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教学技艺与课堂管理
有人说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这话不假,因为课堂教学既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也要讲究一点与人沟通的艺术,毕竟教学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师生互动的双向活动。
一、教学技能与艺术
(一)教学技能
技能是若干动作或心智的组织体系,它把许多动作或心智活动按一定关系组织起来。只有把动作的准确性、速度与自动化、灵活性等特点按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的成套动作或心智活动,才成为技能。教学技能是在教学情境中教学者顺利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一定的练习或实践而获得的。
教育教学过程是复杂的,教师职业技能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计划教学的技能。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作一个计划。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组织处理以及教学方案的制订等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是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从内涵来说,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即预期学生身心诸方面发生的变化。
无论是需要自己编制所教科目内容的教师,还是使用已经规定好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意图或目标对可得到的材料进行编选、研究和分析是教学准备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材料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教学方案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策划而设计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2.呈现教学内容的技能。教师课堂呈现技能依照使用手段不同,主要有语言呈现、文字呈现、声像呈现和动作呈现四类。呈现行为是以教师为核心的基本教学行为。
语言呈现是指口头语言呈现,最常用的语言呈现就是讲述行为。讲述行为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
文字呈现包括通过板书和印刷媒体等书面文字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行为,其中最主要的是板书。板书技能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和图表来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对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信息、加深记忆、使知识结构系统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有积极的作用。
声像呈现行为是教师运用视觉和听觉媒体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行为。有效的声像呈现行为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延伸,把学生所难以感觉到的和不可能感觉到的事物、现象、事件,更加直观、形象地再现给他们,拓展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时空广度。
动作呈现行为是教师通过示范特定动作或操作,提供给学生模仿,使学生学会相应技能或操作的行为。动作呈现的功能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特定的动作技能和操作步骤或程序。
3.课堂提问的技能。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常用的一种手段。它对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显著的功能。
4.演示技能。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等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获得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观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
5.教学结果的评价技能。评价不仅仅是检验学习成效的手段,它还具有教学管理的功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行为,必须发挥它的教育教学功能,如诊断作用、强化作用、调节作用、教学功能等。
(二)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如果从教学艺术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虽然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概括起来,是一个“度”字。大到教学内容安排,难易程度的掌控;小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和“度”字有关。一个教师若能够用心去揣摩这个“度”,尽量在各个方面都把握好“分寸”、“火候”,做到“适度”,就抓住了教学艺术的精髓和关键所在。
1.量度。所谓量度就是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适量,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整体学科总体安排,针对具体的教育对象,对教材进行必要增删调整,分清主次、轻重,注意繁简详略。切忌内容太多,面面俱到,什么都想讲,什么都重要,一堂课下来,老师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学生疲于应付,有时甚至还完不成任务,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这不是教师的水平问题,主要是教学艺术也即没有掌握好课堂的尺度所致。一般来说,一堂课的内容的多少是相对固定的,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了势必难以从容不迫,影响教学效果,而太少了又显得课堂太松解,要力求量度适合,为此要留有余地,以便于灵活掌握。
2.难度。一堂课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也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什么难度,学生不重视,教师也不好讲;如果太难,在有限时间内讲不清楚,又达不到教学目的要求。为此,必须对整个教学内容的难点进行分析,梳理。对难点内容进行必要处理,化解,分解。例如难点问题同时也是本堂课的核心和重点,就要对其进行详细讲解,这就叫处理。有的难点并不是重点,有的看起来很难,但并不需要同学们全面掌握,所以完全可以对其进行简单讲解,一带而过,使同学们了解一下就可以了,这叫化解,等于化难为易。如果难点太多,又不能不讲,也可以把有的调整到下一章、下一节,这叫分解。总之,只要难易程度合理,学生努力学,教师认真教,就能达到教学目的了。
3.速度。所谓速度,就是课堂教学的节奏,一堂成功的教学不但要难易适当,轻重合理,讲解清楚明白,而且要有一定的节奏感、韵律感,节奏感跟教学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教学内容的难易、轻重安排决定了教学节奏的抑扬顿挫、快慢变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重要难点速度要慢,语气要加重、提高。比较容易、不重要的内容,速度较快,语气较轻。而一节课的开头往往比较慢而缓,然后逐渐变为快而轻。讲解分析规律、概念,定义慢,语气重,而一般举例叙述就要快而且轻。这样,轻重缓急,高低快慢交错,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增强教学的效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除了最基本的量度、难度、速度之外,还涉及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主动性、积极性及师生双向互动的配合及新教学手段工具如录像、多媒体的使用等,都有一个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要统筹兼顾,从实际出发,恰当地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与工具,并且调动学生使师生形成双向和谐共振,使得课堂教学显得活泼,充满生机。这样,就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良好作用。但是,没有一种方法或手段是万能的,是最好的,所以最关键的还是要特别注意到它的“度”。
