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14600000069

第69章 在竞争中成长的红孩子(4)

李嘉诚从来不喜欢高谈阔论,他认为从事推销工作,至为关键的有两点:

一是勤力;二是创新。

慈祥的母爱

李嘉诚的母亲庄碧琴是一位刻苦耐劳、善良贤惠的母亲。她出身名门,幼承庭训,同李嘉诚的父亲一样满腹经纶。而且,特别是李嘉诚的父亲病逝之后,这位坚强的母亲,独立抚养三个尚未成年的儿女,在贫困的生活中挣扎求存。

生活中不间断的磨难,工作上层出不穷的重重压力,使得本来就很沉默内向的李嘉诚开始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只是默默地做事和学习。李嘉诚的母亲常常用一种令人揪心的目光探询地凝望着他的儿子,每每看到儿子瘦小苍白的脸,她心里既难过又害怕。尽管儿子从来不说,她也能理解儿子痛苦的内心世界,她怕极了,她怕生活的担子太沉重,会压垮她心爱、懂事、极具孝心的儿子;她怕残酷无情的命运在夺走她的丈夫之后又将狰狞的魔爪再度伸向她的儿子。于是,揪心而又无能为力的母亲只好祈祷着,她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每天早晨和深夜必定去佛堂叩拜菩萨。她是那样虔诚地叩拜着,以致常常令她瘦弱的双脚红肿和麻木。

为了减轻李嘉诚对家庭的负担,像天下所有勤劳、善良、慈爱的母亲一样,李嘉诚病弱的母亲每天夜以继日地替人家缝缝补补,挣一点微薄的钱维持生计。几乎每天深夜,正在自修的李嘉诚必定会催促母亲早些安歇。而母亲也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辛苦工作十几个小时后又在刻苦学习的儿子,慈祥的母亲就会悄悄端上一碗儿子最爱吃的潮州白粥。每当这时候,李嘉诚就会心疼地希望母亲不要为自己太过操劳,然后,他会闪亮着眼睛告诉母亲,他今天工作、学习的收获,并对母亲讲述他的志向,他周密的打算;再同母亲一起展望他们家的美好将来。最后,李嘉诚一定会信心十足地告诉母亲:

“阿妈,你信我,我会成功的!”

母亲在这时候,含着眼泪感动地、爱怜地看着儿子,看着她从来都是默默忍受一切苦楚,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儿子,她总是开心地连声说:“我信!阿诚,我信!”

在李嘉诚成长的道路上,母亲对李嘉诚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母亲仍然教育她的儿子坚持诚实、善良的做人准则。

在李嘉诚早年创业时期,在事业上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母亲慈爱的光辉是李嘉诚奋力拼搏时的精神支柱,母亲永远都是儿子的大后方,永远都是以极其欣赏的目光注目着她的儿子,支持着她的儿子。

李嘉诚对母亲非常尊重,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使母亲开心。在母亲患病入院治疗期间,李嘉诚细心护理、关怀备至,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晚上的时间,他必然是和妻子一起与病榻之中的母亲度过。

青梅竹马,一世的情缘

时间回溯到1940年的冬天,11岁的李嘉诚正在用他好奇的目光注视着香港这个花花绿绿的新奇世界。舅父庄静庵笑呵呵地领出一个穿着校服的七岁大的女孩子,并告诉李嘉诚,这个小女孩就是他常听父母谈起的月明表妹。

这时候,虽然生活十分清苦,但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李嘉诚和庄月明,却是在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李嘉诚常常讲中国的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给表妹听,而庄月明也常常教李嘉诚改掉乡音、学说广东话,并且自告奋勇地当起李嘉诚的英文教师,帮助他补习英文。

这段快乐的童年时光,对于李嘉诚来说结束得太快了。1943年父亲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帮助母亲照顾全家,便不得不中途辍学,并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失去学业的痛苦,对于酷爱学习、刚刚跟上香港的学习进度的李嘉诚来说,打击之巨是可想而知的,李嘉诚也为此流尽了伤心的泪水。

这之后的漫长岁月里,拼命工作的李嘉诚,也在拼命学习,即使再乏,再累,他也咬着牙坚持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用一种情深款款的目光注视着表妹,开始喜欢有意无意希望更多地知道关于表妹的消息,开始愈来愈不自主的关注表妹的行踪。直到有一天,李嘉诚在学业上和事业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心灵深处一种强烈的渴望——

他需要爱人,也需要被人爱。

这时候,李嘉诚终于发现自己这么多年努力学习、艰苦创业的另一股鲜为人知的动力:他一直在深爱着默默关注他的学业和事业的表妹;他一直在努力用成果证明自己能够配得上才貌双全的表妹。出身名门、聪颖好学的庄月明,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英华女校中学毕业之后,庄月明不仅获得了香港大学的学士学位,而且还曾经留学日本明治大学。

同李嘉诚一样,在庄月明的内心深处,对于奋力拼搏、大创事业的李嘉诚也是敬佩非常。尽管李嘉诚为人相当含蓄,感情从不外露,但是庄月明仍然能够深深体会出李嘉诚那种“并不是为赚钱而赚钱,而是要自立,要充分显示自己能力和实力”的顽强精神,而这一点,却正是庄月明所爱戴的。

从此,庄月明默默地将自己的事业同李嘉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在默默关注李嘉诚的学业和事业发展的同时,既为他不要命地工作感到担心,也为他每获得一个巨大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

有情人终成眷属。1963年是李嘉诚在人生的道路上最为幸运和幸福的一年,这一年,他终于娶了他心爱的表妹,这使他的事业如虎添翼,既得到了一位贤内助,又得到了一位强有力的帮手。

磨砺意志的锋刃

1950年的夏天,李嘉诚以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向亲友筹借的五万港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专门生产塑胶玩具和简单日用品。

这个时候,李嘉诚仅仅统率着两个衣衫褴褛的手下,在一条小溪边的几间破旧的房子里,在昏暗的灯光下,侍弄几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夜以继日的开办他的工厂。

开办之初,每天工作16个小时的厂长李嘉诚身兼数职。每天大清早就出门联系业务,也就是香港称之为“碰早”的工作。为了省钱,他不坐公共汽车,全靠两只脚东奔西走,这时候的他是今天勤劳的香港人所互勉的“走得快,好世界”的集采纳、推销工作于一身的“行街客”。这仅是前奏,回厂之后,一天的紧张工作才算正式开始。这时候,他既是埋头工作的工人,又是传授技术的师傅,还是一厂之长。到了晚上,李嘉诚一头埋在书桌前搞设计,以便第二天工人能照图施工;他又是一个勇于创新的革新能手,一名名副其实的工程师。到了深夜,便是李嘉诚自修各门功课的时间,这时的李嘉诚又成为一名勤奋的学生。

