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67800000010

第10章 走向政治民主、经济腾飞的新时代(1)

从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来台湾,到20世纪70年代,二十年之间,世界局势不断变化。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和台湾关系密切;朝鲜战争结束,世界两大阵营的冷战方兴未艾。那时,台湾并不处在两个阵容冲突的焦点,而且大陆内部风风雨雨,经历了许多起起伏伏的运动,一时顾不到台湾,于是台湾有了一段喘息的时间。台湾本身呢,蒋介石那一代人重返大陆的希望,后来逐渐成了遥不可及的美梦。于是,海峡两岸基本上处于一个对峙而不冲突的局面。我的盼望是:璧合之前须有珠联,镜圆之时还待金镶;其间必有一段过程,一段秉承善意和理性、彼此相处的过程。

台湾应对新时期的政治结构调整

台湾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逐渐进行内部调整,以适应在台久居的形势。二十年来,蒋介石自己和选他出来的民意代表、“国民大会”以及监督“行政院”的“立法委员”们都垂垂老去。原有的机制很难维持“法统”的长存,无穷的“国祚”不能依靠有限的人寿继续下去。

有关法律规定,地方各级的民意代表和县市长,也要经过民选产生。二十年来,在这一制度下,台湾人民已经熟悉如何遵守民主选举的规则,选出自己的民意代表和地方首长。台湾经历这个过程,获得的经验是复杂的:一方面,台湾延续了长期以来地方豪强的影响力,以及族群彼此间的分野;选举因此往往不是凭借着政见,而是凭借着归属和认同,以及地方利益的划分,这一民主基础其实并不理想。另一方面,民众对选举程序已经很娴熟,新一代的民众已知道应该如何摆脱过去的习惯,用理念作为选举的诉求。而且,在这一段国民党一党执政的时期,还是有一些国民党以外的候选人,经过民选而踏入政治领域。例如,台北市的市长高玉树和国民党并无渊源,也能高票当选。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市政专家,今天台北市的很多建设,在他的时代已经有所规划和实现。

在民意代表方面,当局采取了一个过渡的办法:大陆时代选出的民意代表固然留任,以维持“法统”;台湾地区本身则按照人口比例,根据规定,定期选出应有的代表。这是所谓“增、补选”条款,逐渐调整原有的民意机构成分。台湾地区新当选的民意代表之中,国民党支持一些候选人,包括地方有名望人士,也包括国民党的党工。这些人挟国民党的优势和资源,当然有较多机会当选。还有一些是本省长期参与民主运动的地方领袖,也颇有人当选了。当时的民意代表,如,郭雨新(郭雨新(1908-1985)台湾宜兰人,党外运动元老之一,被称为“党外祖师爷”。)、许世贤(许世贤(1908-1983)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市,是台湾第一位女博士、女县市长,有“嘉义妈祖婆”美名,也是嘉义政坛“许家班”的开山始祖。)等,这些人当选为“立法委员”,在国民党心目中是大出意外;既然已成事实,这些人的影响逐渐增高。而且,他们的当选鼓励了台湾的有志之士,通过民主选举的渠道进入政治领域,发挥应有的影响力。经过新陈代谢,经过增、补选举产生的当地代表,民意机构的成员比率,终于占议会的大多数,改变了原来“万年国会”的结构。

民主运动的兴起

日治时代,台湾的民主运动其实已经开始,林献堂等人,如上一讲所说,经过十余次的请愿,希望日本政府赋予台湾百姓民选代表的权利。他们的请愿没有成功,这批争取台湾民权的地方领袖,此时为争取民权,重新努力。不久,林献堂去了日本,不再回台湾。郭雨新、李万居等人还继续为台湾人民争取民主的权利。因此,台湾民间已有一股蓄势待发的力量,经过不同的途径,为台湾人民争取民主的权利。

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民党政权的结构逐渐改变。蒋介石老了,国民党的上一代人物也都老了。蒋经国随侍乃父,身在权力中心,成为蒋介石最信任的左右手。

他的职务由“政战首长”晋升为“国防部长”,然后又转往经建会(“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的简称,台湾“行政院”辖属的政府机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专责机构,也是策划台湾地区发展走向的主要幕僚单位。),升任“行政院”副院长,辅佐严家淦(严家淦(1905-1993)江苏吴县(今苏州)人,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继任“总统”。1978年后,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改变,也都必须从经济结构改变的角度,才能理解相应的关系。)。他已经掌握了军事和经济两方面的实权。1975年,蒋介石去世,严家淦接任,蒋经国担任“行政院”院长,握有行政大权。1978年,他接替严家淦,直到1988年去世,他主导台湾发展,因应内外变化,也有二十余年之久。在蒋经国任期的后半段,也就是他权力巅峰的时代,台湾内部最重要的改变,乃是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讨论台湾

