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从我们最近接听的热线内容以及和读者在QQ中的谈话内容可以看出,很多所谓的不幸是自找来的,作祟的心魔就是贪婪。
在“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中,男人们总是为自己编织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在挣扎着走不出的漩涡中,女人们总是伤心地欺骗自己,那个外面的男人其实是如何如何爱着自己,更有甚者,竟然说,如果不是他说爱我,我怎会深陷其中?要知道,如果自己没有欲望,别人的召唤如何能让你的心迈出围城?
很早的时候就看过一篇小说,小说中母亲对女儿说的话:一个女孩子,一定要懂得拒绝,分寸把握不好,会让自己痛苦一生。拒绝的重要性每个人都了然于心,可真的发生了故事,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总是放任自流,心灵想要拒绝,贪念却让自己加快享受的步伐。
每个人的婚姻都不可能是那么完美无缺,拒绝诱惑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但如果你不想放弃婚姻,就不要去随意伤害婚内那个无辜的人,也不要在自己出轨之后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而是一味强调自己受了多么大的伤害,因为你自己的苦是你自找的,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我们从小就读过,贫苦的老太婆不过是做了一个富贵的梦,所以,玩不起就别玩,玩不起就老老实实选择拒绝,免得从高高的欲望之塔摔下来,跌个体无完肤。
(2006年12月7日《玫瑰周刊》卷首语)
第九(节) 营造和谐环境靠大家
陈雄飞
旅游热了,投诉少了。
刚刚过去的春(节)“黄金周”,山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3.58万人次,揽金98892.63万元,且全省各景点游客投诉率明显降低,游客对五台山、平遥古城等重点景区的综合环境和服务质量满意度大大提高,7天接到游客投诉仅3起,这充分说明旅游资源大省山西的旅游环境越来越和谐了。
3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的6名游客驾驶两辆越野车赴五台山旅游,这是他们第5次在春(节)期间到五台山旅游。第二天上午,当他们返程途经鸿门岩石碑楼外约两公里处时突遭暴风雪,车辆无法前行。
6名游客被困雪山,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一名游客打电话向家人求救。家人接到电话后立即向山西省公安厅110指挥中心求救,山西省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杜玉林接到报告后立即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被困游客。经过9个小时的艰难跋涉,3月5日凌晨1时,救援人员到达,6名游客得以脱险获救。除两名游客耳朵被冻伤外,其余4人均安然无恙。
大雪无情人有情,从中我们看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音符。尽管这样,有煞山西好风景的事还是时有发生,成为构建和谐山西进程中不和谐的音符。
今年大年初三,太原市的张先生携全家到晋祠游玩。过献殿不远处的一口钟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旁边的一位中年男人热情鼓励:“这钟非常有灵性,敲9下可保家人平安吉祥!”张先生敲了9下,想离开时中年男人拦住了他,要他交费20元。张先生甚是不解,中年男子指着钟上方贴着的几厘米长的小纸条说:“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敲钟费20元。”对此,晋祠博物馆表示这并不是规定的收费项目,而是当地一些“小混混”利用工作人员交接班的“良机”,混入景区向过往游客收费,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又没执法权,发现这些不法行为只能引导、劝说,难以从根本上遏制这些有损山西旅游形象的行为。
营造和谐旅游环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你,需要我,需要他,需要靠大家!
(2007年3月8日《旅游周刊》卷首语)%
第十(节) 妈妈,我拿什么来爱你
王焉
对于母亲,我不忍多说,因为每每提起,便心痛得无法呼吸。在她离开后的第二个母亲(节)来临的时候,我才终于敢写下关于她的几个字。不为别的,只是想告诉身边做儿女的朋友们,请珍惜你的母亲。
我的父母是大学生,求学与工作的经历,让他们不允许自己的女儿不优秀,而对于生性懒惰的我来说,那种要求无疑是一种折磨。我最害怕也是最厌烦的,便是母亲审视的目光,只是,我读不出她眼里浓得化不开的爱。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漂泊在外,除了年(节)回家,电话成了我与妈妈唯一的联系方式。有一天,妈妈打来电话,说她正式退休后要来看我。爸爸说,妈妈已经为此兴奋了好几个月,每天盼着退休的那一天。
接到她的那一刻,我们长久地紧紧拥抱,久得像一个世纪。
接下来的日子,母亲不再像原来那样数落我学习啊、进步啊、这不好那不对啊,而是默默地注视。可目光是有分量的,我的内心深处是逃避,盼着她早一天回去,盼着早一天可以自由地呼吸。我终于说:“妈妈,该回去了,我没有时间照顾你。”其实话说出去的那一刻,我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头。妈妈凝望着我,一句话都没有说,嘴唇颤了颤,然后就转过身去说:“吃饭吧。”第二天下午一点,我在单位,妈妈打来电话:“我在机场了,你工作那么忙,不用送了,我给你留了些钱,放在你枕头边儿上了,你自己注意多喝水……”我的泪,滂沱。