在创业最初的一段时期,李嘉诚凭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待人以诚,执事以信”的商业准则发了几笔小财。但不久之后,一段噩梦般的惨淡经营时期来临了:朋友的违约食言,令工厂出现严重的亏损,使李嘉诚愤慨到极点,也震撼到极点。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他意料之外的。

这段时间,痛苦不堪的李嘉诚每天只知道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眼,忙着应付不断上门催还贷款的银行职员,应付不断上门威逼他还清原料费的原料商,应付着不断上门连打带闹要求索赔的客户,以及拖家带口上门哭哭闹闹、寻死觅活的工人们。

工厂面临破产,员工们面临失业的威胁,使得即使在拼命工作的人们,也心神不定。

急喘未停的工厂,本来可以再接单、再申请贷款,重振旗鼓,扭亏为盈,但因为工厂亏损,行将倒闭。灾难,逐渐表面化。

可怕的是银行不但不给贷款,反而停止原来预定的贷款。原料商不再提供原料。

李嘉诚自己也不知道他在这些日子里,是怎样在百感交集的情况下一分一秒地熬过来。

充满必胜信心的李嘉诚,做梦都没想到,在他独自创业的最初几年里面临了种种失败后,随之而来的是灭顶之灾。

这时候,失败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失败之后是否仍有信心,是否能够继续保持或者重新拥有清醒的头脑。

李嘉诚感到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时间却老是那么少,老是不够用。那么,现在关键的第一步是稳定军心,重新树立员工对工厂的信赖和增强相互之间的凝聚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寻找一批经验丰富的塑胶人才,重新组织一批精干的队伍,由小到大,稳打稳扎,赶在工厂彻底崩溃之前扭转过来。

李嘉诚一边振作地想着,一边又习惯性的拿起纸笔,重新设计塑胶产品,继续研究新的发展方案……

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李嘉诚先生,就是脚踏实地从艰苦卓绝的过程中走出来的。今天的人们,已经精辟地分析出李先生“勤、俭、诚、信”的成功之道,然而,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李嘉诚先生自始至终的惊人意志力驱使下所显现的顽强的事业精神。可以说,无论在人生,或者事业上,李先生都是一个活在自己意志里的人。

正是在这种顽强意志力的支撑下,李先生才得以顺利度过人生与事业上的种种磨难,而且,更为可贵的是,他在创业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仍旧没有放弃对理想、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特别是他在六十年代初期,就已经具备千万港元的身价,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事业享乐人生,而是锲而不舍地继续拼搏,直至三四十年后的今日,仍然冲锋不止,奋斗不止。

稳重·勤俭

在今天的商界,人们在对李嘉诚怀有极大兴趣地欣赏、研究他的独到投资目光和十拿九稳的商业手段时,还意犹未尽地流露出对李嘉诚保守思想、保守作风的看法。但是,这些怀有极大兴趣去研究李嘉诚的人,似乎没有去研究历经贫寒、倍受磨难所滞留于李嘉诚记忆深处的痛楚,和带给李嘉诚极其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作为依靠自身努力、勤奋致富的李嘉诚,也会从事稳妥而较为肯定的投资。

他不会也不敢拿大量的钱去冒险!

生活的贫困,创业开始的种种艰难,使他逐渐养成了这种稳妥的习惯。他绝对不会去尝试那种时刻使他意识到带来巨大代价的冒险。

勤奋努力的李嘉诚,以他小小年纪少见的毅力,每天工作16个小时之后,仍不忘坚持自修。

然而他毕竟年轻、毕竟是血肉之躯。在开始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全身酸痛、精疲力尽的李嘉诚,累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但他因为家庭的重负,因为心里有一股斗志,仍然能够每天坚持自修至深夜,从不懈怠。

为了保证自己早晨上班万无一失,李嘉诚准备了三个小闹钟同时叫醒自己,而这个习惯一直保存至今。

诚招天下英才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打工仔”到世界超级巨富,从濒临破产的塑胶厂到市值1200余亿港元的跨国企业,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创造奇迹的李嘉诚,也在不断创造着他自己。

任何一个获得如此巨大成功的精英人物,决不是单枪匹马、单纯依靠个人之力而取得成功的。他必须在除去自身得天独厚的运气、准确无误的目光等等一切行之有利的综合因素外,另外一个关键就是用人之道是否具有“博采天下之所长,而为己用”的胸襟和能力。

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的大企业,大多数企业主都不乐意他们手下的人拿主意。然而,综观李嘉诚的创业兴家史,不难看出李嘉诚总是能够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机会、恰到好处地放手让他手下那些了解情况并且能够积极努力的人去干。这些得到信任和重用的专业人才,就会排除一切困难,竭尽全力将事情办得又快又好,以进一步赢得李嘉诚的赏识和信任。

李嘉诚高薪聘请了一位美国人Erwin Leissner出任总经理,负责日常行政;而李嘉诚自己则出任主席兼总经理,但只参与公司重大的决策和重要的业务决定。这之后不久,公司再聘请了一位美国人Paul Lyons为经理,配合原来的200余位基层管理人员,实行企业的国际化管理,自此长江工业的格局更加蔚为壮观。

不仅如此,李嘉诚在逐步实现企业管理国际化的同时,也不放弃对西方科学管理知识的吸纳,即使再忙他都会经常走出香港,到欧美各国巡回考察,从而既从理论上又从实践上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只有争取了解对方,争得同步,才有超越对方的可能,这就像军事家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可以说,李嘉诚今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跟他集中西方企业管理之精华、大胆起用洋人是紧密相关的。李嘉诚财团今日成为纵横东西的跨国财团,很大程度上便是他周围这些洋人既出谋献计,又充当“大使”在前方“冲锋陷阵”的结果。

创业经验的训戒

在规划与治理自己的李氏王国的过程中,李嘉诚曾经对自己规划出日常管理的9个要点:

一、勤奋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要勤奋工作,对企业负责、对股东负责;

二、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则要慷慨。处理一切事情以他人利益为出发点;

三、始终保持创新意识,用自己的眼光注视世界,而不随波逐流;

四、坚守诺言,建立良好的信誉,一个人良好的信誉,是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五、决策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开阔胸襟,统筹全局。但一旦决策之后,则要义无反顾,始终贯彻执行;

六、要信赖下属。公司所有行政人员,每个人都有其消息来源及市场资料。决定任何一件大事,应召集有关人员一起研究,汇合各人的资讯,从而集思广益,尽量减少出错的机会;