度的内容既深刻而又丰富,它体现了一种睿智深邃的教学艺术。能够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整体从内容到形式、到方式方法的协调一致,各个部分分配合理、适当,使整个课堂既严肃紧张又不失轻松活泼,既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传授了知识,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能力,有张有弛,有起伏有高潮,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应当是每个教师终生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课堂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课堂教学管理是指在课堂上,针对师生共同面对的具体一堂课,对课堂环境的建构、课堂气氛的营造、课堂具体问题的解决、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与检验等各方面的协调与组织。其主要特点是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主体直接参与,并又主要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实现,它是一种具有情境性的管理模式。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管理。教师的管理措施是否得当,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能否得以顺利进行和效能能否提高。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管理行为是互相伴随、浑然天成的。
(一)课堂管理的内容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教学管理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心理和行为进行组织控制,从而有利于学习,有利于规范,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包括课前管理(准备)、课堂教学管理(过程)和课后管理(完善)工作三个环节,每一环节有不同的任务,每一环节都有具体要求。
1.课前管理工作。课前管理工作是搞好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前提。首先,认真参加教学管理研究。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管理设计的思想和要求,制定学年、学期、学月、每课时的教学管理目标;研究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交流教学管理设计,开展经验交流。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制定出符合教学管理实践、有自己特色的教学管理设计。其次,认真进行教学管理设计。教学管理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和学习方法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管理要求、教学管理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管理起点和标高,使管理有序、优化、合理,形成管理方案的过程。
(1)课堂教学管理目标设计。管理目标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结果的规定,即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意和行为方面应产生的变化的具体、明确的规定(包括个性心理品质、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2)课堂教学管理过程设计。课堂教学管理过程由组织、情意、认知、评价四项活动组成。这四项活动功能各异而又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应根据管理目标设计出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教学管理过程。
组织活动是使课堂教学有序、顺利进行的保证。包括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学环节,教学各阶段、各步骤之间的过渡等方面。
情意活动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意交流和个性展现的过程,情意发展是教学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包括情境化(将教学管理置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与情感化(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会)两个方面。
认知活动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活动。包括学情诊断分析、学生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使用,学生活动、学生思维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引导学生创新等方面。
评价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绪、行为作出的即时评价,是调控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课后教学管理评价的设计。包括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的设计,引导和组织学生评价教学管理的设计,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内容和方式的设计。
2.课堂教学管理工作。授课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各项教学管理目标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管理必须紧张有序,管理过程应是师生之间信息、思维、情感、人格精神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的自我价值、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得到充分展示。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应努力做到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的统一。
第一,针对学生实际,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学生的发展主要是由他们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态度、形式和有效性决定的,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学生活动,增加学生自我管理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或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模式)应该是“目标——活动——发展”,即“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达目标靠管理”。
第二,融洽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情达理,情感育人,创设良好氛围;教管结合,突出正面教育,多表扬鼓励,少惩罚打击,激励学生学习。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浓郁的趣味情景、民主情景、激励情景、主动学习情景、探测性情景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主动学习的行为,感受民主、和谐氛围、教师期望、同伴的鼓励、体验成功的欢乐。
第三,管理要加强预见性,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对课堂教学的干扰。
第四,建立有效的教学常规,加强制度管理。如考勤管理、奖惩管理、操行(分数)管理、座位编排管理、提问管理等。
第五,激发所有学生的动力,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教师通过学生管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并且教师把自己看成其中的一员。
第六,充分发掘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心理学因素,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时机设置悬念、适度渲染、适当夸张、丰富情感、突变情节、修辞技巧、反接技术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握课堂教学管理节奏,轻松愉快地达到目标。
第七,创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使恬静与活跃相统一、热烈与凝重相统一、宽松与严谨相统一,营造课堂教学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和谐的心理背景。
3.课后教学管理工作。课后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是教学管理评价。首先,教师应按现代课堂教学管理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反馈调控,总结经验,写出“教学管理后记”;其次,对教学管理评价进行检验,通过课堂教学管理目标完成程度、课后学生情绪变化、心理变化、作业情况、个别辅导情况、他人意见、问卷调查等信息收集整理,及时总结心得体会,根据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要求,审视教学管理思想、管理行为、管理效果,写出阶段教学管理小结,对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补救,不断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二)课堂管理的方法
