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79600000002

第2章 中国木偶艺术(1)

(第一节)中国木偶艺术的起源与史脉

中国木偶艺术,古称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

木偶艺术是借助木偶为表演媒介的。木偶是如何产生的?迄无定论。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奴隶陶俑(商代,前16世纪初~前11世纪),春秋、战国(前770枣前221)有了木俑(其中包括部分“乐俑”)。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发掘出的乐俑、歌舞俑,工艺、种类和造型水准较前朝又有很大进步。这便是最初的木偶,它经历了一个由工艺到表演的变化过程:由祭仪而成了喜庆娱乐活动的一种方式。

1979年,山东莱西县院里乡岱墅村发掘的一具高193厘米的大木偶,肢体由13段木条组成,关节可活动,坐、立、跪兼善。它的发现,一则体现了木偶自丧葬而娱人的过渡;再者表明,木偶制作已达到与真人无二、活动裕如的境地,这为木偶戏的萌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而多数人认为,中国木偶艺术“源于俑”(服侍木俑、木乐俑、可活动的木歌舞俑)。

中国木偶真正成为艺术,还在它的戏剧特征枣人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木偶戏成于何时?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汉代(前206~220年),已有“作魁儡”(《后汉书 五行志》)的记载,三国(公元220~265年)时马钧的“水转百戏”显然是对汉代人戏的模仿;北齐(公元550~577年)时水动的“机关木人”制作,技艺高超,尤其出现了“傀儡子”演“郭秃”故事的木偶艺术,暗示了中国木偶戏的形成年代。后世历朝多有木偶戏演“郭秃”故事的记载,陕西合阳线戏至今犹在的“来报子”(癞包子)角色,也有“郭秃”的影子。依史而断,“至迟在公元550年至577年的北齐时代,中国已正式形成了由人直接操纵、木偶装扮具体人物、当众表演简单故事的木偶戏”。

北齐之后,中国木偶戏始终与戏剧等姊妹艺术为伴,表演形式和内容渐丰。

隋朝(公元581~618年)“百戏”中多“水饰”,“机关木人”多扮演神话、传说、三国故事,人物颇众,对木偶戏的制作与表演有直接影响。只可惜少有文字记载。

唐(公元618~896年)文化繁荣异常,歌舞戏、参军戏争奇斗艳,机关木人可以饮酒唱歌吹笙,表演与制作已达完美的统一。据敦煌莫高窟31窟所藏盛唐壁画及诗词歌赋推断,提线、杖头、布袋、“盘铃傀儡”等木偶类型,此时皆有。

宋代(公元960~1279年)木偶戏较唐丰盛,资料较多。大体呈以下特点:(1)题材多样,铺陈故事,以戏剧、说唱为核心内容;(2)门类众多,悬丝傀儡、杖头傀儡、水傀儡发达,亦有药发傀儡和肉傀儡;(3)水平不俗,“如真无二”、“功艺如神”;(4)名家出现,提线、杖头都有技艺精湛的表演家,张金线、任小三等名噪一时。“水傀儡”继承“水转百戏”衣钵,“药发傀儡”似与后世焰火有关,“肉傀儡”是儿童扮演模拟傀儡,广东乡间还有布袋、铁枝木偶流传。宋代“弄傀儡”,班社众多,普及性强,瓦肆宫廷,无处不见,文人墨客,兴趣盎然。宋代是中国木偶艺术鼎盛时期。

元代(公元1279~1368年),杂剧艺术光芒四射,木偶艺术亦水平不俗。从仅存的《朱明优戏序》看,元代木偶已将操纵技巧与言谈、歌唱及喜、怒、哀、乐作生动表演(4),剧目已具备了杂剧的现实主义内涵。

由明至清,木偶戏发展的特点是遍及各地,支派繁多。

明代(公元1369~1644年)木偶,万历后兴旺。以木偶特盛的福建为例,泉州的提线木偶,制作精巧,操作复杂(一个形象的提线多至十几至二、三十条),且声腔活泼,音乐丰富。布袋木偶,仅福建一境即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属泉州,音乐结构与泉州提线木偶相似;北派属彰州,以龙溪布袋木偶最为著名,用皮黄音乐,行当齐全。演出内容上,南长神话,北擅武戏(但后来北派也增加了不少神怪、鸟兽的动作,表演功能得以扩大)。“水傀儡”表演更富故事性;杖头木偶,粤、闽、黔广有流行。