七、给下属树立高效率的榜样。集中讨论具体事情之前,应预早几天通知有关人员准备资料,以便对答时精简确当,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八、政策的实施要沉稳持重。在企业内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注重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决定一件事情之前,应想好一切应变办法,而不去冒险妄进;

九、要了解下属的希望。除了生活,应给予员工好的前途,并且一切以员工的利益为重,特别在年老的时候,公司应该给予员工绝对的保障,从而使员工对集团有归属感,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后继有人

从1964年8月李泽钜出世开始,以及接下来的1966年11月李泽锴出世,香港富豪李嘉诚就面临了怎样抚养自己的孩子,并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的问题。

李嘉诚为此想了很多,他想到自己勤学苦读的童年,想到自己被生活所迫无法完成的学业,想到自己在只身创业的过程中,知识的缺乏所带来的千奇百怪的难题,以及在自学时所面临的各种困扰。

李嘉诚在与妻子商量之后,规划了一条如何使他们的爱子成为有用之才的道路,他们认为首先应该使泽钜和泽锴感到家庭的温暖,感觉到父亲和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心,其次是要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

李嘉诚对儿子的教育开始得很早。当李泽钜和李泽锴八、九岁时,每当董事局开会,他们兄弟就会坐在专门为他们而设置的小椅子上,进行独特的商业熏陶。不仅如此,李嘉诚既具细心又具耐心,总是在会后鼓励两兄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认真地进行解答。

两个儿子都称赞他们的父亲是最好的商业教授。小儿子李泽锴曾说:

“我从家父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最主要的是怎样做一个正直的商人,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与合伙人的关系。”

“假如拿百分之十的股份是公正的,拿百分之十一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百分之九的股份,就会使财源滚滚而来。”

当李泽钜和李泽锴在香港读完小学和中学之后,李嘉诚就将他们送到国外去留学深造,为李泽钜和李泽楷在将来事业的发展中,从他们自身条件以及能力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嘉诚在谈到有关问题时,曾经说:

“作为父母,让孩子们在十五六岁就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只身到外面去求学深造,当然是有些于心不忍,但是为了他们的将来,就是再不忍心也要忍心。”

“在西方先进的国家留学深造,既可以优先吸纳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可以使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外面的世界,去增长他们的见识,一如俗语所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个人认为勤奋求学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闭门读书,根本不认识外界的新生事物,则只是一个书呆子。”

“不管你拥有多少家财,但对于孩子就应该从小培养他们独立自强的能力,特别不能让他们养成娇生惯养、任意挥霍的生活习惯。”

李泽钜、李泽锴即使后来在美国留学,李嘉诚在不断关注他们学业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他们品质的培养,常常鼓励他们勤工俭学。特别是有一次,当李嘉诚听说小儿子李泽锴利用在高尔夫球场替别人捡球,并把赚来的钱资助经济困难的同学的时候,他十分高兴,他兴奋地对妻子庄月明说:

“月明”,好!孩子们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准有出息。

在李泽钜、李泽锴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李嘉诚大量的心血。李嘉诚在让父爱的光辉时时刻刻照耀着他们的同时,也严格要求他们知书识礼、谦虚做人,而绝对不允许他们像嘴里含着银匙出世的“公子阶层”那样目空一切。

不仅如此,在李泽钜、李泽锴的成长过程中,李嘉诚亦注重培养他们的志向,李嘉诚认为:

“如果子孙是优秀的,他们必定有志气,选择独立自强的道路,不依赖父母,自己凭借个人的实力去独闯天下,反言之,如果子孙没有出息,不长志气,不求上进,一味追求物质生活的奢华享受、好逸恶劳,存在着依赖心理,动辄搬出家父是某某,子凭父贵。那么留给他们万贯家财只会助长他们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恶习,最后不但一无所成,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甚至还会变成危害社会的蛀虫。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害了他们吗?”

李嘉诚言传身教、精心培养,严格要求儿子的同时,也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综观他大半辈子的奋斗生涯,不管是打工时期,还是成为巨富时期,他非常注重自己的行为和形象,一言一行从来都是谨慎从事。虽然在对社会捐赠方面他始终都是大手笔,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却是十分平淡、克勤克俭、不求奢华。直到今天,他戴的只是廉价的日本表,穿的仍旧是十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三十年前的房子。李嘉诚说:

“如今我赚钱不是为了我自己,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

为了培养儿子们的独立处世能力以及更多地积累商业经验,李嘉诚允许两个儿在大学毕业后,各自在加拿大创业一段时间,以证实自己的才华。李泽钜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开设了一家地产开发公司,而李泽锴则在位于多伦多的加拿大投资银行提任最年轻的合伙人。

直到1990年初,李嘉诚才将这两位龙兄虎弟召回香港,让他们留在身边,帮助自己,而且继续传授人生经验:“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些对他们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李泽钜十分感谢父亲给了他经受创业磨砺的机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旧址发展物业的过程中,种种困难迎面扑来时,李嘉诚总是信赖儿子的意见,放手让他去处理每一个难题。苦尽甘来之后,李泽钜也由此得到了面对各种创业艰辛的信心。

可以说,从李泽钜、李泽楷出生到长大成人,李嘉诚他们教的最多的是怎样做人,怎样从古代圣贤的著作中吸收做人的营养。李嘉诚认为,作为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与人打交道,注意人们会怎么想,会怎么做,以及做什么,都是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必要,李嘉诚说:

“工商管理方面要学西方的科学管理知识,但在个人为人处世方面,则要学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不断修身养性,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世,以勤劳、忍耐和永恒的意志作为进取人生的战略。”

不仅如此,李嘉诚还总结出前人的养身之道来教育李泽钜、李泽锴怎样重承诺。李嘉诚这样告诫他们:

“如果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到重承诺,在作出每一个承诺之前,必须经过详细地审查和考虑。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贯彻到底。”

李嘉诚在李泽钜和李泽锴念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每晚只要在家吃晚饭,就会对他们兄弟两人讲及做人的道理,李氏两兄弟记忆犹新地说:

“由小到大,甚至现在,家父从来没有教我们怎样赚钱。不过什么钱不应该去赚,用什么方式赚钱是绝对不可以的,家父则时常提醒我们。”

也许是遣传基因的作用,年轻的李泽钜与李泽锴在今日商界像他们父亲一样,喜欢从事有创意、有挑战性的工作,遇到任何困难都显示出潇洒自如,迎难而上的从容风采。从他们独立处理加拿大世界博览会旧址的庞大的物业发展规划,以及策划收购美国哥顿公司“垃圾债券”等一系列大动作上,不难看出这两位兄弟所具有的惊人胆识和灵敏的商业头脑。

李嘉诚在提到自己的两个儿子时深感自豪地说:

“现在他们都有自己的天地,而且都是很难得的人才,他们已经取得了高等学历,具备有先进的管理知识,他们今天在社会上做事,并不是靠李嘉诚三个字来闯世界的。即使我不在,凭着他们个人的才干和胆识,都足以各自独立生活,并且养家糊口,撑起家业。”

李泽钜和李泽锴的成功说明:互为依附的顺境和逆境是相对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两者都可以造就兴家立业的栋梁之才。

3.亨利·福特

——汽车文化的开拓者

“毅力和忍耐是我成功的秘诀之一。我渴望用聪明才智创造人间奇迹,服务社会,有益于国民大众。当人们称赞我时,我只能说我做了一件造福于后人的事,我不想用溢美之词去颂扬自己……”这是亨利·福特说过的名言。

当今世界没有见过马车的人易找,没有见过汽车的人难寻。但在20世纪初,这句话就得颠倒过来说了。汽车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众所周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亨利·福特给人类文明的车轮加了一股向前的动力。他的一生创造了很多“世界之最”:汽车产量和销售量最大,工厂规模最大,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最先进,个人财富也数一数二。

福特出身寒门,百折不挠,聪明机智,步步发达,之后便毁誉参半,但他不为盛誉所惑,不为贬损所毁,依然自强不息,渐成大业。

出身于乡村的企业家

亨利·福特于1863年7月3日降生,此时,福特家已是祖孙三代的美国移民了。

福特家族原本世代是爱尔兰农民。19世纪中叶,爱尔兰发生灾荒,亨利·福特的祖父约翰·

福特带着亨利的父亲威廉等三个孩子,远涉重洋,来到美洲,在底特律北部一个叫迪波恩的村庄定居下来,拓荒务农。

威廉在农村时帮附近的农场主干活,农场主欧亨有个独生女叫玛丽。一来二去,威廉和玛丽由相熟到相恋,最后结婚。

这位玛丽小姐后来便是亨利·福特的母亲。

迪波恩是个美丽的北方乡村。亨利终其一生眷恋的一是母亲玛丽,一是家乡迪波恩。他的感情很专注、持久,这大概与他性格中执着的成份是统一的。

对大自然的眷恋

亨利儿时的家是栋朴素的二层楼的木房。房子周围是一片整齐的农田,东边有几户农家,西边是果园,南边是一片大森林。春天一到,田边和森林周围都开满了野花,蝴蝶、晴蜓在花枝上飞舞着;麻雀、云雀等为它们伴唱;鹧鸪发出一种像敲鼓一样的声音,抖擞翅膀,飞向浓密的草丛;还有很多兔子、臭鼬、浣熊、狐狸以及水貂等小动物,此外森林里还住着“狼先生”、“熊先生”……

这的确是一派恬静美丽的田园风光。或许是大自然的万千气象赋予了亨利发明的想象力,促成了一代天才的诞生。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她蕴藏着宇宙的真理,热爱大自然,返璞归真,这是天才的秉性。亨利一生从事的是工业,爱好的是自然。当他后来开办的汽车工厂欣欣向荣之时,美国作家约翰·保罗经常撰文批评工业,尤其是汽车工业污染了环境,使福特公司备受责难。然而亨利却很理解保罗的思想感情,他由衷地为美国有保罗这样的环境卫土感到高兴,尽管保罗对汽车有偏见,亨利还是很想跟这么一位热爱大自然的作家交朋友,为此他送了一辆福特车给保罗,希望保罗能认识他和他的汽车。在同一时期,亨利以他的财力和名望在国会活动,促成一项保护候鸟的法案通过。

亨利特别喜欢鸟。关于儿时生活的回忆,留下清晰镜头的都与小鸟有关。他后来在家乡的红河边买下大片林地,在树上装了2000多个鸟巢,建立了鸟的乐园,圆了他儿时的梦。约翰·

保罗认识亨利后才知道,这位工业家懂得的鸟类知识多得惊人,只要是美国境内的鸟,他光听叫声就能猜出它的名字,因为迪波恩的森林是他最初的课堂。

启蒙教育

亨利出生几年后,家里又添了三个弟弟、两个妹妹。这一大家子的家务都由母亲玛丽一手操劳。缝补浆洗、烧饭种菜、养鸡种花都是她的工作,甚至蜡烛、肥皂也是她自制的。尽管忙,但玛丽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有一点空便陪孩子们玩。玛丽经常教导他们养成勤奋、诚实、爱整洁的习惯。

亨利是老大,家里的活他也得帮着干一点了。开始是打扫鸡舍,这活又脏又累,没干几天他就不想干了,以致长大后连鸡肉都不想吃;去挤牛奶,也没干几天就不喜欢了。后来玛丽把放马的事分派给他。有一天,亨利骑马时,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可脚还挂在镫子上,任他喊叫踢打,马还是拖着他跑回了家。亨利把脚扭伤了,他气急败坏,再也不愿放马。几天后他还嚷着脚痛,想躲过这件差事。玛丽平静地对孩子说:“亨利,人为了要生活,就必须面对许多讨厌的工作。如果这也不做,那也不做,处处存着躲避的心理,那你的生活便注定要失败。你可以同情别人,但决不可怜悯自己。”

母亲的话,亨利愿意听,但是父亲没这么循循善诱,他分派的活你必须去干,否则就要接受他的惩罚。亨利讨厌农活,而父亲就是要他守住那几块农田。

亨利7岁开始上学。在这之前,母亲早就抓着他的小手教他读书、写字,所以学校的课本他已能读。学校离家一公里。这所学校只有一间红砖砌的房子,8个年级挤在一起上课。教室里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共有4排。老师就一位,冬天由男教师讲课,一到开春,男教师和高年级的学生也帮家人下田去了,学校只剩下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就由女教师给他们上课,一直上到收割以后。

童年的爱好,痴心不改

有一年冬天,威廉带着年轻的亨利到了底特律火车站。亨利第一次见到火车,对这个“呼哧”、“呼哧”喘气的大怪物非常感兴趣。机车长见这个孩子着迷的样子,便同意他爬到驾驶室里去,还特意为他开动一下火车并让他亲手拉响汽笛,尽量地满足了他的好奇心。亨利回到家里的整晚都想着火车的事,睡不着。第二天,他便异想天开地模仿造火车。他从厨房里提出了两只壶,从储藏室里推出一架雪橇,把两只壶放在雪橇上,一只烧水,一只当炉子烧火用,当水壶冒出蒸气来,他就推着雪橇一边跑一边“呜……呜……”地叫,还高声喊着:“火车来啦!火车来啦!”