60年代以后,台湾已经有一批人士投入民主活动。他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大陆来台的自由知识分子,他们从大陆时代开始,就深信人民参政的权利是民权的一部分。在大陆,他们也已经对国民党威权体制有深切的不满。另一类,就是在台湾成长,延续日治时代民主运动的人士,也可说是本土民主运动的第二代。这两股力量本来是各走各的路。前者——大陆来台的知识分子,如上讲已经说过,以雷震和殷海光(殷海光(1919-1969)湖北黄冈人,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先后任金陵大学副教授和《中央日报》主笔。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兼《自由中国》杂志编委。他深受罗素思想影响,抨击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科学、自由、民主。20世纪60年代初发动文化保守主义的批评,掀起一股自由主义的思潮。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的展望》、《思想与文化》、《自由的伦理基础》等。)等人办的《自由中国》为最重要的舆论园地。后来政府压制,封了杂志,雷震入狱,但这些民主的诉求并没因此死亡,在新闻界和学术界,民主诉求的声音仍旧不断出现。这批人基本上都是大陆来台人士,或台湾成长的青年学生。台湾本土民主运动的推动者,在“二二八”和白色恐怖时期以后,还没有立刻冒出头来,只在群众之间默默地活动。可是,新一代的政治活动者已经在成长了。

到了60年代晚期、70年代初期,这两股力量,也就是大陆来台的青年人和本地成长的民主运动者逐渐合流。大学师生合力办的一些杂志,《台大青年》、《大学杂志》、《文星》等在各处流传。台湾经济开始成长,有了市场需要,两家民营报纸——《联合报》和《中国时报》,成长为主要的新闻媒体,并逐渐发展为公众舆论的论坛。海外和台湾的学者们在这些报刊上时时发表论文。

1957年,台湾《自由中国》半月刊出版的“祝寿专号”,所载文章直言进谏,直指蒋介石政府。

1952年11月,台湾《自由中国》创刊三周年纪念并欢迎胡适餐会。

1969年,康宁祥(康宁祥(1938-)历任台北市议会议员、台湾“立法院”增额“立法委员”,先后创办《台湾政论》、《八十年代》、《亚洲人》、《暖流》等杂志。)当选为台北市议员;1972年,再由台北市议员当选为“立法委员”。这应当是新一波民主运动的初试啼声。有许多不在国民党之内的政治活动人物逐渐结合,被称为“党外”,俨然是一个不具名的政治团体。当时,大陆来台的外省青年人大多在言论方面,努力鼓吹民主化;本地成长的运动者,则有不少投身实际的地方政治活动。在这一基础上,孕育了十几年后,才出现了民进党。台湾的政治结构是在默默之中逐渐转变的。

蒋经国开启民主政治革新之旅

20世纪70年代,台湾的国际地位陡然变化。二十余年来,台湾仍能保持联合国的席位。1972年,因为基辛格的工作,大陆取代台湾,获得了联合国的代表权。同时,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引发了海外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海外华侨尤其是知识分子,转变了认同方向,承认大陆代表中国。这些转变对台湾的存在,的确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台湾的执政当局不能再依靠联合国席位或“法统”的延续,作为政权合法性的依据。蒋经国清楚地认识到,台湾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建立在人民的拥护上,发展自身,自求多福。

本省人争取民主,要求“当家做主”的意愿已不是国民党可以压制的了。大陆来台的学者和青年们,绝大多数也投入了为台湾争取民主的活动中。于是,国民党政府必须致力于疏散民怨——逐步开放选举,就是一种疏散民怨的方式。这一态度和政策的转变,为台湾换得二十年的渐进蜕变,也正是在疏散压力的过程中,台湾在经济、政治各方面,都可以和缓地有所作为。

在政权的基本性质方面,蒋经国着力之处,是改变军队的归属。台湾现代的军队,不仅装备上,更重要的是在组织上得到美国的援助,得以不断改进。数十年的内战,将领拥兵自重。在蒋经国执掌军权的时代,军队逐渐从国民党手中转移到台湾地方政府手中。又实行普遍征兵制,征来的青年经过军训,组成军队的基层,将领不能再拥有军队。蒋经国也重组情治单位,将情治单位统一,成为安全系统下面的调查局和军调局。通过这些努力,一方面是蒋经国利用这些渠道,掌握了主导权;另一方面,军队和情治机关正常化,归属当局,而不再属于领袖或政党。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任何执政者都不能再倚仗枪杆和警棒紧握政权。

