄仁杰挺身而出,指责宰相张光辅治军无方。叛乱平息后,受牵连的有六七百家,许多无辜的人都要惨遭杀害。狄仁杰负责行刑,他认为这是草菅人命,便冒着杀身之危,向武则天上书,终使这些人免遭杀害。

武则天认识到狄仁杰确实是个人才,便连续提升了他。有一次,武则天单独召见狄仁杰说:“你为刺史时,政治清明,治理有方,百姓拥戴,可是有人在朝廷上弹劾你,你想知道诬告你的是谁吗?”

狄仁杰磊落地说:“臣如有过错,请陛下赐教!至于说臣坏话的人,臣不愿知其姓名,以便臣等能和睦相处!”武则天听后,感到狄仁杰器量大,能容人可堪重用,更加器重他。狄仁杰好面折廷诤,常常违背武则天的旨意,武则天也曾动怒,使狄仁杰遭到贬官。日久见人心,经过几件事情之后,武则天既看出了他的才能,也看出了他的忠心,以后每当他们政见不一时,武则天总是屈意从之。就在狄仁杰遭到左迁时,将军娄师德曾在武则天面前竭力保荐他,狄仁杰并不知道这件事,他认为娄师德不过是一赳赳武夫而已。回到京城以后,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你看娄师德是否有知人之明、荐人之德?”

狄仁杰说:“娄将军谨慎供职,还没听说过他荐举人才!”武则天笑着对狄仁杰说:“朕起用你,全凭娄将军的力荐!”这件事使狄仁杰很受感动。自己与娄师德非亲非故,他秉公荐贤,并不是为了使人感恩戴德,实在是高出自己很多。从此,狄仁杰特别留意物色人才,随时向朝廷推荐。当时契丹国经常侵扰唐朝边境,其名将主要是李楷固与骆务整,他们屡次打败唐军,杀死很多唐军将士。后来,他俩归降,朝中许多大臣纷纷上书武则天,请求杀死二人。狄仁杰的意见与此相左,对武则天说:“这两位将军骁勇无比,他们以前能力事其主,现在也必能尽心于我朝,请用圣德安抚,赦免他们的罪过!”

和这两个人作战被杀死的唐军将士与朝廷上许多大臣非亲即故,这些大臣极力主张要杀死这两个契丹将领。狄仁杰针锋相对地说:“处理政事应以国家为重,岂能由个人恩怨决定!”并坚持为这两个人请求官职。

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建议,封李楷固为左铃卫将军,封骆务整为右武威将军,令他们守卫边防,从此边境得到安宁。

如果有人犯了一个错误,那就好比把牛奶倒翻了,反正你也不能再喝了。重要的是你应该用善意的态度去找犯错误的人谈话,使他下决心不再重犯这类错误。

可是事实上,当人们碰到这种情况时,往往狠狠地训斥一顿犯错误的人。其结果,当他离开你时,必存报复之意,闷闷不乐,决心要在不远的将来想办法再冒犯一次。这样,他肯定无心去改正他的错误。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重大的错误,对于犯错误者,只要不是重犯,就应当给予信任和重用,鼓励他们从失败和错误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错误都会记忆犹新,这就使他们在工作中的考虑更加完整,处事会更加谨慎,无形之中弥补了其他同事犯同样的错误。给予信任和支持,能够使其从错误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更加忠于企业,更有责任感,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作贡献。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三个旅行者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归来,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面的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会没有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摔伤了呢?”

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生命的主宰权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无论何时,我们都必须要对自己负责。对于自己的缺陷,小心谨慎就会少犯错误,而对于自己的优势同样也不能麻痹大意,因为淋雨的人,经常是打着伞的人,跌跤的人,经常是拄着拐杖的人,如果总是有恃无恐,灾难也就会乘虚而入。

同类推荐
  • 35岁前有所积累,35岁后才能薄发

    35岁前有所积累,35岁后才能薄发

    本书从定位、职场、创业、竞争、惜时、防败、理财、交际、激情、借力等,告诉那些想要事业有成的年轻人,成功的人不一定是循规蹈矩的人,创造奇迹的往往是那些前期注重积累的人。相信在这本书的指引下,你一定能够信心满满地踏上人生征途,去缔造属于自己的神话。
  • 读博:成为你理想自己的蜕变之旅

    读博:成为你理想自己的蜕变之旅

    读博可能是人生中最艰难,回报却也最丰盛的一场旅程。书店中关于读博的书籍比比皆是,许多大学也提供了详细的信息。而市面上缺少的,正是一本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能帮助学生修完博士课程的书。本书中提到的心理素质,不仅造就了优秀的博士生,也是许多业内优秀的学术研究人员所必备的素质。你可能想要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读博?自己是否能完成博士学位?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如果你正在犹豫是否要开始,或者正在挣扎是否要放弃,这本书正是为你而写。
  • 尼采的智慧