第二年,我假期回国,发誓要好好陪她。在回家后的第三天,她住院,之后的时间,我衣不解带,三个月后,我眼睁睁地看着她离我而去,却无能为力。她说:“妈妈不行了。”她还是一如往常地看了看我,然后慢慢合上眼睛,再也没有张开……
有些错,可以弥补;有些罪,只能救赎;当子欲养而亲不待、连救赎的机会都没有的时候,当世上那个最爱你的人离你而去的时候,才明白你永远失去母爱了,已经太迟了。
长歌当哭,母亲(节)的时候,我请求你们,天下为人子女的人们,用你的生命去爱你的母亲,她一如你的生命,也只有一次,别让自己没有机会去爱她。
(2007年5月11日《玫瑰周刊》卷首语)
第十一(节) 只把脚印留给景区
陈雄飞
近两年来,国家环保及旅游部门一再倡导环保旅游、文明旅游,旨在激发人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树立旅游莫忘环境的观念,让游客在观赏人文景观、亲近自然风光的同时,更要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只把脚印留给景区。
然而,游客在文物古建上乱刻乱画,在自然景区随意践踏草坪,随手丢弃垃圾等现象屡见不鲜,像这样的不文明现象并不是个例。更让人不解的是,不少古建筑上的砖雕、木雕、石雕,游客看见好就顺手“取走”,不少花草树木,游客闻香就折,更有甚者,连珍稀鸟禽身上的羽毛也不放过,这种行为令人费解。
近日,在太原动物园就上演了这样一幕: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游园兴致正高时,看见孔雀开屏,该男子为了讨好女友,竟然想拽孔雀羽毛来表达爱意。于是,就去追那只孔雀,孔雀见状,为了逃避袭击,连跳带飞上了树,而这位男子趁孔雀疏忽之际,又借看护工作人员不在场的“良机”,狠劲拽了一根长长的羽毛,送给旁边拍手称赞的女友,二人搂着走了。
笔者的两个小外甥见此情景,哭着闹着让笔者也给他们拽两根。笔者严肃地告诉两个外甥:“孔雀是珍贵鸟禽,如果人人去拽它的羽毛,它就不会开屏了,即便开屏也没有那么完美了。更何况拽孔雀羽毛不文明,只有坏人才那么做。我们要不要做坏人?”两个小外甥边摇头边异口同声说:“舅舅!我们不要了,我们不想做坏人。”此时,刚才那位正和女友享受爱情滋润的男子回过头来,还瞪了笔者几眼。
大人是小孩的榜样,小孩的模仿心理极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做文明游客需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旅游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环保旅游、文明旅游也应从方方面面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行动起来,人人倡导环保,大家都做文明游客,保障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让那些与环保旅游、文明旅游不和谐的音符、背道而驰的场面不再发生。
(2007年5月24日《旅游周刊》卷首语)
第十二(节) 让心灵信马由缰
王焉
工作得久了,就会盼着去旅行,不一定非要有个理由,只是想如果换个城市,或许才能真正远离这里的一切,真正停顿下来,倒掉心里那杯水,与身外之物保持距离。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也是这样的雨夜,去成都休假。当飞机即将降落在双流机场的时候,一条灯火辉煌的长街像是一直通向了满是星星的天空,蓦然想起来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成都温润的空气让人觉得亲切。
不喜欢加入旅行社,而是随意地搭了一辆公交车,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风景,穿行。总以为一个人的时候会很容易思考,因为你不需要在众多你熟悉的是是非非中一如往常地掩饰,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来人往,才惊觉原来每个城市的喜怒哀乐都惊人地相似。那一刻,居然眼眶潮湿。耳边MP3的音乐声告诉自己,其实是自己需要更新。
交通的发达,让人来去自如,当几天以后只用不到两个小时再回到虽然不很满意却总是牵挂的这座城市,已过午夜。那一刻突然发现,难忘的不是成都而是旅行,留恋的不是小吃而是心情。因为你给了自己一个心灵成长的机会。
再次穿行在太原的大街小巷,耳边响着同样的音乐,所有情感宣泄净尽,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展开笑脸迎接新的一天,体味新的人生中即将来临的幸福与挫折,开始又一段旅程。突然发现,原来,我需要的不一定是身在异乡,而是学会让心灵信马由缰。
(2007年6月21日《玫瑰周刊》卷首语)
第十三(节) 少点教书匠嘴脸多些教育家心肠
艺兴
一个在暑期夏令营中表现很不错的中学生,一开学就郁闷了。因为,他是老师眼中的“差生”,他因为自己的“个性”和老师起了冲突,老师不让他进教室,让他叫家长。这个孩子和父母商量后准备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父母觉得有理,就没有去学校。而当这个孩子去找老师沟通而首先向老师问好时,老师竟当没听见,并在后来指责家长不把他放在眼里,不尊重他,这么重要的事情却让孩子自己解决。
我不知道这位老师是怎样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的。我所知道的一些在社会上很厉害的家长,在自己孩子的老师面前像三孙子似的,何种心理使然?无非是——孩子在人家手中,不得不让他三分!这成什么了啊!