又有一次,亨利跟几个同伴玩蒸汽机的游戏。他们把机器装在学校的篱笆下,点燃了火,机器飞快地转了起来。可是孩子们仍嫌不过瘾,希望它转得更有力,他们拼命朝炉膛添煤。正当他们全神贯注摆弄它时,锅炉突然爆炸了。碎片扎进一个孩子的腹部,负了重伤。亨利还算走运,只被一小块碎片扎伤了嘴唇。那片篱则被火烧了,后来是他父亲负责把它修好的。还好,威廉并没有过多地责备孩子。

虽然屡屡闯祸,但亨利对机器的钟爱不减。他又在学校后面的小房子里安了一只熔炉,还特意为它配了台鼓风机。那是一台破旧的辗壳机改装而成的,炉内温度足以溶化玻璃,甚至黄铜。他把溶液倒进自制的沙模内,做成各种形状的东西,自得其乐。

亨利的一双小手总是没有闲的时候。看到谁有一件新奇的、会动的玩具,就想拆开看个究竟。亨利的弟弟妹妹们算是领教够了这位胞兄的本领,每当他们有了一件新鲜玩具,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千万别让亨利看到,否则他一定会拿去拆开的。”

除了拆玩具,再就是拆农具、拆表,拆得家里人都烦他了。唯一不烦他的是德国移民阿道夫。阿道夫是在普法战争年间逃难到美国的。他有一块表,那时表还很贵重,但是他同意小亨利打开看看。亨利一直到老都记得两个人:一个是让他打开表的阿道夫,一个是让他爬上火车的机车长。

钟表和火车把亨利迷住了,头脑里无时无刻不装着这两样的东西。可是这两样东西乡里见不着,城里可以看个够。从此,亨利常常瞒着家人,独自到底特律去看火车,去钟表店看师傅们修表,一看就是几个钟头,以至忘了时间,等天黑了才想起还得走10公里路回家。

福特家族世代务农,可是亨利对农活却毫无兴趣,田里那枯燥繁重的劳动令他生厌。看到农夫们跟在马屁股后面扶着犁,他那不安分的脑袋就在想,如果有一种机器能代替人,耕种得又快又好那该多好啊!所以应该说亨利投身于机械行业,思想的火花最早闪现的是拖拉机,而不是汽车。

母子情深

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很快就过去了。亨利12岁那年的3月,母亲玛丽在生下第8个孩子后就去世了,死时不到37岁。这8个孩子除头胎和最后一胎夭折外,活着的依次为亨利、约翰、玛格、珍妮、小威廉、罗伯特。母亲的死,对这个家庭来说是场灾难,家是一下散了架,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井井有条、充满温馨与欢乐。对亨利来说,他的童年也随着母亲的去世而结束了。

亨利非常怀念母亲,事业取得成功后,他重建家园时,最重视的是要重现跟母亲有关的东西,连母亲用过的锅瓢盆都要依照当初的模样复制。他觉得母亲是最理解他的人,从小就看出“亨利是个天生的机械匠”。亨利把他一生的很多优点归功于母亲的影响,那就是“整洁、有序、忍耐、勇敢、锻炼”。这位世界首富的生活准则就是“像母亲所希望的那样生活”。

命运转弯的前奏曲

母亲去世的那年,有三件事对亨利一生活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件事,是那年7月,威廉带着孩子赶车进城。还未到底特律,他们看到迎面过来一辆古怪的车子。以前亨利只知道大路上跑的车子无非是人推马拉,从未见过自己能动的车子。这次看到的却是一辆用蒸汽推动的车子。说它是辆火车,可是它又没有轨道。亨利惊讶得几乎跳起来。由于路太窄,那车停下来,让他们经过。亨利立刻跳下马车,奔到蒸汽车而前,到处摸、到处看。威廉知道儿子对什么发生了兴趣,在前面耐着性子等他。那司机也很有耐心,把车子的性能、操作方法一一告拆了他。

他觉得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预感到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亨利为外面的变化所吸引,在乡里越来越呆不住,希望早日投入到另一个天地中去。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愿望越发强烈。

到17岁,亨利·福特终于下决心离家到底特律去自谋生路。

第二件事,亨利这年收到了一件礼物。那是底特律钟表店的师傅们跟他熟了,给他一块停摆的表。尽管已停摆,但亨利照样喜欢。

照例,这东西一到手,亨利便立刻把它拆开,然后又把它拼装如初。反复拆装几次后,亨利终于对钟表的构造了解得清清楚楚。恰好,他的一个伙伴阿巴特心爱的怀表坏了。阿巴特曾经凭着这块怀表,神气得不得了。亨利早就想把它拆开看看。阿巴特知道亨利也有块表了,并且还自己拆装过,他找到了亨利:“亨利,你知道这表为什么停了吗?”亨利拿过来,找到原因后,自己制了一些必备的工具,很快把它修好了。

这件事在邻里间传开了,从此他们的钟表一出故障就拿来找亨利修。亨利是有求必应,就是不求,他也主动找上门去帮人修。他太爱干这些拆拆装装的事了。

第三件事,是父亲威廉那一年带着他到费城参观了一个展览。那是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举办的博览会。机械馆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威廉对机械很感兴趣,同时他也希望儿子在这上面多花点功夫,因为他有很多工具,很想能有个人帮他维护修理。

父亲告诉他那个机械馆中陈列着各式种样蒸汽机、机床、农具和内燃机:馆中央装了一台高12英尺的蒸汽机,不要马拉。因此人们把自行的车叫做“horselesscarrige(不用马拉的车)”。这就是最早的汽车的名称。

这次邂逅蒸汽车,对亨利来说,如同见到了救世主显灵,感到了上苍的召唤。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亨利对底特律并不陌生,他常到这座城市去。

亨利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修理钟表,整天显得很忙碌。亨利说他并不为这种紧张的生活感到痛苦,反而觉得“工作、工作再工作”的日子很有意义,“因为我不是为工作所逼的人,而是自愿去工作的”。“一个人如果甘心屈居人下,被别人利用而度过一生,那么在下班铃响起时,大可以把工作立刻忘掉。但若想出人头地,得到更好的成就,那么下班的铃声就好像提醒你,使用脑筋的时刻到了。”成功者属于这种自甘吃苦,并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

工作之余,亨利对科技书刊发生了兴趣,他的视野不再像个乡巴佬一样,而是跟上了时代的潮流。

在福劳尔兄弟工厂干了9个月之后,亨利把能学到的都学到了,他决定换个新的地方,长些新的见识。那时,本地的年轻学徒进了家工厂就再也不愿挪挪窝,在一个窄狭的工作范围内一呆就是几年,这样一来,他们的知识面就极窄。亨利甘愿以底薪比福劳尔兄弟工厂更低的待遇转到了底特律船舶修理厂,因为到这个厂,他能直接接触到他感兴趣的机械——发动机。