清代(公元1616~1911年),杖头木偶遍布四方,行当众多。杭州有“木人戏”,广东有“抓颈”杖头,四川杖头有大、中、小三种形式,山西杖头分晋中、晋南两种。北京杖头,多“内庭供奉”,时称“大台宫戏”,实为一种特殊形态的“京剧”,许多名伶如金秀山、刘永春等都“钻筒子”客串过,京城木偶也有“四大名班”(“四义班”、“金麟班”等)。陕西合阳线戏,明代已有发展,乾嘉年间,流行于山、陕、豫三省毗连的30余县,仅合阳就有戏班30多个。杭州、泉州班社林立,上杭提线木偶光绪时鼎盛,江苏提线木偶清末便风靡海外(东南亚地区)。流传粤东、闽西的铁枝木偶,清末成型,红极一时。陕西蒲城的“火神会”,以“药发傀儡”形式演《天女散花》《武松打虎》《三打白骨精》等故事,是清代此类木偶戏的重要标志。

在印度、希腊等文化古国,木偶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欧洲、北美、非洲和亚洲的很多国家,很早就有专业性的木偶剧团。在进入20世纪以后,木偶戏的演出形势日趋丰富多彩,如3个种类的综合演出,演员由幕后操纵转入前台,真人与木偶同台演出。演出剧目也日益丰富。20世纪30年代以后,木偶戏已进入电影和电视。在中国、俄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法国、日本等国,都有著名的木偶艺术家。1929年,国际木偶协会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其成员已有50多个国家,由它举办的国际木偶艺术节,乃是木偶艺术界的国际盛会。

木偶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欧洲的木偶表演,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已经开始。中世纪意大利演出木偶戏的地方叫“彭奇、裘狄戏院”(Punch and Judy Show)。这种剧院,当时意大利到处都有,演出内容大多与宗教有关。英国、法国、德国的木偶戏在17世纪先后兴盛。英国在17世纪中期清教徒封闭剧场时,木偶戏幸免于难,当时不少著名作家编写过木偶剧本,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歌德都是木偶戏的爱好者。

在古代印度,木偶艺术也极发达,许多传说故事中有木偶角色存在,可为一证。古代印度的木偶艺人被称为“修多罗达罗”,意为“引线匠”。有的研究者认为,印度古典戏剧来自古代木偶艺术,其中一个根据是印度古典戏剧的舞台监督也被称为“引线匠”。

17世纪初日本出现了木偶净琉璃剧,成为日本民族戏剧的一支。

中国的木偶艺术不只历史悠久,而且史脉较为清晰,其“源于俑”的特点,更为世界学术界一直莫衷一是的木偶艺术的起源提供了一种可信的解释。

一、从俑到丧家之乐与嘉会之娱

俑是木偶制作的最原始形态,中国商周时俑即被用于丧葬,以代替残酷的活人殉葬。束草为人者谓之刍灵,以木制、陶制、甚至金、银、铜制,四肢齐全者为俑。我国最早的陶俑是河南安阳出土的三件商代带手械的奴隶陶俑,男的两手背后,女的两手枷前。

春秋战国有了木俑,并有部分乐俑,声势浩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中亦发现了彩绘的乐舞俑。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乐俑、歌舞俑,工艺和造型水平都相当进步。1979年,山东莱西县院里乡岱墅村发掘的一具高193厘米的汉代大木偶,肢体由13段木条组成,关节可活动,坐、立、跪兼能,有学者认为这就是最早的提线木偶。《后汉书?五行志》已有“作傀儡”的记载,当时只是丧葬之乐,用于嘉会娱乐大约在南北朝,特别是北齐时代(公元550~577年),中国正式形成由人直接操纵、木偶装扮具体人物、当众表演简单故事的木偶戏。