科学合理地实施课堂管理,能够有效地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要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与互动,使课堂充满活力,达到和谐,必须重视高尚的生命情感的教育,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我们的教师应“德智双馨”,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生活态度和生命情感的作用。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情绪安全感,使学生有勇气迎接学习的挑战,还要善于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其次,教师积极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感知、理解、领悟知识,从而进行智慧交流。
2.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首先我们要把学生当作“人”,当作活生生的生命看待,而不是简单地当作认识体。要从心底里去尊重他们,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少轻视,多尊重;少训斥,多鼓励。其次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质疑,实现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对话,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面对学生的挑战。可以想见,一个没有问题的课堂怎么可能是气氛和谐的课堂?教学效率又谈何提高?
3.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教学过程环节。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的一种活动。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就是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换言之,要想课堂充满活力,气氛和谐,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重视“帮助学生去发现和管理知识”,为学生的发展——终生学习来设计教学过程。
4.根据学习内容,巧妙设计师生、生生交谈、辩论内容。课堂上,要巧妙设计谈话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激活学生思维。
5.借助动画、电视剧片段、幻灯、歌曲音乐等提高学生的兴奋度和思维度。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
6.学习方法灵活多变,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进度。学生个性差异有别,学习方法就不同,有的学生喜欢独学,有的喜欢集体学;有的喜欢用口头表达,有的喜欢书面表达。只要学生乐于学习,就要迁就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这一点,如果设计安排不好,就有可能失去和谐。
总之,要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与学都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策略有许多,但总的思想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境,要因时而变,因情而作,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节 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喜好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决定一堂课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
根据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手段来分类,主要有以下五种:以语言教授为主的方式、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式、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式、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式、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式。
(一)以语言教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式,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它又可以表现为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等几种。对某个事物或事件做系统的叙述和描绘称为讲述;对某个概念或原理进行分析、解释和论证称为讲解;不仅描述事实,而且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结论称为讲演。讲授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缺点是学生比较被动,师生都难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个别差异也很难全面照顾。
谈话法是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这是教师通过不断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独立地得出结论的方法。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谈话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形成谈话的条件,较适用于使学生从“已知”到“未知”,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现状比较了解,并设计和组织好谈话借以进行的“问题”。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或主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或辩论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能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益于摆脱自我中心,增长才智。讨论法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交往,促进他们掌握各种技能如参与倾听、表达、竞争、协作等,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式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和真实性。
演示法是指在教学中围绕某些能被感知的事物,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和表演,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这是指让学生明白事理的方法,是一种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活动。演示法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一定的客观事物,为理性认识打下基础。演示****随着新的现代化媒体的不断涌现,更加形象生动地得以运用。
参观法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场所,实地观察生活的世界,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上的差距,并可及早地认识未来的工作环境。参观地点的远近及所用的时间因其教学目标而有所不同。参观教学法对于扩大学生眼界,拓宽知识面,激发求知的兴趣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技巧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
练习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并解决同类课题的方法。学生通过其他方法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比较抽象、概括,而在练习法中,学生通过对课题中的具体事物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从而找出与抽象的知识、技能所反映的这类事物的本质因素等环节,达到对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和巩固。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并形成认真的工作态度。
实验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在观察、研究和独立操作中获得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独立操作,重视所要求出现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去获得知识。因此,它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际运用时,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不同而决定在理论教学之前还是之后进行。