“十大建设”引领经济腾飞

快要进入70年代,台湾的经济固然已经有所好转(如上讲所述,耕者有其田和轻工业的发展,让台湾已经有将内销市场转变为外销的可能),但是力量还是相当薄弱。当时居民收入不过几千美金而已,政府仰赖外援,自己的库存并不丰厚。传闻说,蒋介石从大陆带来几吨黄金,几吨黄金的总值也就不过数亿美金。这一数字如果属实,早就在1950年开始的五六年中,在别无其他财源时便已花费殆尽。1957年,我将要赴美留学的时候,陈诚曾经对留学生有坦白的讲演,他告诉我们:“政府手上只有三千两沙金。”用今天的价码来换算,也就几十万美金而已。台湾必须要寻求出路,打破困境,培养自己的实力。

70年代初期,蒋经国开始直接主持经建会。从他任经建会的主委开始,一直到严家淦任“行政院”院长时代,他都致力于台湾的基础建设。也许因为蒋经国长期和政府中的技术官僚接触,如农复会、电力公司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他逐渐了解到,这些人的做法,和传统的党官僚、军人及情治人员完全不同。技术官僚是理性的、务实的,善于多方考虑和处理问题。于是,他用了一批从大陆带来的技术官僚,包括孙运璿(孙运璿(1913-2006)台湾高层技术官僚、知名政治家,被许多人认为是台湾科技产业的主要莫基者,堪称“台湾经济的推手”。)、费骅(费骅(1912-1984)台湾政治人物,是台湾“国家公园”的催生者之一。)、陶声洋(陶声洋(1919-1969)江西人,早年留学德国,为战后台湾的技术官僚之一。)、李国鼎(李国鼎(1910-2001)政治家兼经济学家,曾任台湾“经济部”及“财政部”部长,在任时推动许多经济建设,被誉为台湾经济奇迹的重要推手。)、蒋彦士(蒋彦士(1915-1998)浙江杭州人,曾任台湾“教育部”部长、“外交部”部长、“总统府”资政。)等人。严家淦是他的上司,本身就是一个很能干的技术官僚。这批人共同创造了台湾经济发展的业绩。

1974年9月,台湾“行政院院长”蒋经国与内阁阁员在立法院作施政报告,并接受立法委员的质询。其主要阁员为:“行政院副院长”徐庆钟、“内政部长”林金山、“外交部长”沈昌焕以及“财政部长”李国鼎。

70年代初期,蒋经国的注意力在于经济发展。第一步,次第推行“十大建设”(指台湾当局于20世纪70年代在台湾推行的一系列基础建设工程。当时,台湾当局鉴于台湾许多公共基础建设,如道路、港埠、机场、发电厂等尚处于匮乏欠缺的状态,再加上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为了提升和深化总体经济发展、缓解由于“出口扩张”而日益凸显的新矛盾,开始规划进行十项大型基础建设工程。由蒋经国提出,建设自1974年起,至1979年底次第完成,共动用新台币3000余亿元。),作为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包括: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电气化,改进港口和机场,增加新的能源,如水电、核能等,作为未来开展工业建设和对外贸易的准备。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80年代,台湾的经济发展遵循几个阶段,逐步进行。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以产业结构而论,从农产品加工过渡到日用品的外销,然后从日用品的外销进入一般电器器材的外销。70年代,台湾开始注重大规模的纺织工业建设,成立了“纺拓会”(1975年根据台湾产业发展政策及纺织业的需求,在相关单位的辅助与纺织业的捐助下成立。旨在为市场拓展、产业发展、商情搜集、配额运用、提升设计、改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务,促进当局与纺织品设限国进行谈判咨商。),作为民间业者和政府的联络单位。纺织工业的推广,也连带推广了石化、塑料业。这一发展,造就了一大群能干的企业家,建构了许多新企业。为了推广石化工业,政府实施鼓励民间企业发展的措施,如五年免税,又如给予优先权利去划定工业区等。王永庆(王永庆(1917-2008)台北人,祖籍福建安溪,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台湾的松下幸之助”。)的台塑利用这些措施,取得极大的发展优势。运输和交通事业方面,公营的招商局和华航都转变为民营。相应的,民间的长荣企业集团在海运和航空方面,也都迅速地发展。这些项目的开展,使台湾的对外贸易获得了一定的优势。

从石化工业升级到信息业,同样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资策会,推动台湾的信息工业,帮助民间企业从海外取得专利,标下订单,取得原料,并提供种种相关的服务。为了和新起的工业配套,成立了新竹园区和其他比较小的园区。在园区之内,高科技的工厂可以得到很多方便。这一切产业升级措施和配套措施,使台湾终于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很快就在塑料业和信息业上,成绩亮丽,占了国际市场上重要的地位。