二、唐代偶人的精巧与傀儡艺术的品类

木偶戏又名傀儡戏。唐代木偶的制作已很精巧,机关木人可以酌酒行觞、唱歌吹笙、侍人梳妆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记载,尽管有夸张之处,但曲折地反映了唐代木偶制作工艺的高水平。据敦煌莫高窟31窟盛唐壁画和诗词笔记推断,唐代已出现提线、枝头、布袋和“盘铃傀儡”等木偶类型。

观赏性的木偶表演在唐代已很流行,甚至在其充当丧葬之乐时,亦进行故事性表演,令人观赏。封演所撰《封氏见闻记》卷六《道祭条》中有将木偶用于葬家之乐的记载。

在市井中娱乐演出唐代已很流行,韦绚的《刘宾客嘉话录》中记载:“大司徒杜公在维扬,常召宾幕闲语:‘我致政之后,必卖一小驷八九千者,饱食讫而跨之,著一粗布烂衫,人市看盘铃傀儡足矣。’

……司徒深旨不在傀儡,盖自污耳。”这说明“盘铃傀儡”很是普及,且是“粗布烂衫”大众的观赏艺术。

敦煌莫高窟31窟有一幅盛唐壁画《弄雏》,画有一妇女用指掌在给身边的孩子表演木偶游戏,偶人大小近似布袋木偶。《拾遗录》说南国有人“于掌中备百兽之乐,婉转屈曲于指间。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神怪倏忽,街丽于时。”唐代木偶戏品类多样,而且南北皆有流传。唐玄宗有咏傀儡诗:“刻木牵线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三、宋元木偶戏的发展

宋代出现五种木偶表演:悬丝傀儡、杖头傀儡、水傀儡、药发傀儡和肉傀儡。水傀儡和药发傀儡多是机关道具的技艺表演,近于杂技。悬丝傀儡和杖头傀儡比较普遍并发展为成熟的戏剧表演。

宋人吴自牧《梦梁录》卷二十《百戏伎艺》对当时木偶戏演出的内容和艺术水平有概括叙述:“凡傀儡,敷衍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活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崖词。如悬丝傀儡者,起于陈平奇解围故事也。今有金线卢大夫、陈中喜等,弄得如真无二,兼之走线者尤佳。更有杖头傀儡,最是刘小仆射家数果奇,大抵弄此,多虚少实,如巨灵神、姬大仙等也。其水傀儡者,有姚遇仙、赛宝哥、王吉、金射好等,弄得百怜百悼。兼之水百戏,往来出入之势,规模舞走,鱼龙变化夺真,功艺如神。”

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出宋代木偶戏演出内容包括了说唱艺术的多种题材,而且有了不同流派木偶艺术的有名艺人,而“水傀儡”和“水百戏”的区分,说明宋代既形成了“水傀儡”的新品类,又保持着三国时马钧创制的“水转百戏”的古老品种。从文中“如真无二”、“百怜百悼”、“功艺如神”等记述,可见当时木偶戏的艺术感染力。

宋代木偶戏的繁荣,在宋诗中亦有反映,如北宋黄庭坚《傀儡》诗云:“万般尽被鬼神戏,看取人间傀儡棚;烦恼自无安脚处,从他鼓笛弄浮生。”

元代是人戏元杂剧光辉灿烂的时代,对木偶戏的记载如凤毛麟角,但亦可看出元代木偶艺术的发展。元末人杨维桢的《东维子文集》卷十一《朱明优戏序》记述了出生于木偶艺术世家的朱明的操作表演艺术:“(朱)明手益机警,而辩舌、歌喉,又悉与手应,一说一笑,真若出于偶人肺腑间,观者惊之若神。松帅韩侯宴余偃武堂,明供群木偶,为《尉迟平寇》《子卿还朝》,于降臣民辟之际,不无讽谏所系,而诚非为一时耳目之玩者也。”

元代木偶艺术在全国各地进一步流传开来,《海南岛志》载:“元代海南岛已有手托木偶班,来自潮州。”元人圆至有《傀儡诗》云:“锦裆丛里斗腰肢,记得京城此夕时;一曲太平钱舞罢,六街人唱看灯词。”