他果然很幸运地分到了引擎部门,并很快得到上司的赏识,由学徒工提前转为正式员工。

他工作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学本领。别人说他不拼命工作,图表现,有时间他就在车间转来转去,看别人干活。

在船舶厂转为正式员工后,虽然薪水提高了不少,但亨利并没有放弃在钟表店的兼差,这主要出于爱好。在他不满20岁时,已是名闻遐迩的修表专家。这时亨利认为他的机械实习应该告一段落,自己要想一想将来的出路问题了。他不是那种满足于“打工”地位的人。

到底干哪一行好?也许是钟表。这样一想,就立刻动手。他设计了一个装表的机械,在租住的房间内装了一个工作台干了起来。没想到,干活的声音太大,隔壁住着的一位学校老师无法入睡,提出了抗议。

工作一开始便受挫,亨利静下心来,重新把他的计划想一遍。他想,一天制造2000只表,一年便要制60多万只。这么大的数量,别说难以造出,即使造出来,销不销得掉还是个大问题。所以这个计划很快就放弃了,涉世之初,他还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准自己的位置。

家庭的信任与支持是亨利无限的动力

有一次,亨利在底待律见到了一种新的发动机。这回不是蒸汽的了,而是烧汽油的内燃机。

亨利感觉到这个世界变化真快,电灯、电话已相继问世,美国的工业已经在大踏步地前进。

钢铁产量逐年增加,铁路一再延长,石油精炼技术日益发展,特别是内燃机的发明,已经不容置疑地展示了它在动力机械上的潜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亨利无法安于他们闭门造车做实验或搞修理的生活了。

从底特律见到了那个内燃机回来,亨利立刻想到,这种小巧的机械完全可以应用在一种不用拉的自动车上。他对正在弹琴的妻子克拉拉说:“我要把它造出来。”

克拉拉感到非常惊讶,她问:“真能做出这种车吗?”

“当然可以。把纸拿来,我说给你听吧。”克拉拉从风琴上拿了一张乐谱。亨利一面说,一面把他构想的车子画在乐谱背面。克拉拉很快听懂了,并深信他一定能成功。

但是亨利自己明白,他过去学的是蒸汽机,而内燃机则必须具备电气方面的知识。最好是在底特律找到一份电气行业的工作,那只有爱迪生电灯公司底特律分公司最合适。亨利打定注意,要去那里谋个职位。

这意味着他们要搬离迪波恩,亨利不可能心挂两头。机械和克拉拉是他生命的二极。他把这种想法对克拉拉一说,这次她更惊讶了。克拉拉从未想到过,她今生今世要离开生她养她的家乡故土和父老乡亲,要离开她亲手建造的“家园”。她一直以为她这一生将在这片80英亩土地上度过。现在要去过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她真不知道前途是吉是凶,仅仅出于对亨利无限的信任,克拉拉同意到底特律去。

1891年9月,他们告别了农村,到那个工业城市闯世界去了。

夫妻恩爱,相濡以沫

在几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亨利·福特一直深深地依恋着与他相濡以沫、给了他极大支持的夫人克拉拉。可以说,他们的婚姻美满和谐。福特每天下班,都在门口吹着一种带颤音的口哨,克拉拉也以口哨回应,并总是到门口接他。有朋友说,他们看起来更像朋友,随着年龄渐大,他们热恋时的激情已被一种更为深沉的情感取代。当然,作为百万富翁,福特也不能脱俗,他曾花巨款为克拉拉买各种礼品,如投保32万美元的绿宝石和钻石项链、价值13万美元的一串珍珠、价值75000美元的俄罗斯黑貂皮大衣,以及价值100万美元的宝石、皮革制品等。拥有巨额财富的人用金钱点缀情感是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尤其是福特,还有一种补偿心理,因为克拉拉和他一起度过一段极为艰难的岁月。

当然,再美满的家庭,间或也会跳出几个不和谐的音符。福特与克拉拉在性格上有些差异,这体现在一些生活小事上。福特喜欢运动,常常在克拉拉起床前踏着自行车到庄园的前门,然后再回来,一共有两英里的路程。克拉拉则不愿意运动。一次,她患了关节炎,在一个阳光充足的午后,福特开车把她带到一个运动场旁,对她说:“你下车跑步,跑快一点,对你的腿特别有好处。”克拉拉一听非常生气:“你怎么能这样?开车带我出来就是为了让我跑步呀?我不跑!”无奈,福特只好把车开回去了。克拉拉认为福特作为男人,只管去****的事业好了,家里的事情不用他分心,都应当由她操持。一次,她外出旅行,福特心血来潮,想给她一个惊喜,让仆人把图书馆粉刷一新,没想到克拉拉回来后,不但不高兴,还坚持把它重新粉刷成原来的颜色。

这些生活中的小矛盾不可能危及他们的婚姻,一般情况下,福特都会很有风度地妥协。于是这此些矛盾反倒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种调和剂。

友谊之树,万古长青

福特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或许像他这样功成名就、竭尽全力奋斗的人更需要感情的慰藉。

友情、爱情、亲情他都在乎,只是他在乎的方式与常人有些不同而已。福特与发明家爱迪生的友谊,一直为人们传颂。

福特第二次到底特律后,便就职于爱迪生电灯公司,但一直没有机会见到爱迪生本人。到了1895年,在纽约爱迪生电灯公司年会上,由其老板亚历山大·道的引荐,才认识了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福特向爱迪生汇报了自己正在试验的汽油机的情况,出乎意料,爱迪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并给他极大的鼓励。从此,两人建立起友谊,在其后的十几年里,这种友谊逐渐成熟。从1914年起,两人每年都要在一起进行夏季野游。后来,生物学家约翰·巴勒斯和轮胎大王哈维·菲里斯托尼也加入进来,使他们的队伍也有所壮大。

福特很敬重爱迪生,崇拜他的发明天才。爱迪生比福特大16岁,于1847年出生在俄亥俄州。

他12岁就离开学校,在往返林伦港和底特律之间的列车上卖了三年报纸和杂品,此后不停地更换工作。他天资聪颖,好奇心强,于1868年申请了第一项发明专利。1876年,他用碳精电报电话送话机和无磁性电话发声器两项发明专利的收入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他以包括近代电灯在内的2000多项发明,被同时代人称为“最杰出的美国人”。这位伟人对被称为“美国名人”的亨利·福特也很欣赏,欣赏他在工业领域里锐意进取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倔强性格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