还有一些老师,在孩子面前摆长官架子,对胆敢“冒犯”自己的学生实施打压,全然不管孩子的身心健康。君不见,体罚学生的新闻此起彼伏,久禁难止。
以上所述毕竟是人民教师队伍中的极少数,他们抹杀不了大多数好老师的功绩。但我担心的是,那些“病态”老师只要存在一个,就至少会影响一个班级的孩子的阳光成长,这种危害与风险,没有理由让每一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来承受。
于是我又想,当下是盛产教书匠而稀缺教育家的时代,过分强调物质性而致人性扭曲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更残酷的是没有人对此负责。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和他的家庭,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只有防微杜渐,才不至于面对风波突起时窒息、绝望。当然,我们更期待教育系统能励精图治,把教师队伍塑造成一个钢铁长城兼爱心工程,让每一个教师都少点教书匠嘴脸,多些教育家心肠,真正担当起“人类灵魂工程师”这项温暖而伟大的使命。
最后,让我们共同温习以下这段学生对老师的感念:“最可贵的是,老师,你能理解每件事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你能解释我们为什么折腾、为什么调皮、为什么不愿意学习;你懂得我们也需要被关注、需要被赏识、需要被爱;你能揣摩到我们内心深处的几多脆弱、自卑和叛逆,你明白我们人人都有压力。你说你很遗憾,因为你的能力和能耐很有限,帮不了我们太多……”(详见本期22版《美丽的老师》)
(2007年9月12日《花季周刊》卷首语)
第十四(节) 打与不打是其次自以为是要不得
艺兴
本期“沟通地带”编发了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一文,希望花季朋友们重点读一读。毕淑敏以她一贯的理性柔情,阐述了天下母亲在打孩子这一问题上的内心矛盾——“打是爱”,但“臂系千钧”。我完全理解毕淑敏的这些感受和观点,但我愿意谈得更深一些。
关于打孩子,许多家长处于这样一种困局:不打没办法,打完又后悔。久而久之就很困惑:孩子究竟该不该打?能不能打?我想谁也不敢轻易回答,因为你很难知道什么时候该,什么时候不该,任何的经验之谈都不足以成为标准。在幼儿教育领域,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到达:同样的教育方法施行于两个孩子,得到的往往是两个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说,方法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那么,什么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孩子自己的认知。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他为自己的错误而惭愧、悔恨,他心甘情愿接受惩罚。这时你打了他,那切肤的疼痛成全了他,让他深刻地、心服口服地汲取教训。这样的打,就打对了,打好了。
还有第二种情况。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本来心存惭愧,这时候你打了他,他觉得不欠你的了——我错了,我也挨打了,扯平了。这样的打,显然打错了,打坏了。
显然,第二种情况是我们最不愿看到而最常遇见的。在我看来,出现这样的状态,往往是家长自以为是的结果——这种自以为是可怕就可怕在家长一厢情愿地站在“打是爱”的高度,根本不利于孩子正确评估错误和积极改正错误。
兵法上“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上策,同理,不打而让孩子积极改过——这恐怕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了。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犯错时,总是先替孩子承担错误,然后和孩子站在一起,一起分析原因,从家长自身找起,态度是真诚的,温和的,最终让孩子觉得“打我一顿可能更好受些”,这样他能不积极改过自新吗?
回到毕淑敏的文章上来,这篇文章给孩子们看没有问题,可以让孩子更深刻地知道父母的心思。但我担心的是那些爱冲动的家长,会不会以此作为“以后接着打”的理论依据,或者为曾经的懊悔寻求平衡——如果这样,那就更自以为是了,也曲解毕淑敏的深意了。
(2007年10月17日《花季周刊》卷首语)
第十五(节) “你比小平同志还忙吗”
史海卿
由于所从事工作的原因,我最近看了养生专家洪昭光的许多着作,具体的养生方法,我没记住几个,但其中洪昭光的许多有关养生的“说法”却让我记忆犹新。
他说:“高尔夫,一张卡20万元,我打不起;我家附近的游泳馆,1小时60元,我游不起。但是,科学研究表明,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比高尔夫还好,而且不花1分钱。”他以自己的经验当注解:“我大学毕业时体重62公斤,现在呢,有时62公斤,有时63公斤,基本没变;血压呢,我大学时是110/70,现在也是110/70。我呢,就是每天都走路。上次,我和国家运动员一起测试身体,我是‘优秀’,他们也是‘优秀’。每天步行3公里,每星期运动5次,让肌体在运动中散发活力。”