四、明清木偶戏的繁荣与特色

明清时代木偶戏流布全国,各种传统木偶艺术形式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清代成为中国木偶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表现以下特色:杖头木偶遍布四方,宫廷与民间并盛。

杖头木偶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杆(与手相连)进行表演。以手杆位置不同有内、外操纵之分。头以木雕,清代发展为内藏机关,口、眼可动。各地木偶高差甚大,从8寸至人高不等,因此各地命杆亦相应长短不同,但皆为竹、木制作。

杖头木偶在清代流布最广,行当众多。杭州有“木人戏”,广东有“抓颈杖头”,四川杖头木偶戏有大、中、小三种形式,北京的杖头木偶民间有大、小两种,分别称“大苟利子”和“耍苟利子”,宫廷则出现以木偶表演京剧的“大台宫戏”。“大台宫戏”实际是杖头木偶戏,当时又称“托偶”、“宫戏”,其伴奏场面和京剧演出近似,除了“举着的”木偶操纵者外,还有“坐着的”代替木偶演唱者。木偶班社在宫中演出常常请当时著名京剧艺人加入演唱。俗称“钻筒子”,名优金秀山(1855~1915年)、刘永春(1866~1926年)都曾客串过。

两人都曾为清代“内廷供奉”。大台宫戏实际成为一种特殊形态的京剧。宫廷和民间,雅俗共赏,成为清代杖头木偶戏的特色。京城木偶班,亦有四大名班之称,如四义班、金麟班等,金麟戏班直到1932年尚在北京演出。

杖头木偶戏在清代不断发展,化妆造型与表演技巧不断提高。

始于明末的湖南衡山杖头木偶戏,起初眼与口都不会动,到清代同治年间,名艺人赵满公公,仿苏州的木偶,加以改进,眼睛、嘴巴都能开合闪动、生色不少。原来这里的杖头木偶都没有脚,光绪初年,衡山杖头木偶戏艺人为木偶添置了靴子、鞋子、女鞋和赤足四种脚式,同时运用了湘剧中的亮靴踢腿,增加了不少“出脚”技巧,使衡山木偶从头到脚都增添了表现力。

同类推荐
  • 生肖集邮概说

    生肖集邮概说

    本书内容包括.生肖集邮的文化底蕴、生肖邮票的发行、生肖集邮的兴起和发展、生肖邮品的收藏、生肖邮集的编目与评审、生肖集邮的社会功能。
  • 读解电影——电影符号的表象与意指实践

    读解电影——电影符号的表象与意指实践

    电影是大众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一门艺术,用影像建构起来的电影时空是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电影的制作与接收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一方面,编码人基于自身的知识背景和文化视角而对电影文本进行意义的生产;另一方面,解码人则基于自身的“前结构”而对电影文本进行意义的解读。当我们尝试对电影文本进行多重意义的解读时,方法成了最关键的问题。因为,方法不同,由解读而获得的意蕴也就不同。
  •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对“十七年”时期民间文化与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描述和考察,并以此为研究语境、理论视野和写作支援平台,从“民间”的维度,对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发生、发展、性质、功能等做了概括性的梳理,既有宏观的全局分析,又有引人入胜的个案探讨,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民间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
  • 世界艺术哲学(下)

    世界艺术哲学(下)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重要的是音乐:充满癫狂、药物与钢琴的前半生

    重要的是音乐:充满癫狂、药物与钢琴的前半生

    詹姆斯·罗兹6岁时被学校体育老师强奸了。不止一次。三十余年过去了,他依然被这一事件纠缠。在这本书中,他毫不掩饰地讲述了自己人生里每一个灼热的细节:性侵、借毒品和酒精逃避、自杀、精神病院里的强制治疗;初恋、婚姻、孩子的降临、离异、再次恋爱……。但真正让他与众不同的,是音乐。10岁时,在寄宿中学读书的罗兹听到了巴赫的《恰空》,之后疯狂地自学钢琴。音乐和钢琴陪伴着他,经过了数次重大身体修复手术、艰难的学生时代、低落阴沉的心理状态,还录了唱片、开了演奏会、写了这本书。音乐,是他的救赎;音乐,可以救命。
热门推荐
  • 我们从未分离