随着两个人交往的日渐增多,福特在社会、政治态度方面深受爱迪生的影响,甚至有人认为福特除了工业以外的思想,大多是爱迪生塑造的,并且列举了许多事例。如凯斯·斯华德在他的《亨利·福特和他的汽车公司》中做过比较。

爱迪生宣称自己是不可知论者,在80寿辰时,他对记者说,唯灵论是“无稽之谈”。他认为,“上帝”一词“没有任何意义”。在他的影响下,福特也向宗教宣战,声称:“我不相信这些职业宗教学校。等他们学完后,出来的都是废品。”并且,他还放弃了每年去一次教堂的习惯。

他们都尊崇严格的道德规范。爱迪生不允许留声机里播放流行歌曲;福特也反对“罪孽”深重的爵士乐。在20年代,他把青年问题说成是现代音乐影响的结果。

爱迪生提倡工农结合;福特则一直致力于把工业根植于农村,早日实现农村工业化,使农民亦工亦农,让他们过上“城市收入水准的农村生活”。

由于共同话题与日俱增,福特和爱迪生的友情也日渐弥深。有一个叫迪戈·利弗拉的壁画家,曾创作一幅壁画,用迭加法把他们两个人的形象混为一体。一方面寓意动力时代与机器时代的相互依赖,另一方面表示两位美国人的亲密友情。

亨利·福特、托马斯·爱迪生、约翰·巴勒斯和哈维·菲里斯托尼在每年一度的结伴旅行中,经常宿营在野外。四个伟人像平常的老人一样,围着篝火谈笑风生。有的时候,他们分头行动,爱迪生不爱动,不是看书看报就是打盹,巴勒斯和费尔斯托尼则喜欢在野地里散步,福特常常砍篝火用的木柴。白天,他们尽享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一遇小溪,福特总是恋恋不舍,在岸边快乐地跳来跳去,同时不停地抱怨人类对人力资源的浪费,说应大力开发,让它们更多地为人类造福。巴勒斯非常现实,他不是教另外三个人如何做野餐牛排,就是告诉他们怎样在水塘里摸小鱼。

四位精英回归自然、回归童真的活动常被闻风而至的摄影记者拍成新闻片,搬上全国各地的银幕。他们的行踪也总是编成印刷精美的特刊,广为发行。自然《亿万富翁在度假》、《伟大的天才在野外宿营》经常成为报刊头版头条新闻。于是有更多精英参与其中,先后有柯立芝、哈定、胡佛等名人加入他们的队伍。

父子合作,首战告捷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亨利·福特和股东们为争夺福特汽车公司控制权的斗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1918年12月中旬,亨利把儿子爱德塞找到自己的办公室,然后关上了房门。

“爱德塞,我知道你现在心情不是很好,”老福特忧心忡忡地看着自己儿子,“可是现在的情况对我们是很不利的。”

“您是指约翰·道奇那一伙向法院起诉,控告您扣留股东红利的事情吧。”

“是的,”老福特点点头,“我已经从法律界的朋友那里得到了可靠的消息,估计用不了多久,判决就会下来了,结果可以肯定是不利于我们的。”

“怪不得!”爱德塞忧然大悟。他前几天在一家夜总会参加一次社交活动时,恰逢约翰·道奇也在场。有几分酒意的道奇面带得意地对年轻的福特王子说:“孩子,你父亲最近的日子可要不好过了,我确实非常抱歉。”说完就打着饱嗝走开了,而爱德塞半天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牛仔也一定得到确切的消息了,不然不会这么说的。”听了儿子的情报,老福特在思索。

“必须在这次判决下来之前就对他们反击!”爱德塞自言自语地说。

“你是说在判决之前就采取行动?”老福特猛地转过身来,目光炯炯地盯着儿子。

“对,我认为必须先发制人,否则如果等到判决下来再采取行动的话,那就太被动了,只是我不知道帮助您做些什么?”爱德塞说。

“你能做的,爱德塞!”福特一下坐回宽大舒适的靠背椅上,脸上又露出了微笑,就像一只已经修炼了千年的狐狸。

“爱德塞,不是你帮我,而是我们父子联手作一个局,让他们不知所措。即使是判决下来,也使他们在胜利面前也感到茫然,那时再乖乖接受我们的安排。”亨利接着说出来的话把爱德塞吓了一大跳:“我要辞职,由你来接替公司总经理的位置。”

“我?”爱德塞差点跳起来。

“是的,你!”亨利又强调了一遍,“你听着,我准备这样安排……”

“我会照您的吩咐去做好一切的。”爱德塞听了父亲的设想,心中对父亲的崇拜又加深了一层。

1918年12月31日,在福特汽车公司召开的董事会上,亨利·福特突然宣布他辞去公司总经理的决定。果然,在股东中引发了一阵骚乱。众人简直不敢想象,失去了亨利·福特的福特汽车公司会怎样,如果老福特用自己的资本另起炉灶,那么福特汽车公司肯定会面临灭顶之灾。所以股东们一致挽留老福特,可是亨利坚持自己的意见,于是,刚过25岁的爱德塞就在众人的一致推举下登上了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的宝座。

“做父亲的总不至于跟自己的儿子过不去吧!”大家的心里这样想。

董事会结束后不久,老福特马上带着克拉拉,以度假为名躲到几千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后来结果大家都知道,爱德塞和父亲配合默契,父亲在后方电话遥控,儿子前方周密安排,大小股东们手中的股份最后终于落到了福特家族的手中,分给爱德塞的42%的股份可以为福特王国的继承人每年带来不少于300万美元的收入。

长孙亨利二世的婚姻

亨利·福特的长孙亨利二世19岁那年,在进入耶鲁大学之前,到欧洲旅游,邂逅了安娜·

麦克唐纳,两个人一见钟情。麦克唐纳是美国声名显赫的家族。福特家庭对此没有异议。

但是麦克唐纳家信奉天主教,亨利二世担心这一点会引起祖父的反感,可又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于是他21岁时在向麦克唐纳求婚前,他给祖父母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爷爷奶奶:

你们在今年这个时候收到我的信无疑会感到惊讶,但我觉得非写这封信不可。……我准备公布我和安娜·麦克唐纳订婚的消息。你们可能从爸爸妈妈那里听到过一些有关她的情况,非常遗憾,她是一个天主教徒,并且,如果我和安娜结合,也必须皈依天主教。我的父母已经见过安娜和她的家长。虽然他们不大愿意我成为一个天主教徒,但也只好接受这样的事实。