实习作业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学校内外一定的场所,利用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的实践活动。这是一种把从课堂上、理论上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方法。它的作用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的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兴趣、理想和审美能力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欣赏法。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很强调教学中对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五)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法。
发现法也叫“假设法”、“探究法”、“解决问题法”、“引导发现法”等。此法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指人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发现法的成功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方法上的恰到好处的指导。但是,发现法也有其费时、费力等不足之处,另外,发现法对教材、教师、学生的要求较高,在我国目前教材、师资等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关注学生的喜好
教师在着手设计课程教学之前,就应考虑到授课对象的多样性。每门课的学生能力、兴趣和期望都各不相同。许多学习好的学生希望接受最大的挑战,而另一些学生只是希望不要太差,能通过考试就行。有些学生会主动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提出质疑,本能地表现出被称为“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思想活动特征。但令人遗憾的是,仍然有一些学生采取被动的学习方式,似乎学习就是全盘接受课本知识或老师呈现的内容,然后再考试或写论文时把它挤出来。有些学生对学习内容兴趣浓厚,而另一些学生则厌恶课程内容。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有别,学习方法就不同,有的学生喜欢独学,有的喜欢群体学;有的喜欢用口头表达,有的喜欢书面表达。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喜好;只要学生乐于学习,就要“迁就”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持续不断的特征应该是始终不渝地努力去理解学生。
大学强调的是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前提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中学——大学学习方式进行磨合,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学习、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的习惯以及适合自身的学习技巧。
三、教学方式与学生喜好的结合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否合理、有效,主要是由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的;然而,即使相同的教学方式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即个人喜好、性格、学习方法等)所造成的。因此,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因材施教,将教学方式与学生喜好有效地结合起来。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如果运用得好,它能帮助我们实现许多课程目标。不过,在传统的语言讲授课中,常常可以穿插使用许多别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在学习上更具有批判性,能为自己和同学的学习承担更大的责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其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师的综合交流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以及对教学的投入程度。如何合理使用和搭配各种教学方式,需要在激发学生求知热情以及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激发学生求知热情
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包括两个因素:一是教师授课的清晰度;二是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清晰度与教师讲授的内容有关,而感染力与讲授内容的方式有关。
通常我们认为多数教师对他们的教学内容已掌握足够的知识。但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并不等于能够清楚地讲授这些知识。知识远远不是孤立的事实材料和数字的堆积,它包括一种更深层的理解,是驾轻就熟地掌握这些事实材料或原理并从不同角度审视的能力。作为具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他们除了想学习具体的客观知识之外,还期望获得全面的了解,并且喜欢将各个概念进行对比和比较。学生如果总是能听到清晰的讲课,那么他们大都能准确地解释和说明各种概念并对它们进行比较或对比。然而,学生理解了教学材料并不等于他们产生了学习热情,产生学习热情的表现是:上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丝毫没有分神;下课时仍然沉浸在课堂中;上课当天总是情不自禁地与他人谈论课堂内容。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必须拥有面对公众演讲的精湛技艺。
从根本上说,高校课堂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戏剧舞台,教师就像舞台上的演员或演说家,学生受到的影响也和观众一样——有的令他们感到满足,有的使他们分神。优秀教师通过采用具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清晰、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但同时,他们也利用声音和各种肢体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情感。吸引学生的主要方式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字:联系、挑战、变化、魅力。
所谓联系是进行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教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其已有经验和知识有联系的。
挑战自然是制定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平庸拖沓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
变化是教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等,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中来的手段。
最后一种吸引学生的方式是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比如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如果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这些精神需要,效果将会持久而巨大。
(二)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理论上严格地说,高校课堂是一个知识和理性的环境。而在现实生活中,课堂是一个受着情感因素控制的人际交往的舞台,各种丰富的心理活动都在这里展开。学生如果感觉到老师不喜欢他们,或是受到严厉、****的管教,那么他们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所有的学生都很容易受到这种消极情绪的打击,有些学生特别敏感。而且,他们也和任何人一样,一旦在集体环境中受到挑战并接受评价,也可能在感情上做出回应。
教师也不可能不受到课堂活动的任何影响,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授课时的愉悦心情,削弱上好课的动机。许多教师都有着强烈的成就需求和成功需求,普遍期望自己至少能处于一般水平。因此,他们的职业自尊心很容易受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期末评价的影响。
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积极的影响。我们主要可以采用两种办法:第一,避免引发消极情感,特别是对教师产生的过度焦虑和愤怒。第二,促进积极情感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