    我们从未分离

    “如果我说我爱你又会怎样?就像在明亮的房间里点燃了烛光。”在宋暖暖看来,她不过是陆识生命中那抹可有可无的烛光。可在陆识看来,宋暖暖是他生命中不可多得且独一无二的温暖……
  • 五行娃娃

    五行娃娃

    Z国的沿海城市,海城里的一个儒商家庭,患病的十岁男孩,一次失意的召唤,带来五行中的木灵……两个国家,四个家庭,五个孩子,召唤而来,神奇的五行娃娃,为这个世界注入不一样的正能量。让我们一起感受五行娃娃的召唤之旅,勇气的故事。
  • 护青哥

    护青哥

    农村忠厚诚实的胡长青因在大集体时年年当护青员被村里人给起外号叫护青哥了。他的愚钝。他的对护青工作的认真,令人折服却又令人啼笑皆非,后来,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独木不成林的护青哥的日子该怎么过?
  • 穿越之药商

    穿越之药商

    姬瑶原本是一个现代的药农,在一次给商家送药材的路上,遇到山体滑坡,穿越到一个架空时代,成为夏国举人姬文光不受宠的庶女,也叫姬瑶。姬文光重病,大夫断言活不过两个月。姬夫人怕姬瑶将家财分去一部分,故设计让姬瑶嫁于一个重伤昏迷不醒的男子风迁。极品邻居,极品亲戚,做生意被骗,官府的贪墨……这些都没有打击到姬瑶成为夏国第一药商的决心,唯一让姬瑶郁闷的是,被迫和自己成亲的男子居然是个大麻烦……
  • 魔前叩首

    魔前叩首

    一次意外重伤被发现竟然是无尘之体,从此展开一段传奇之路,修仙路漫漫,本心不变,终于信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星冕之王

    星冕之王

    浩瀚星河,何始何终?千星浩战,万民何从?歃血沙场,唯我独皇!千星所尊,创世之芒!
  • 一见到你就心生欢玺

    一见到你就心生欢玺

    她说“我不爱你了。”他说“你只能爱我。”她爱他爱到伤痕累累,他寻她寻到地老天荒。
  • EXO牛桃不愿爱你

    EXO牛桃不愿爱你

    牛桃/强强/副cp兴鹿/HEEXO牛桃王道,望大家喜欢
  • 女将风华之锦绣

    女将风华之锦绣

    她,将门之后,无奈却是女儿身。家族使命,国家危难,让十几年后的她,再次身披战甲,驰骋沙场!谁说女儿不如男!战场秋点兵,挥写出一部不输男儿的史诗!造就一个女将军的风华绝代!他,身为帝王,实权外控,处处制肘。眼看家国凌乱破碎,却深深隐忍!不是不发,只为了一招制敌,再获祖业大好河山!他,一国宰相,身在曹营心在汉,为国为君,肝胆相随,只为肃清朝局,还百姓于安乐!他,家族过继,却深陷诡计,险些遭害!少年成长,因那个重要的人,突出泥潭,灼灼其华。………意外相遇,必然的相知,辗转的相爱,乱世之中,保家卫国的同时,谱出一曲动人心弦的君臣恋!温润如玉的宰相大人的插足,弟弟的考验,群臣的阻拦,祖制的限制……“不要跟朕说那些狗屁礼法!朕只知道,敌军阵前,是她在坚守!朕的身边,是她的相随!如今山河已定,朕必护她!因为,朕的心……已经遗落在她的身上!”“那么……”有人抬头,促狭笑意,“陛下可否准备好?臣入后宫,必杀的那里寸甲不留,只余臣一人!”绝对宠文!一对一!亲们放心入坑!
  • 网游之我是武学家

    网游之我是武学家

    你是战士,攻高防高?看我反抓摔投,拳拳到肉。你是刺客,身如鬼魅?看我以静制动,一招制敌。你是法师,火力十足?对不起,有没有听说过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哥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说在座的所有人,都是垃圾!QQ群791460157欢迎大家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