我希望你们早日见到她,但愿你们能喜欢她,并为我们祝福。

爱你们的亨利

自然,福特对家庭中的一员而且是长孙,将要变成天主教徒感到非常愤怒!但毕竟是隔辈人,在其他人的游说下,他默认了这桩婚姻。1940年7月12日,亨利二世与安娜·麦克唐纳在长岛举行了结婚典礼。参加婚礼的贵宾1000多人。福特和克拉拉乘私人专列光临。福特虽然讨厌与麦克唐纳家庭有关系的一些有金融界巨头,但表面上应酬得体,并且他真的喜欢上了妩媚动人、气质不凡、颇有大家闺秀风范的孙媳妇。事后,新娘的父亲詹姆斯·麦克唐纳给爱德塞致谢信中还提到了这一点:“再次感谢您和埃莉诺的所有好意,并感谢所有参加亨利和安娜婚礼的底特律贵宾。每个人都喜欢令尊令堂大人的坦率。这里的人至今仍在谈论他们。”

同类推荐
  • 父母,请这样开启孩子未来的财富之门

    父母,请这样开启孩子未来的财富之门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孩子从襁褓婴儿长成大孩子了,不在需要父母的监护,更减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无形中与父母之间有了隔阂,孩子将去开拓属于自己的心中所想和人际交际圈,在此,本店掌柜提示家长朋友,无论您是成功者或是创业中、无论您有多忙应酬多多,请您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多陪陪孩子,多了解孩子,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伴孩子走向成功。
  • 两代人的成长

    两代人的成长

    世界上有一种平行线可以相交,那就是父亲和儿子。从同宗同源出发,父亲和儿子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以不同的方式行走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最终融合,变成了一个人。父亲初中留校当教师,走上了中学教师工作岗位,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当选了人民代表,著书立说获大奖。儿子初中学习成绩年级倒数,高三毕业学校理科考第一。父亲要做西天的如来佛、儿子要做西天取经的孙行者。
  • 孩子总是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第3版)

    孩子总是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第3版)

    现在,很多妈妈都快因为孩子的“慢性子”而崩溃了。这些孩子就像小蜗牛一样,做什么事情都不急不忙、磨磨蹭蹭。你急的跺脚,却仍是无济于事!其实要让“慢性子”的孩子快起来,也不是不可能。只要找出孩子变慢的深层原因,并且让他学会合理利用时间,这些孩子完全可以变得积极起来。本书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迅速让孩子摆脱拖拉,变得积极起来:找出孩子变慢的深层原因;认同并尊重孩子的做事节奏;妈妈给孩子一些做事的信心;教会孩子合理利用时间;让孩子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焦急的妈妈们,孩子“性子慢”,拖拖拉拉,也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能够找出其中的原因,完全可以让孩子摆脱拖拉,变得积极起来。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升级版)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升级版)

    在处理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时,控制、放任、贿赂、威胁都是家长们常用的方法。这些不同类型的教育方法都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与这些方法相比,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更加充满关爱,也更符合逻辑和人性。因为只有情感引导型父母才会把这些棘手的情况当成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机会,并且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同情和理解,在沟通中增进亲子关系,进而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沟通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成长打下有益的基础。
  •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帮助父母懂得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与孩子沟通这一家庭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为此,本书选取亲子关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告诉父母如何应对孩子不同的情绪,如何正确地听、说、做,通过一系列简单、实用、高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主动积极地与父母配合。掌握了这些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热门推荐
  • 镜之迷途

    镜之迷途

    白桥,考古界的天才,外表温文尔雅帅气稳重,全身透露着无法言明的气息,总是让人不敢亲近,是与外貌截然相反的气息,只是直觉很危险。手中总是不离地带着一本黑色纸质的书,拇指上带一枚看起来很黯沉的麒麟戒指。而他之所以是考古界有名的专家,可能与他的行径有关,他喜欢接触与众不同的周边新奇事物,却往往不受外界感染,总是能保持自己独有的特性,他总是在研究着那些至今为止科学都无法解释的世界之谜,离奇事件。而他本身因为着一些名气被一家国际公司盯上了,只是这一开始就只是被白桥知道的事,他们所谓的秘密,直至一件事被解决后,双方都摊牌。白桥被这家公司委托去找一个神秘的古铜镜,一切的使然由一个神话作为基点出发了
  • 凤舞默上

    凤舞默上

    他是不折不扣的集团继承人,而她是自强自爱的农家女,天生红颜,命运捉弄.......
  • 最强武道馆

    最强武道馆

    李慕身为一个普通人,在地球灵气复苏的时代,各种强大的超凡者与妖魔纵横于世,李慕显得有些无可奈何。“叮叮!最强武道馆系统觉醒!”“叮叮!奖励宿主木人桩一件!”“叮叮!奖励宿主太极拳一本!”“叮叮!奖励读者最强武道群一个214168620!”
  • 幸福在北路在南

    幸福在北路在南

    幸福,总在遥远的地方,我们渐渐的在路上背离;路,总在追逐的脚下,寻找着所谓的幸福,却越走越远……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什么?当你问了自己无数遍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在思考幸福的时候,幸福慢慢的溜走了。有人说:傻瓜能够很幸福。我一直都很赞同这句话。傻的人不会刻意的去想什么是幸福,他们只知道他们心中达到了什么地步就算是幸福。也许是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也许是一件不破不烂穿着暖和的衣服,也许是一个再也简单不过的幸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下水道

    下水道

    藏污纳垢的下水道,隐藏着大量不为人知的秘密!
  • 死亡纪念物

    死亡纪念物

    面对一宗宗离奇诡异的、影响恶劣的凶杀案件,为避免引起市民的不安,公安部处长秘密下令对其全部定位绝密档案。为追求真相,不得不以文笔的方式将其全部公开,武笑晗、陈玲、马鸿匀三人开始周旋于无数恐怖的凶杀案件当中。骇人听闻的凶杀案件背后,隐藏着人性最丑陋的一面。在解开一个又一个疑团之后,所得到的真相比表象更加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恐怖源于真实!3·21碎尸案、4·11烹尸案、5·09走私案、6·04连坏割喉案……一宗宗真实的凶案映入现实生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龙道

    逆龙道

    一个具有中国血统的漂亮小男孩,在一次斗殴中异能觉醒了。被证实具有超高神力,在“神槽”接受教廷的训练,平凡的底层生活从此离他远去。此时他还不知道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卑鄙与肮脏,也完全没有料到他终将叛出教廷,一统西方黑暗势力……这是黑暗与光明的争锋,是东方修真与西方神族的最终对决!
  • 从忍界开始提升武魂

    从忍界开始提升武魂

    意外得罪了神,被丢入忍界最混乱的水之国,觉醒双生武魂,一步步崛起,颠覆忍界,打破壁垒,以吞噬之力,掌万物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