    尼采的智慧

    本书囊括了尼采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和主张,包含有很多惊世警言,如“人是应该超越的东西”、“上帝死了”等。读其书而知其人,明其义而囿其辞。我们深信本书对于帮助读者了解尼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好习惯受益终身

    好习惯受益终身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终生受益;日常生活好习惯让自己更加健康;良好卫生习惯赶走细菌病毒等。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
  • 成功者的品格与修养(珍藏版)

    成功者的品格与修养(珍藏版)

    《成功者的品格与修养(珍藏版)》,如何修炼品性,如何完善自己的品格,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当你品行愈趋于完美时,你也就是愈靠近成功。
热门推荐
  • 金光明经文句记

    金光明经文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欢迎来到我与她的退隐生活

    欢迎来到我与她的退隐生活

    “你们为什么那么强?”“因为我们穿越过时空,炸裂过现实,还修过仙道。”“说人话!”“我们退隐之前是最强英雄。”本书主要讲述了主角以两种“反差极大”的视角去过着退隐生活的故事。
  • 16号旅馆一一心事

    16号旅馆一一心事

    16号旅馆,讲述人生,讲述你的心。(请不要在这茫茫人海中迷失了自己)
  • 亡夏之伊尹的局

    亡夏之伊尹的局

    一部史书,半部由男儿的热血染成,半部由女儿的柔情写就。只不过,男儿的热血铸成了丰碑;女儿的柔情却往往成为祸水。妺喜,第一个把红颜与祸水画上等号的女人,当真狐媚如妖么?伊尹,第一个逆袭的圣人,当真就完美无缺么?夏桀,第一个遗臭万年的暴君,当真就那么昏暴不堪么?
  • 尘垢

    尘垢

    世人皆欲长生。道阳始祖著《太虚指玄经》赠于世人。却不曾想,一本经书引起众人兵戎相向。灭不尽的是欲望,看不透的是人性。一普通山间的酒肆少年,本该平凡一生。可惜还没来得及涉入红尘,命运便将他踩在脚下,“定数”二字让痛苦的他动弹不得。无助、恐惧、无力感。他真实地活在人间,又宛如困于地狱。难以道尽的是命运。不能做那趴在地上责难命运却受一辈子践踏的蝼蚁,在死之前,至少要做一次飞蛾,猛扑向那团熊熊烈火,用自己的一切来宣告对世界、对命运的抗争!总有些尘垢残余世间难拂尽,注定需些人挽剑以血来洗涤。
  • 快穿之伪装菟丝花

    快穿之伪装菟丝花

    被强制退休的庄艺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书里,而且这书还它丫的是系列文,为了能早点回去继续她的养老生活,她决定伪装成原主,默默苟到大结局。结果,几天后,她惊奇的发现自己拿的竟然是炮灰女配剧本,身为一朵只能依靠男人生活的菟丝花,庄艺软表示:这种混吃等死,等着被别人喂养的神仙日子真的存在吗,她太可以了!可惜她不得不作死走剧情,人生好难啊啊啊啊!(其实这是一个懒得当大佬,却被迫当大佬的故事)真大佬演技帝女主VS表里不一狗男人
  • 末世之逆袭女主

    末世之逆袭女主

    末世的基本配备,一个不落全都有。末世来了,想找个不变态的优秀男人相夫教子,不是光靠金手指就够的。且看女主在末世中如何找到真命天子,有个可爱宝宝。
  • 妃而止步

    妃而止步

    人生不一定是冤家才会碰面,或许小小妃的悲剧人生不一定会让自己奋发图强,考个好大学,期待着自己的白马王子有钱有房有车,no~~no~~这是不可能的!!小小妃可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更不是因为悲剧人生就养成逆来顺受的乖乖性格,相反,你是我老师,如何?斗!你是我父母如何?生我不曾养我!斗!恩~~~~可是,自从遇见了-夏凌圣,怎么斗不起来呢?小妃妃一纸合约,彻底踏进对方的世界,想到以后可能再也无法全身而退,心就好累。。。可是结果怎么和自己想的不一样,这个男人,任由自己任性,即使曾经被小妃妃当做报复的棋子,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宠她爱她。。这样的男人,还是吃饱了就嫁给他好咯
  • 神密宝贝:杀手来袭

    神密宝贝:杀手来袭

    他和她相遇了,一个冷漠无情,一个霸道高傲,他们之间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但最后……
  • 最后的圣土

    最后的圣土

    朱法元喜欢思考。不论走到哪里,见到哪里的山水景观、人文故旧,总得引发一些联想,发一番感慨。究竟孰是孰非?也想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供读者朋友们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