同类推荐
  • 云台纪

    云台纪

    新莽末年,改制未成,天下动荡,时有英雄崛起,相争于世,这大争之世谁当主沉浮?刘纨穿越于此,眼观时代巨变,结交云台诸将,心起凌云之志,辅助刘秀翦除群雄,定鼎天下。刘纨:这不是我一人在战斗,这是所有英雄的生死之战。
  • 灭秦代汉

    灭秦代汉

    项羽:“我是天下第一猛人,我要当霸王。”刘邦:“我是流氓我怕谁,我要天下。”张政:“文斗武斗随你们选。”
  • 织晓

    织晓

    一个尘世中不羁的少年;一群与众不同的兄弟;搅乱这初显乱象的盛世;编织已经知晓的故事;
  • 囚军

    囚军

    阴谋无外乎家长里短,死数人谓之谋杀,死数千、万人谓之谋略,死百万人谓之争国。囚军,一群没有灵魂却重造了灵魂的人,一群明知被出卖却要抵抗至最后的人,他们能否挣脱那本已经注定的命运?
  • 偷生乱世

    偷生乱世

    北辰十七年,代王病危,临终托孤于大将军李琼、尚书令谭平,少主孱弱,外戚干政,江山社稷渐有分崩离析之危。大河之畔,一名老者醉饮一杯浊酒,向你讲述着这个世界的故事,这个世界终将属于你,属于你们...
热门推荐
  • 无言不悔

    无言不悔

    我记起来了,我现在后悔了,还可以重来吗?爱上你的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
  • 一船疑悬满天星

    一船疑悬满天星

    “两岸破出泛舟轻,一船疑悬满天星。风携荷香愁难倚,烛火摇曳分不明。竹中酒,和诗吟。灯下佳人最娉婷。摘取幼薇掌中怜,遮风挡雨护生平!”叶痕在幼薇要求下写了这首诗,幼薇也穿越千年来改变叶痕命运,只有互相信任珍惜,感情才能永恒。
  • 我可能是魔族天师

    我可能是魔族天师

    【本书又名:仙界捞尸人】人魔两族持续千年的纷争,来自天机老祖的预言,手握‘仙界捞尸人’令牌的少年,以及护棺而归的八皇子,故事就是在这样一种极度压抑的氛围中展开,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大人物登场而变得愈发的神鬼莫测,愈发的精彩纷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收魂笔记

    收魂笔记

    这世界上有很多千奇百怪的东西,也存在很多你没接触过的事物。我想我可以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让你身临其境,并.......不信,看看你身后.......
  • 狮子先生和白羊小姐

    狮子先生和白羊小姐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 清朝穿越记

    清朝穿越记

    【起点女生网一组B班签约作品】看了太多的清穿文,自己也想写一篇,就当圆自己一个穿越梦。齐珞和父母一起穿到清朝,成为历史名人---乾隆的老妈只想和自己父母平淡幸福生活的齐珞该怎么办?是努力摆脱命运的轨迹还是顺其自然?平凡低调却因父亲的升官封爵备受关注蝴蝶翅膀闪动,既然已经来到这了,那么我的人生我做主读者群101581278(已满)安琪亲所建104063495(已满)最初梦想亲所建114076474(已满)最初梦想亲所建72374289(新建的超级群,招人中)感谢瑶提供以上四个群敲门砖皆为故事中的人名,很简单的问题。另外推荐我的新书《海月明珠》,每一段没有孝庄扭曲的历史
  • 妆妃为冠

    妆妃为冠

    莫吟渊执行任务未果,反倒被顾怀八抬大轿抬进了王府。身份败露,与顾三分道扬镳,被废了功力,苟延残喘。再次相见,相顾无言,却成了世间传闻——既哑又丑的女子,成了妆妃,还把当今圣上拐跑了!(1v1,甜虐)
  • 黄泉道神

    黄泉道神

    李道神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孤儿,自从宗门被灭,父母身死,他却连自己的仇人是谁都不知道?他小心翼翼地生存,他到底应该相信谁?神秘巡查使的血脉,遗弃之地的主宰,大秦仙朝,天选之战,寻仇之路,世界万千,他将何去何从?
  • 戏妃成凰

    戏妃成凰

    “哎哟,我的腰啊。”突如其来从天而降就是她。一朝穿越闪到腰,帅哥还是老相好啊,也不知道走什么狗屎运的她摇身一变成王妃。他是温柔王爷,她是温柔妃。他心系天下心系他的“妻”,本宫就只能帮他心系后院心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